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王宝祥 《现代家教》2000,(11):14-16
我经常接触一些文化水平低的家长,他们只初中毕业甚至只上过小学,其中一些人在教育孩子方面存在自卑心理。有的说:“我的孩子天生不是念书的料,因为家长就不行。”有的说:“人家知识分子,辅导孩子学习什么功课都行,我们连小学高年级的功课也辅导不了。”还有的说:“人家知识分子天天看书,家里的书报也多,天天熏也把孩子熏出来了。我们整天忙干活,忙挣钱,拿  相似文献   

2.
你是否注意到,有些孩子在集中注意力时生怕别人打扰,另一些孩子却能在一片喧闹中照常看书、做功课;有的孩子总是坐不住,另一些孩子却可以整天不离座位;有些孩子能适应多种学习方式,另一些孩子则只适应他们感到称心的学习方式……。大量调查证明,采用适宜孩子们各自学习方式的方法教学,会使他们获得更好的学习成绩。但是要在同一时间、同一课堂里使二、三十个孩子都按各自的学习方式学习,那是很难办到的,因此教师们往往倾向采取一般公认的“适合大多数学生的最佳办法”。  相似文献   

3.
目前,许多幼儿园在向幼儿进行数学方面的教育时都不同程度地运用了“游戏法”,但在运用中存在着以下一些值得注意的问题。 1.重上课,轻游戏 据调查,大多数幼儿园的数学课只注重了“上课”这个小课堂,而忽视了游戏这个大课堂,在这种情形下幼儿掌握的数学知识,对日后的学习起的作用是甚微的。从一些实验结果来看,平时注重“上课”的孩子升入小学后,成绩平淡,而那些被认为不好好上课,光爱“玩”的孩子升入小学后,大多数“爱动脑筋”、  相似文献   

4.
针对一些学校由于教师教学不得当导致学生厌学的现象,北京教育学院季苹教授提出,评价中小学教学质量不能只凭“升学率”,中小学应设置“厌学率”评价体系。据季教授对一些学校调查,目前学生厌学率最保守的数据已达30%,实际数字还高些。学习兴趣的淡薄直接影响孩子的求知欲和最终的“成绩”,严重厌学造成的学习障碍甚至使少数孩子不得不辍学。  相似文献   

5.
儿童文学本应是少年儿童的好伙伴,可多年来在应试教育的阴影下,这“好伙伴”却遭到了排斥,被一些教师和家长视为“闲书”,认为它只会干扰学生的学习,影响考试分数.应试教育不单使孩子承担了他们本不应当承担的压力,也使孩子失去了他们应该得到的许多美好的东西.  相似文献   

6.
家教信息     
别让孩子成为“学习狂”据《参考消息》载,现在社会上有那么一部分学生,他们的课外活动不是体育锻炼、阅读或与朋友出游,而是学习、学习再学习,与社会上的“工作狂”相对应,形成“学习狂”一族。造成这种情况,家长的责任不可推卸。“把优异成绩带回家已成为不让父母失望的一种义务,孩子为别人的希望而学习,却违背了自己的个人追求。”墨西哥心理学家埃乌雷指出:“要想在学习中取得优异成绩首先要保持身心的全面平衡。通俗地讲就是,如果你睡得好,吃得香,再做一些运动,培养一些其他爱好,那很可能在学习中取得好成绩。”如果孩子有以下情景,则…  相似文献   

7.
养成在家庭     
家访中,我们经常听到一些家长抱怨道:“对孩子,我们做家长的只希望他(她)把学习搞好,其余的事一点都不要他(她)操心,做饭、洗衣、铺被子,家务事根本不要他 (她)插手。可是这孩子现在是越来越不听话了,学习也不见长进。”语气中明显透露着失望和委屈。在家长的心目中,孩子的学习是头等大事,它关涉到孩子今后的前途和人生发展,珠不知,学习实际上只是孩子生活的一部分,它与一个人的性格、心理、思想培养和发展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相似文献   

8.
近期,杭州一些小学生家长为了督促孩子学习,兴起了一股给孩子发放“学习工资”的新潮。一位名叫做“我亦深蓝”的家长网友,在当地网上论坛发帖称“为让孩子好好学习,我给她开干元工资”。这个关于“学习工资”的帖子,立即引发热议。  相似文献   

9.
“每当我们翻开书页,就等于开启了一扇通往世界的窗,阅读是各种学刁的基石。在我们所做的事情中,最能解放我们的心灵的,莫过于学习阅读。”阅读将伴随孩子一生的成长,孩子的阅读,决不是只在学校发生的事情,孩子的生活,大部分时间还是在校外,与家人一同分享。培养孩子良好的生活与学习习惯,家长负有义不容辞的责任。《纲要》指出:“家长是幼儿园教师的重要合作伙伴”;“家园配合,使幼儿在园中获得的学习经验能够在家庭中得到延续巩固和发展”。  相似文献   

10.
孩子快升入小学了,有的家长特别关心孩子的数学学习情况,有些家长甚至整天把孩子搞得团团转,生怕孩子上小学后“输在起跑线上”,有时还采取一些不得当的方法。其实,只要善于发现,生活中有很多帮助孩子学习数学的途径!  相似文献   

11.
现如今。人们在享受“捆绑武服务”的同时,对孩子也采取了“捆绑武教育”。不少家长不吝惜时间的宝贵,带着孩子学音乐学舞蹈学书法或者不惧路程远近,参加学科补习班,强迫孩子学习高、深、难的课程或者自作主张为其择校、挑班、选师,如此不顾孩子身心发展状况和学习规律的盲目“捆绑”,只会事与愿违,不仅无端地加重了孩子的学习负担,致使他们失去学习兴趣,还会影响孩子的成长。  相似文献   

12.
崔海梅 《家长》2022,(19):42-43
<正>当孩子出现偏科问题时,家长切记不要忙着给孩子贴标签、下结论,而要好好分析孩子偏科的原因出在哪儿,然后“对症下药”,帮助孩子从“根”上解决问题。偏科是学生在学习生涯中常见的一大问题,从小学到高中,不少学生都深受偏科的困扰。一些学生苦笑着调侃自己偏科的经历:“第一节课昂首挺胸,第二节课垂头丧气。”偏科,成了阻碍学生成绩提升的“拦路虎”,也是屡屡挫伤孩子学习积极性与自信心的“绊脚  相似文献   

13.
母亲的眼泪     
学校决定召开六年级“部分学生家长会”。“部分学生”指的是那些学习、纪律后进的学生。我们这些六年级的科任老师听了,都暗暗高兴,平常与家长的联系大多只在电话里,有很多话都不能说得很清楚。现在,我们终于可以好好地和家长们“探讨”其孩子在学习及成长中的一些问题了。这天,家长们都陆续来到  相似文献   

14.
钟柏贤 《教师》2008,(2):33-34
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教师首先自身要更新教育观念。教育专家比较了中西方家长对孩子学习的态度,提到了这样一种现象:学生放学回家的时候,中国家长总要问:“今天你答对了老师几个问题?”而西方的家长则问:“今天你给老师提出了几个问题?”这虽然只是几字之差,却反映了两种不同的教育观:中国家长只重视孩子学习的结果,而西方家长则重视孩子学习的过程;中国家长只重视孩子掌握了多少知识,西方家长则重视孩子是否进行了思考,有没有自己的创见。  相似文献   

15.
为了加强家园沟通的实效性,我们充分利用各种资源,各展其才,使家长园地会“说话”,确实成为家园沟通交流的窗口。一些家长只重视智育,孩子在幼儿园一天的生活结束时,往往只会问“今天你学到了什么”,小一班开设了“考考你”专栏,设置一系列有趣的问题让家长做答,以此来潜移默化地影响家长的育儿观念。例如“:你知道孩子的好朋友都有谁?”有的家长能脱口而出,有的却支支吾吾。“您的孩子今天高兴吗,为什么?”“您的孩子今天提问了什么问题?”此类问题的设置,不知不觉中引导着家长观察、关注孩子,转变育儿观念。同时,教师在和家长“说话”的过…  相似文献   

16.
以前带大班,习惯说的一些话,说话的语气、神态,现在用来对待小班的孩子,再也不灵了。跟小班孩子说话,要特别用心,想着法、变着花样,让孩子更容易理解和接受。比如问小朋友的姓名、年龄,我这样说:“喂,你好!我是小兔子,想跟你交个朋友,你叫什么名字,几岁了?”待孩子回答后又鼓励说:“你真好,我喜欢跟你交朋友。”再比如,小朋友骑在一只大玩具狗上玩,我这样制止:“这只大狗是老师请来看门的,它呀,整个晚上在为我们班守门,可辛苦了,我们该怎样对它?”待孩子作出反应后,教师给予相应鼓励。学习跟小班孩子说话是一门艺…  相似文献   

17.
“赏识教育”是以“赏识、信任、尊重、爱”为核心的教育模式。是指在教育中充分肯定孩子,通过心理暗示,不断培养孩子的自尊心和自信心,从而使其不仅有勇于进取的信心,也能有不断进取的动力。应该承认“赏识教育”在实践中确实帮助许多家长很好的教育了孩子,使孩子在“赏识”的眼光中自信、成功。但经过调查,发现在对“赏识教育”的理解上,有些家长只看到了一些现象而忽略了事物的本质。简单地将“赏识教育”等同于表扬,最终走进了赏识教育的误区。  相似文献   

18.
火云 《亚太教育》2019,(12):33-33
在今天的社会中,父母对孩子都是百般宠爱、有求必应,孩子很容易被宠坏。父母经常忽略一件重要的事情,那就是让孩子学会爱。现在的独生子女,多以自我为中心,只知道获取不懂给予。所以,教师要让孩子深刻理解“爱”,并从教师的言行中学习,让孩子在活动和娱乐中享受更多的“爱”行为。  相似文献   

19.
在图书市场竞争日益激烈的环境中,一些“聪明”的出版社打起了孩子的父母的主意。几本由家长自己撰写,记述成功培养孩子的图书,如《素质教育在美国》《哈佛女孩刘亦婷》《放飞美国》等就是例子。透过此类进行素质教育的“家长用书”在竞争激烈的图书市场中热销的现象,我们看到了中美教育的一些差异。在中美两种教育体制中,学习的最大不同就是:在中国学习的感觉是“学多悟少”,在美国则是  相似文献   

20.
C我们的学生为什么不善提问,不敢反问?我们的学校,为什么只教“学答”,而不教“学问”?当孩子的问题变成句号后,一些教育家一针见血地指出:当今孩子不愿动脑是一个被忽视的更为突出的问题。我们的教育缺乏孩子动脑的“时空”,缺乏开发孩子思维的“家庭作业”,一些学校只注重对具体解题的指导,而忽视对学生思维方法的训练,换句话说,重视“答”的训练而忽略“问”的培养与指导。其实,无论是对教师还是对学生来说,问题,应当成为教学中使用频率最高的一个词,问题意识只应该是其基本意识。问题还可以激活思维,思维被激活了,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