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6 毫秒
1.
2.
自20世纪50年代以来,学前教育的重要性日益突出,美国联邦政府陆续颁布了一系列涉及或专门有关学前教育的法案以保障学前教育事业的发展.本文从相关法案的立法宗旨、资金投入和实施方案三方面着手,分析美国的立法特点,结合我国当前学前教育发展存在的问题来探讨如何借鉴美国的经验.  相似文献   

3.
美国处境不利儿童补偿教育政策及其对我国的启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自上世纪60年代以来,美国学前教育政策发展和演变的价值取向突显"排富扶弱"的特点,具体表现为运用国家资源,为处境不利儿童建立学前教育机构,帮助其获得学前教育机会;推行标准化和绩效责任制,确保处境不利儿童接受高质量的教育;实施补偿教育,力保所有儿童都能达到国家或州发展和学业标准。这使得其国家资金投入增加、受益儿童数量递增,学前教育质量提高。我国目前仍面临着入园难、普及率低、质量低的困境,研究和借鉴美国学前教育政策,无疑具有重要现实意义和参考价值。我国应制定和实施"弱势补偿"方案,确保学前教育机会公平;实施准入和监控制度,确保学前教育质量;通过立法保障、增大资金投入,促进学前教育事业健康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4.
当代我国弱势儿童德育过程中出现了部分弱势儿童道德情感淡漠、道德判断标准模糊、道德意志淡薄等问题。关怀道德教育理论的教育理念、教育方法、教育内容对我国弱势儿童德育具有理论和实践的启迪,在实践中应构建社会、家庭、学校三位一体互动的关怀式道德教育体系和道德情感作用机制,建设弱势儿童德育人员的社会保障机制,多样化促进弱势儿童道德内化。  相似文献   

5.
世界主要国家和地区弱势儿童学前教育扶助政策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维护弱势儿童教育权利,推进学前教育公平和健康发展,世界主要国家和地区积极采取多种扶助政策保障弱势儿童享有平等的学前教育,并取得了显著效果.研究发现,国际弱势儿童学前教育扶助政策主要特点有:1.立法明确并保障弱势儿童享有平等的学前教育权利;2.强化政府扶助弱势儿童学前教育的主导责任;3.坚持公平导向的财政投入原则,优先扶助弱势儿童;4.以公办学前教育为主体确保弱势儿童获得有质量的学前教育;5.建立多种扶助制度,为弱势儿童提供免减和有资助的学前教育;6.依托国家专项行动计划优先发展弱势儿童学前教育.国际政策与经验对于我国制定和完善弱势儿童教育扶助政策,进而促进教育公平具有重要而有益的启示.  相似文献   

6.
弱势儿童的社会保护:社会政策的视角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社会政策在弱势儿童的社会保护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独特作用。我国在相关社会政策建设方面取得的成就应当肯定,但就现实而言,此类社会政策尚存在体系不健全、城乡差别大、执行主体缺乏协调、与其他社会政策不配套等等缺陷。今后在相关社会政策的建设中,应当采取切实措施克服上述缺陷;同时探索建立政策实施中的统一协调(整合)机制与适合国情的实施模式,以强化相关社会政策的实施效果。  相似文献   

7.
阐述少年儿童图书馆关心弱势儿童的重要性,提出为弱势儿童服务的具体方法,最大限度满足他们的阅读需要。  相似文献   

8.
从开端计划到NCLB:弱势儿童教育制度的发展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当代美国对弱势儿童提供的教育补偿和帮助,以及努力追求教育公平,主要通过《开端计划》和《不让一个孩子掉队法》(NCLB)等法案来实现。在追求教育公平的过程中,它们主要体现出以下特点:保障教育平等兼顾质量卓越;教育公平贯穿各阶段,尤其是人生的早期阶段;有力的政府干预是有关法令得以实施的重要保障。  相似文献   

9.
杨瑞华  周燕 《教育导刊》2007,(12):58-60
社会弱势群体(social vulnerable group),指相对于强势群体而言,在政治、经济、文化、体能、智能、处境等方面处于相对不利地位的一部分人群。我们把学前弱势儿童一  相似文献   

10.
弱势学校问题是教育发展不平衡的表现,其形成原因较为复杂。我国弱势学校缺乏一套良好的评估与扶助机制,而美国各州在对弱势学校的鉴定、评估、扶助方面都已建立起较为完备的制度,对我国弱势学校改造具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1.
WTO体制下的特殊和差别待遇制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特殊和差别待遇允许发展中国家在适用贸易规则时拥有一定的灵活性,以应对其所面临的不利的国际贸易环境。然而,由于特殊和差别待遇本身存在的制度缺陷,一直以来,它并没有得到有效的实施,并在新的一轮谈判中再次引起发展中国家的极大关注。在多哈回合新的一轮博弈中,发展中国家应协调一致,采取正确的立场与策略,将特殊和差别待遇制度转变成维护和促进发展中国家整体和长远利益的有效工具。  相似文献   

12.
大数据时代美国高等教育的弱势学生发展问题成为一项重要的研究议题。美国通过建立完善的高等教育数据系统,形成良好的政策支持、技术协作研发和组织协同的生态机制,实施描述性分析、预测性分析、自适应学习、财务指导与干预等技术策略,来保护弱势学生权益,提升弱势学生学业质量,促进弱势学生发展。美国高等教育大数据技术精确指导弱势学生发展虽然优势明显,但是大数据安全和隐私及技术使用的道德与标准化问题仍然面临巨大的挑战。  相似文献   

13.
每个班级集体都或多或少有一些弱势群体,这些孩子有的是身体某方面有缺陷,有的是单亲的或外来务工子弟,还有的是留守儿童。对这些孩子,老师要特别关爱他们,才能帮助他们客服困难,与大家共同进步。  相似文献   

14.
教育政策与弱势补偿问题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相似文献   

15.
16.
在宁夏红寺堡区生态移民开发区有在校中小学生3.6万人。学龄儿童中弱势儿童占较大的群体,如何使他们健康、快乐地成长,是摆在教育者面前的一大课题。  相似文献   

17.
关于学校弱势儿童的若干基本问题初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学校弱势儿童是指在学校教育领域中,所拥有的教育资源相对匮乏,学校生活质量相对低劣,人格或身心结构存在一定问题或缺陷,处于发展的不利境地的在校儿童。构成其现实地位的各种弱势因素表现为原因源、权重性和置换率等三个分析维度。应该对学校弱势儿童进行概念整合和类别分析,研制简便可靠的评定测量手段,进一步研究其人格发展特征及其与教育内外环境的关系,寻求教育力量逆转其发展的途径与方法。  相似文献   

18.
宋亮 《教育》2014,(2):36-37
2012年9月28日,深圳宝安区宝城小学19名家长联名写信,要求在该校就读的自闭症学生李孟转学.此事引发了社会各界对特殊儿童教育问题的广泛关注.宝安区教育局表示,为了让李孟早日回校上学,将为宝城小学安排特教、社工等特殊教育教师以开展针对性教学.  相似文献   

19.
美国适龄儿童中流动比较频繁的群体可分为四类:移民家庭儿童、无家可归儿童、贫困家庭儿童和军人家庭儿童.这四类儿童面临的教育问题既有差异也有共性.为此,美国政府通过美墨两国流动儿童项目、流动者教育相同起点项目、联邦麦金尼·文托无家可归儿童项目、建立国防部内部学校、流动者教育计划等措施,为解决流动儿童的教育问题做出了大量努力,取得了一定的成果.这为我国政府在解决流动儿童教育问题上提供了很好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20.
儿童保护政策法规的不健全、儿童保护机制的不稳定、儿童保护主管部门较为单一以及专业社会工作人才较为缺乏等制度性因素,严重妨碍着西部地区弱势儿童保护事业的发展,造成弱势儿童权益侵犯事件屡屡发生。为切实提高西部地区弱势儿童的福祉,应建立健全儿童保护法律体系,建立儿童事务管理的党和政府双重管理体制,构建未成年人法律援助全程化机制,构建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儿童社会支持系统,培养社会工作专业人才,以提升弱势儿童保护的专业性,注重对留守儿童、孤残儿童、受虐儿童等弱势儿童的保护与救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