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新课程改革的一个重要特征就是致力于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改变原有单一、被动的学习方式,建立和形成旨在充分调动、发挥学生主体性的多样化的学习方式,倡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性学习。新课程中的分组学习,便于形成宽松、民主、和谐的教学氛围,有利于减缓学生心理压力,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通过学生之间的自主学习、互助活动,促进学生主动发展,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相似文献   

2.
本次课改的重点是如何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变革,即倡导主体性教学。因为强化主体学习的意识,促进学生自主发展是提高语文教学效率,落实素质教育的需要。  相似文献   

3.
陈子松 《时代教育》2007,(6Z):73-73
物理教学中要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动力,使学生爱学习,主动学习;要以创新的方式开展维持性学习,让学生参与到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参与意识与合作意识;鼓励学生对物理专题进行研究,培养学生的独创性学习的能力;将问题意识、探索意识贯穿于课堂教学的始终,鼓励学生创新地学习,提高学生的自主创新学习能力。  相似文献   

4.
试论学生的主体意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学科教学中要充分展示其主体性,发展其主体性。为此,在教学过程中首要的是要确立其主体意识。本文依据多方面的理论和实践提出、并从多角度详细地论述了六种主体意识意识,学习意识,问题意识,参与意识,合作意识,评价意识。  相似文献   

5.
论学生参与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学生主体性的发展,是通过学生参与实现的。实现学生高效的参与,参与意识启动是前提条件,学习愤悱心理状态是关键,自主学习是参与的第一步,探索是参与的本质,追求发现是参与的目的。教师要认真研究和运用学生参与过程的规律,切实转变观念和转换角色,充分发挥主导作用,促进学生主体的建构和发展。  相似文献   

6.
试论学生的主体意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在教育教学中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发展其主体性.其中,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是首要问题.本文从主体性的基本特征,结合多方面教学实践提出了三个方面的主体意识:自主意识、主动意识、创新意识.  相似文献   

7.
新课程提出新的学习方式,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转变学习方式就是转变那种单一的、被动的学习方式,提倡和实践多样化的学习方式。特别是要提倡自主、探究与合作的学习方式.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使学生的主体意识、能动性和创造性不断得到发展.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相似文献   

8.
主体性教育是全面发展教育的现实化道路,要通过如下三种途径来实现:第一,主体性的形成是在教师的指导下逐步培养的;第二,唤醒学生的主体意识是促进、提高学生主体性发展的重要条件;第三,提高和强化主体性的关键在于改善主体结构——发展能力。  相似文献   

9.
课堂教学是课程实施的主要途径,是学校实施素质教育的主渠道。主体性课堂教学是一种交互式的教学结构,课堂教学的全过程就是为了学生主体意识的增强与发展,最终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能动地创造性地完成学习任务。  相似文献   

10.
课堂教学是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主渠道。如何发挥主渠道的作用,变“接受性学习”为“创造性学习”,关键在于教师。小学语文作为基础教育的重要学科,不仅要让学生掌握语文知识,更要培养学生独立获取知识的学习能力和勇于创新的主体意识,促进学生的主体性发展。  相似文献   

11.
学分制语境中以人为本的教材建设与管理探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是指教育者要以学生的利益为出发点和立足点,满足学生的学习、成长和发展的需要,为学生的个性全面发展创造条件。学校的教材建设和教材管理也应以人为本,牢固树立以学生为主体的理念、为学生服务的理念、尊重学生个性的理念和服从学生市场选择的理念。  相似文献   

12.
自由是德性养成的基础,学生自由应以发展为目的。学生自由是平等参与和自主发展的自由。学生自由应以不妨碍学习活动的正常开展、不妨碍自身以及其他学生的发展为限度。通过师生平等对话、自由讨论等方式对各种价值观进行澄清,以教化的方式培养学生的道德责任意识和道德判断能力,是解决道德教育自由困境的主要路径。  相似文献   

13.
在我校六位一体的导学群体系中,各级导学教师尤其是三级导学教师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导学教师应当对学生的人生目标、学习目标起引导作用,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应当在学习方法上引导学生,调动学生学习的内驱力;还应当引导学生潜能的发挥,促使学生超越自我,拓展发展空间。  相似文献   

14.
论如何满足学生的基础学习需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学习需要是学生的一种心理需求状态。学习需要不仅包括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力求通过努力而满足的显性的学业目标需要,而且还包括那些保障和促进学生学业成功的隐性的基础需要,如学生心理安全的需要、自我感觉重要的需要、交往互动的需要、认知方面的需要等等。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对这些基础需要予以相当的关注和合理的满足。  相似文献   

15.
对1516名大学生的调查结果显示:大学生学习“形势与政策”课的实效性与学习动机紧密相关,“形势与政策”课的教学对大学生思想政治观念的形成和今后的发展有指导意义;要提高“形势与政策”课教学的实效性,必须从大学生的需求出发,激发大学生的学习动机。  相似文献   

16.
建构主义理论运用于科学教学的15条原则   总被引:23,自引:0,他引:23  
随着建构主义理论在科学教育领域中的运用与逐渐流行,一种基于建构主义的新的科学教学模式正在兴起。这种教学模式要求在科学教学中,应把科学知识的学习看作是学生主动建构知识的过程;应把科学探究作为学生建构科学知识的最重要的学习方式;应充分发挥学生在学习中的自主性,视学生为科学知识的主动建构者;承认学生的原有知识经验在学习中的重要性,了解并正确处理学生的前概念;运用概念转变策略,帮助学生实现概念转变;引发学生的认知冲突,激起学生科学探究的欲望;发挥教师的指导作用,为学生的知识建构提供支持条件;提供真实的情境,让学生获得经验,在情境中建构知识的理解;鼓励学生发问,提出开放性问题,让学生在问题解决中建构知识;开展多种形式的对话,在对话中建构知识;鼓励学生合作与交流,为知识的社会建构提供机会;鼓励学生反省,学会自主监控学习过程;重视学习方法指导,为学生知识建构提供认知工具与策略;提供学习资源,让学生参与寻找用于解决问题的信息;采用形成性评价,强调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表现。  相似文献   

17.
随着高校的扩招,在普通高校中的数学学困生相当的普遍,对数学学困生的转化成了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学困生的非智力因素的培养是转化学困生的关键,正确认识学生非智力因素的培养意义;注重对学生数学间接兴趣的培养;注重对学困生数学学习意志品质的培养,是培养学困生的非智力因素,转化学困生的几个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8.
学前教育专业体育课是学前教育专业课程体系的基础课程,不仅对学前教育专业学生自身身体素质与运动技能的提高有着重要的发展价值,而且应为学生将来成功组织和实施幼儿体育教学奠定相关知识与能力基础.然而受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生理与心理发展特点的限制,当前学前教育专业学生普遍对体育课兴趣不高.为此,教师应通过提高学生对体育课价值的认识、选择符合学生兴趣与需要的体育内容与项目、努力提高教师自身的教学组织能力与方法、建立和维持融洽的师生关系等途径,激发学生参与体育活动的兴趣与积极性,提高学前教育专业体育课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19.
以SOLO分类为基础的学生学习质量评价初探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刘京莉 《教育学报》2005,1(4):41-45
以SOLO分类为基础的学生学习质量评价,将教育目标表述为对学生学习能力的要求,以测验的方式了解学生解决问题时表现出的认知发展水平。它不局限于考察学生掌握知识的量和类型,而是重视评价学生学习效果的质量。SOLO分类用结构特征解释学生对问题的五种结构反应,通过学生的反应与教师预设的教学目标的比较,分析影响学生学习效果的因素,为教师改进教学提供依据,帮助不同认知水平的学生在他们自身的基础上提高。  相似文献   

20.
以学生为中心:21世纪凸显的大学主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大学以学生为中心,概括起来,就是把学生作为立校之本,把满足学生需要作为大学的关注重心,把提升学生学习作为大学教育的首要目标,把学生参与大学事务作为学生的基本权利,把与学生建立密切关系作为大学可持续发展的基础。这是21世纪凸显的大学主题,对中国大学具有现实意义,值得中国大学认真探索与实践,与此同时,也不要对以学生为中心绝对化和简单化的解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