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
近闻《老年日报》招募300多名通讯员,这是新闻。因为很多报社都不重视通讯员工作,很多报社都实行“记者办报”,都要求投稿发电子邮件。我想,《老年日报》招募的这300多名通讯员,未必都会电脑,未必都有网络设备,报社也未必有此要求,我只觉得《老年日报》是非常重视通讯员工作的。  相似文献   

2.
丁柏铨 《新闻通讯》2014,(11):51-52
写作此文之前,我已对《宜兴日报》有了较多的了解。这是因为我曾受邀为该社的编辑记者作了有关新闻写作业务的系列讲座。我先是收到报社寄送的报纸,为备课而仔细阅之;后来则较多关注《宜兴日报》的电子版。在讲课过程中,我与报社的领导和编辑记者多有接触,多有互动。因此可以说,我对《宜兴日报》的印象,不仅仅来自于报社的总结材料,而且在相当程度上来自于我对该社的考察和了解。  相似文献   

3.
我于1947年4月到兰州担任《西北日报》编辑,到1949年6月回成都,历时二年零两个月。我进《西北日报》,是靠我和该报社长赵荣声的私人关系。后来在报社中也是和赵私人关系最深者之一,因之有些报社内幕情形能够知道一些,另外一些则是解放后听赵谈的。现记述如下,供报史研究者参考。  相似文献   

4.
动态     
贵州日报从7月初开始进行文风检查。报社专门组织了一个由编辑、记者五人组成的“文风检查组”,有重点地检查了1959年1月和6月两个月的“贵州日报”,并向编辑部全体人员报告了检查的结果。另外,报社还举办了一次文风检查展览。根据初步检查的结果,认为造成文风不正的主要原因是编辑、记者在思想、作风上有问题。因此,编委  相似文献   

5.
“回去多写好稿”是《雅安日报》新闻培训将要结束时,社领导、老师们语重心长地对我说的一番话。   得知《雅安日报》举办新闻培训班,我便自费从汉源县赶来参加,不幸的是 10月 7日晚钱包掉了。第二天早上,我到报社找到社领导反映情况,报社领导、老师得知情况后,他们研究决定免收我的培训费,并借 200元钱给我作生活费,让我安心地参加完 15天的培训。   我将用在这里学到的知识,尽量写好稿,来感谢《雅安日报》和所有关心过我的人们。 用“回去多写好稿”来感谢《雅安日报》@伍金祥!四川汉源县  相似文献   

6.
行走在路上     
2006年下半年,我分别在《厦门日报》和《营口日报》两家报社实习,走出校园的象牙塔,直面社会,对一线记者的工作有了亲身体验和直接认识。《厦门日报》和《营口日报》都是地方一级党报,但由于在两家报社实习所在的地域不同,所以感受有很大差异。  相似文献   

7.
同事们看见我给报社写稿十投九中,以为我和报社的编辑混得熟.其实我认不到几个编辑,这多亏了《宜昌日报》社给我找了好“老师”——《新闻前哨》.  相似文献   

8.
报社内部评报,是编辑记者们交流看法、切磋技艺、总结经验教训、互相促进、共同提高的一项活动。笔者今年在北京、上海、石家庄三地进行了调研,发现这三地的报社(就我去过的而言),只有一半左右是坚持评报的,其余的报社就没有评报这一项活动。从书刊上得知,沈阳日报前总编刘黑枷,多年来自己承担评报任务,每天都对沈阳日报的得失加以品评。外国报界有没有这种公开评报活动,眼下我无  相似文献   

9.
我给报社做通讯员至今,也做报刊的编辑至今。 1949年5月,《赣东北日报》在上饶刚解放时就创刊了。当时,我在上饶师范念书,被《赣东北日报》吸收为第一批通讯员。接着,《江西日报》创刊了,我又成为《江西日报》的通讯员,从此开始了与报刊半个多世纪的情缘。  相似文献   

10.
自1987年地委决定创办《临沧报》以来,报社党组、编委始终坚持正确的办报思想和办报方针,带领大家团结奋斗、敬业奉献,创造了显著业绩,得到地委的充分肯定,也赢得了社会各界的广泛赞誉。我是今年1月从地委宣传部部长岗位上,走进报社这个优秀团队的一员新兵。当我把个人的前途命运与《临沧日报》紧紧维系在一起的时候,我倍感荣幸和自豪。更令报社全体同志欢欣鼓舞的是,地委为《临沧日报》确定了“解放思想、为民办报”的办报  相似文献   

11.
今年1月2日.省委书记李建国先后到陕西日报和省广播电视单位看望节日期间坚守工作岗位的干部职工.和大家座谈。他在陕西日报的重要讲话。内容涉及整个新闻宣传工作,对全省新闻战线具有现实指导意义。本刊现将这个讲话全文刊登.望各新闻单位组织学习,予以落实。—一编者今天到报社来,主要是看望坚持节日值班的同志,并通过大家祝贺报社的全体同志新年愉快、阎家幸福。我每天都看陕西日报。在天津,1992年以后我分管意识形态工作,对报社的工作是有些了解的。一手报纸不容易.要干好更难。一年365天.天天出报.要求一点差错都不出很难…  相似文献   

12.
出日报的感觉胡明每当我捧着一张张印刷精美、纸质优良的大报阅读时,便梦想有朝一日到大报社去当回编辑,过一把出日报的干瘾。而我们的院报是一个名符其实的“小麻雀”,四开四版,半月报。一个偶然的机会,我居然尝试了一次出日报的滋味。学院15周年校庆庆典前两天,...  相似文献   

13.
报社内部评报,是编辑记者们交流看法、切磋技艺、总结经验教训、互相促进、共同提高的一项活动。笔者今年在北京、上海、石家庄三地进行了调研,发现这三地的报社(就我去过的而言),只有一半左右是坚持评报的,其余的报社就没有评报这一项活动。从书刊上得知,沈阳日报前总编刘黑枷,多年来自己承担评报任务,每天都对沈阳日报的得失加以品评。外国报界有没有这种公开评报活动,眼下我无从查考。不过,纽约时报前总编卡特利奇在回忆录中曾详细介绍了纽约时报的社长、董事长经常把读  相似文献   

14.
4月17日,中国地市报改革与发展研讨会暨京九 沿线报社联谊会第五届年会,在山东省菏泽市举行。 来自首都新闻单位以及全国各地80多家报社的 领导和新闻界同仁200多人参加大会,菏泽地区九县 市的宣传部长也出席了会议开幕式。 研讨会上,菏泽日报、石家庄日报、惠州日报、襄 樊日报、赣南日报、聊城日报、沧州日报、绍兴日报、阜 阳日报等单位的负责同志先后介绍了他们改革与发 展的经验。到会的各位报社老总和新闻界同仁还分组 进行了热烈的讨论。大家围绕着深化改革、建立充满 生机与活力的报业发展新机制畅所欲言。本次会议收 …  相似文献   

15.
第一次采访     
范敬宜 《传媒》2000,(12):45
对于每一个新闻记者来说,第一次采访都是终身难忘的。我也同样,不过那一次不是成功的采访,而是失败的采访,教训深刻的采访。 我的新闻生涯是1951年9月初,从上海分配到沈阳《东北日报》开始的。那时,初出茅庐,雄心勃勃,一心想当个像写出《谁是最可爱的人》的魏巍那样的著名记者。不料踏进报社以后,首先分配到工业组当见习编辑,成天编些百  相似文献   

16.
在黄石日报社向传媒集团发展的进程中,报社经营的改革和发展是至为关键的主导性变革。它迈出的每一步都影响着整个报社的生存和发展。2007年年初,黄石日报社党委面对新一轮的媒体变局和竞争,对《黄石日报》、《东楚晚报》的广告经营进行了全面整合,成立了东楚传媒广告有限公司,迈开了地方报业集团化发展的关键一步。如何创新思路,  相似文献   

17.
同志们、朋友们: 在西部大开发的热潮正在勃勃兴起之时,我们迎来了《陕西日报》创刊60周年,这是我省新闻界的一件大事。今天,新闻界的诸位同仁和关心支持陕西省新闻事业发展的各界人士欢聚一堂,共庆这一大喜的日子,我谨代表中共陕西省委、陕西省政府向陕西日报社的全体同志,向几十年来为报社发展献出自己宝贵的年华和毕生精力的报社历届领导、报社全体离退休职工,表示热烈的祝贺和亲切的慰问! 《陕西日报》是历史最悠久的全国省级党报之一,有着光辉的历史和优良的传统。60年来,《陕西日报》坚持正确的办报思想和办报方针,坚…  相似文献   

18.
江西日报同江西青年报的协作搞得很好.前些时江西省委、省人委在庐山召开全省第一次科学工作会议,江西日报派去了五个同志做报道工作,我们报社只去了我一个人,而且是在会议开了三天之后才到的.当时我非常着急,怕完不成编委会交给的任务.  相似文献   

19.
我是一个聋人,是济南日报通讯员。在我和济南日报一些编辑同志的接触中,他们那种继承党报传统,对群众认真负责的精神,一直深深地激励着我。一年多来,我写过新闻报道、小说、诗歌以及反映情况、批评和建议等各种形式的稿件,报社各个部、组的同志,从不怕麻烦,对我进行了许多帮助。比如政教部的宋玉凤同志,从通讯报道起码的写作知识教起,特别告诉我要  相似文献   

20.
“离开报社33年了,我现在仍然很关心报纸。”一见面,全国人大代表王茂向我流露出对新闻事业的眷恋。今年62岁的王茂代表,1949年到《江淮日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