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是对《甲骨文合集补编》第三册释文的继续校读,共100条。在通读原释文的基础上,通过参阅相关著录拓片、摹本、照片及现有成果,结合卜辞文例,对原释文中存在的漏释、衍释、误识、误读、释文自相矛盾及其它问题进行了逐条校读并加以纠正。  相似文献   

2.
文章是对《甲骨文合集补编》第三册释文的校读,共100条。笔者在通读该书并进行逐条释读的基础上,通过参阅相关著录拓片、摹本、照片及现有成果,结合卜辞文例,对原释文里存在的漏释、衍释、误识、误读、释文自相矛盾等问题进行了一一纠正。  相似文献   

3.
殷墟卜辞中到底有无"璋"字,它的构形是怎样的,这些问题长期为学术界所关注。作者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从字形、文例以及考古实物等方面进行论证,认为卜辞中的" "就是"璋"字  相似文献   

4.
《甲骨文合集补编》第一册释文校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甲骨合集补编》自出版以来,学们在受益的同时也发现了其中的诸多问题。沈培、沈建华、蔡哲茂、谢济等先生都曾作专讨论过其中的问题。但是,将拓片和释对比阅读,可以发现还有一些未为诸先生所论及的问题存在。通过对其中的误释误摹情况进行校补,希望能够一定程度上得到较为完整准确的释。  相似文献   

5.
自《甲骨文合集补编》出版以来,学者们一方面充分重视、利用它,一方面也逐步发现了其中的疏漏不足之处,沈培、沈建华、蔡哲茂、谢济、王蕴智等先生都曾作文讨论、纠正、补充其不足。我们在具体阅读中,发现仍然存在一些未为诸先生所发现的问题。鉴于此,对其第一册“释文”中多出或疏漏字、辞等现象进行考察,以期得到更为准确完整的释文。  相似文献   

6.
形合和意合是英语和汉语最重要的差别之一。在英汉翻译中,这种差异体现在词汇、短语和句子等方面。《骆驼祥子》以其丰富的言语魅力和巧妙的故事情节,在世界文学史上产生了极大的影响,并被翻译成多个版本。本文选取了美国翻译家Howard Goldblatt和MIIS高级翻译学院副教授施晓菁的译本作为研究对象,运用文献资料法和对比分析法,从词汇、句法等角度分析译本,旨在通过对英汉形合和意合特点的比较研究,探讨形合和意合在句子和语篇层面的翻译技巧,为英汉翻译研究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7.
8.
以汉语古文字学中"合文"概念为起点,主要论述传统合文及现代合文的设计规律,合文在汉字及字体设计中的应用;分析传统民间与当代人利用其原理所做的合文字体设计,以及合文在今天字体艺术设计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本文从对甲骨文和东巴文中所记录的酒器、食器、盥器等器物字数量类别和字形结构的比较分析,得出两种文字中的器物字总数差不多,甲骨文酒器类器物字种类丰富,东巴文炊具类器物字数量占优;两种器物字都以反映器物主要特征的象征方式造字,东巴文的图画性更强,从而揭示王室文化和民间文化、贵族文化和平民文化对于文字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11.
甘桑石刻文字是广西壮族自治区平果县新出土的少数民族文字,从物质载体、文字类型、所记录的语言、行文章法、笔画特点等五个方面将它与甲骨文进行对比研究,可以看出甘桑石刻文字与甲骨文没有同源关系.  相似文献   

12.
对文、互文等特定辞例,在古书词义求证中有特定作用。立足相关辞例,可以补正郭锡良本《古代汉语》文选注释中因不明对文、互文而导致的误注、失注。  相似文献   

13.
文言文教学是中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就当前课程内容看,散文在其中占据了很大比重,对散文的情感把握是教学的重难点所在。散文的本质在于"形散意不散",形式上的"散"给学生整体理解文章内容和情感上造成了一定困难,也为教师实现教学目标增添了难度。作者认为,在文言文散文的教学中,应充分借助其"意不散"的特点,即围绕文章的中心——"文眼"展开,可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相似文献   

14.
九年义务教育三年制初级中学教科书《语》课本第三册中《从甲骨到缩微图书馆》一,错误地认为甲骨是书籍的雏形。甲骨是古代(尤其是商代后期)书写或契刻在龟甲和兽骨之上的一种古老字,其内容是当时人们占卜的记录,故又称甲骨卜辞。甲骨的这种性质和用途就决定了它只是当时字使用的一个特殊方面而已,不是当时流行于社会的主要字形式,甲骨卜辞更不是所谓的书籍。当时的书籍是先商时代就已经产生并一流传于后世的“典”、“册”。  相似文献   

15.
徐欢 《海外英语》2022,(2):82-84
形合与意合是英汉最重要的差异之一,但大部分学生在汉译英过程中因对形合与意合的特点了解不深入,而造成译文不地道。该文将以《地球上的王家庄》译本为例,主要通过多个短句的处理、无主句的处理以及语序和词序的调整这三个方面,探讨英汉形合与意合差异对汉译英实践的影响,并研究汉译英过程中针对形合与意合差异而普遍采用的翻译策略。  相似文献   

16.
日本在奈良时代以后,虽然不断有新的汉文典籍传来,但是作者一般都秉承遣唐使时代的文字记忆,沿用我国六朝和初唐俗字的写法.江户时代以前的文学作品,绝大多数以写本流传.从这一点出发,今天我国敦煌吐鲁番写本和古籍文字通例研究,对于解读<万叶集>中的汉诗文和万叶假名具有参照价值.  相似文献   

17.
《甲骨文字形表》是甲骨文字形整理的集大成者。但也存在着一些瑕疵,笔者就管见所及,参考《新甲骨文编》、《殷墟甲骨刻辞类纂》等书,列举《甲骨文字形表》漏收字形及字形归并不当之处:(1)“并”字异体归并不当;(2)“休”字异体归并不当;(3)漏收“讯”之异体“ ”;(4)“毓”字异体归并不当;(5)“见”字异体归并不当。  相似文献   

18.
语篇的形合(hypotaxis)与意合(parataxis)是英汉两种语言之间最重要的区别特征,是英汉语篇对比研究的重要内容。英语思维重逻辑、分析,汉语思维重悟性、直觉,这使得英汉两种语言在语篇结构上的最大区别在于英语重形合而汉语重意合。形合是组词造句的外在逻辑,意合是遣词造句的内在认知事理。英语注重显性衔接,结构完整,以形制意;汉语则注重隐性连贯(covert coherence),讲究功能和意义,以意驭形。  相似文献   

19.
本文认为敦煌写本S.1477<祭驴文>从西北地区下层社会的实际出发,一反褒马牛而贬驴的世俗,将讥刺的锋芒指向官家、军将、诗人、僧侣,是一篇愤世嫉俗的讽刺小品.  相似文献   

20.
美国小学《探险家》劝说文习作教学,不仅为我们根据文体科学设计习作教学目标、实施分层习作教学提供了很好的例证,而且为我们带来诸多启示:以文体划分习作教学内容,并根据文体写作特点确定习作教学目标,能较好解决"习作教学什么"、‘习作教学到什么程度"的问题;要提高习作教学的效率,必须尊重儿童学得语言的规律,遵循感知、理解、内化、外化习作方法与策略的过程;关注习作策略的获得,能帮助儿童成为一个有意识的、真正的写作者、表达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