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一.故事切入孔融让梨的故事,我们每一个同学都应该是非常熟悉的(请一位同学讲故事)这个故事中的孔融留给我们最深的印象就是懂事,四岁的他就已经知道人与人交往要学会谦让,孔融让梨的故事,很快传遍了他的家乡曲阜,并且一直流传下来,成了许多父母教育子女的好例子,今天我再  相似文献   

2.
杨素梅 《山东教育》2008,(10):61-61
“孔融让梨”的故事几乎成为我们中国人教育孩子的典范,许多人从这个故事领悟到的只是谦让。实际上,儒家尤其是孔子思想的精髓不是一味谦让,而是与人相处的智慧。我就是吸收、接受儒家思想来敦育孩子的。  相似文献   

3.
师:同学们怎么看待孔融让梨呢?生1:我们应该向他学习,从他让梨,我们看到他身上有一种谦让的品质.生2:我们应该从小就要学习好的品质.师:生活中你会这样做吗?会这样做的同学请举手.(教师开始拓展文本)(大多数同学举手)师:我们请没有举手的同学谈谈好吗?生1:我不会让!如果我很想吃那个大的梨,不可以吗?我最小,哥哥们不应该让着我吗?  相似文献   

4.
开心直播室     
让梨的动机语文课上,老师讲了《孔融让梨》的故事,然后要学生写出孔融让梨的动机。学生的答案有四种:1.梨烂了;2.当时孔融正好牙疼;3.这样好叫拿梨的人帮他做作业;4.为了要成名。老师怅然。  相似文献   

5.
阿童,请小朋友们吃梨!一一口口尸尸呱听说孔融让梨的故事吗?他把大的留给别人。__一一‘口,尸纂晤,自己拿吧!露家有读书郎—“孔融让梨”新解“孔融让梨”新解(1)@季文熙~~  相似文献   

6.
"孔融让梨"的故事几乎成为我们中国人教育孩子的典范,许多人从这个故事领悟到的只是谦让。实际上,儒家尤其是孔子思想的精髓不是一味谦让,而是与人相处的智慧。我就是吸收、接受儒家  相似文献   

7.
小朋友们,你们都听过"孔融让梨"的故事吧?今天我们要学写的两句《三字经》就提到了这个故事:  相似文献   

8.
宝宝,你发现了吗,每天陪你最久的人除了父母和老师,就是你的同学了.同学,是我们成长的重要见证人.那么,陪伴爷爷成长的他的同学现在怎么样了呢?他们还有联系吗?听爷爷说一说他和同学之间的故事吧!  相似文献   

9.
“孔融让梨”体现了“礼让”的传统美德,因此这个成语故事流传甚广。此事本无争议。可是后来不讲“礼让”的人多了起来,他们开始怀疑孔融让梨的动机,甚至还展开了一次———一直以来,“孔融让梨”的故事情节都是这样的:孔融上有哥哥,下有弟弟。有一天,家里吃梨,孔融他不挑好的,不拣大的,只拿了一个最小的。孔融四岁,知道让梨,上让哥哥,下让弟弟。大家都称赞他。据说最先对此事提出质疑的是一位水果商。他说:“孔融让梨是不假,但我觉得另有隐情。我征战水果市场四十年,尚不知道‘让’为何物,况他四岁小儿?”于是,他提出了———“孔融让梨”…  相似文献   

10.
让梨的动机     
《高中数理化》2010,(7):114-114
某小学在上语文课时,老师讲了《孔融让梨》的故事,然后要学生写出孔融让梨的动机.  相似文献   

11.
<正>千百年来,孔融让梨的故事一直是许多中国父母拿来教育子女要懂得谦让之礼的典范。去年这个老故事在一个中国小学生那里却遭遇了"孔融让梨我不让"的风波,从那时起,我一直想知道美国孩子听了这个故事会有怎样的反应。最近,终于在一个中文学习班里见识到了。老师:关于"孔融让梨"你们怎么看?学生:爸爸的朋友为什么要给孔融家带梨?老  相似文献   

12.
小时候,"孔融让梨"的故事不知听过多少遍;成长的过程中,"孔融让梨"的故事也不知演绎了多少回;成人后,对孩子又进行了无数次的"孔融让梨"式的教育。从来也没有怀疑过"孔融让梨"有什么不好,有什么不对。直到有一天……上次常州市"横林中学"杯中小学生作文大赛,学校给我班一个名额,代表整个五年级参加  相似文献   

13.
<正>中华上下五千年,传统文化可谓博大精深。如果能使小学生在小学语文课的学习中领悟到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这将会使他们的各个方面有很大提升。我国古代关于优秀传统文化的例子不胜枚举。一、中国传统文化的塑造作用比如说孔融让梨的故事,我们在提到"谦让"时,孔融让梨几乎是不可不说的一个例子,这就在于它的典型性。我们在给孩子们讲这个故事的时候,应生动形象,把语气放轻松,既让孩子们觉得有趣,又不忘这个故事的宗旨,  相似文献   

14.
拣桃子     
小朋友们,你们知道吗?有一个小女孩,在她两三岁的时候,总喜欢缠着外公给她讲故事。一天,外公给她讲“孔融让梨”的故事。听完这个故事,外公问她:“你知道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  相似文献   

15.
孔融让梨的故事家喻户晓:孔融的父亲拿一些梨给孩子们吃,让孔融先挑,孔融却挑了一个最小的。父亲问他为什么拿最小的,孔融回答,自己最小,所以应该吃小的,大的给哥哥吃。这故事  相似文献   

16.
让梨之难     
世事变迁,许多曾经被认为是经典的东西,现在往往遭到了颠覆,比如被认为是儿童教育经典案例的《孔融让梨》。国人善于塑造典型人物,为此常常自觉不自觉地充当编辑。《孔融让梨》的故事,大多数人知道的版本是这样的:有一天,孔融一家老小集中吃梨,孔融被授予优先选择权。  相似文献   

17.
    
小康今年快四岁了,妈妈给他讲的故事他都记得。象孔融让梨啊,小王戎知道路边李子没有人摘是因为李子苦啊……他都会讲给别的小朋友听。他还想跟孔融和王戎学呢! 有一天,妈妈买了许多  相似文献   

18.
梁伟红 《中国教师》2011,(16):60-61
<正>时常回想起,孩提时代围坐在母亲身边听故事的场景,从中我知晓了诸如说谎话鼻子会变长、小熊过桥要勇敢、小红帽要机智的故事,还有耳熟能详的孟母断织、孔融让梨、周处自新等。我们在故事中慢慢长大,经由故事我们也习得了许多价值观念和行为规范。细细想  相似文献   

19.
师:这节课我们不动笔,继续“聊”。 有些同学,一下笔就会让人佩服:他怎么会有那么多的故事?为什么他说的故事总是能引人入胜?他怎么能“编”得那么曲折?他是用什么办法把我们的眼泪引出来的?……  相似文献   

20.
梨子的滋味     
<正>在中国的文化符号中,有几种水果赫赫有名,比如说桃子、梅子及梨子。孔融让梨,是我们小时候听到的一个关于兄弟之间谦让的故事。“梨子的滋味”其实出自一个伟大的中国人之口,他说:“要想知道梨子的滋味,你就要亲口尝一尝。”朴素、形象、鲜明,这也使我产生了对梨子这种水果的特殊兴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