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8 毫秒
1.
本文通过梳理祭祀与礼仪的关联,关注云冈石窟艺术图像所呈现的"祭祀礼仪性",找出云冈石窟艺术造像的特点与组合意义,进而彰显云冈石窟造像的艺术价值。  相似文献   

2.
云冈石窟的开凿是佛教在北魏一朝备受重视的实物见证。云冈石窟的洞窟形制、造像风格、造像题材在每一时期的变化充分展现了佛教在与北魏政治、经济、文化相交融的过程中所体现出的独立性与调和性。  相似文献   

3.
早在先秦时代,祭祀礼仪活动就表现了中国古人重礼的传统。先秦祭祀礼仪纷繁复杂,各种祭祀目的和方式不一而足。鱼类是最重要的祭品之一。血祭是先秦时代比较残忍的祭祀方式。颇为讲究的祭辞则开创了古代文体分类的先河。  相似文献   

4.
祭祀观念及其礼仪是儒家乃至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内容.随着异域传播学说的引进,运用国外传播学理念解读本土的文化现象成为阐释研究的新方法.文章运用互动仪式链的基本原理来阐释儒家的祭祀文化.研究的路径是将线索缩小到《论语》中有关祭祀礼仪的言行举止上.在互动仪式链看来,《论语》的祭祀礼仪要素表现为身体和心灵的双重在场;传播效果表...  相似文献   

5.
宋明以来,受朱子《家礼》的影响,庶民家族祭祀祖先礼仪呈现出程式化与规范化的特点,并在清代得以多元化发展。在清前期统治者自上而下推行礼仪教化的背景下,鲁中地区仕宦家族将祖茔视为重要的礼仪空间,以符合儒家礼制与孝道观念的形式,有意地建构了祭祀先祖、飨宴议事以及教化训饬的一套规制性书面范本,将墓祭的习俗塑造为宗族祭祀的礼仪传统。以士绅为主导的礼俗实践说明,文字书写在礼俗整合中权威性的确立,使得基层生员群体作为主持宗族祭祀实践的关键人物,在承担乡约教化"以礼导俗"的作用上更加突显。  相似文献   

6.
畤祭与山川祭祀都是东周秦汉时期重要的国家祭祀活动。根据相关考古发现,畤祭与山川祭祀所采用的祭祀方法以及留存下的遗迹遗物具有许多相似的特点,也有文献记载可以说明二者之间存在长期的密切的联系。而此种联系在不同阶段应有不同的背景与意义。东周初年,秦人借鉴山川祭祀以及其它祭祀活动的礼仪规程创设了畤祭制度。此后,随着秦人扩张步伐,畤祭与山川祭祀因同样具有宣示领土控制和君主权威的理念,联系日益紧密。秦汉统一之后,以泰山封禅和五岳祭祀为代表,山川祭祀迎来重大变革,其背后来自畤祭的影响尤为显著。畤祭与山川祭祀的相伴发展贯穿秦人崛起至横扫天下,后经汉王朝终成天下一统的历史过程,就二者关系展开研究可以为考察由分封制向中央集权的发展过程,特别是其中礼仪制度和政治观念的变迁提供新的研究视角。  相似文献   

7.
萨满祭祀是清代宫廷的一项重要礼仪活动,也是清代宫廷礼仪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一般在清宫里的坤宁宫、堂子以及祭马神室进行,其中坤宁宫和堂子的萨满祭祀是最为隆重的,清代历代皇帝对此也极为重视。  相似文献   

8.
中国礼仪之争事件是指从17世纪中叶到18世纪中叶,在中国传教士之间和传教士与罗马教廷之间展开的有关中国传统祭祀礼仪性质的讨论。本文分三个阶段详细阐述了礼仪之争事件的始末,进而探讨导致中西交流失败的原因。  相似文献   

9.
李晶 《大观周刊》2011,(29):69-69,75
古代先民重视各种祭祀礼仪,包括祭祀天地神、雷神、风神、山神、河神、谷神等,尤其是祭祀天神。因以天地为万物之本,天气变化影响着人们的生存环境。水是万物之源,也是谷物与蔬菜的生命依托,一旦遇到恶劣天气变化会直接影响到人们饮食生活。因而祈雨风俗应运而生。在表达人们对天敬重之情的同时,也反应出人们对天的依赖。从相关文献对求雨活动的记载可使我们了解上古人们的生活及其心理活动.从祭祀礼仪的描述也能感受出中国文化的丰富多彩。  相似文献   

10.
作为一种新兴的文明祭祀方式,网络祭祀自诞生以来就饱受争议.有人认为它是对传统的一种割离与颠覆;有人认为,网络祭祀可以达到“慎终追远,敦亲睦族”的目的.网络祭祀的流行,是传统礼仪文化数字化转型的一个缩影,是现代生活的真实写照,具有强烈的现代性特征.  相似文献   

11.
鲁班窑石窟位于武周川水西岸,东距云冈石窟约700米。据其洞窟形制及造像风格判断,为云冈石窟早、中期作品,是云冈石窟群的重要组成部分。辽代重修该窟,明代窟顶曾筑有烽火台,具有较高的历史文化及艺术价值。该石窟的地理环境及岩石特性与云冈石窟相似,其病害调查及保护研究对于云冈石窟的保护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2015年以来,相关专业团队曾两次对该石窟展开实地调研。经调查发现,由于长期暴露于外,且无人看管,石窟处于半坍塌状态,尤以第3窟最为严重,窟顶塌陷,洞窟内存在废土及石块堆积问题。鲁班窑石窟整体病害情况较为严重,主要存在风化、危岩体、窟顶砌体堆积及岩体破碎等问题。基于实地调查及已有的工程实验结果,建议在"最小干预"和"不改变文物原状"的原则下,采用裂隙灌浆、预应力锚杆加固、钢梁支顶防护、混凝土浇铸及窟檐搭建等措施治理病害。  相似文献   

12.
赵鑫 《新闻爱好者》2011,(5):146-147
河南原生态民歌的萎缩河南原生态民歌是河南人民数千年来在生产、生活方面的文化结晶。河南原生态民歌为社会的各种民俗所用,用于生产、祭祀、人生礼仪、商贸、节令、文娱等各种活动中,对人民的生活具有多种功能作用。河南原生态民歌是音乐与生活的复合体,是河南民俗的艺术载体。但是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随着社会的变迁和原有生态的改变,  相似文献   

13.
夏商周时期,是中华民族礼仪制度的初步形成时期。在礼仪制度初步形成的过程中,玉逐渐被赋予越来越多的文化内涵,成为古人在祭祀、朝会、交聘等礼仪场合所使用的重要器物之一。玉璋就是其中的典型代表。玉璋是中国古代最为重要的礼器之一,系古代贵族在举行朝聘、祭祀、丧葬时所用的器物。《诗经》里有:"济济辟王,左右奉璋"。在所出土的玉璋中,商代以后的较少,战国以后难见。玉璋形  相似文献   

14.
车芳 《大观周刊》2012,(26):15-15
国之大事,在祀与戎。本文通过商周出土大量青铜器资料,就其铭文中有关祭祖问题的记载进行研究,对周代祭祀礼仪中的孝道意识做简单的讨论。  相似文献   

15.
《礼记》关于饮食礼仪的规定细致繁复,在进食、侍食、宴客等方面都有明确要求。《礼记》有关儒家传统饮食礼仪的规范一方面保存着重古昔、不忘本的原始祭祀痕迹,另一方面也可以看出等级尊卑的差异和重食养生的思想。  相似文献   

16.
窑神祭祀活动一般包括生日祭祀、节令性祭祀和应事性祭祀等三种形式。这些仪式常常与各种独特的娱乐活动联系在一起,艺术的感染力与宗教的神圣性,增强了矿工文化生活的乐趣,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了矿工们的精神需要。  相似文献   

17.
在过去长达70年中,对云冈石窟最全面的影像记录,是日本版16卷本的《云冈石窟》.2019年,由云冈石窟研究院编纂、青岛出版社出版的《云冈石窟全集》横空出世,迅速赢得世人瞩目,被学界和出版界交相赞誉为民族的"争气工程".文章自追溯云冈石窟的发现与研究简史入手,考述《云冈石窟全集》的编纂与出版过程,进而申论其"重若国器"之历史价值和"天命所归"之文化意义,以揭橥这一重大出版工程的独特贡献.  相似文献   

18.
《兰台世界》2012,(13):70
《钦定仪礼仪疏》是清朝政府编订的关于礼仪规范书籍,全册为49卷,此次征集到31卷。这套书籍是清朝政府对士婚礼、士相见礼、乡饮酒礼、乡射礼、燕礼、聘礼、公食大夫礼、观礼、丧礼、祭祀等礼节的规定,图文并茂,全面反映了清代中国礼制。《钦定仪礼仪疏》既传承了清代以前  相似文献   

19.
唐以前的巴蜀佛教石窟艺术大致可以分为三个时期:北魏晚期、北周、隋代。巴蜀石窟艺术在此阶段兴起并初步发展,此间造像的粉本多来自洛阳、长安等地。大致来看,洛阳地区石窟艺术对巴蜀石窟的影响主要在北魏晚期,两者在洞窟形制、造像风格等方面多有相似。麦积山石窟艺术在北魏晚期对巴蜀石窟也曾产生影响,例如两者均有相似的三壁三龛式窟,但"三瓣式悬裳座"可能是川北广元影响了麦积山。长安地区的佛教艺术对巴蜀石窟的影响主要在北周和隋代,两者在佛帐形龛、菩萨装饰和造像风格等方面有诸多相似。南朝造像艺术主要是通过长安地区对巴蜀石窟产生间接影响。  相似文献   

20.
辽代捺钵制度及射猎活动是朝廷重要的政治、军事及体育活动,如捕鹅是祭祀宗庙的重要礼仪,而射兔、射鹿及猛兽,则是一种军事练兵的体育活动,这一制度与游牧民族四季追逐水草而徙的民俗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