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指示词“这”“那”在平鲁方言的使用频率高,具有指示、称代功能,基本上相当于北京话的“这”“那”。除指称用法外,“这”“那”逐渐产生冠词、助词和连词的用法。当“这/那”置于专有名词、人名等前,其读音轻化,指示义虚化,具有冠词功能。当“这/那”位于“人称代词/时地名词+这/那+名词”等结构,其功能相当于结构助词“哩”。它们还可置于句首,作连词,用来连接前后句。结合文献材料发现,宋元以后“这”“那”虚化用法增多,功能得以扩展。“这”作连词的用法较少。  相似文献   

2.
刘娜妮 《教师》2010,(16):8-9
当今社会要求人们“五讲四美”,这是促进社会和谐的重要准则。我们的语文课堂也要讲求“五讲四美”,“五讲”,即讲“读”、讲“写”、讲“交流”、讲“质疑”、讲“创新”,这是语文课堂的基本功训练;“四美”,即视觉美、听觉美、感觉美、自觉美。这是语文课堂的魅力所在。做到这“五讲四美”,我们的语文课堂就会和谐美好。  相似文献   

3.
通过分析“这/那 时量词”组合中“这/那”的近指/远指及称代作用,对这种组合在语法意义和句法功能上的探究,揭示了“这/那 时量词”既具有“特指性”又具有“时段性”特点,同时分析了一个特殊格式“这/那一天”,指出其“特指时点”的独特性。  相似文献   

4.
本文从“道”、“自然”,“无为”这一老子思想体系出发,认定“小国寡民”是老子无为观念的具体展现,即为“小国之有,寡民之欲”。并从这一理解与《老子》全书思想的一致性,以及这一理解因“道”的规律(反)而合于老子的大国观这两方面,对这一观点作了进一步地探讨与论定。  相似文献   

5.
名词     
我们见面时我说“你好”,这叫“致意”。如果你问我感觉如何,这叫“关心”。如果我们停下来聊一会,这叫“寒暄”。  相似文献   

6.
这是个很直白的切入——“怀念祖母”是从“一片叶子”,“秋天的叶子”开始的。这还是个很抒情的切入——“怀念祖母”,从“一片叶子”开始,特别是“秋天的叶子”!这更是个很悬念的切入——“怀念祖母”,  相似文献   

7.
“这一个”,你终于来啦!我盼你可是望眼欲穿啊!同学们一定要问了,“这一个”是谁呀?为什么盼她呀?告诉你,“这一个”就是“这一个”,“这一个”就是“只此一家,别无分店”。  相似文献   

8.
教学是否永远具有教育性,这不能一概而论。第一,当“教学”和“教育”这两个概念都赋予“好教育”的内涵时,教学则永远具有教育性;第二,当“教学”和“教育”这两个概念都赋予“中性”的内涵,并且互不冲突时,教学则永远具有教育性;第三,当“教学”和“教育”这两个概念相互冲突时,教学永远具有教育性就成了一个矛盾的命题。  相似文献   

9.
曾志贵 《四川教育》2008,(12):42-42
教师在设计课堂作业时,经常会遇到这样的问题:作业题是应该“难”一点,还是“易”一点?学生在做同一道题时,有的说“这道题好难”;有的却说“这道题好简单”。可见,“难”与“易”这一对矛盾问题具有普遍性和相对性。对于数学思维训练中的“难”与“易”,我们应该怎样去解决它呢?如何从“好难”向“好简单”转化呢?这就要求教师对这道题学生“难”在哪里有一个充分的认识,了解“难”的特殊性,运用唯物辩证法中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方法,使“难”向“易”转化。  相似文献   

10.
名词     
我们见面时我说“你好”,这叫“致意”。如果你问我感觉如何,这叫“关心”。如果我们停下来聊一会儿,这叫“寒暄”。如果我们相互理解,这叫“沟通”。如果我们吵架、尖叫、打架,这叫“争执”。如果我们事后道了歉,这叫“和解”。如果我们彼此帮助,这叫“合作”。这些加起来,就组成了“文明”。(如果我说这首诗真棒,叫不叫一种“夸张”?)梅子涵说:这样的诗,你能试着写写吗?名词!美国@谢尔·希尔弗斯坦  相似文献   

11.
说说指代时间的“这”和“那”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对留学生使用“这”、“那”指代时间的情况进行了调查。调查发现留学生常出现的错误有三个方面 :一是指代格式单调 ,频繁地使用“那时候”指代任何时间 ;二是不了解“那时候”和“这时候”所指代的时态的不同 ;三是不清楚“这”、“那”指代时间的意义和作用。本文首先介绍了“这”、“那”指代时间时的搭配格式 ,搭配格式分为“固定搭配”和“临时搭配” ;其次本文介绍了“这”、“那”指代时间时的时态 ,着重分析了“这时候”所指代的时态 ;最后本文还介绍了“这”、“那”指代时间的意义和作用  相似文献   

12.
人们称教师这一职业是“太阳底下最光辉的职业”,称从事这一职业的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可见,作为一名教师不仅要给学生“授业解惑”,更要给学生“传道”,让学生先“成人”后“成才”。常言道:文以载道。这方面,语文教师的责任尤为重大。  相似文献   

13.
“消费”时间思考——这是智慧的根源。“消费”时间工作——这是成功的途径。“消费”时间助人——这是快乐的源泉。“消费”时间阅读——这是知识的基础。“消费”时间微笑——这是去除烦忧的妙药。“消费”时间健康——这是财富与生命的保障。“消费”时间沉思——这是净化心灵,身心合一的捷径。  相似文献   

14.
结束了粤教版六年级科学下册“自然资源”这一单元的教学,学生和我的心情都很复杂,既沉重又激动。这一单元包括“珍贵的淡水”“保护耕地”“保护生物资源”“矿产资源”“海洋宝库”这几课,其中有大量知识都在警示、提醒我们要节约能源,保护环境。  相似文献   

15.
在信息技术飞速发展的新时期,信息素养已成为现阶段学生教育的重要内容。作为新时期的小学生理应具备相应的信息素养,以适应时代的需要。文章着重探讨培养小学生信息素养的主要途径。如果说小学生信息素养是一道“菜肴”,那么“课程开设”是小学生信息素养这道“莱肴”的“主料”;“学科整合”是信息素养这道“莱肴”的“配菜”;“校园网络”就是学生信息素养这道“莱肴”的“作料”。这三方面紧密联系、相互补充.构成了一道营养丰富的“信息素兼”大餐。  相似文献   

16.
一、适度拓展 趣味语文的每一项内容,都是一个小小的“精妙点”,而每一个“精妙点”实际上都是一种精妙的语言现象的反映,但它在小学阶段往往只出现这一次,犹如“一滴水”“一棵树”。教学时,教师要适度拓展,让学生从这“一滴水”见到“大海”,以这“一木”,见到“森林”。  相似文献   

17.
周维强 《江苏教育》2008,(13):83-85
一个人在这个世界上生存和生活,就得有生存和生活的“技术”和“智慧”。这“技术”和“智慧”有的是来自自己的探索.这就是“直接经验”。但“吾生也有涯”。而“知”则无涯,不可能样样都自己去“直接经验”.都从头做起,别人的探索所得,也可以拿来为我所用(前提当然是得尊重“知识产权”),这就是“间接经验”。或者在有的情况下,也可能是“直接经验”和“间接经验”的“嫁接”。套用中国古代哲人的“话语”来表述就是: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相似文献   

18.
论文的写作基于这样一个“问题”:在从“伤痕”到“先锋”这一脉络成为文学史“共识”的当下,“50-70年代文学”居于主体地位的“社会主义现实主义”,在“新时期”有怎样的调整?既有的“一体化”的冲动是否依然存在?基于此,论文尝试从“社会主义新人”这一被“历史”所“忽视”的概念或运动入手,分析“社会主义现实主义”如何藉此重生。通过对“社会主义新人”所命名的一系列“典范文本”的细读,笔者认为这一调整的艰难以及最终的失败,既是“文学成规”之转移的必然结果,也包含着自我的瓦解——借助左翼“革命+恋爱”的模式的结果,反而是“恋爱”压倒“革命”,从“新人”转变为“畸人”。然而,这一历史性的失败,某种程度上是一次“扩大化”的运动,如何更为平和地检讨“社会主义”的“文学遗产”,打捞“现实主义”的文学传统与精神操守,这一问题对当下的文学现状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9.
提高“原理”课教学效果需要全面把握“原理”课的特点,这是提高“原理”课教学效果的前提和基础;需要强化科研,这是提高“原理”课教学效果的重要条件;需要改进教学方法,这是提高“原理”课教学效果的关键。  相似文献   

20.
不论是课程标准还是高考大纲,都将提高学生古诗鉴赏水平进而培养文学审美素养纳入高中语文教学基本目标,因此高中语文教学,必须以文本为“例”为“点”,通过这“例”这“点”,掌握这“类”这“面”,即“以点代(带)面”,以此作为培养语文素养和提高应考水平的“支点”和“杠杆”。首先让学生掌握“古诗鉴赏”的基本类型,进而把握“古诗鉴赏”的基本策略:赏析诗歌主要思想内容及主要表现手法和语言特点的思路要点,赏析关键语句的思路要点,赏析关键字词的思路要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