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0世纪大洋洲文学的汉译和出版大致经历了三个时期,由于中国的国情、中国与大洋洲各国的外交状况、中国的发展主题的不同,每个时期大洋洲文学译介和出版的内容、题材、体裁都有所不同;同时,大洋洲各国的政治和文化发展形势也影响了其文学的汉译进程和程度.  相似文献   

2.
3.
文学是文化的重要载体,文学的“外传”和“输出”常常伴随着复杂的社会、历史原因,400余年来,中国文学“走出去”之路始终步履维艰.本文简要梳理自16世纪以来中国文学海外译介的历史发展轨迹,力图摆脱单纯解析纯文学因子所导致的肤浅和误解,总结其经验和教训,在当今世界多元文化格局下,为中国文化“走出去”国家战略获得历史的一些智慧和一定借鉴.  相似文献   

4.
中国科幻文学长期以来处于主流文学边缘,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本文旨在梳理百余年中国科幻文学的译介、创作与出版传播的历史进程,阐述不同阶段科幻文学产生的时代背景、代表性的作家作品,总结其特点趋势;探究科幻文学崛起的原因及差距,并展望新世纪科幻文学未来的发展前景.以期引起更多的读者和研究者关注中国科幻文学.  相似文献   

5.
朱生豪先生是国内翻译莎士比亚作品最多的学者,他的译文质量高超,有鲜明的特色,得到了国内外莎士比亚研究者的一致公认。在战乱年代,他家境贫困、疾病缠身,但依然以强烈的责任感与爱国主义情怀,贡献出划时代的翻译巨献。  相似文献   

6.
徐丽 《出版广角》2018,(2):79-81
威廉·福克纳是美国文学最重要的小说家之一,文章从名声学的角度出发,用历史、比较的方法探讨其作品在中国的译介、出版和研究情况.  相似文献   

7.
文章从传播学的角度出发,以译介学理论为理论支撑,以《三体》《兄弟》等当代中国文学英译作品的海外出版发行为例,从译介主体、译介内容、译介途径、译介受众和译介效果五个方面探讨中国文学如何成功“走出去”,实现中国文学在西方强势文化中的传播与发展.  相似文献   

8.
9.
10.
在自谦为"游击战式"的西方文学译介活动中,萧乾以深厚的英语语言功底和对西方文学的长期关注与敏感度向中国读者译介了大量优秀的西方文学作品。尽管期间波折不断,但依然促进了现当代中西文学的交流传播。  相似文献   

11.
惠特曼是对中国新诗影响较大的诗人之一,其《草叶集》在中国大陆的译介已有90多年的历史。在中国文学与历史现代化的不同阶段,《草叶集》的译介与传播发挥着不同的作用:在五四时期.它是民主的象征与革命的艺术符码;在抗战时期它是救亡图存、鼓舞人心的战斗号角;在文革以后,它是张扬自我、独自喧哗的一棵大树。它在中国大陆的本土化过程恰恰彰显了传播者与接受者自身的品格。  相似文献   

12.
13.
《叶普盖尼·奥涅金》是俄罗斯著名作家普希金最重要的作品之一。晚清至五四时期,通过介绍性的文章及文学评论,其主要内容被介绍进中国社会;到20世纪三四十年代,片段节译和译著开始出现;建国后,在政治因素的影响下,其译介经历了高潮和低谷期;改革开放后,日益开放的接受视角使其译介进入了多元化时代。随着中国历史的百年沉浮,《叶普盖尼·奥涅金》最终构筑了其在中国的经典地位。  相似文献   

14.
周仁成 《出版科学》2012,20(3):95-98
借助数字媒体的力量,外国经典作家莎士比亚从精英阶层的文化资本转变为平民大众的文化消费与娱乐对象。与此同时,数字媒体的大众化、符号化、娱乐化传播颠覆了莎士比亚在中国以往崇高的剧作家形象,而各类海量存在的数字化文字文本与视听文本也为莎士比亚作品在中国的平民大众中的接受与理解提供了更为便利的平台。  相似文献   

15.
典籍译介是推动中国文化“走出去”,提升中国国际话语权和国际话语影响力的重要途径。我国蒙学经典之一《三字经》凝聚了中华民族几千年来的人生体悟和人伦关系准则,译介历史漫长,译本繁多,学术研究成果丰富。德语译作由德语为母语的译者自主自发译介,融合译者主体的研究、翻译、阐释、介绍、出版、传播等内容。宏观层面的德语译介传播史梳理和微观层面译本特色分析表明:百余年来,以《三字经》为代表的中国文化在人类多元文化系统中始终对世界有吸引力和影响力。  相似文献   

16.
17.
吴辉 《现代传播》2013,35(1):127-130
引语唐人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中有两联名句:"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只相似。"诗中,不仅表达了一种对于宇宙和生命之关系的认识,还包含着一种关于审美主体(人类)和审美客体(月亮)之关系的隐喻:即尽管视点无限变换,但光源万古不变……  相似文献   

18.
19.
20.
以西方戏剧在中国的译介出版及其道德价值传播为对象,文章简要梳理了西方戏剧在中国的译介出版状况,探究了其道德价值传播的源起,从通过剧本改编实现道德价值重构、通过副文本和文本的互文实现道德价值彰显和通过多元传播路径助推道德价值弘扬等方面归纳了其道德价值传播路径,简要评述了其对当下戏剧译介与出版的借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