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近年来,报纸上的“文摘”版或“文摘”专栏不断涌现。仅省、市、自治区一级的报纸,就有十七、八家开辟了“文摘”专版,地、市一级的报纸则更多。这个专版,既不同于新闻版,又不同于副刊版,它是受到读者普遍欢迎的一种新的形式。广大读者忙于四化建设,不可能订阅众多的报刊。在这种情况下,在报刊上利用一定的版面把各家报刊提出的新问题、新见解、新经验,新人新事、新材料,摘要介绍给读者,为读者提供方便,以满足他们的需要,实属势在必行  相似文献   

2.
文摘版既属专栏类,但又区别于新闻版和专栏版,它既是新闻版和专栏版的延伸和补充,又是新闻版和专栏版的有机组合。那么文摘版究竟应该如何编?怎么摘?我以为,编文摘版也应注重实用性,应突出报纸特色,要有其独特的视野和思路。 突出报纸特色 注重实用性 文摘摘编工作“看似寻常最奇崛”。面对“书山报海”,如何才能使读者在投入有限的人力、财力的情况下,享受一报在手。洞悉天下事的“美味”。这不仅是读者的殷切期望,也是编辑面对的问题。所以文摘版应紧紧围绕报纸的办报方针“好看、有用”做文章,选编内容  相似文献   

3.
近几年来,每翻阅报纸,凡发现“文摘版”或见到“文摘报”,都被它那丰富的内容所吸引,翻来复去看,爱不释手。从而了解到许多本地区以外发生的新闻、信息,并获得大量知识。不料,我这个喜读文摘的人,竟然也做起“文摘版”的编辑来了。经过一年多的实践,从中积累了一些感受。  相似文献   

4.
上海《报刊文摘》去年12月31日三版,刊登了一篇文摘,它选自人民日报海外版《人民币上的汉隶是谁写的?》一文,说“中国人民银行”几个苍劲有力的隶书,是马文蔚书写的。可是,《新民晚报》1984年6月30日曾载文说这是冀朝鼎的手笔。那末,“中国人民银行”  相似文献   

5.
有人认为,编辑报刊新闻稿不过是“浆糊加剪刀的手工操作活,是雕虫小技,是机械工作,对编辑报刊新闻稿不屑一顾。事实上,报刊文摘是一门学问。拿报纸来说,报纸中的文摘报被称作是报中报,文摘编辑是“编辑之编辑”,要求水平更高。目前全国五、六千种报刊都设有文摘版,还有不计其数的专门文摘报,而且发行量都很好。可见文摘是深得人心的。说文摘学是一门学科。因为它是传播学的一个分支,它具有理论性和实践性。它有自己的研究对象和规律,文摘有严格的规范和明显的特征,不是随意的作品。文摘是文献或文章的浓缩,其特点是言简意赅,…  相似文献   

6.
上海《报刊文摘》去年12月31日三版,刊登了一篇文摘,它选自人民日报海外版《人民币上的汉隶是谁写的?》一文,说“中国人民银行”几个苍劲有力的隶书,是马文蔚书写的。可是,《新民晚报》1984年6月30日曾载文说这是冀朝鼎的手笔。那末,“中国人民银行”六字究竟出自谁手呢?  相似文献   

7.
张景岩 《传媒》2010,(10):56-57
<青年文摘>创刊于1981年.在将近30年的发展过程中,大致可以分为三个跨越式发展阶段.第一次跨越式发展是在1981~1989年间,文摘从创刊到成长为发行量过百万的大刊并一直保持稳定;第二次跨越式发展是1999~2003年间,文摘从月刊改为半月刊,并且登上了发行量200万份的台阶;第三次跨越式发展是2005~2009年,文摘红绿版的月发行量突破了300万份,并且从单一刊物发展为包括红绿版、彩版、电子版、手机版、有声版的刊群.  相似文献   

8.
被称为“报中报”的“文摘”专版,近些年受到越来越多的读者的欢迎。“党报看标题,专业报看自己(有关本单位的报道),文摘报篇篇是珍品。”——群众对各类报纸的看法,许有偏颇之处,但大多数读者对文摘报及文摘专版的偏爱,却也事出有因。1989年,有人称之为报刊订阅数量大滑坡的一年。过去几乎家家订阅的“老百姓报”《新民晚报》,情况也不乐观。但上海出的《报刊文摘》、《生活周刊》这些可读性、实用性强的报刊,当时仍能保持一定的发行量。有的还略有增长之势。近年来,文摘报订数较之一般报刊,增长幅度亦较可观。  相似文献   

9.
《扬子晚报》第三版的《每日文摘》为综合性文摘,即“百科文摘”。自从1986年元旦创刊以来,我们一共发了362期(151个整版,212个半版),选用文摘4400余篇。据调查,《每日文摘》在广大读者中的反映较好。尤其在城镇居民中,反响比较强烈。沙洲县的一些读者来信说,“每日文摘”是个“微型  相似文献   

10.
“剪”与“编”是文摘编辑工作的两个重要环节。但“剪”不是机械地“移植”,“编”不是简单的叠加。正确地理解“剪”与“编”,有利于发挥文摘编辑的创造性,提高文摘版的品位。 “剪”。文摘编辑离不开剪,但剪什么却大有学问。笔者认为,在“示趋”与“辨伪”两方面尤其能体现一个文摘编辑的功力与品位。 示趋。示趋就是要求编辑能正确地把握社会发展的大趋势,在选稿时能用正确的舆论引导人。文摘版趣味性强,稿件处理不当时对读者的误导作用也会更严重。我们处在这样一个社会转型期,各种新思潮、新观点层出不穷。  相似文献   

11.
作者文摘应该用第一人称来写   总被引:9,自引:3,他引:6  
国家标准GB6 44 7- 86将“作者文摘”定义为“由一次文献作者自己撰写的文摘”。自己撰写文摘时 ,理应用第一人称(即自述 )的口气。当今汉语版科技期刊文摘中 ,一次文献作者作主语时 ,通常使用自述省主语句。  相似文献   

12.
我国文摘类报刊从最早的《集成报》迄今,已有近百年历史。但从真正意义上说,文摘报的发展还是在近十几年改革开放时期。1980年1月上海《解放日报》主办的《报刊文摘》创刊,它是粉碎“四人帮”之后全国第一张综合性文摘报。此后,全国各地文摘报文摘版如雨后春笋般涌现。据统计,目前我国有文摘类报纸30多家,各种报纸开办的文摘版、文摘专刊达140多家,文摘类报刊的期发行量总计达1100万份,拥有读者过亿。 文摘类报刊的猛增,表明了现  相似文献   

13.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人们迫切需要及时了解国内外的新闻、信息,获取新的知识,报纸文摘版抓住这个契机,以丰富的内容,色彩斑斓的社会写真等特有优势吸引广大读者,越来越得到受众的欢迎。几年来,江汉工人报在报竞人择的激烈的报刊市场竞争中作了一些有益的探索,每期都推出综合文摘专版,以满足人们对信息的需要,受到读者的好评,许多读者将江汉工人报文摘版刊登的文章剪贴起来作为资料保存,随时翻阅。 以往不少人认为,文摘版只需一把剪刀、一瓶浆糊、一支笔,剪剪贴贴、删删减减,不外乎都是些娱乐、消遣、猎奇的东西,没有多大新闻价值可言。其实不然,我们认为文摘版既然是一张报纸的组成部分,整张报纸不可分割的板块,毫无疑问它应具备报纸的基本特性,即文摘版也姓“新”。基于这一认识,我们在突出它的新闻性上进行刻意经营和认真探索。 一、突出重大新闻。1997年,我国经历了香港回归和召开党的十五大两件大事,文摘版紧扣时代脉搏,抓住人民群众关心国家大事的心态,不惜篇幅配合一版摘登与庆七一迎回归和党的十五大胜利召开的有关报道和资料。如《百年香港》、《林则徐与鸦片战争》、《最后一任港督彭定康》和新任香港特区行政长官董建华等,深受读者欢迎。在十五大前和召开十五大期间,我们又刊  相似文献   

14.
官国雄 《新闻界》2000,(3):33-34
一、对综合文摘报进行理论概括的必要性近二十年来 ,全国各地陆续创办了170多家文摘类报刊 ,加上上千种报刊的文摘版、文摘专页 ,已形成全国“文摘热潮”。全国文摘报发行总量高达1000多万份 ,读者上亿人。文摘报投资少 ,回报率高 ,有的报纸人均创利数万元 ,有的高达几十万元。可以说 ,文摘报是“报小影响大 ,人少效益高”。在这支报业“新军”中 ,除开以特定读者群为对象的专业文摘报刊外 ,期发量最大、读者面最广的要数综合文摘报 ,如《报刊文摘》、《文摘周报》、《文摘周刊》、《文摘报》等 ,包括各大报的文摘版。综合文摘报(含…  相似文献   

15.
在办《报刊文摘》同时,我们还出了《解放日报市郊版》,人称“小解放”。这张小报4开4版周二刊,不叫“农民报”而取名“市郊版”,示意它与以往的农民报作为“对象报”有所区别,它是面向市郊的综合性小报。我们不要求它搞催耕催种,唱农业生产的“四季歌”,弄不好重犯以往瞎指挥的错误。我们要它宣传党的农村政策,普及科学文化知识,表扬好人好事,批评坏人坏事,起移风易俗作用。所以要这样办,也是想作为一种试验,看看不搞催耕催种,能不能起到推动农村工作的作用。开始的时候,有些同志不理解,认为这样办要犯方向性的错误。但随着…  相似文献   

16.
近几年,随着报业竞争日趋激烈,报纸媒体的改革发展也日新月异,对版面、内容以及宣传方式的革新与变化,自然是报纸适应形势参与竞争的最主要的手段和途径。而作为报纸上具有特殊功能、特殊卖点的文摘版,也正在全新的背景下表现出新的特征。一如今,文摘版的地位已远不如前些年那样具有不可替代的独立性。一方面,在许多报纸上,“文摘版”这个名字不见了,似乎它已越来越远离了我们的视线;而另一方面,属于文摘范畴的内容却又似乎无处不在地嫁接于各色报纸版面,甚至已成为某些报纸内容的主要来源。一些有新闻价值或可读性较强的稿件往…  相似文献   

17.
据中国文摘报研究会统计:目前,我国文摘类报纸30多家,各种报纸开办的文摘版,文摘专刊达140多家,文摘类报纸的期发行量总计达1100万份左右,拥有读者过亿。文摘报已成为我国报业大军中一支重要的方面军,在舆论引导工作中具有独特的作用和影响,“文摘”以自己独特的优势在报纸上占了一席之地。 文摘是沟通读者与原始文献的桥梁,它是信息量密集的一种情报源。报纸文摘版是报中之报,以其导向正确、信息丰富、视野开阔及短小精悍,摄取报刊中的有价值的大量信息,浓缩成一批精品奉献给读者。 报刊文摘对读者有着不可低估的吸引力,但报纸的文摘版究竟应由哪个部门搞?定位何方?目前,在报社系统内尚无一个统一的说法。据《中国新闻资料学会会刊》报道,我国新闻界重视新闻资料事业的发展,在开发利用新闻资料方面取得了一些成就,如:《羊城晚报》、《解放日报》、《四川日报》、《新华日报》等新闻单位资料室都承担了文摘、信息性质的报刊专版。如《每周文摘》、《报刊文  相似文献   

18.
摘者与作者     
我爱读文摘类报刊,自费订了四、五份;也爱看各种报纸上的文摘版,见到就读。读得多了,时间长了,竟发现这“摘文”的署名,亦是有讲究、显精神、见境界的问题。一是有作者无“摘者”。如人民日报的《每周文摘》,河南日报的《文苹》,新闻出版报的《采风》等,这些文摘版摘的文章,通通注明摘自××报刊。原作者××,唯独不见“摘者”。摘文,沙里淘金,删繁就简,去粗存精,改写提炼,是要下一番功  相似文献   

19.
我订阅一份《旧闻周刊》,读报时发现,几乎每期第一版的下方,都有一行醒目的编者告示:“本期报纸在报刊、书中选取转摘的部分资料,由于无法与原作者联系,我们深表歉意,请被用文摘作者见报后与我们联系,以便及时支付稿酬。”一天,我发现2005年7月2日出版的《旧闻周刊》第8期第12版上,摘登了我撰写的一篇文章《“淮北刘胡兰”喻尊霞》(原载《团结报》)。于是,我抱着“试试看”的心理,于7月24日给周刊编辑部通了电话,不好意思地提及“支付稿酬”的事儿,接电话的是位男士,十分热情。不久,我于8月上旬就收到了40元稿酬。此事,令我十分感慨。《旧闻…  相似文献   

20.
《新闻记者》今年第七期上刊登的《由祥林嫂的唠叨想到的》一文,提到在我们的新闻报道中,“炒冷饭”的报道依然相当流行,使人们大倒胃口。看后颇有同感。近些年来,一些省、市纷纷办起了《每周文摘》《文摘周报》《文摘报》一类报刊,不少日报也竞相开辟“文摘版”,好象这是美味的时新和菜,非此不足以飨读者。不错,当文摘报刊刚问世时,确实引起很多读者的兴趣,那时是“物以稀为贵”,人们对此有一种新鲜感。可是,现在文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