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良性人际交往对德育的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良性人际交往是指主体间遵循着社会认可的心理准则和规范 ,积极地相互沟通信息、交流思想、表达情感、协调行为的互动过程。良性交往有利于人际关系的和谐与稳定 ,有利于社会的进步和发展 ,也有利于个体的发展与完善。这种交往是激励人们向善和向上的有效手段 ,其内涵与作用同德育有着极大的相关性。因此 ,考察良性人际交往在其运行过程中对德育的意义 ,便成为本文探讨的重点。一、良性人际交往是强化德育效果的重要环节社会心理学认为 ,人际关系的实质是人与人之间的心理关系 ,这种心理关系的建立是通过人们之间的相互交往实现的。因此 ,要…  相似文献   

2.
吴晓红 《宁夏教育》2008,(12):65-65
人际交往不仅是维护和发展人与人之间相互关系的纽带,而且是形成舆论、士气、时尚等社会心理现象的前提,同时也是个体心理发展的基础和必要条件。人际交往既需科学性,又需艺术性,在交往中须将两者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可以提高交往效果,改善人际关系。善于交往的人,不但能使起初不相识的人产生良好的第一印象,而且能广结人缘,到处受人欢迎;而不善于交往的人,  相似文献   

3.
排除人际交往的心理障碍杨芳,王瑶人际交往是指个体与周围人之间心理和行为的沟通过程。它是人类必然出现的一种社会活动.人自出世以来,就与他人有了千丝万缕的联系,投人到了纷繁复杂的人际交往之中.人类需要所产生的合群倾向是人际交往的基本驱动力.人际交往的发展...  相似文献   

4.
当今社会 ,多数家庭是独生子女 ,家庭规模小 ,使人际交往关系变得简单。而独门独户的单元住宅 ,给幼儿交往带来了不便 ,使一些孩子缺少与人交往的机会 ,不会与同伴友好相处 ,经常发生冲突或攻击性行为。有些幼儿依赖性强 ,独立性差 ,有的孤僻、自卑、急躁、退缩、不合群 ,社会适应性差 ,影响幼儿心理健康的正常发展。因此 ,让幼儿学会在群体中与同伴友好交往合作 ,与周围人友好共事 ,是教育关注和重视的焦点问题 ,同时也是个体发展和社会的需求。大量心理研究表明 ,人际交往是正常人生活不可缺少的内容 ,人际交往的好坏直接影响着人的心理健…  相似文献   

5.
人际交往是社会活动过程中的一种较普遍的现象,是一切社会存在与发展的基础。所谓人际交往是指人与人之间按照一定的方式进行接触,进而影响心理和行为的活动过程。生活在社会中的每个人,都必须进行人际交往,以此达到获取所需信息的目的。良好的人际交往可以使人际关系和谐,对个人的学习、工作和生活起着“润滑剂”的作用。在社会中,大学生是一个特殊的群体。由于交往对象相对比较单一,大学生的人际交往模式显得比较简单。他们中的大多数人都能较好地处理环境带来的变化,  相似文献   

6.
大学生人际交往心理探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人际交往是指人们运用语言或非语言符号交换意见、交流思想、表达情感或需要的过程。正常的人有与人交往的需要,它是维护个体身心健康的重要支柱。良好的人际关系不但可以稳定情绪,给人以安全感,还有助于个体自我意识的深化发展。大学生思想活跃,兴趣广泛,交往的需要在其心理构架中占有突出的位置。他们力图通过人际交往去认识世界,获得友谊,满足自己物质上和精神上的各种需要,  相似文献   

7.
浅谈大学生人际交往障碍的消极影响及克服对策抚顺师范专科学校曹丽娟赵凤民关键词:交往心理障碍对策一、大学生人际交往的特殊性人际交往是指个体与周围人之间的一种心理和行为的沟通过程,它是人与人之间最基本的交往活动,无论是直接的还是间接的,都是人类必然会出现...  相似文献   

8.
人际交往是指个体与周围人之间的一种行为和心理的沟通过程,是人们进行物质和精神交往发生、发展和建立起来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人际交往障碍会给大学生的学习、生活、情绪、健康等方面带来不良影响。本文通过对大学生人际交往现状的分析,阐述大学生在人际交往中应注意的原则和人际交往的技巧,使大学生在校园生活中形成一种团结友爱、朝气蓬勃的交往环境,以有利于大学生健康个性品质的培养。  相似文献   

9.
品德是指一个人依据一定的社会道德准则和规范行动时表现出来的稳定的心理特征和倾向,是一定社会的道德规范在个人思想和行动中的表现。品德,就其心理结构来说,包括道德认识、道德情感、道德行为等几方面;就其本质来说,是处理人们利益关系问题时的表现,人们之间的利益关系只有在人际交往中才能产生和表现出来。所以,个体品德的形成和发展也离不开人际交往。所谓交往,是指人与人之间借助于言语或非言语手段而实现的相互沟通、相互影响和相互作用。它既包括人与人之间信息的沟通和物质产品的交换,也包括在此基础上形成的情感联系。儿…  相似文献   

10.
人际交往是指个体与周围人之间的一种心理和行为的沟通过程,是人与人之间最基本的交往。对于大学生来说,正常的人际交往和良好的人际关系都是其心理正常发展、个性保持健康和生活具有幸福感的必要前提。当然,人际关系问题不仅仅是大学新生所面临的问题。在整个的大学阶...  相似文献   

11.
1.心理和谐发展。心理和谐发展就是通过一定的教育方式,使学生在认知、情感、意志、行为上和谐统一。在教育中不能忽视引导学生的需要、动机、兴趣、智慧、人生观、价值观、理想和信念等向健康的方向发展,让学生内心协调一致,言行统一,能正确认识和评价自己的所作所为是否符合客观世界的要求,是否符合社会道德准则,能及时调整个体与外部世界的关系。2.正确处理人际关系。人际关系就是人们在客观现实生活中,通过交往而形成的人与人之间的心理关系及其活动形式。其现实性,它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人际交往是人生存的需要,人际交往是人心理健…  相似文献   

12.
心理素质教育就是通过对心理学原理的掌握,心理学方法和咨询技术的运用,达到提高学生心理素质,训练社会认知能力,调节自我情绪,矫正不良行为,激发个人潜能的目的。心理理论是一种高级社会认知能力,它的发展伴随个体的一生,对个体的同伴关系、人际交往产生重要影响。文章从心理理论的视角出发尝试分析心理教育和人的发展的关系,从婴儿期、儿童期和成人期三个备受心理学界关注的心理理论高度发展时期出发,探讨了联合注意、情绪理解、意图理解愿望理解和错误信念理解五种心理理论的构成成分的发展情况,并分析了影响心理理论发展的认知因素。最后进行总结和展望。  相似文献   

13.
促进儿童积极的社会交往执笔/陆黎萍一、学前儿童社会交往的发展特点个体的行为从个体出生起就处在社会之中,而个体的心理总是在一定的社会关系中不断发展的。帮助孩子形成积极的社会交往并在这种社会交往过程中掌握建立、维持和妥善处理人际交往关系的能力,不仅有利于...  相似文献   

14.
少年友伴交往的特点与教育天津教育学院贾晓波社会交往是个体实现社会化的基本条件之一。随着个体心理的成熟与发展,在不同的年龄阶段,都会形成特定的人际交往系统,并通过这一系统与社会环境保持统一。正是从这个意义上,有人认为在个体发展的某些重要时期,如少年期,...  相似文献   

15.
现代人普遍存在心与心的交流太少,不懂沟通,不会甚至害怕面对别人的精神危机,与人交往或怀疑,或只会迎合别人,不善于表达自己真实的想法,这些都严重影响人们的生活,严重影响个体全面自由发展。《四书》中包涵的仁者爱人、克己修身、中道中和、忠恕等思想,对调节现代社会内部人际关系,促进人际关系改善,实现人与人和谐相处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研究学习《四书》的人际交往智慧,可以让我们明白许多人生道理,获得正确的人际关系理念。树立正确的人际交往理念,培养健康的人际心理,增强人际交往的能力,构建和谐的人际关系有利于个体的身心健康,有利于促进个体的社会化,有利于实现个体全面发展,有利于和谐社会的建设。  相似文献   

16.
论大学生良好人际关系的建立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良好的人际关系是大学生心理健康和发展的基本条件,人际交往能力是一个人能否有效适应社会的标志,也是个体素质发展的一个重要方面,学会交往应成为素质教育的重要目标和内容。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首先要提高大学生的情绪智力,此外应采用多种途径和措施加强对大学生人际交往教育,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  相似文献   

17.
人际交往是个体社会化必不可少的条件,是人最基本的社会需求之一,通过交往,个体获得有关周围世界的知识,可以内化社会规范,学习社会角色,形成完整个性,从而成为一个社会化的人。  相似文献   

18.
白洁 《太原大学学报》2009,10(2):107-110
进入大学阶段,个体的生理已渐趋成熟,但是在心理上,由于经验的缺乏、社会知识的不足以及环境的变化,决定了这个时期个体的心理会有诸多问题产生。尤其是环境对大学生心理有着重要的影响。环境中的矛盾与冲突时时影响着人的心理,当大学生无法进行很好的自我调节时,就会产生不良的情绪,进而产生消极心理。社会文化因素、家庭环境、校园内部环境、人际交往环境、网络环境等都会对大学生消极心理的产生有重要的影响。  相似文献   

19.
张虹 《教师》2013,(12):11
小学年龄段的学生处于人生发展的起步阶段。在此期间,人际交往对小学生起着重要的作用。同时,也正是在人际交往中,小学生出现了各种不良心理倾向和心理问题。本文对小学生的不良情绪体验、人格问题、行为问题等人际交往心理问题进行了初步的分析,并从学校、家庭、社会等方面提出了进行人际交往心理辅导的几点看法。  相似文献   

20.
心理韧性是心理学研究热点之一,它作为大学生心理压力的应对机制,受个体先天气质、家庭、学校、社会及人际交往等环境的影响。可以通过强化个体积极心理品质、营造良好家庭和学校氛围、构建良好社会支持系统及加强心理教育和传授心理韧性的知识和技巧等方面来培养大学生的心理韧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