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古典诗词曲赋代表了中国古典文学的最高美学成就,因此对其英译进行翻译美学研究极具代表意义.本文分析了诗词曲赋作为翻译审美客体的主客观审美构成(客观系统:语音审美、文字审美、语法审美和修辞审美;主观系统:意境,具体表现为意象、虚白和禅境)和译者作为翻译审美主体的主观能动性,并针对这些审美特征提出相应的翻译原则及对译者的要求.  相似文献   

2.
苏轼的《赤壁赋》是中国古典美学的经典之作,蕴藏着中国古代哲人的智慧,而高中生年龄较轻,阅历尚浅,按常规解读文言文的方法,往往会纠缠于细枝末节,不能从整体上把握文章精髓。但是,文学即人学,是人在生命体验的过程中的一种表现生  相似文献   

3.
“课标”认为,阅读是搜集处理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教科书编者、文本之间的多重对话,是思想碰撞和心灵交流的动态过程。缘此,以接受美学的视野审视文学作品,才能在较高的层面上准确理解和把握文本的丰富内蕴,也才能真正引导学生学会阅读。  相似文献   

4.
现代阅读观认为,阅读是搜集处理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于漪老师曾说过:“进人语文织就的‘宝藏’,能开阔视野,提升精神,净化感情,增添智慧,认识社会,品尝人生,其中快乐,难以言表。”在阅读文学作品时,阅读主体受美的语言、美的意境的吸引,在不知不觉的状态中,伴之以联想、想像和情感,于是神思飞跃,自由驰骋,  相似文献   

5.
世界复魅:当代生态小说的美学追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世界复魅的基点上,中国当代生态小说以独特的美学追求表达了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生态理想.文章从生态小说对自然神话观念、形象、禁忌等的表现,对富于生态意蕴的生命意象的塑造以及小说中断裂的时间形态三个方面揭示作家通过世界的复魅以使自然价值合理化、神圣化的追求.  相似文献   

6.
中国古典诗词中,对偶和对仗(一种比较严格的对应),经常使用,以反映客观世界对立统一的双方.把对偶、对仗,"形""神"兼顾地译成英语,是相当困难的.汉语靠"意合"理解,较少词语可含蓄颇多意蕴.英语讲究"形合",要求词语间形态的关联.往往因诗词的委曲宛转、引起误解以致误译.  相似文献   

7.
21世纪是生态文明的世纪,生态理念已作为一种生存智慧渗透到社会的各个领域,随着现代文明的膨胀,对自然榨取的恶化,人们开始思考人在宇宙中的位置,人与自然的关系,人的心灵上的生态问题.劳伦斯是一位具有强烈生命意识和"类关怀"意识的作家,他通过对两性关系的探索,寻求人类在大地上"诗意的栖居"的理想存在状态.  相似文献   

8.
王之涣凉州词黄河远上白云间 ,一片孤城万仞山。羌笛何须怨杨柳 ,春风不度玉门关。唐开元间 ,西北凉州地区流行的一种乐曲 ,被称为《凉州歌》 ,或称《凉州曲》 ,属《乐府》宫调曲。凉州在今甘肃省武威县一带 ,王之涣的《凉州词》 ,可能就是根据《凉州歌》填写的歌词。盛唐时期的边塞诗 ,是当时社会的产物 ,它歌颂了唐王朝开疆拓土 ,文治武功 ,国力强大 ,歌颂了祖国边疆山河的壮美 ;同时也反映了边塞长年征战之苦。《凉州词》正是这些边塞诗中独具特色的佼佼者 ,故千百年间为人们所传唱。盛唐诗重气象 ,后人称之为盛唐气象 ,这是一种时代风格…  相似文献   

9.
”味”是中国古典美学范畴的一部分 ,是具有民族特色的直觉性的味感美学 ,其影响相当深远。本文试图从“味”嬗变为实味、虚味、无味三个阶段的不同侧重点来分别探讨其整一性、模糊性、繁杂性、误导性、趋一性、共通性的成因。  相似文献   

10.
“教育产业”作为世纪之交我国教育界出现的一种重要理论倾向,有其复杂的社会背景,无论是就教育发展的历史过程来说,还是从现行的教育政策和法律,法规以及关于教育与产业的理论表述等方面分析,都不能肯定教育的产业,正国为教育不是产业,所以才需要化为产业。“教育产业化”的实质在于,把教育中接近或具有产业属性的部分,逐步地纳入市场轨道,遵循市场的原则,按照产业的模式来运作,以解决教育发展中所面临的一些具体问题。  相似文献   

11.
多重复句中的分句或分句组间存在着两种结构关系交叉、重叠的现象,且常有显性与隐性之分;把句法、语义、修辞结合起来分析复句是必要的,三维方法对教学与科研都是适用的;分号在书面语中,在构造多重复句和体现其各部分间的结构关系、显示其不同的结构层次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
试论中国古典美学"味"范畴的嬗变及其成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味”是中国古典美学范畴的一部分 ,是具有民族特色的直觉性的味感美学 ,其影响相当深远。本文试图从“味”嬗变为实味、虚味、无味三个阶段的不同侧重点来分别探讨其整一性、模糊性、繁杂性、误导性、趋一性、共通性的成因。  相似文献   

13.
庄子论美     
道家学派的庄子认为“道”是宇宙万物的根本,它无所不在,无所不为。“道”使一切事物显得自然而然,好象事物本来就如此。“道”是最高的审美境界,自然美是庄子美学的核心。庄子的美学观对中国美学史的发展具有深远的影响,与儒家一道奠定了汉民族的文化心理结构。中国哲学史的主要论题和基本观念,不少是引发于庄子,无疑的,在社会思想和人生态度上,庄子的思想对后人亦起着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当影视承载着西方文化艺术的烙印在中国登陆时,它自身在技术上的令人耳目一新开启了中国人观照世界的另一只慧眼,而它在艺术上的单薄客观上又造成了对中国影视的微弱影响,中国影视民族化的道路在电影抵达华夏这块古老的土地时即已生根.百年中国影视的历史印证了这一事实,中国的传统文化、中国人的艺术精神滋养、浸泡、丰富了影视这一来自域外的艺术形式,使其成为世界影视艺术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而中国传统美学的渗透和影响正是使中国影视独异于西方影视的一个重要方面,因之,对其进行审视、剖析就具有了意义.  相似文献   

15.
教育美学是运用美学及心理学理论研究教育实践中美的现象及发展规律的新兴科学,创设与拓展新型教育美学势在必行,拓展与深化教育美学的内涵,加强教育美学的理论建设乃当务之急,充分挖掘教育美学的巨大潜能,最大限度地发挥教育美学的社会功用是教育领域的一项战略任务。  相似文献   

16.
牛顿的科学美学思想评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历史的眼光对牛顿的自然观、《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及其科学方法论中蕴涵的美学思想,进行剖析和探讨。旨在批判性地继承和光扬牛顿的科学美学遗产。牛顿的科学美学思想必然对21世纪物理学的走向产生极其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网络图式下的分众审美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网络的产生带来了一些传播方式和审美的改变,文章首先叙述网络具有传播者的匿名性;社会文化禁忌与监督机制缺乏;权力的不在场三大特点。在此特点之下网络图式下的审美现实就有了新的概念:资源无限拓展审美空间,传播互动带来美感认同,选择自由导致审美主动。所以文章试图论证由于网络传播的特点而能够满足不同层面的人的审美需求,张扬了人的无限个性,既能够让经典走得更远,也能够让通俗更加流行,造成了网络满足分众审美的实际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