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84 毫秒
1.
在充分考察高师科学教育专业地球科学类课程设置依据的基础上,简单介绍了地球科学学科体系。以此为据,通过考察现阶段我国各高师院校对地学类课程设置的总体情况,发现了一些相关问题。从专业的培养目标、学生的发展、地球科学学科知识的特点入手探讨了地学类课程设置原则、提出了一些相关具体课程与内容设置的建设性意见。  相似文献   

2.
地球科学是社会发展、人类生活所必需的基础科学。随着我国经济发展、社会进步、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对资源、环境的关注日益提高,地球科学已成为社会发展、构筑新型社会的必需。中国公民对地学知识的了解、认知程度已成为影响社会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本文选择首都地区部分重点院校本科生为调查对象,采用随机抽样方法,通过问卷分析、统计,得出以下基本认识:(1)非地学类院校学生的地学知识较地学类院校明显缺乏;(2)在非地学类院校中,大学教育几乎没有起到提升学生地学知识的作用;(3)绝大部分学生都希望开设地学类课程,其中大部分希望开设地学类选修课,这一点在非地学类院校中表现得更为突出等。  相似文献   

3.
本文以探讨掌握地球系统科学理论技术,培养具有创新和创业能力的地学人才培养方式为目的,通过对我国地学教育中存在问题的分析,提出按照地球系统科学人才培养模式的要求,深化地学教育改革,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创新与创业能力,创新地学教育.并从人才培养计划改革、课程改革与建设、地学素质教育体系构建、地学教育方法改革等多方面,提出了地学教育改革的思路和建议.  相似文献   

4.
地学新闻传播与地学形象建设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地学新闻不仅承担着沟通地学信息、传播地球科学知识和提升大众地球科学素养的任务,还具有塑造地球科学形象、弘扬地球科学文化的功能。而地学形象是重要的学科软实力,将为地球科学的发展营造良好的外部环境与内部凝聚力。在学科林立且竞争激烈的时代,加大地学新闻的传播力度,改进地学新闻传播技巧,可以扩大地学在公众中的影响力和注意力,使地学赢得更大发展空间和政策支持。  相似文献   

5.
鉴于战后50多年来,围绕世界和本国自然环境的重大变化,特别是当前的热点——地球环境、有限资源和人与地球的关系等问题,环境教育在日本已成为公众注视的重点。由此针对地学教育课程的修改,将其作为一门基础教育课程于1996年在日本第  相似文献   

6.
《现代少年》是一门有效推进素质教育的新课程。《现代少年》这门课程的教学目的是为了切实而有效地提高青少年道德素质和心理健康素质。这门课程的主要内容是帮助学生解决现实生活中遇到的困难、苦恼、挫折、冲突等,帮助学生提高道德认识、道德判断、心理调节、心理训练等能力。《现代少年》自从1990年在人大附中超常实验班创立以来,已连续进行七轮实验,受到越来越多的学生、家长欢迎。1995年正式出版教材,全国新华书店发行。1996年《现代少年》课程实验学校发展到十几个省市、六十多所中学。同年“《现代少年》课程实验和…  相似文献   

7.
《中国地质教育》2011,20(4):7-7
《中国地质教育》是中国地质学会和中国地质大学(北京)主办,经国家新闻出版署批准国内外公开发行的学术性教育期刊,以其指导性、学术性、应用性为特色。新版《中国地质教育》基于地学发展的态势,将与时俱进地扩充出刊范围,其内容涵盖地球系统科学各分支学科地学教育的各个层面,特别关注对地学教育决策和教育实践有参考价值的重大理论问题和前沿、  相似文献   

8.
《中国地质教育》2016,(3):封3-封3
《中国地质教育》是中国地质学会和中国地质大学(北京)主办,经国家新闻出版署批准国内外公开发行的学术性教育期刊,以其指导性、学术性、应用性为特色。《中国地质教育》基于地学发展的态势,将与时俱进地扩充出刊范围,其内容涵盖地球系统科学各分支学科地学教育的各个层面,特别关注对地学教育决策和教育实践有参考价值的重大理论问题和前沿、热点问题的研究成果;并设专栏推荐地学基础研究的新思潮与学术  相似文献   

9.
《应用地球化学》在我国未来的矿产勘查和环境保护中是一门不可或缺的重要课程。如何培养出适合社会需求的应用型人才是当前《应用地球化学》高校课程教学改革的关键。本文提出了《应用地球化学》教学方法、教学模式、教学手段等方面的教学改革,一方面有助于学生加深对《应用地球化学》课程知识的理解,提高学生学习本课程的兴趣与热情;另一方面也有助于学生在未来的学习与工作中充分地运用本课程知识解决实际工作中遇到的问题,从而取得提高教学效果,达到《应用地球化学》课程培养应用型人才教学改革的目的。  相似文献   

10.
现代地学已进入以地球系统科学为特点的大学科时代,知识综合化趋势增强,社会对复合型人才的需求日益迫切。地学的发展要求人们把地球科学上升到地球科学文化的高度来认识,全身符地学教育改革必须转向注重知识的整合性和系统性上来,培养具有健全人格、全面发展的创造型人才。以往此方面研究多是从媒体(传播主体)角度进行,本文从受众(传播客体)角度对我国的地球科学文化建设中的优势和不足进行了探索,对高校地学教育改革以及国家建设具竞争力的地球科学文化产业链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1.
《中国地质教育》是中国地质学会和中国地质大学(北京)主办,经国家新闻出版署批准国内外公开发行的学术性教育期刊,以其指导性、学术性、应用性为特色。《中国地质教育》基于地学发展的态势,将与时俱进地扩充出刊范围,其内容涵盖地球系统科学各分支学科地学教育的各个层面,特别关注对地学教育决策和教育实践有参考价值的重大理论问题和前沿、热点问题的研究成  相似文献   

12.
《中国地质教育》2016,(1):封3-封3
《中国地质教育》是中国地质学会和中国地质大学(北京)主办,经国家新闻出版署批准国内外公开发行的学术性教育期刊,以其指导性、学术性、应用性为特色。《中国地质教育》基于地学发展的态势,将与时俱进地扩充出刊范围,其内容涵盖地球系统科学各分支学科地学教育的各个层面,特别关注对地学教育决策和教育实践有参考价值的重大理论问题和前沿、热点问题的研究成  相似文献   

13.
地球科学被定义为自然科学,迄今主要从自然的角度进行研究。但是,现在的地球是人类学的地球,是工业改变了的地球,需要有关于它的人文社会科学研究。本文从地学人文社会科学的视角,研究古代土地崇拜的地学文化以及现代人统治自然的地学文化。如今,人类进入生态文明时代,需要新的地学文化和人-地协调发展的地学文化。新的地学文化,是一种新的地学人文精神。它作为地学文化的精髓和灵魂,指导地球科学的发展,引导和制约人类改变、利用和保护地球的活动,这是建设生态文明应有之义。  相似文献   

14.
一、科学探究中用于测量的"器"(见本刊第5-6期)二、《科学与技术》课程中教具和学具的设计《科学与技术》是一门新的课程,目前在上海三个区试用。为什么国家要发展《科学与技术》这门课呢?第一是时代的需求,社会的需求。我们生活在一个越来越离不开科学与技术的世界。科学与技术已成为推动当今  相似文献   

15.
地球科学简称地学,是以地球为研究对象的一门基础科学。地学高等教育从教学对象来看可粗分为专业教育与通识教育两大类,而后者应该针对在以后的生活和工作中需要了解并应用地学信息的学生群体,这是我国地学高等教育的薄弱环节。地学高等专业教育不等同于行业培训,必须坚持教学体系中地学学科的特点并注重学生毕生可持续发展的培养目标。  相似文献   

16.
伴着时代的脚步,新世纪伊始,《中国地质教育》迎来了她创刊第十个春天。 在我国国民教育大系统中,地学教育是一个重要的子系统,肩负着培养各类地学专门人才、繁荣地球科学和服务社会的历史重任。适应我国地学教育的改革与发展,1992年初,原中国地质教育协会(现中国地质学会地质教育研究分会)成立始,创办了学术性刊物——《中国地质教育》  相似文献   

17.
历史课在中学课程体系中是一门不可缺少的课程。是别的课程所不能代替的。它在中学课程体系中占有重要的地位与作用。历史知识是中学生必须学习的一门文化知识,它是一切社会科学的基础。马克思、恩格斯说:“我们仅仅知道一门唯一的科学,历史科学。”(马克思、恩格斯:《德意志意识形态》,《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三卷,第20页)它有自己的科学体系,有自己”的知识内容,这些知识是每个有教养的人在成长过程中必须学习的。在我们社会主义国家里,历史课更是一门青少年成长过程中不可缺少的文化课,它的知识内容及教育作用是任何别的课…  相似文献   

18.
地质旅行是一门新兴的、将地学知识和旅游知识巧妙结合起来的、由旅游学与地球科学相互交叉形成的综合性边缘学科课程。为适应新的教育形势,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提高学习兴趣,地质旅行提供了一个拓宽知识视野、培养科学思维的机会。本文从地质旅行课程建设的目的、内容、方式和效果等方面介绍了该课程的特点及意义,认为该课程契合了时代的发展需求,集普适性、先进性、科学性、创新性于一体,在满足学生横向扩展知识需求、优化学生知识结构、丰富学生的学习生活、促进学生全面和谐发展、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9.
地球科学是一门基础学科,其基本原理和基本思路可追溯到16-17世纪,主要内容和体系形成于20世纪50-60年代。随着大量高新技术手段的引入,地球科学在世纪之交又成为自然科学中发展最为迅速的学科之一,整个地球科学越来越向着综合化、整体化和社会化方向发展,传统的地球科学基础课程《普通地质学》的教学体系越来越脱  相似文献   

20.
一、关于地学发展的几个阶段 1.古代地学阶段(18世纪欧洲文艺复兴以前) 自人类在地球上出现以来,就在与地球打交道的过程中萌芽和积累了地学知识。有五千年文明史的中华民族对地学现象早有认知。先秦时期,在《山海经》等14部著作中就涉及了矿产、矿床、矿物药学、宝玉石、自然地理、土壤、水文与水利、地图等许多方面的内容。以《管子》“地数”篇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