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从孕育生命到孩子长到两三岁,作为家长的我一直体会到的是欣喜。可是等到孩子三岁了,该上幼儿园了,我们忽然意识到我们身为父母的一种责任。这件事还得从参加第一次家长会说起。孩子要上幼儿园了,这可是“小东西”第一次真正意义上的离开亲人,走向社会。想到那么弱小的个体要去自己面对一切,我们的心里充满了忧虑,甚至还带有一丝恐惧:陌生的伙伴、陌生的老师、陌生的环境、陌生的集体生活方式,“独”惯了的孩子能行吗?我第一次感觉不知所措,不知道孩子究竟会怎么迎接这一切。孩子还未入园,幼儿园提前通知家长要开家长会。家长会…  相似文献   

2.
林希 《神州学人》2000,(5):37-39
4.午后幼儿园 午后幼儿园的老师是南斯拉夫人,叫亚斯娜。她是一个50岁左右的胖太太,人很慈祥。 郭闽刚入园的时候,亚斯娜太太让我陪着郭闽,可我只陪了20分钟就想回家。亚斯娜太太很担心:“他要是哭了怎么办?”我笑了:“放心吧!我的孩子自18个月上幼儿园,从来就没有哭过!” 我说的是实话,想当年,接送儿子的任务是他爸爸负责的。近乎全新村的人都知道他们父子:“那跟在小郭自行车后面颠啊颠的‘小小郭’上幼儿园总是那么快快活活的。”那些每天为孩子不肯上幼儿园而发愁的家长看着更是羡慕。 郭闽和爸爸的关系在那时要比…  相似文献   

3.
前些天翻看《读者》,看到这样一个小故事:美国有个六岁的小女孩指着家里瓶盖上“open”的“o”说:“妈妈,我已经认识它了。”妈妈说:“那你说说看,它是什么?”孩子说:“是字母‘o’。”“你真聪明,是谁告诉你的?”“是幼儿园的老师。”第二天,这位妈妈就把老师告上了法庭。她认为在此之前她的孩子能把“o”说成鸡蛋、月亮、苹果等等,现在幼儿园的老师使她的孩子缩小了许多想像的空间,抹杀了孩子的创造力,要求教师赔偿8000美元的精神损失费。我真为自己和众多同行捏一把汗,假如每个家长都这样珍惜孩子想像创造的机会和能…  相似文献   

4.
一天早上,我正在办公室打扫卫生,一对年轻的父母怒气冲冲地走进办公室,女家长眼圈红红的,男家长生气地说:“园长,幼儿园的老师是为人师表的,怎么能打人?我们的孩子说老师打人,他今天硬是不上幼儿园了,退园退园,我们不上了。”看得出,家长很生气。(可以理解家长的冲动,任何家长都不能接受老师打孩子这种事情,何况是小孩子。)我连忙说:“两位家长请坐,我来帮你们倒水。”  相似文献   

5.
家长会上,一位家长抱怨道:“我的孩子在幼儿园已经很长时间了。说真的,我现在对孩子在园情况很不了解。您看,孩子每天在幼儿园八个小时,晚上接回家和家长也就呆上两个小时。孩子回家不太说幼儿园的情况,问老师,老师总说‘挺好的’。真不知这‘挺好的’到底好到什么程度,我们家长该为孩子做哪些准  相似文献   

6.
来园时,孩子在家长的陪同下走进活动室,我就会热情地迎接,并从家长怀里接过孩子:“你今天真漂亮。”“你真能干,自己走着上幼儿园的。”“你今天早饭吃什么呀?”让孩子一进幼儿园就有一份好心情。因为我想让孩子明白:老师是多么爱他们。[第一段]  相似文献   

7.
很多家长都向我反映,送孩子进幼儿园是名副其实的“艰难之旅”。“小鸟”不想飞出窝,磨磨蹭蹭,哭哭啼啼,死活不动,家长哄吓并施,连拽带拉好容易把孩子弄进幼儿园大门,交到老师手里,孩子还拉着家长的手不放。于是老师家长联合行动,又费九牛二虎之力,总算把孩子请进教室。孩子在窗内哭声不止,家长在窗外簌簌掉泪,那情景真如生离死别,凄凄惨惨戚戚,每天都上演一遍。送孩子入园为什么如此艰难?家长大都把责任推给孩子:“这孩子脾气太坏”,“太娇气”,“天生爱哭”,“比别人认生”。也有怪幼儿园的:“我们孩子看见那个老师就…  相似文献   

8.
据央视报道,一位小学一年级的学生,面对做不完的作业,发出了怀念幼儿园的感慨。小小少年已知愁滋味而开始怀旧.足以令大人心酸。但我也知道,在许多幼儿园,儿童们已不堪重负.被他们的父母拴在“早期教育”的战车上,学习十八般武艺.而且收费十分昂贵。把望子成龙心切的独生子女家长“诓”进来.有一个十分响亮而义正词严的理由:不能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  相似文献   

9.
初为人师的我与孩子交流并不困难,因为我仍可算作一个“大孩子”,但如何面对形形色色的家长,却是摆在我面前的一道难题。 我所在的幼儿园是一所民办性质的寄宿制幼儿园。在全园教工大会上,园长明确提出“家长就是上帝”的办园宗旨。当时听了这话我很不以为然:家长是上帝,那教师的位置应摆在何处?  相似文献   

10.
每年新生编班时,很多家长都会提出:“把我的孩子编在年轻点儿的老师班上吧!”家访时,有的家长甚至会很惊讶地问:“你们幼儿园也有三四十岁的‘老’师?”三十出头,就被家长认为是幼儿园的老教师,这也难怪家长,你瞧:电视上的少儿节目,清一色的少男少女;代表幼儿园形象参加社会活动的,也以年轻漂亮的教师居多。作为家长眼中的“老”师,怎样赢得家长和孩子们的喜欢与欢迎呢?  相似文献   

11.
赵虹 《教育导刊》2002,(8):30-30
一天,一个家长向我说起,“我这孩子嘴特贵”。我一愣,“怎么嘴特贵?”家长解释说:“孩子平时不太爱说话,说什么也吱吱呜呜地说不清楚,我们总觉得她不如同龄的孩子表达能力好,幼儿园的老师也跟我们说过这个问题,我们做家长的挺着急,你说我们该怎么做?”  相似文献   

12.
幼儿园“家委会”成员会议上,一位家长坦露心声:“我们既希望周末来临,可以放松心情缓解工作压力,又害怕周末,孩子孤独没伴玩,缠得人不得安宁。孩子非常喜欢上幼儿园,喜欢他的同伴,希望能找一些伙伴一起过周未。”这个建议得到了幼儿园的支持。  相似文献   

13.
陈萍 《学前教育》2023,(21):56-59
<正>我园是一所有着70年历史的省级一类幼儿园,为了让更多乡镇的孩子在家门口享受到优质的学前教育,位于淮河北岸、城市近郊的淮上分园开园了。由于我园有着良好的家长口碑和师资优势,一开园就受到周边家长的欢迎。可是一段时间后,老师们反映很多家长要求幼儿园教拼音和写字,甚至有家长直接到园长室责备园长:“别的幼儿园小班认字、中班写字、大班学拼音,你们幼儿园天天玩,孩子上小学怎么跟得上?”到了大班,还有部分家长陆续将孩子转走,进行所谓的“幼小衔接”。  相似文献   

14.
俞文 《学前教育》2006,(5):50-51
一位从事幼教工作二十多年的优秀园长曾对我说:“看看我们幼儿园报表中的资产栏.都是大型玩具、多功能厅、电脑室等等动不动就价值数十万的设备。但真正放在这个地方的。应该是我们现在收了多少名愉快的幼儿。愿意选择我们幼儿园的孩子和家长,才是我们唯一可以把握的资产。玩具、电脑和房舍。我们可以想办法筹资买。但是如果没有孩子愿意上我们的幼儿园。这些实物性的资源将一文不值。”  相似文献   

15.
案例:一则广告。一位家长说:“孩子马上就要上小学了,可是拼音、数学什么都不会,这可怎么办呀?”一个声音说,“别担心,把孩子送到XX幼儿园,我们开设了拼音、数学、书写等课程,寓教于乐。让孩子提前体验小学内容,树立自信,减少入学不适应”。“原来在幼儿园也可以学到这么多的知识,太好了,我这就将孩子转到XX幼儿园”。  相似文献   

16.
要提高幼儿园的保教质量单靠幼儿园是不够的,家长也要积极参与,以形成合力,共同为幼儿的发展创造良好的条件。为此,我经常给家长布置“任务”。如在开展有关汽车的主题活动时,我会请家长帮助孩子查找有关资料,共同完成小制作,等等。不料,有些家长对此提出了意见。有的说:“我们工作忙,顾不了孩子这么多事。”有的说:“有些知识我们也不懂,所以有些事我们也完成不了。”有的说:“有些事超过了孩子的能力,不得不由我们包办。”面对家长的意见,我感到困惑:难道我的做法错了?怎样利用家长资源才能既不给家长增添负担,又能有效促进孩子发展?对此…  相似文献   

17.
今天在市场与一位家长聊天,她告诉我,她朋友的孩子在某幼儿园,该幼儿园事儿可多了,这个老师怎么样,那个老师怎么样,保育员怎么样……最后又“善解人意”地说:“不过,我觉得咱们三幼挺好的,没那么多的事儿。老师对孩子也好。”听了这位家长的话我不禁感慨万千,她的话虽然没有含沙射影的意思,但在她面前,我忽然觉得脸上一阵阵燥热。其实孩子和家长的眼睛是雪亮的,他们每个人的心里都有一杆秤。我们老师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他们都看在眼里,记在心里。虽然自己班里的家长当着我的面没说我们不好,但我们就真的那么好吗?平时在…  相似文献   

18.
华亦菲,3岁,上安徽省淮南市田家庵区第三幼儿园小班。 [家长的话] 因我自己是搞幼教工作的,又三十岁才得女,所以不由得在孩子身上倾注了更多的希望。女儿一岁多点的时候,我就把幼儿园的那一套“竞争机制”引进了家里,在房间里布置了“比一比,看看谁的红花多”的专栏。孩子缺少竞争对手,我就把自  相似文献   

19.
<正>主题活动是幼儿园重要的活动内容,家长是幼儿教育的责任者之一,幼儿园若能利用家长资源为主题活动提供帮助,可弥补幼儿园教育资源不足的问题。在每一次的主题活动开始之前,为了更好地了解幼儿的已有经验,我们都会设计调查问卷,邀请家长朋友们配合,亲子共同完成一份“经验调查小报”。可是我们常常听到家长的埋怨声:“又要做小报了,我上班都要忙死了!”“这哪是孩子上幼儿园,简直我们在上学!”“这个小报要怎么做?做手工、画画,我都不擅长,  相似文献   

20.
幼儿园每学期都要向家长开放半日活动,但在活动中出现了一些应该引起家长朋友注意的地方,在此提出五忌,希望能与家长朋友共勉:一忌不守诺言:一般幼儿园总是在一周以前就把举行开放日的活动通知分发到家长手里,以便家长们能协调好工作。孩子们当然希望自己的爸爸妈妈能参加,有的家长因工作忙不能参加,但拗不过孩子的哭闹只好答应了。到了那天,孩子左等右盼,眼睛总是盯着教室门口,结果放学了,还不见家长踪影,当然这半天的课该孩子也没上好,于是孩子嘟着嘴说:“我妈说好要来的,她骗人,会被大灰狼吃掉的。”因此,如果你确实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