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以往,人们总爱将长江长城、黄山黄河以及龙、狮这些具有崇高感和阳刚之气的图腾景象,视作中华民族的象征;如今,一曲不张扬、不恣肆、不妖媚、不争春的中国民歌《茉莉花》,竞能体现中华民族精神和化品性而“香”飘神州大地,芬芳五洲四海!名电影导演张艺谋和他的伙伴精心打造的“申博”片,巧妙地传承和拓展了《茉莉花》的芳香意蕴,给了世界一次惊“艳”,给了中国一次惊“喜”!  相似文献   

2.
杨恩举 《出版广角》2016,(14):84-85
本文通过对《曹雪芹风筝艺术》一书进行分析和研究,尝试从形式与内容、版面风格、文化传承、人文意蕴、可读性和易读性等方面进行论述,分析《曹雪芹风筝艺术》的成功之处和装帧经验,并结合民间工艺类图书的艺术特征,提出当前民间工艺类图书装帧设计的新思路.  相似文献   

3.
宋文凯 《视听》2022,(4):142-144
人文纪录片以人为核心,蕴藏着深厚的生活哲理和生命价值.《和陌生人说话4》通过普罗大众的平凡生活,展示现实图景下时代孤独与现实陪伴的深刻含义,进而拉近现代社会与观众的情感距离.《和陌生人说话4》在叙事艺术和美学意蕴两方面具有创新之处,在话语感受和讲述节奏上与时代相拥,注重人文关怀,呈现出人文纪录片的精神底蕴.  相似文献   

4.
张伟雄 《声屏世界》2016,(10):41-43
电视文学要有深刻主题意蕴,并通过多样化表达手法实现预设主题.《百花冢》以精致维美的电视语言成功构建了人文情愫和文化主题,通过多极化表达手法成功实现了潜在的拍摄意图.  相似文献   

5.
陈小青 《东南传播》2011,(11):139-141
当前的娱乐节目中充满狂欢色彩,本文以台湾金牌电视娱乐节目《康熙来了》为范例,并以巴赫金的狂欢理论为指导,探讨以《康熙来了》为代表的电视娱乐节目在语言、身体、形象这三方面表现出来的狂欢色彩,并提出《康熙来了》的狂欢对大陆同类娱乐节目的启示,同时指出,狂欢化本身具有的审美和人文意蕴。  相似文献   

6.
<正>为深入推进"两学一做"学习教育,进一步加强党风廉政建设,提高党员干部拒腐防变的能力,筑牢思想道德防线,近日,丹东市档案局组织开展"两学一做"集中学习,全体干部职工集中观看了《蜕变的人生》和《尚志家训·气节可风》两部党风廉政教育片。《尚志家训·气节可风》讲述了民族英雄赵尚志组织东北抗日联军同日本侵略者英勇斗争的事迹。赵尚志家训以"爱国、气节、团结、奋斗、奉献"为核心内容,激励引导赵氏家族忠贞爱国、不畏强敌、英勇战斗,创造了许多令敌人闻风丧胆的辉煌  相似文献   

7.
刘媛媛 《传媒》2021,(23):73-75
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生生不息,历史文物的呈现与传承加深了人们的民族自豪感,文化自信在这个过程中得到了提升与延续.传统文化节目《国家宝藏》依托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以经典文物为切入点,通过担任"国宝守护人"的明星视角,带领受众共同欣赏富有历史价值的珍贵文物,探索文物背后的人文历史知识.节目通过对历史记忆的挖掘,传播中国传统文化,实现新时代历史记忆与文化传播的交融.  相似文献   

8.
钟活明 《兰台世界》2013,(20):156-157
一般来说,古琴都是中正平和的,《广陵散》的悲壮哀痛和杀伐之情在琴曲中属于特例。本文主旨就是探究这首名曲的悲伤哀乐风格从何而来的缘由,以及让这首琴曲充满了悲乐境界的根源。  相似文献   

9.
《帝舜故里》一书,是吕步麟先生近年来研究探索中华民族人文始祖之一"虞舜故里"的一部文章结集。传说诞生在4000多年前的虞舜(舜帝),是我国原始社会末期有虞氏族部落一位卓越的领袖。他"承尧传禹,拓新人文。功德丰伟,立极乾坤。""事亲尽  相似文献   

10.
《洛神赋图》主要是以三国时期曹植所创作的《洛神赋》为题材而完成的宏幅巨制。本文对顾恺之创作《洛神赋图》的原因以及《洛神赋图》的美学价值和历史地位进行探究,将其美学意蕴展现在人们面前。  相似文献   

11.
张俨 《报刊之友》2014,(9):99-100
论文通过对2013年具有代表性的青春纪念题材《致青春》和《中国合伙人》两部电影在影像风格、叙事策略和人文意蕴三个方面的对比,论证两部电影成功的元素,同时对目前国产商业电影表现出来的明显的艺术审美特质进行论证,期待商业电影的艺术性得到进一步的提升。  相似文献   

12.
在琴曲文献中,《广陵散》是一首结构庞大、有丰富社会历史内涵的优秀作品,乐曲的旋律哀怨低叹,对聂政的悲苦遭遇表现出了深深的同情。本文对其历史渊源、内容结构和文学性作了较为全面的分析。  相似文献   

13.
顾芬 《大观周刊》2012,(23):24-25
美国犹太裔女作家辛西娅·奥奇克是一位坚守犹太传统的民族小说家,她的小说以其精湛的叙事艺术和丰富的主题意蕴而深受好评。本文主要通过《异教徒拉比》、《大披肩》、《罗莎》三部作品解读奥奇克作品的主题意蕴,研究其中的犹太性。  相似文献   

14.
詹明瑜 《大观周刊》2011,(21):47-48,46
小说《废都》,人们对其主题和人物形象的分析,历来众说纷纭,莫衷一是。本文试图从叙述逻辑视角的角度,综合众家之长,以期重新从更加直观的角度来诠释《废都》的人物形象和主题意蕴,使人们更加简洁地了解其背后深沉的涵义。  相似文献   

15.
张雅馨 《视听》2022,(4):139-141
纪录片《航拍中国》以"宏观俯瞰+人文解读"的方式实现了形式与内容的统一.在形式上,通过新奇多元的拍摄手法、创新奇观的视听语言进行俯仰之间的影像建构.在内容上,以平等共享的叙事语言进行内容编排,通过平视的叙事视角及雅俗共赏的贴近性表达体现了强烈的人文关怀.《航拍中国》不仅塑造了中华民族的集体归属感与认同感,也在立足本土、...  相似文献   

16.
《广陵散》是我国历史上经典古曲之一,是唯一一首描写戈矛纵横战争场面的音乐作品,思想内涵十分深刻丰富,表现为两个方面:第一,歌颂劳动人民对暴政的反抗与斗争精神,第二,揭露了魏晋时期的社会矛盾与劳动人民生活现状。  相似文献   

17.
美食纪录片《舌尖上的中国2》和《舌尖上的中国》一样,都有非常高的收视率,这与纪录片的重要组成部分一一一解说词是分不开的。解说词增强了人们对于纪录片内容的理解,同时解说词又增强了纪录片自身的美学意蕴。  相似文献   

18.
中国最早的电视谈话节目是从人文开始的,根据何勇、潘可武的《电视是让人说话的》对《东方时空》创办五周年研讨会的综述,开办谈活节目的出发点是在技术上同期声已经没有障碍,但是人们看到的电视新闻相当多还是只见嘴巴在动却没有声音.从《实话实说》到《对话》,从《讲述》到《艺术人生》,谈话节目已经成为了一种常态的节目形式,社会公众在电视上找到了一个交流沟通的平台,其中最重要的是对人文视角、人文态度的引入.  相似文献   

19.
文章从哲学视域分析了数字人文的本质、含义、特征及其对社会和人的影响,探讨数字人文进入哲学视域从而兴起数字人文哲学研究的必然性,在此基础上分别从本体论、认识论、价值论和实践论四个维度对数字人文进行哲学研究,使数字人文与哲学的基本学术视角形成有机关联。以期阐释当代数字人文的方法论本质及其哲学意蕴和深层价值。  相似文献   

20.
1989中金秋,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相继推出系列广播《重唱创业歌》和《深情的黄土地》,作为一种探索,如果把这两部作品当做开篇,到1990年5月播出的《民族正气歌》,这种探索则更趋于成熟。这组报道发挥广播声音的优势,浓墨重彩,描绘了一个又一个生动的形象,讴歌了中华民族威武不屈、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高尚气节,宣扬了中华儿女自强不息,为祖国争光的浩然正气。难怪听众赞扬它是“弘扬民族正气的颂歌”、“难得的爱国主义教育课”、“坚定共产主义信念的好教材”。深入具体地总结这3组报道的经验,有助于发展具有广播特点的深度报道,创建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广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