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我曾撰写《论霸上的位置及其交通地位》一文,在《陕西师大学报》一九八五年第一期发表后,马正林同志在同年第三期中发表了《也论霸上的位置》一文(下简称《也论》),对拙文提出不同看法。我认为,其中某些看法对于深入探讨霸上及其相关交通  相似文献   

2.
《水经注》关于霸上的记载共有两段文字,但两段记载却是完全矛盾的。这就为确定霸上的具体位置带来了一定困难。不过,只要仔细分析,这个矛盾仍然是不难解决的。为了便于讨论,这里把《水经注》的两段文字先抄录于下:霸水又左合浐水,历白鹿原东,即霸川之西,故芷阳矣,《史记》秦襄王葬芷阳者是也,谓之霸上。汉文帝葬其上,谓之霸陵。……王仲宣赋诗云:南登霸陵岸,回首望长安。今新丰县故城东三里有坂,长二里余,堑原通道,南北洞开,有同门状,谓之鸿门。孟康言在新丰东十七里,无之。盖指县治而言,非谓城也。自新丰故城西至霸城五十里,霸城西十里则霸水,西  相似文献   

3.
试谈宋代的长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自来谈长安者,均以汉唐为重,而宋元以下,则略焉不详。其实唐末以后,长安虽非国都所在,然仍不失为西北重镇,煌煌大藩,其政治、经济、思想文化在全国仍具有不容忽视的重要地位。本文拟试论宋代长安兴废之迹一、宋代长安的建置沿革和城区的变化长安在唐时本为国都,置京兆府,后以洛阳为东都,又称长安为西京,自唐昭宗天祐元年(904年)朱温逼昭宗东迁洛阳以后,长安遂降为佑国军,结束了作为国都的历史地位。后梁开平元年(907年)以汴京为开封府,称东都,而以洛阳为西都,遂废去  相似文献   

4.
霸上亦名灞上,是西安城东久负盛名的历史地名,它的得名自然同灞河有关。灞河原名滋水,“秦穆公霸世,更名滋水为灞水”①,以彰霸功。随着灞水的得名,灞水之上的地方也就有了霸上的名称。“霸者,水上地名也”②,即指此而言。然而,霸上所以引入注目,就是因为它的地理位置十分重要,为兵家所必争,应该是一个地理实体,有它的具体位置。当然,霸上也有泛指的一面,但它首先彰名于世,则主要是一个军事要地,关系到长安城的安危,不能不有其具体方位。近来发表的有关霸上的文章,一说“灞水东西通得霸上之名”,一说霸上位于灞桥的东端③,显然都是不正确的。  相似文献   

5.
一般认为《遣兴五首》是杜甫乾元二年(759年)在秦州所作。但是,杜甫《遣兴五首》从内容上看多言长安时事,从叙述语气看,使用的是描述当前事件的语气,从内容、风格、体裁上考察,更接近杜甫的长安诗,而与秦州诗有明显不同。因此,《遣兴五首》当作于长安。从诗中的事件和物候描写判断,此五首诗作于天宝八载(749年)秋。  相似文献   

6.
1 《资治通鉴》卷 2 0 0永徽六年 (6 5 5 )十一月条载 :武则天杀王皇后及萧淑妃 ,“数见王萧为崇 ,被发沥血如死时状。后徙居蓬莱宫 ,复见之 ,故多在洛阳 ,终身不归长安。”这段记载与事实不符。《资治通鉴》卷 2 0 7长安元年 (70 1)十月条载 :“壬寅 ,太后西入关 ,辛酉 ,至京师 ;赦天下 ,改元。”长安三年 (70 3)十月条载 :“丙寅 ,车驾发西京 ;乙酉 ,至神都。”所谓 :“京师”、“西京”均指长安。此即为武则天曾返回长安的本证。2 《资治通鉴》卷 191武德七年十一月条载 :“丁卯 ,上幸龙跃宫 ;庚午 ,还宫。”《新唐书》卷 1《高祖本纪》…  相似文献   

7.
唐朝有个演滑稽戏的李艺人,善于逗乐。他自夸学问渊博,上知天文,下晓地理,儒教、佛教、道教三大教无所不通。在一次皇家宴会上,有人问他:“如来佛是什么人?”他答:“是个女人。”二“为什么?!”“《金刚经》说:‘敷坐而坐。’(自己把打坐的位置整理一下然后坐下来。)一个人既有丈夫又有儿子,不是女人是什么人?”另外一个人又问:“太上老君是什么人?”李艺人答:“也是个女人。”“W hy?”“《道德经》说:‘我有大患,为吾有身。’(因为我有自身,所以我有莫大的祸患啊。)若不是女人,怎么会怀有身(孕)呢?”皇帝大笑,问:“文宣王是什么人?”答:…  相似文献   

8.
我曾在《关于〈长恨歌〉的新探索》(载《文学评论丛刊》第五辑,以下简称《新探索》)一文中探讨了李杨爱情传说产生的历史原因,指出《长恨歌》的主题在于通过描写李杨爱情故事,寄托对他们的怀念与同情。李慧同志在《关于〈长恨歌〉的主题》(载《陕西师大学报》1982年第3期)中对我的观点提出了批评,认为《长恨歌》的主题只能是讽喻,对李杨不可能有怀念与同情。仔细拜读李文之后,我感到我们之间在如何确定一篇作品的主题等问题上存在着重大分歧,需要澄清,因写此文,与李慧同志进一步交换意见。  相似文献   

9.
《西洲曲》是南朝乐府民歌中“依亦吐芳词”的优秀古典抒情诗,它与北朝的《木兰诗》—刚一柔,一阴一阳,互相交辉映衬,成为代表南北朝乐府民歌不同风格的典型作品;同时,又由于《西洲曲》的抒情主体在艺术表现上所特有的模糊性,历代学者的训释也各不相同,莫衷一是。因此,它和沈约的“四声八病”说一起被称作六朝文学中的两个“哥德巴赫猜想”,由此可见,该诗在中国文学上确实具有重要的地位和影响。 文学的发展如同一条河流,有源有泉,所谓的“西洲远音”,是指《西洲曲》在主情艺术、表现艺术、审美趣味上对前  相似文献   

10.
唐长安宫城南门名称考实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唐长安宫城狭义是指西内太极宫,广义则包括掖庭宫和东宫在内。太极宫及东宫南面城门的名称和数目,自北宋以来,久有异辞。概括起来,有如下几个问题。(1)太极宫和东宫南面共有几座城门?除元李好文《长安志图》作七门外,诸家均作六门。李好文较诸家所多出的一座城门标在太极宫最西边,西邻掖庭宫。此门不见于他书,当误,无庸详辨。(2)太极宫和东宫南面各有几座、各为哪些城门?除北宋宋敏求所语未详外,可归为二说。一、北宋吕大防、元李好文及清《陕西通志》等主太极宫四门、东宫二门(重明门和永春门);二、清徐松、日人关野贞等主太极宫五门、东宫一门(嘉福门)。(3)广运门与永安门何在?从宋敏求到李好文均主广运门在长乐门东,永  相似文献   

11.
织女、牵牛两星的称谓,最早见于《诗经》。西汉初的长安,牛郎、织女的爱情神话开始生成,长安斗门今存西汉牛女二石像,这是牛女星宿最早的人形化。魏晋南北朝时期这一神话的人物和情节已经定型,唐宋以后在民间口传中又进一步演进。七夕节俗也起源于长安。西汉初长安已有七月七日守夜乞愿、穿针乞巧的节俗,六朝时传播到江南,至唐代已风靡全国,尤以长安为盛。长安斗门的石婆庙庙会正是七夕节俗生动的载体,附近的牛女二石像石婆庙,不仅具有较高的文物价值,而且是弘扬七夕文化的宝贵资源。  相似文献   

12.
“灞柳风雪”为“关中八景”之一,历来为许多文人墨客吟诗作画、折柳赠别之所。关于“灞桥”一名的由来,经历了一个较长的发展过程。要说“灞桥”,还得先从“灞河”谈起。《水经注》卷19《渭水注》云:灞水“古曰滋水矣,秦穆公霸世,更名滋水为霸水,以显霸功”,水中有桥,谓之霸桥  相似文献   

13.
无产阶级贫困化问题的讨论,无论在国外还是在国内都由来已久了。它的讨论虽然几经起伏,但还是众说纷纭,仍有进一步讨论的必要。本文试图根据马克思《资本论》的论述,对无产阶级贫困化问题谈一些看法。一、马克思为什么不用无产阶级相对贫困化和绝对贫困化的概念在无产阶级贫困化理论的阐述上,许涤新同志主编的《政治经济学辞典》不仅正确地阐明了理论本身,而且还如实地指出了列宁在分析帝国主义时期无产阶级的经济地位  相似文献   

14.
(一) 死于九宫山之说源于虚证清顺治十五年谷应秦作《明史纪事本末》,内云李白成奔死于湖南黔阳罗公山。乾隆四年,清廷官修的《明史》正式刊行,内云李自成顺治二年(1645年)窜死于湖北通城之九宫山。从此二说并行,但后说为多数学者所承认。可是《明史》刊行不久,便有湖南澧州知州何璘对《明史》的上述说法提出质疑。他乾隆十一年至十八年在澧州任内,受民间传说的启发而亲赴夹山进行实地考察,以调查所得写了《书李自成传后》,对《明史》之死于通城九宫山之说进行了辩驳,首次提出李白成隐终于湖南夹山说。章太炎赞成何璘论断,并又一次到夹山实地考察,以所获《梅花百韵》诗五首补充和支持  相似文献   

15.
王阳明曾筑室阳明洞讲学。据笔者考证阳明洞约有四处:(一)在会稽,即大禹藏书之禹穴所在地。据《古今图书集成》卷113《宛委山部汇考》载:“会稽禹穴图考,宛委山上有石匮,壁中有孔穴号阳明洞,即《归经》所云三十六洞天之十一洞天也。”又《龟山白玉上经》云:“会稽山周围三百五十里名阳明洞天,皆仙圣天人都会之所,则第十一洞天,盖会稽山之总名,不独石罅也,石名飞来石,上有唐宋名贤题名,洞或称禹穴,唐观察使元稹以春分,日投简于此,有诗白居易和焉,明新建伯王守仁以刑部主事告归时结庐洞侧,因以为号,今故址犹存。”清毛奇龄《王文成传本》于旧说多所辨析,关于阳明洞之说不  相似文献   

16.
《中国古代摔跤史略》(上)(远古至秦汉时期)、(中)(魏晋南北朝时期)分别刊于《院刊》1978年1,2期;(中续)(隋唐五代时期)、(下一)(宋代)分别刊于《学报》1979年1、2期。本期刊载的(下二)是时隔三年之后,作者写的续篇。  相似文献   

17.
很少有谁象钱钟书那样,把小说写得少,又写得好.钱先生仅以4个短篇加上长篇小说《围城》便奠定了他在文学史上的地位.钱钟书被誉为“中国的文化昆仑”,一部《围城》使他蜚声中外——《围城》被译为英、法、德、日、捷、俄6种文字.并被世人视为“新儒林外史”.捧读《围城》,惊诧于钱先生的“玉想琼思,宏观博识、妙喻珠联、警句泉涌,谐谑天生,涉笔成趣”.(杨灵《钱钟书创作浅尝》)一位史学家推崇说:“综观五四以来的小说作品.若论文字的精炼、生动,《围城》恐怕要属第一.”(司马长风《中国新文学史》下册)无可否认,《围城》的语言的确精彩,富有个性,清新机智中不泛诙谐.既无文言气味,又无欧化语病、堪称中国现代小说语言的典范.一、语言的形象性理想中的留学回国,好象地面的水,化合升入天  相似文献   

18.
邵飘萍是我国民主革命时期杰出的新闻工作者、新闻学者和新闻教育工作者。在14年(1912——1926年)的新闻工作生涯中,他涉猎了新闻事业的大部分领域:当过记者、编辑、主笔、社长;创办了当时北方颇有影响的通讯社“北京新闻编译社”和北方进步报纸《京报》;参与开创了中国新闻学研究和新闻教育事业的工作,出版了我国早期的新闻学著作《新闻学总论》和《实际应用新闻学》。邵飘萍的新闻思想既具有时代特点,又具有独特风格,在我国新闻史中占有一席重要位置。  相似文献   

19.
《马氏文通》(以下简称《文通》)是我国第一部汉语语法专著。这部著作分为三大部分:首正名、次字类、次句读。就三者关系而言,前两个部分可以看作是第三部分的铺垫。作者马建忠自己在《例言》的开头也说:“是书本旨,专论句读。”(商务印书馆八三年版,下同,15页)可见句读问题在《文通》中所占的地位了。然而也正是在这个问题上,作者用力最大、发生问题也最多。以下笔者拟从《文通》句读论所取得的成就,存在的矛盾以及产生这些矛盾的原因等三个方面作一些简要的论述。  相似文献   

20.
作为研究云南佛教质量精到又最有影响的学术名著 ,陈垣《明季滇黔佛教考》(以下简称《佛教考》)不仅开启了云南佛教研究的先河 ,也为中国宗教史研究开拓了新的领域。陈垣先生曾说 :“论文之难 ,在最好因人所已知 ,告其所未知。若人人皆知 ,则无须再说 ;若人人不知 ,则又太偏僻太专门 ,人看之无味也。前者之失在显 ,后者之失在隐。必须隐而显或显而隐乃成佳作。又凡论文必须有新发见 ,或新解释 ,方于人有用。”(1 ) 《佛教考》正是这样一部隐而显又有新发现的佳作。(一 )搜罗广博 材料丰富史料是治史的基础。“竭泽而渔”是陈垣先生在讲课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