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杨秀凤 《学苑教育》2012,(15):24-24
地理素质是指国民所具备的地理知识及行为活动中遵循地理法则的情感和能力,包括地理知识素质、地理品德素质和地理行为素质三个方面。初中地理教学以环境、自然资源、人类活动为主线,从培养面向21世纪的社会主义公民的需要出发,目的是提高学生的地理素质。因此,地理教育应该尽快走向素质教育。  相似文献   

2.
赵扬 《中小学电教》2009,(5):109-109
<正>地理学科是中学阶段一门基础课程,它以地理科学知识为基础,结合能力培养、思想教育于一体,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学科。初中地理是地理学科的基础,其重要性是毋庸置疑的。新编各个版本的初中地理教科书,编写体系科学、内容精炼、重点突出、图文并茂、形式活泼,突出了以学生发展为本  相似文献   

3.
地理学是一门综合性很强的学科,地理教学的着眼点应是将科学教育和人文教育有机结合,培养学生的科学素质和人文素质。一、地理教学必须改进科学教育科学技术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以巨大的冲击力量,以人们难以想象的速度,深刻地影响着人类的文明进程。因此,摆在当今基础教育面前的一个重要任务就是要提高学生的科学素质,为将来的科技领域提供最富活力的高素质人才群体。我们曾经过度重视科学知识的传授,其实科学教育应该使学生理解和掌握的不仅是科学知识本身,还有科学的思维、科学认识论、科学研究的方法等方面。  相似文献   

4.
“民族精神是一个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支撑。一个民族,没有振奋的精神和高尚的品格,不可能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民族是特指具有共同语言、共同地域、共同经济生活以及表现于共同文化上的共同心理素质的人的共同体。我们这里所讲的民族精神,就是指一个民族在历史长河中积淀下来的独具的积极向上的精神文化,是一个民族特有的意识、思维活动和一般心理状态。民族精神作为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个民族文化的灵魂。是维系民族团结和凝聚的纽带,是促进民族进步的伟大精神动力。民族精神,又起着维护本民族的生存、发展、协调和…  相似文献   

5.
20世纪以来,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人类创造了前所未有的物质财富。但伴随着科学的进步和生产力的发展, 人口的剧增、资源的浪费、环境的污染、生态遭到破坏等一系列社会问题反过来又严重地威胁着人类的生存和发展。作为新时代的生物教师,教学中要时时联系我国的实际, 对学生进行环境教育,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使学生认识到爱护环境和保护环境是每一位公民应尽的义务。  相似文献   

6.
地理课堂教学是教师、学生、地理教学内容相互作用的过程.这一过程是在一定的课堂环境中进行的.教室里的座位和布置等可以说是硬环境,而课堂里某些占优势的态度与情绪情感的综合态度则是软环境,谓之情景.  相似文献   

7.
中专实习教学中应注重职业道德教育。在实习教学中培养学生职业责任感,树立严格的组织纪律观念,强化学生的质量意识,提高其职业技能。  相似文献   

8.
英语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重视情感因素,使学生的认知能力和情感素质得以和谐发展。但由于情感目标有着内隐性和不易观察性,加之许多教师对情感因素的重要性认识不足,教学中普遍存在注重知识的传授,而忽视情感因素的作用。下面是笔者在英语教学中实施情感教育的一些体会。一、情感教育的内涵情感就是人们对与之发生关系的客观事物的态  相似文献   

9.
人文精神建设,乃立国之本1。9世纪的英国,当科学和工业文明瓦解了宗教信仰之时维多利亚,王朝即致力于建构以莎士比亚为代表的英国文学传统,并把英国文学列入文官考试的项目,使英国很快步入到现代资本主义的发展轨道。20世纪的美国,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紧急关头,罗斯福总统到宾夕法尼亚大学发表演说强调要把美国文化中,那些经过烈火考验的菁华传给青年一代认为这是,关系到国家的生命。得以延续的问题,当今世界知识经济崛起,异质文化的撞击和沟通遍及全球商品大潮对人文情趣提出严峻的挑战。因此,做好面向新世纪的人文精神建设这篇大文章乃是一…  相似文献   

10.
素质教育强调培养科学精神的同时更强调人文精神的加强。生物课程标准也十分关注人的主体价值和提升入文精神。明确提出“理解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意义,提高环境意识”。环境意识可以归纳为三个方面:第一,意识到自然环境的存在及其演变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第二,意识到环境问题的全球互相影响性;第三,意识到人类的生存自然环境的休戚关系。环境意识培养过程也是学生人文素养的提高过程。生物教学不仅要让学生获得生物学基础知识,还要促进其生理和心理的健康发展,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因此,作为生物教师在生物教学中必须很好地将生物科学知识的传授与人文精神的培养有机地结合起来。  相似文献   

11.
12.
在中学语文教学中注重审美教育具有重要的时代意义,因此,语文教师要积极挖掘语文学科中的语言文字美,自然美,人文美等审美因素,顺是美教育和语文教学的规律,把审美教育寓于语文教学的全过程中,培养学生感知美,鉴赏美,创造美。  相似文献   

13.
在学校地理教育中,虽然竭力教育学生认识环境保护的重要性,却收效甚微。随着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实施,环境科学已成为学生终身受用的重要知识领域,也是地理教育大有可为的舞台。在地理教学实践中,树立环保意识,首先要从以下几方面给学生一个较为全面系统的认识。一、人是自然界中普通一员,人应该学会尊重自然人和自然的关系发展经历了三个阶段:原始社会和农业社会为第一阶段。这时候,人对自然是敬畏的。他们因为不了解而惧怕任何一种自然力带来的灾难,在人与自然的关系上以自然的主导地位为特征,在人力与自然力的较量上以人的俯首…  相似文献   

14.
地理教学中的环境教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简要论述环境教育的重要性和必要性,环境教育与地理学科特点的密切联系,提出在地理教学中贯彻环境教育的几种方式.  相似文献   

15.
一、教师要发掘教材的情感因素教师要有美好的职业情感,在备课时,要认真钻研教材,准确地、充分地挖掘教材的情感因素。浓烈深沉的情感是语文课较突出、鲜明的特点。如:读了冰心的散文《小橘灯》后,那手托闪光红桔灯的姑娘,仿佛就在眼前似的,这是什么原因呢?原因就在于作者自始至终怀着真挚的感情,在描写一个动人的故事。《小橘灯》的抒怀是含蓄的、内在的,它自然地流露在故事中,有层次有节奏地随着故事的展开而波澜起伏的隐现,它的情感线索是从怜悯到热爱,由热爱到崇敬,由崇敬到思念。教师在钻研教材时,经过一番如此的情感挖掘,上课时才会将…  相似文献   

16.
《蓝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指出:“语文具有重要的审美教育功能,高中语文课程应关注学生情感的发展,让学生受到美的熏陶,培养自觉的审美意识和高尚的审美情趣,培养审美感知和审美创造的能力。”现行语文教材选编的文章大都是“文质兼美”的优秀文学作品,是经过岁月的淘冼、沉淀后的文化精华,其中蕴涵着丰富的审美教育资源。那浩淼沧碧,雄伟壮丽的自然美;  相似文献   

17.
刘金兰 《文教资料》2005,(4):109-110
个性教育是教育的原始核心。在美术教学中发展个性教育,必须转变教学观念,发挥教师主导地位,训练学生创新思维,塑造学生的品质。  相似文献   

18.
在中学语文教学中,要高度重视情感教育,并注意方式方法,以达成教改目标。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明确规定:“语文学习具有重情感体验和感悟的特点。”在语文教学中,应“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感情、社会主义道德品质,逐步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和价值观,提高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培养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情感……具有阅读能力,  相似文献   

19.
环境问题目前已经成为全人类共同关注的问题。加强中学生的环境意识教育是当前中学教育的一项基本任务。本文在介绍了环境教育及其意义的基础上,提出了在高中地理教学中实施环境教育的方法。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保护环境,教育为本"。  相似文献   

20.
环境是当今世界各国普遍关注的重大问题,它是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环境问题的解决,关键在于通过环境教育提高人们的环境意识。在地理教学中,可以通过环境课程、学科渗透、第二课堂、专题讲座等形式对学生进行环境教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