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少年读者》2008,(12):33-34,46
汶川大地震无情地夺去了七万条生命,全国人民至今沉浸在悲痛之中。国务院决定举国哀悼三日.让民众的感情得到了一次合理的宣泄。在这泪飞如雨的日子里,“志哀”和“致哀”成了媒体上的高频词语。但到底应该用“志哀”还是“致哀”呢?却成了一个热点问题。本文想试作一点辨析。  相似文献   

2.
上周,我们班的一位老师病了,我提议学生去看望一下,一来可以就此机会慰问老师感谢老师,二来可以培养学生的爱心和责任感。一天晚上放学,团支部书记找到我说:“老师,大家主动筹集了钱,可以利用放学时间去看望老师吗?”我欣然同意。晚上放学到上第一节晚自习有一个小时的间隔,而去医院的路程大概10分钟。我以为时间应该很充裕。但是,到晚自习的时候学生却一个都没回来,  相似文献   

3.
杨智慧 《师道》2013,(6):11-12
我曾经是一个痴爱语文教育的人,甚至自恋"天生我材必语文",也曾经与国内著名的语文教育专家交流,甚至踌躇满志怀着崇高的语文理想。可现在,我的心一天比一天冷,冰冷。梦中醒来,竟然惊异地发现,我已经无法教语文,我们多年来引以为豪的"诲人不倦",原来一直是在"毁人不倦"!  相似文献   

4.
5.
6.
在高中语文第二册教科书(人教社版,试验修订本)的扉页插图中有一幅明代中期著名画家、大书法家文征明书王勃咏滕王阁诗:  相似文献   

7.
【个案回放】我是一名高三学生,马上就要高考了。我很紧张,也很有压力,总怕自己考不好,考不上大学,对不起父母。这种思想每天都在困扰着我,使我很难静下心来学习。我现在心情很烦躁,怎样才能摆脱这种心理呢?  相似文献   

8.
小石潭 《中国德育》2005,(11):27-27
据报道,南京某重点中学的高三学生小松,各科成绩都好,平时是老师的“好帮手”,家长的“好孩子”。令人想不到的是,年仅18岁的他竟然指挥几个“小弟”野蛮殴打并抢劫同校学生,5月25日被南京警方批准逮捕。老师和家长吃惊地说:“这怎么可能?”……  相似文献   

9.
文[1]中,巫老师为我们呈现了一道不同解法两种答案的反思.在感受巫老师敢于责疑综合练习的答案带给编辑的意外回应之余,笔者却有几点想法如鲠在喉,欲吐为快.  相似文献   

10.
上课时,学生对“山清水秀”这个成语提出了疑问:明明山是青的,山上树多,呈绿色,怎么能用“清”呢?其实,“山清”是指光线明亮,山水明净,它是从光线的明亮度来讲的,也可叫“山明”,所以“山清水秀”也作“山明水秀”,形容山水景色明净优美。如北宋著名诗人黄庭坚的《蓦山  相似文献   

11.
徐静 《辅导员》2010,(3):17-18
最近,有同学跑来问我:“徐老师,有个词我不知道怎么写才正确。您说,是‘发奋图强’正确,还是‘发愤图强’正确?”  相似文献   

12.
《河北自学考试》2011,(4):34-34
"王总编辑"你好!我叫刘金伟,是一名高三学生。学校为我们订阅了《考试与招生》一书。这本书对我学习很有帮助。如'报考指南'  相似文献   

13.
文身是一种很古老的流行于世界各地的习俗,如今,随着人们审美观念的多元化发展,又渐渐地在年轻人中流行起来。于是,“文身”一词频繁地在报刊上出现,但同时出现的还有“纹身”这种写法。请看下面的例子:  相似文献   

14.
天天看报纸看杂志,经常看到有些作者把“来自”用成“来自于”。如有一篇文章这样写道:“请听来自于初中生的灰色幽默……”“来自”和“来自于”,虽只有一字之差,看起来对与不对无关紧要,但我认为,有必要辨析一下。“来自”本是两个词,而不是一个词。“自”在这里作“从”或“  相似文献   

15.
先请看几个例句: ①中国禽流感狙击战。(《中国青年报》2005年11月7日3版) ②狙击禽流感:一场鸟与人的战争。(《国际金融报》2005年11月4日)  相似文献   

16.
有人编写了“冲击波”病毒来攻击视窗操作系统,微软公司很快在网上发布了“补丁”程序供用户下载杀毒, 真可谓“道高一尺,魔高一丈”。这句话中的“道高一尺,魔高一丈”用得是否正确呢?从字面义看,是“魔”比“道”高,邪恶比正义强,与例句中的“下载杀毒”意思显然是矛盾的。《现代汉语词典》(商务印书馆1998年出版)对这个成语的解释是:“原为佛告诫修行的人警惕外界诱惑的  相似文献   

17.
萧萧梧叶送寒声, 江上秋风动客情。 知有儿童挑促织, 夜深篱落一灯明。 《夜书所见》是人教版实验教科书中的一首诗。这首诗中的“挑”字非常传神,  相似文献   

18.
“元曲四大家”到底是谁?初中语文课本第五册(九年义务教材·人教版)《教师教学用书》在介绍马致远时,说:“元代著名散曲家马致远,号东篱,大都(今北京)人……一生著有《汉宫秋》、《青衫泪》等杂剧共十五种,与关汉卿、王实甫、白朴并称元代  相似文献   

19.
拿到贵刊2006年第12期时,正值我校语文教研活动,也许是我校教师对贵刊“百家争鸣”栏目情有独钟的缘故吧。立刻把李湘遗老师写的《如何理解〈泊船瓜洲〉的“还”》一文传阅,  相似文献   

20.
现在很多人都习惯使用“好象”这个词,包括很多专业的文字工作者,也这样用。其实是错的,正确的应该是“好像”。根据国家语委推荐使用的现代汉语词、词组版本,“好象”一律用“好像”,新版《现代汉语词典》已采用“好像”。取消了“好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