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条件的解读     
基于G·波利亚在《怎样解题》中对"条件分析"有过论述,笔者结合中学数学教学,进一步分析了条件解读的三种逻辑形态,总结出几个有效性原则和一些实用的方法,对解题教学有一定的理论价值.  相似文献   

2.
正"问题"是学生学习的开始,是激发学生学习热情的"助燃剂",是教师教学的开端,是建构课堂活动的脚手架。从某种意义上讲,问题设计的有效性决定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我校自实施"主动参与、助导结合"助学案教学两年来,我们发现存在的一个很大问题就是助学案中问题设计的有效性。那么,如何设计有效的问题呢?首先需要教师认真解读教材,对教材上的现成问题用心斟酌;其次需要教师在理解教材的基础上对现成问题再加工;再  相似文献   

3.
解读文本,是上好语文课的重要前提.在文本解读的过程中,首先需要我们教者既要有深厚的知识背景,又要有微观分析的能力.其次还需要教师实现从个体化的阅读向教学视角解读的转化.再者,我们在文本解读时更需要关注教学设计,只有这样,才能让阅读教学的内容在课堂上得到现实而充分的呈现,从而发挥文本解读真正的教学价值.本文旨在文本解读策略研究的基础上,以中学语文课本中的名篇进行实例举隅,探求中学语文阅读教学策略实施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4.
数学高考题往往灵活多变,偏重对能力的考查,不少学生在解题时,往往会产生"条件不足"的感觉而导致束手无策.我们在求解数学问题时,很自然地首先要分析条件,而题目中的隐含条件最容易从我们的思维视野中"溜掉".所谓隐含条件,通常是指一种在题目中未明确表达出来而又客观存在的条件,因而易被解题者忽视.其实,只要我们仔  相似文献   

5.
社会舆论既是高考改革的因变量,也是高考改革的自变量.公众对高考综合改革的认识和支持度,也是高考改革是否具备启动条件的一个重要方面.启动高考改革的社会舆论基础评估,方法上具有很大的挑战性.研究基于前几批试点省市的正反两方面经验,尝试对高考改革社会舆论基础评估的方法论问题进行讨论,特别是构建了五大指标的评估框架,并以A省为例,呈现了这五大指标的真实调查结果.通过观察和分析A省的样例,文章在最后部分讨论了对是否符合启动条件的定性判断、"不知情同意"现象,以及社会舆论数据解读方法等三个问题.  相似文献   

6.
有效教学的理念提出已有近一个世纪的时间,在新课程背景下,对于课堂教学的有效性问题是值得重新思索的.本文基于新课程课堂教学的变化,对新课程背景下的课堂教学有效性进行了解读,提出了保证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原则,并且结合教学现象提出了保证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策略.  相似文献   

7.
因材施教的教学原则在中国教育史上发挥着重要影响,为社会的进步与发展做出了不可忽视的贡献。本文旨在分析因材施教需要的认识条件、智能条件、情感条件和制度保障,对当前教育活动中的的因材施教原则的运用提出可行的建议,以实现因材施教原则的最大化运用。  相似文献   

8.
"忠实"原则的普遍有效性是一个在译学界引起广泛质疑的论题。以"忠实"原则在实际运用中所遭遇的背离为出发点,从"实然有效"与"应然有效"两个维度对"忠实"原则的普遍有效性进行了解读,指出实际运用中的背离不足以构成否定"忠实"原则之实然有效性的充分依据,实然层面上的失效也不能构成其应然层面上失效的充分依据。"忠实"作为一个"应然"命题,其存在本意正在于规范、引导、改变翻译的实然状态,以"应然"来规范"实然"。  相似文献   

9.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教学的有效性越来越为人们所关注.想从英语课堂提问的有效性入笔,来解读有效教学的意涵.着重从问题与激发学生的兴趣与动机,问题与学生需要,教师的提问素养等方面,对有效提问的要义作比较深入的分析.  相似文献   

10.
在数学解题过程中,如果我们对题设条件、定义、公式、性质等中存在的隐含条件重视不够,忽疏了它的作用,就会造成错解,功亏一篑.现举几类常见的题目加以剖析,希望引起重视,避免或减少此类问题的出现.一、忽视"题设条件"中隐含条件,造成错解  相似文献   

11.
本文以<红楼梦>章回目录隐喻为例,探讨自洽原则在单聚焦隐喻解读过程中的应用.通过大量实例的解读,我们认为,自洽原则在单聚焦隐喻的解读中同样具有指导作用.本文提出,由于单聚焦隐喻目标域呈隐性之特点,受喻者解读这种隐喻需要相对于解读显性目标域隐喻更多的知识背景和更强的推理能力.  相似文献   

12.
"于丹现象"是当下中国的社会、文化在21世纪世界历史运动过程中发展、变动的产物.其特点是一批从以往的学术圈子走出来的学者,借助电视传媒对古代经典进行个人化、通俗化的解读,达到向公众传播传统文化的目的.这一现象反映了当代中国的一个值得重视的文化趋向,这就是传统文化的现代复兴.但于丹式经典解读没有能够起到很好调和学术研究的专业需求与大众接受的社会需求之间的矛盾,以至在解读方面出现了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这需要对古代文化经典的解读,既要有个人化理解,又要遵循必要的学术原则.  相似文献   

13.
情势变更原则是现代民法领域的重要理论问题.本文从情势变更原则的概念出发,考察其发展、演变,分析和阐明了情势变更原则的适用条件和法律效力,论述了在我国合同法中确立情势变更原则的必要性.  相似文献   

14.
<正>作辅助线是几何问题中常用的方法.很多学生在解题时感到作辅助线的难度大,常常不知如何着手.事实上,很多题目辅助线的作法往往隐含在某个条件中,只要我们能抓住这个条件,层层剖析,便能找出我们需要的辅助线.下面以一道习题为例,分析如何从条件出发作辅助线,希望对同学们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15.
<正>我们在解题之前需要审题,需要理解题意,探究问题的隐含条件,明晰思维方向.解题之后还需要探究问题是否有更优美的解法,是否能类比到一般化,理解问题的数学本质,在探究过程中提升数学思维能力.本文通过一道条件求值题,谈谈我们在课堂教学实践中,如何引导学生通过观察、直觉和分析,思考、探究、提升数学思维能力.题目(2014年"希望杯"全国数学邀请  相似文献   

16.
从微观角度看,道德原则是对"我应当做什么"这一问题的回答,从宏观角度看,道德原则又是对人类的行为和生活方式提出的规范与期望,因此道德原则的普遍性与有效性不仅是康德伦理学需要说明的问题,同时也与我们能否在生活世界中共享一些行动原则从而实现相互理解并尽可能地减少冲突等现实问题密切相联。面对康德意义上传统的道德原则在现代社会语境中遭遇的一些理论与实践方面的困境,当代建构式的康德伦理学进行了一种积极的探索与辩护。  相似文献   

17.
在应用"全等三角形"解决许多实际数学问题的过程中,不仅需要我们善于去发现"全等",同时还需要我们巧妙地去"构造全等三角形".使得隐含的"全等三角形"能够应时地"走"出来,从而为我们更加准确快捷地解决相关的数学问题创造必要的条件.是的,学会构造"全等三角形"就是一种创新思维.下面,我们结合若干实例来和大家一起构造"全等三角形"吧.通过"构造全等三角形",我们一定会感受到"构造"所具有的——攻无不克,战无不胜的魅力.一、构造全等三角形,巧求线段长度.例1如图所示,△ABC中,∠A=60°,点D、E、F分别为各边的中点.M、N为△ABC形外两点,且ME⊥AB,  相似文献   

18.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在语文课堂教学中精心设计提问,既是学生主体参与课堂活动的需要,也是教师主导作用发挥的需要.课堂提问的有效性应体现在以解读文章"题眼"、"文眼"、"线索"为中心,以内容重点、文句含蓄、情节"空白"处等为重点,发挥提问的启发和引导功能.  相似文献   

19.
对于一个颇为流行的错题,运用类比推理退到最原始而不失去重要性的地方——平面几何,从而将此问题一般化处理挖掘出此类问题的隐含条件.数学题目的编拟应遵循已知条件相容性原则,作为教师无论在教学还是在科研中,都应该谨慎处理每一个数学问题,"追问"数学,本着"求真去伪"的原则不仅要知其然更要知其所以然.做好做足数学反思,而数学反思更是数学教师专业化成长最有效的途径之一,通过反思教学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和教科研水平.  相似文献   

20.
在构建全球伦理的热潮中,应将全球贸易伦理列为第一主题,因为与其他领域的全球性伦理相比,其构建的作用更为重要、现实需要更为强烈、主客观条件更为成熟.全球贸易伦理的构建只能以"内生"的方式进行,即在人们共同生活的基础上,依据共同的利益要求,从生活世界中引伸和提炼出伦理原则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