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论晋宋之际的京口集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晋宋之际,政治,军事性地域集团在政治生活中日益凸显,其中京口集团首先崛起。东晋后期,京口集团中衰。刘裕京口、晋陵地区的流民为基础,重振京口集团,并以其为主要的军事力量,内征外讨,完成了覆晋建宋的大业。  相似文献   

2.
尊重以豪族为中心的江南社会既成体制是东晋门阀贵族政治的主要特点,也是东晋得以立国并在异乡江南之地稳固发展的关键性因素。东晋末,上述政治在门阀贵族王恭、桓玄那里不再得到坚持,而皇权一方重视刑法以及强征豪族私附民的政策也给江南社会造成混乱,引发了后者的不满和抵抗。皇权与门阀贵族相互抗争,双方都偏离了门阀贵族政治的方向及其精神,忽视江南地方社会的动向,最终导致东晋王朝的崩溃。创建刘宋政权的刘裕及其政治特点中有着继承门阀贵族政治的迹象,这说明晋宋革命的意义须从江南社会的动向以及贵族政治的传承之中予以阐明,这也为分析南朝皇权不稳的原因提供了重要线索。  相似文献   

3.
汪奎 《历史教学问题》2007,(4):50-53,17
刘宋沿袭魏晋,仍存在着中外军的区分。刘裕以京口北府为渊薮,重建了北府兵集团,又在逐桓玄、灭卢循、"兴复"东晋的过程中组建起一支强大的军队,以此建立了刘宋王朝,并初步建立起刘宋初期的中外军体制。但这一体制并不完善,在刘裕崩后不久即告瓦解。通过对这一体制的深入研究,有助于更全面、深刻的理解刘宋初期的政治。  相似文献   

4.
出于对所谓“共产主义”扩张的恐惧,为了维护在华既得利益的需要及配合麦卡锡主义反华逆流而形成的“院外援华集团”,是美国政治舞台上一股极端亲蒋反共的保守势力。它对蒋介石政权政治、经济、军事、外交的维系起了不可估量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刘义隆即位后,并没有急于解决阻碍皇权集中的几位顾命大臣;而是先稳定既有的权力分配格局,但同时却加快了巩固皇权的步伐,他任用心腹,迫使徐羡之,傅亮归政;又采取分化瓦解之策略,将不是“首恶”的王弘、檀道济争取过来。除处置得当外,顾命大臣之间不相谐穆,其妄行废弑又不得人心以及士族之间的矛盾,这些都是刘义隆可资利用的有利因素,此后,刘义隆多设宰臣,分割相权,对他们猜忌重重,以力避颠覆皇权的悲剧重演。  相似文献   

6.
这首词是辛弃疾晚年的名作。当时南宋偏安已久,文恬武嬉,战备荒弛,将帅乏人,韩侂胄骄恣轻敌,重用的又是虚有其表之流。词人来到镇江后,一面尽心尽力,为北伐做好各方面的准备;一面又为自己未被充分信任,不能驰骋疆场、施展将帅之才  相似文献   

7.
魏晋南北朝时,氐族杨定建立的后仇池国位于今甘肃省东南部,处于北魏和刘宋两大势力的夹缝中。为了生存发展,后仇池国分别对这两大势力奉表称臣,过着朝秦暮楚的生活,其目的就是想东食西宿、左右逢源,趁机壮大自己的势力。北魏和刘宋为了相互钳制对方,也尽力拉拢后仇池国,对其实行羁縻政策,双方甚至为争夺仇池而大动干戈,进行了你死我活的斗争。为灾荒所逼,后仇池国两次对刘宋发动战争,结果招来灭顶之灾。  相似文献   

8.
刘宋在西晋之后继续推行宗王出镇制,其根源在于门阀势力仍然较强,皇帝不得不任用家族成员以保持力量对比上的优势。这一制度对刘宋政治产生了双重影响:一方面,在刘宋初期对巩固政权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另一方面,出镇宗王势力过大,在孝武帝以后开始成为皇权的威胁。孝武帝及明帝采取各种措施削弱出镇宗王的势力,却导致了异姓势力的兴起,并最终导致了刘宋王朝的灭亡。  相似文献   

9.
随着刘宋政权的建立,东晋士族门阀政治日趋衰落,皇权政治逐渐复兴。但门阀士族在相当长的时间内仍是皇权依靠的重要势力,他们与新起的庶族、宗室等力量不可避免地展开了权力的争夺。细绎每一次刘宋宗室内乱,都可以发现门阀士族的身影活跃其间。可以说,在宗室内乱中,高门与寒庶、高门与皇权之间的斗争是一味重要的催化剂。  相似文献   

10.
刘宋时期,模拟诗风尤盛前朝。这一时期模拟的对象扩大了许多,在魏晋文坛备受重视的汉乐府和无名氏的"古诗"依然是模拟的重要对象;此外,建安文人和陆机在其所处的时代及刘宋时代都获得很高的文学赞誉,也因此成了刘宋诗人竞相模拟的文学名家;阮步兵体和陶彭泽体都是深受玄风影响而出现的新诗体,也是诗家摹写的对象。刘宋时期的模拟诗创作表现出对前代文学接受鲜明的特点:对传统文学的接受回归,对华美诗风的偏好,兼容、开放的接受思想。这些特点影响着当代和此后文学的接受和发展。  相似文献   

11.
“元嘉之治”后,孝武帝刘骏励精图治,延续文帝的劝农政策,强化君主专制权力,力求恢复元嘉繁荣局面。但是孝武帝的上述努力很难使刘宋恢复到“元嘉之治”的治世水平。国家财政体系发生重大改变,朝廷对地方经济控制力减弱,财政状况持续恶化,币制日益混乱,甚至不得不对地方豪强的经济利益做出重大让步。孝武帝去世后,刘宋王朝在残酷的宗室内战中毁灭。  相似文献   

12.
荆楚史学依托湖北省雄厚的科研文教实力,推陈出新,硕果累累。以荆楚史学视野下的若干宋代问题为题,分综合研究、历史地理、社会经济等四个方面,介绍和评析近二十年来宋代荆襄历史研究的概况。荆楚史学界在宋代荆襄地区历史文化的研究方面取得了巨大的成绩,但也要注意吸收各方面的研究成果,拓展视角,努力发现新史料。  相似文献   

13.
宋玉的《九辩》开创了中国文学悲秋的主题,其影响源远流长。通读柳永的《乐章集》,不难发现集中频频以宋玉自况。在其创作中不只直接引用或间接化用宋玉作品的句子,同时也在创作中屡屡涉及宋玉的轶事,其羁旅行役词尤其继承了宋玉悲秋的主题。柳永的文学创作主要从创作精神、思想内涵和艺术手法等几方面,提现出对宋玉《九辩》的借鉴和继承。  相似文献   

14.
刘禹锡作为中唐独具特色的诗坛大家,其诗能于韩孟、元白诗派之外独辟蹊径,影响了晚唐乃至整个宋代诗歌。而刘诗传播的高潮时期正是在宋代,因而宋人在刘禹锡诗歌的解读过程中所透露出来的诗学观值得关注与探讨。宋人刘诗观可概论为以下三个方面:其一,政治讽刺诗:欲拒还纳之“怨刺”;其二,咏史怀古诗:精警深微之绝唱;其三,民歌体乐府诗:“奔轶绝尘”之天籁。可见宋人经过初期长达百年的仰视与模仿以后,已能冷静地阅读和分析唐人诗歌,从而拓展出了一套宋人自身的有关唐诗学理论。  相似文献   

15.
宋初词坛,柳永对词的贡献最为卓著,主要表现在:打破小令一统词坛的局面,以赋为词的铺叙手法的运用.词的语言的进一步通俗化和口语化。  相似文献   

16.
首先从目录学角度考察出宋玉辞赋流传的源头为刘向的《别录》,其次从《别录》成书后自汉代至唐的流传考论《别录》与后世宋玉辞赋的流传产生关联的可能性,再从宋玉辞赋自东汉至唐得以保存并流传需要依据和保障的角度,论证《别录》之于宋玉辞赋流传的依据、保障作用,进而得出的结论是:宋玉辞赋自东汉至唐的流传保持的是刘向最初整理的面貌;宋玉辞赋真伪问题的考辨应上推到西汉刘向之时或之前;以东汉至唐宋玉辞赋之流传为依据的宋玉辞赋真伪辩不能完全成立。  相似文献   

17.
刘基、宋濂只差一岁,同为明朝开国文臣,彼此志同道合,关系密切,因道德文章结为好友,入明后则成患难之交,是中国历史上"文人相重"的典范。  相似文献   

18.
刘基的政治思想,主要见于他的寓言体裁之作《郁离子》、科举经义体裁的《春秋明经》、《拟连珠》以及八题一○七首被吕立汉称之为“议政诗”的诗歌。《郁离子》作于刘基四十九岁出仕明太祖之前一年,是近代论述刘基政治思想的主要甚至唯一根据,相关研究已经很多。“议政诗”作于元末明初,主要是入明之前作品,近年有吕立汉的专文研究。《春秋明经》四十一篇的著作年代颇有争议,但其断定对于了解刘基思想的发展和转变是必需的。文章从此书的文本分析结合刘基的传记、元朝的科举制度进行考究,检讨了既有的各种说法,提出新的看法,认为此书不是刘基早年练习举业之作,也不是明初之作,而是至正八年至十一年八月间,刘基任职江浙儒学副提举,为行省考试官时,为儒学生员讲说文义而写成的,具有应试范文集的性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