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2 毫秒
1.
王夫之对孔子“兴观群怨”说作出富于新意的阐发,认为“兴”乃“兴观群怨”之重心所在,并由“兴”对情感精神的激发、对心灵品格的提升,提出“陶冶性情,别有风旨”的观点。考释“风旨”,其真义在诗以丰富深厚的情感内容、温柔婉曲的艺术表达,动人情性、陶瓷心灵,教育人,感化人。由“风旨”出发,王夫之特别推重“柔”的艺术精神。  相似文献   

2.
明末清初的王夫之曾对中国诗学中的一个古老的范畴"兴"作了重新的诠释.以往的研究者往往只从审美接受论的角度来解释船山诗学中的"兴"范畴,其实"兴"在王夫之诗学中更具有生成性意义.王夫之认为"兴"生成了主体的创作动机与理想境界,同样生成了诗歌审美意象与形式.  相似文献   

3.
“诗道性情”的提出是船山诗歌美学对传统儒家诗歌美学的一大突破性贡献.而王夫之的主要突破之处就在于他抓住了“兴”“情”这两个主要概念,并以此提出他的诗歌本体论.并在具体的批评活动中实践之.以“兴”为主的“四情”说的提出也使他的美学体系从创作论走向审美接受,儒家美学精神已经形成一种较为成熟的理论形态。  相似文献   

4.
情景论是中国古典美学、诗学研究中源远流长的一个重要课题。明清之际的王夫之诗学则是其集大成。王夫之真正从诗的艺术本体论,从诗学意象和意境的美学高度来论情景,而摈弃前人从诗的格律、句法、章句等角度来论诗歌创作情景问题的传统陋见,从而把情景论提升到中国古代美学和诗学前所未有的高度。王夫之深刻分析了情景相生的各种审美机制,使之成为一种系统完备的诗学理论,把情景论推向了中国古典美学和诗学的最高峰,标志着中国古典美学、诗学情景论的最终完成。  相似文献   

5.
中国古代文化历来重“名”,“名不正,则言不顺”,故“必也正名乎”。“正名”是以严肃的态度、严谨的逻辑、严密的语言来确定“名分”、“名义”、“名称”等,然而思想感情的表达并非总那么板着面孔,又有着求异逐新的一面,于是“衍名”这一修辞手段就应运而生了。衍名,顾名思  相似文献   

6.
朱熹是我国历史上赫赫有名的大儒,是宋代理学的集大成。他对自然科学很感兴趣,十分关注和重视科学技术,并对此有较深入的研究。  相似文献   

7.
浅论严羽的诗歌审美特征--"别材、别趣"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严羽在《沧浪诗话·诗辨》中提出“别材、别趣”说,作为他的诗歌审美特征论,体现了他对诗歌的特殊规律和审美特征的自觉探索,“别材、别趣”说从题材内容、审美效果、艺术表现方式等方面论述了诗歌的独特规律和审美特征,论述了诗歌创作中的情理关系,纠正了宋诗之弊,具有很高的理论价值。  相似文献   

8.
中国古代文论中的"情景"论始自先秦.从宋代到明代,情景理论成为许多批评家关注的中心.但是在论述情与景的关系时,大部分都是从诗歌的外部形式结构方面来谈的.王夫之的情景理论以他对"神"、"理"的理解为基础,情与景的浑然无迹,就是"神理凑合,自然恰得".对于"神"、"理"这两个概念的理解,必须追溯到他的哲学思想.王夫之的诗学观是其哲学思想在诗学领域里的延伸.他的诗学思想之所以深刻、富有独创性,也正在于此.他在前人的基础上,以其哲学思想为基础,完成了对情景理论的全面总结.  相似文献   

9.
约翰.邓恩是名噪一时的玄学派诗歌的开山鼻祖。他的诗歌在当时曾脍炙人口,对17世纪以本.琼生为代表的骑士派诗歌的繁荣也有一定的贡献。但在随后的18世纪,遭到了当时执文坛牛耳者约翰逊博士的强烈批评。文学具有时代性,是毋庸置疑的事实。所以有楚之骚,汉之赋,六代之骈文,唐之诗,宋之词,元之曲。文学与时代血脉相通,所以王国维说:凡一代有一代之文学。约翰.邓恩在漫长的文学史进程中所经历的冰火两重天的待遇,这既是时代对文学潜在支配作用的外在显化,也是其诗歌悖理悖俗、独异于世的必然结果。  相似文献   

10.
明月是典型的文学意象和永恒的主题,也是我国古典诗词中用得最多的意象之-.李白是写月最多的诗人,其月亮意象思维深受我国日月阴阳文化思维模式以及<诗经>、仙话幻想和历朝诗赋乐府的影响.他借明月意象向外探取宇宙的奥妙,向内则反观心灵的隐曲.李白之人月相得体现的是诗人与月之精神契合,以及诗人与天地万象共享历史哲学与时间哲学的精神探索.  相似文献   

11.
王夫之诗歌美学思想是以“意象”为本体论范畴的,在他的诗歌美学理论著作《姜斋诗话》和他的诗歌批评实践活动中,王夫之通过对“意”和“象”这两个概念的分析和梳理,指出了两者在理论上的联系,事实上建立了以“意象”为本体的诗歌审美本体论。本文意在通过对王夫之的诗歌美学思想和诗歌批评实践的文本的解读,澄清王夫之诗歌美学思想的本体论内涵,明确其理论贡献。  相似文献   

12.
中国古词的发展与诗体密切相关。本文以元代张翥词为个案,从题材、性情抒发、语言体貌以及与音乐的关系等方面一一梳理,从而论证出张翥词的诗化特征。  相似文献   

13.
王夫之从朴素的唯物主义立场出发,对意境的构成因素,情与号、形与神、情与理都作了辩证分析,并指出这种因素统一于以“意”为枢纽的学作品中。对意境理论进一步发展作出了一定贡献。  相似文献   

14.
汪曾祺小说的空白之美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空白”是汪曾祺小说写作中的重要现象。汪曾祺诗化语言气韵自生,淡化情节文气天成,放开结尾姿态横生。他的小说流畅如水,随物赋形,气韵流荡,天然充盈,流淌出心旌摇荡的生生之美。  相似文献   

15.
王安忆反对以性别特征定义作品 ,但同时声称对“女性化”绝不反感。从“叙述方式”、“叙述人”、“叙述内容”三方面主要分析其 90年代的创作 ,为王安忆作品中“女性化”的“温柔”之发挥作勾勒式描述与具体剖析。  相似文献   

16.
王夫之把他的哲学范畴中的“情”,用在古典诗歌抒情本质的论述中,批判地吸取前人的营养,并且以他哲学思想中的人性论为基础,全面地、辩证地揭示了作为诗之特征的“情”的内蕴,建立以“情”为核心、呈辐式结构的诗论体系,为中国古代诗歌理论做出了独特贡献。  相似文献   

17.
维柯"诗性思维"的美学启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维柯是思想史上第一个论证原始思维的理论家。维柯对“诗性智慧”起源与特点的论证为审美思维的起源和特征提供了最初的思路。本文认为 以己度物的思维方式;诗性思维的情感性、具体性和创造性、原始思维潜藏着“逻辑化”的理性因素等方面总结了维柯“诗性智慧”的基本思想以及这一思想对审美思维的重要启示。  相似文献   

18.
戴望舒的诗歌语言具有很高的审美价值。从民族性、现代性以及独创性三个向度来看,可发掘出其诗歌在本土视野下、西化视野下,以及中西整合下三种不同的语言美。  相似文献   

19.
刘敞和王安石都很重视人性论,都辩证地看待性与情的关系,前者认为仁义即性、礼乐即情,性与情的关系就好比是神与形的关系,而后者认为"性情一也,性本情用"。从性情论的比较中可以看出,二者都是具有创新精神而又好发议论的学者,只不过二者之间正常的学术探讨被后来一些人所政治化。  相似文献   

20.
王阳明学说以“致良知”为核心,侧重于人的道德修养,通过“事上磨炼”的工夫,存善去恶,使天赋良知复明,从而使个人身心和谐,进而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处理好人与人的关系,求得社会的和谐。阳明学说对提高人的道德水平,保持生态平衡,构建和谐社会,都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