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要让学生认识到分组分享教学法的优势,自觉自愿的加入到分享学习中去,就必须加深学生对分享学习的认识。笔者通常用事例来转变学生的学习观念:一是深刻剖析“上课老师一讲就懂,考试题目一变就懵”的现象——这是每个学生都会有的体验,究其原因是被动接受、生搬硬套的结果;二是常讲“每人有一只苹果,两人交换,每人还是只有一只苹果;每人有一种方法,两人交换,每人就有两种方法”的浅显道理;三是举例说明现实生活中团队合作精神的重要性;四是用治病吃药作比喻——假如你生了病,有甜、酸、苦、辣四味药可以治好病,一种方法是由医生说了算,  相似文献   

2.
分享是亲近社会的一种表现.是指“一个人愿意把自己拥有的东西让另一个人部分地使用、享受或馈赠给他人,即把自己拥有的东西之间相互使用,相互享受或者相互拥有”。在人们的社会生活中,分享行为是一种非常重要的行为,它保证着人们与别人的和睦相处、共同劳动和享受自然界与社会带给人们的各种条件,是人的社会性的重要组成部分。由于分享行为在人类生活中所起的重要作用,所以在各种社会、  相似文献   

3.
教学理念:《分享的快乐》旨在从人和人之间互动和共生并存的角度,说明分享就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人与人之间不是孤立的,需要彼此帮助,而与他人分享快乐是一种人间真情交流和心灵沟通。根据品德社会课活动性这一特点,我把整节课设计以活动的形式来展开。  相似文献   

4.
人与人之间有三种情义:爱情、亲情、友情。三种感情都是无价之宝。但在此之间,爱情是一种自私的感情,因为它只能两个人分享;亲情是无畏,无私的感情,但却需血缘的关系来维持;只有友情,无语言、国籍、性别、年龄、身份的阻隔,且又最广博无私纯洁高尚。但是现在有些人却将友情的含义曲解了。  相似文献   

5.
分享的快乐     
分享是什么?分享是一缕阳光,让接触到它的人都感到一丝温暖。分享是一阵春风,把快乐的空气吹到每一个角落。分享是一位魔术师,它能把一份很少的快乐变成一片快乐的海洋。分享是一个举办商,它可以让欢乐在每个人的心中荡漾。分享还是一个魔法精灵,它可以把一个很大的烦恼变得支离破碎、微不足道。  相似文献   

6.
把字句研究评述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章对有关把字句的几个问题的研究作了述评,认为把字句是其他句式并立的一种句式;“把”的宾语是介词“把”的宾语,它是说话人意识中的有定的事物;把字句的动词是具有使动用法的动词或是及物自主的动作动词;处置、致使等都不能概括把字句的语义特征;篇章对把字句的使用制约很小。  相似文献   

7.
现代家庭的孩子大部分是独生子女,由于生活环境及各方面因素的影响,在他们的成长过程中容易出现一些问题,如缺乏分享行为。分享是一种美德、一种责任,善于与他人分享是时代的要求,是孩子日后生存和发展所必须的品质。分享包含的内容是多方面的,不仅指能与人共享物质与精神方面的快乐,也指与人分担忧愁。分享不是一种失去,而是一种互利,分享可以带来无穷的快乐。[第一段]  相似文献   

8.
一直以来,我总是把自己封闭在一个小小的世界里,一个人承担所有的事情,不太愿意和人合作、分享。那个世界里有我全部的喜怒哀乐。伤心时,一个人趴在床上号啕大哭;  相似文献   

9.
培养幼儿的分享行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调查表明,我国的学龄前儿童是缺乏分享行为的。我在多年的幼教实践工作中发现,幼儿的独占(玩具、食物等)行为是一种十分普遍的现象。我普就我班幼儿的分享行为进行了调查:在25人中,拿到玩具就自己玩,不愿给别人球的幼儿占57%;有争抢玩具就要,若不给他就哭(或告状)的幼儿有32%;有争抢玩具行为的幼儿有40%。这些结果充分表明本班幼儿十分缺乏分享的意识与行为。而这些表现出强烈独占倾向的幼儿大多性格孤僻,不会与同伴相处,处处总以自我为中心,这使我意识到这一问题必须给予解决。本拟对如何培养幼儿的分享行为提出了一些具体的,供幼教同行们参考。  相似文献   

10.
德育:人学的视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人学的视界透视德育,是指德育把人学作为一种世界观和方法论,使德育以人学世界观为基点,对德育实践进行深刻、生动的探索、思考、总结,让真实、大写的人突显于德育之中。而德育树立人学世界观考量的标准有:第一,对人的“生存实践性”的正确理解;第二,对人与社会、人与道德、把握人与把握物这三种重要关系的人学理解;第三,把理解与对话作为德育的方法基础。  相似文献   

11.
教育伦理学视阁下的合作学习研究,旨在通过对合作学习伦理品性的分析彰显其伦理价值。合作学习是一种价值观,它力图通过教学方式的改变,鼓励学生把同舟共济作为自己的努力目标;使学生能够以一种合作者的眼光来分析人、观察人;使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对合作学习的关注从“知识”的传授转向注重“个体”的发展,从“方法”的运用转向对“目的”的思考。  相似文献   

12.
“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这的确是一句至理名言。千百年来,大凡获得成功的人无不得益于“人和”。一个学校的发展也是如此,只有凝聚人心,坚持把“以人为本”作为工作的出发点和着力点,最大限度地调动广大教师干事创业的积极性,才能促进学校的建设和发展。  一、心灵沟通,和睦相处   沟通心灵具有三大功能:一、可以使人与人之间形成一种互动关系,对于沟通的双方都有积极作用;二、可以满足人们精神方面的需求,使人的生活变得丰富多彩,更有意义;三、可以使人的心灵产生震荡,激发人的潜能,发掘人的内在潜力,增加人…  相似文献   

13.
金钱面面观     
金钱面面观吴亚芬钱这东西,真是个精怪。有人恨它,骂它;也有人爱它、亲它。钱能使人高尚,也能使人卑鄙,钱可以是财富,也可以是灾祸;钱能救人活命,也能坑害自己。钱能把人捧上天堂,也能把人摔到地狱;有人把钱视为妖魔,也有人把它奉为神明。钱能通神道,也能通愚...  相似文献   

14.
被用人单位录用,永不下岗,成为一个终身员工,或者每次跳槽都能凭自身的条件和素质获得成功,这是许多人所向往的。那么,怎样才能成为这样一个人呢?笔者认为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去努力。一是努力使自己成为一个学习能力强、工作绩效优的人从学习能力和工作绩效这两个方面来考察人,可以分为四种:第一种是学习能力强、工作绩效优的人;第二种是学习能力强、工作绩效差的人;第三种是学习能力不强、工作绩效优的人;第四种是学习能力不强、工作绩效也差的人。第一种人把工作和学习紧密结合起来,一方面为了做好工作,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时间…  相似文献   

15.
英国名思想家戴维·伯姆(David Bohm)曾这样界定对话:“仿佛是一种流淌于人们之间的意义溪流。它使所有对话都能够参与和分享这一意义之溪.并因此能够在群体中萌生新的理解和共识.在对话进行之初.这些理解和共识并不存在。这是那种富于创造性的理解和共识,是某种能被所有人参与和分享的意义。它能起到一种类似‘胶水’或‘水泥’的作用.从而把人和社会粘结起来。”可见.对话的目的是发现任何人身上可能出现的任何错误.使每个人都从中受益。并最终达到共赢。[第一段]  相似文献   

16.
随笔与论文     
肖川 《青年教师》2006,(6):45-46
教育随笔的写作,在教师队伍中渐成气候,这是一种可喜的现象。写真情实感的文字,会培养出一种率真的性格;写细腻的文字,则有助于培养一种注重细节的品质。对于教师来说,写作是一种非常有意义的事情,写作会使我们拥有一个充实而厚重的人生。我在《写作的意义》一文中有详尽的表述。写作是一种与人分享的方式。你要告诉别人一件什么样的事情,表达一种什么样的主张和情怀,这就不仅需要有条理地表达出来,而且也需要富有艺术地表达出来,从而使表达具有美感,具有较强的感染力和感召力。  相似文献   

17.
笑言歪语     
佚名 《良师》2010,(3):47-47
把自己的隐私跟一个人分享,那是知己;把自己的隐私跟一群人分享,那是博客;把自己的隐私跟全国人分享,那是《艺术人生》。  相似文献   

18.
一幅好的作品,需要一个好的主题和一个合适的表现对象。我所梦寐以求的是一种协调、纯粹、宁静的风景,它能使人避开沮丧和狂燥,使人正视人生;它应该避开所谓“文明”的侵蚀;它应该保持原生态的粗旷美,它苍凉而有力,它真正能抚慰人们的心灵。一直以来我把这种想法定为我创作的主题,并绘制了大量的油画写生作品和速写小品,但结果都强差人意,  相似文献   

19.
对于心理发展水平还处于以自我中心为特征的幼儿来说,分享显然不是一件易事。家庭的养育环境和某些社会因素,导致不少幼儿分享意识不强、分享行为缺失。事实上,幼儿的分享行为是在逐渐“去自我中心”的过程中形成的。一个人如果能自主自愿地与人分享并以此为乐,那么可以说他真正具有了分享行为。如果一个人仅仅把分享当成换取别人报答或取悦别人的手段,那么这种分享便是一种“虚假分享”。我们要培养的是孩子发自内心的自愿分享,而这种分享必须从丰富孩子的情感体验入手,即让孩子从他人角度出发体验他人情绪、情感,学会理解,学会分享。一、…  相似文献   

20.
张渊 《大学时代》2006,(9):170-171
研究性学习是课堂教学改革的灵魂,广大教育工作者应把研究性学习作为一种思想,一种精神贯穿在课堂教学改革的全过程,真正使学生学习主动性、创造意识和生命活力得到全面拓展;真正把精神生命发展的主动权还给师生,让班集体充满成长气息;让课堂充满智慧挑战;让学生充满生机勃勃,最终使学生真正学会生存、学会学习、学会创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