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 毫秒
1.
论中国教育学半个世纪的学术历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教育学半个世纪的学术历程,可以分为三个时期:建国初期至六十年代中期,“兴无灭资是主流”。教育学传播活动较多,真正意义上的学术研究活动较少;学术主体大多牌适应与“蓄锐”阶段,学术的创新性尚未充分彰显,但教育学人的反思意识比较强烈,有一定学术批羊气候;学术的规范性略显淡化;与学术活动相 的结果是,引进原苏联的教育学较多,自己的著述较少。“文化革命”时期,不学无术是“正道”。教育学学术活动中止,科学  相似文献   

2.
一我国教育思想源远流长,然而,作为一门独立学科的教育学直到20世纪初才从国外引进,此后,我国教育学的发展经历了一个曲折的过程。这个过程中对教育学“中国化”(中国教育学)的探索,始终是国人一直不断孜孜以求的目标。中国教育学进程有过奇特的经历,比较有代表性的探索现例举如下: (一)陈元晖先生认为有这么几个阶段:从唯理论到经验论,从经验论到唯物论,凯洛夫教育学的传进,20世纪50年代列宁教育思想在中国的传播,“文革”十年的停滞,20世纪80年代近十年对苏联及美国教育家新思想的介绍和研究。  相似文献   

3.
中国教育学半个世纪的学术历程 ,可以分为三个时期 :建国初期至六十年代中期 ,“兴无灭资是主流”。教育学传播活动较多 ,真正意义上的学术研究活动较少 ;学术主体大多处于适应与“蓄锐”阶段 ,学术的创新性尚未充分彰显 ,但教育学人的反思意识比较强烈 ,有一定学术批判气候 ;学术的规范性略显淡化 ;与学术活动相应的结果是 ,引进原苏联的教育学较多 ,自己的著述较少。“文化革命”时期 ,不学无术是“正道”。教育学学术活动中止 ,科学意义上的教育学已不存在。打倒“四人帮”以来 ,再上征程兴学术。加速科学的中国的教育学建设成为教育学人的主要学术目的 ,教育学人久违的学术主体意识迅速复苏 ,排除干扰 ,敢于创新成为时尚 ;部分教育学人能主动反思教育学的弊端与自身学术行为的失范之处 ;学术规范性仍然存在问题 ,不遵守教育学游戏规则的现象比较严重 ;学术成果出现前所未有的丰富景象 ,但数量与质量之间的反差较大  相似文献   

4.
我国教育思想源远流长,然而,作为一门独立学科的教育学直到20世纪初才从国外引进,此后,我国教育学的发展经历了一个曲折的过程。这个过程中对教育学“中国化”(中国教育学)的探索,始终是国人一直不断孜孜以求的目标。中国教育学进程有过奇特的经历,比较有代表性的探索现例举如下:  相似文献   

5.
王景 《教育学术月刊》2010,(8):12-13,23
中国教育学的思维框架和理论来源基本上是因袭西方教育学或哲学。然而,中国教育学学术性格的成型离不开历史文化的影响,可以说,教育学在学术性格的形成中继承了圣贤哲人"圆融和合"的研究哲学和"六经注疏"的治学传统,同时,近代中国的屈辱史也滋生出"自我矮化"学术情结。  相似文献   

6.
要建立有中国特色并面向世界的中国教育学,必须重视教育学的学术建设。我国教育学的学术建设包括强化学术意识、确立问题意识、健全学术规范、承续学术传统、开展学术对话等方面的内容  相似文献   

7.
构建中国教育学,是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建设教育强国的理论需要。中国教育学的三大支撑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共和国教育实践和数字技术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赋予中国教育学文化品格以中国魂;共和国教育实践特别是新时代的教育实践赋予中国教育学知识生产以实践脉;数字技术发展赋能中国教育学同步发展以动力源。构建中国教育学,亟须明确其总体定位、核心概念、重大命题和基本范畴,重点是坚持以人的发展为微观逻辑主线,以教育的社会功能实现为宏观逻辑主线,形成微观教育学和宏观教育学的基本雏形。在方法论上,需要处理好理论研究与实践探索、思想继承与理论创新、本土化与国际化、学科立场与跨学科借鉴等关系。  相似文献   

8.
中国教育学就是具有中国文化特质的教育学。在21世纪,中国教育学走向世界不仅非常必要而且具有现实可能性;中国教育学走向世界有多种途径:系统梳理中国教育思想理论和创造性吸收国外先进的教育理论,进行教育理论的原创性研究,建构中国特色的教育创造学,进行教育创新实验,用有中国特色的教育创造理论有效指导教育创造活动。  相似文献   

9.
对10所教育学学术型研究生培养单位课程调查发现:课程建设遇到研究生生源复杂化、多样化的挑战;培养目标与现实不契合,课程价值取向亟待分类定位;课程结构不尽合理,知识与兴趣、教师与研究生诉求等有待统筹;各主体的课程建设参与度不高,课程管理和服务制度亟需完善;教材特色不彰,开发力度有待加大;国际化建设深度不够,服务保障体系有待加强。  相似文献   

10.
现代学术传统是中国教育学研究发展与创新的文化基础。只有回归现代学术传统,秉承学问与人生相结合、关怀历史与现实、恪守学术独立的现代学术精神,重视现代学术传统的实践价值,才能摆脱教育学学科立场的迷惘和学派理念的空洞,才能形成中国教育学术文化,实现教育学研究的新生。为此,需要教育学研究追寻现代学术传统的精神,沿着现代学术扎根实践的实践之路,蕴育出中国教育学术的文化生态,形成中国教育学术研究的理论品格、实践情怀;需要从现代学术精神中汲取营养,扎根现代学术传统这片沃土,在现代学术传统基础上形成教育学研究的学术规范与学术理念;需要培育教育学研究的创造力倾向,使新世纪的中国教育学形成稳定的学科身份和地位;需要遵循历史的逻辑,站在教育学术史的高度,审慎地选择教育学学术方向和领域。  相似文献   

11.
论中国教育学学派的创生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自 2 0世纪 80年代以来的教育研究在繁荣的同时也存在着问题 :理论体系上的支离破碎、研究方向上的随意性、缺乏创学派的动力与激情、学术导向上的媚外倾向及学术规范意识淡薄等。 2 1世纪的中国呼唤教育学学派 ,这是社会和人的发展的需要、深化对复杂教育现象认识的需要、学科发展的需要及教育学实践的需要。教育学学派创生的可能性在于 :教育学主体的学派意识增强了 ,学科相对成熟 ,教育学家群体的素质在提高 ,发表学术论著的渠道相对畅通及具有创学派所需要的组织条件等。 2 1世纪的前 2 0年里 ,中国必将产生自己的教育学学派  相似文献   

12.
比较教育学学术体系是一种多维性的存在,兼及概念体系、知识体系、范畴体系、理论体系和方法体系。概念体系是比较教育学学术体系的起点,关联着学术知识发展的连接节点。知识体系是比较教育学学术体系的基础,为学术体系建设提供有力的知识支撑。范畴体系是比较教育学学术体系的根基,为学术体系建设提供逻辑框架。理论体系是比较教育学学术体系的原型,是一种系统化和理论化的比较教育理性认知与理论思维。方法体系是比较教育学学术体系的关键,科学的方法体系既是实现学术体系建设的方式和手段,也是规范和指引学术体系建设的重要工具。  相似文献   

13.
教育数字化转型是一场深刻的教育变革,催生着系列教育新现象新问题,孕育着教育新规律,亟需系统性理论研究和整体性实践指导。数字教育学作为教育学与计算机科学、信息通信科学等融合形成的交叉实践科学,旨在研究数字教育现象、问题和规律,回答数字时代培养什么人和怎样培养人等问题。本研究以学习规律为原点,以教育学的支撑性学科发展和技术介导发展为主线,揭示了数字教育学的历史必然性;以教育向0与1回归、数据成为教育新要素、数字空间成为教育新空间,以及三者之间内在相互作用关系为数字教育学的底层逻辑并贯穿研究始终。在此基础上,厘清了数字教育学的性质定位,提出了业务数字化、组织数字化、技术数字化“三化”学术体系,融合话语体系,以及大数据研究范式等学理框架。在学理分析基础上,提出构建中国式数字教育学的“四大原则”“三个阶段”“四支力量”以及基础保障等路径,以期对探索数字教育新规律,推动数字教育学研究和中国式教育现代化理论创新,引领教育数字化转型升级和数字教育高质量发展提供现实指导。  相似文献   

14.
高师公共教育学教材存在诸多弊端,不能有效地适应教师专业发展的要求。教师专业化及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使高师公共教育学教材建设挑战与机遇并存。高师公共教育学教材的建设应该以教师专业化理论为指导建构内容体系、以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基本精神为导向进行内容调整与改革、走出知识体系构建的误区。  相似文献   

15.
进入八十年代以来,语文教育界曾经无愧于全国各行各业声势浩大的改革运动:探索前进的语文教学改革,呈现出"千树万树梨花开"的热闹繁盛景象,到1985年进入鼎盛时期——笔者所在的山东省泰安市,仅84年下半年就举行教改观摩比赛十余次,外出参观学习三十多人次.但是,进入86年以后,这场引人注目的运动却奇怪地迅速地退潮了,陷入前所未有的寂静和困顿.痛定思痛,现在十分需要理智的反思.教改的退潮,固然和整个教育机制、社会因素等等有千丝万缕的关系,  相似文献   

16.
在思想政治教育学建设中,范畴建设具有重要的学科价值,对该学科的科学化和学科化、独立性和发展性、综合化和体系化意义重大。目前范畴建设尚处在起步阶段,其突破口和生长点集中在范畴内涵和种类的扩张与统一、范畴逻辑与体系的构建、范畴的学理应用实现程度上。加强范畴建设,应侧重加强范畴理论研究、实现交叉后综合创新、提升范畴的理论应用能力与转化水平。  相似文献   

17.
在思想政治教育学建设中,范畴建设具有重要的学科价值,对该学科的科学化和学科化、独立性和发展性、综合化和体系化意义重大.目前范畴建设尚处在起步阶段,其突破口和生长点集中在范畴内涵和种类的扩张与统一、范畴逻辑与体系的构建、范畴的学理应用实现程度上.加强范畴建设,应侧重加强范畴理论研究、实现交叉后综合创新、提升范畴的理论应用...  相似文献   

18.
改革开放,把国外当代各种新的理论和学派介绍进来,使我们开阔了眼界和思路,也看到了自己的差距和不足,它促进了教育的改革、实验和研究。事实证明:闭关自守或闭目塞听,拒绝学习外国先进的东西,是不明智的甚至是愚蠢的。但是,我们也要用自己的头脑去认真地分析问题,切忌盲从媚外。要结合本国的实际和国情,有所借鉴、有所继承、有所创造,在搞“中国化”的教育学上下功夫。教育学的“中国化”既是一个历史问题,又是当前教育学术界的一个重大课题。无论从现代教育发展改革的需求来看,还是就历史演进的轨迹而言,都可以推断“中国化”是本世纪末下世纪初教育学研究和发展的一个主题。在教育史上,特别是建国后,关于教育和  相似文献   

19.
论“中国教育学现象”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本文通过简要反思中国教育学发展历程,揭示了“中国教育学现象”背后的方法论和认识论偏向。认为,“被教育学化”、“教科书化”、“体系化”是中国教育学起步时的原初特点。这也是当今教育学研究中的一种偏好和追求。产生这种倾向的原因之一是由于意识形态的泛化和理性批判精神的丧缺。本文认为,教育理论是“选择性”理论,正视意识形态的存在,面对教育现实问题进行理性的选择,正是教育者的使命  相似文献   

20.
20世纪的中国教育学是从外国引进来的,它存在着严重缺失,远不能适应21世纪中国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对教育造就创新人才的要求.因此,为了适应中国教育发展的需要,构建中国教育学迫在眉睫.而要构建中国教育学,必须要正确认识与解决其构建的缘由、根源、理论灵魂、理论性质与内容结构等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