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课程思政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举措。高校各学科专业均具有丰富的课程思政元素,须大力挖掘以实现专业教育与思政教育的有机融合。通过探析并明确教育学类专业课程思政的教学目标、教学原则、教学要点与实施策略,有助于教育学类专业教师厘清课程思政的教学设计思路,提升课程思政实效,从而充分发挥教育学类专业育德、育人的功能。  相似文献   

2.
教育的根本任务是立德树人,课程是人才培养的核心要素,课程思政是在专业课程中进行价值观培养的重要载体。教育学类专业除了培养学生科学的教育理论和实践素养,还应立足立德树人根本任务,通过课程思政切实加强学生价值观教育。开放大学教育学类专业课程思政应挖掘专业课程的思政价值意蕴,围绕学生观、教育观、问题观教育,发挥学校对落实课程思政的科学谋划和统筹推进作用,提升教师课程思政认识和能力水平,挖掘专业课程、教学实习和科研实训中的思政教育元素,采用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方法,注重在教学过程中对学生开展思政教育。  相似文献   

3.
课程思政是当前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实践、制度和理念的创新方向,为全面落实国家立德树人的教育任务提供重要支持。如何在高校专业课中融入课程思政,是当前专业课教师面临的重要任务和课题。本文以广西建设职业技术学院的建筑类专业为例,分析建筑类专业融入课程思政的主要做法、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在此基础上探讨建筑类专业开展课程思政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4.
为了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文章以贵州工程应用技术学院计算机大类专业为例,从课程目标定位、教学内容确定、思政元素融入、教学反馈四个方面探究了大学计算机导论课程思政.  相似文献   

5.
文章首先分析了高校“课程思政”教学改革的必要性,然后阐述了高校“课程思政”教学改革的现状,最后提出了高校“课程思政”教学改革的优化途径,包括转变教学理念,将立德树人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上;构建完整的“课程思政”体系;提高教育教学水平,丰富教学方法和手段等。  相似文献   

6.
公共教育学课程思政建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在传授专业知识同时挖掘、利用课程蕴含的思政元素,潜移默化地对师范生的政治素养、品德修养、教育情怀产生影响,营造课程育人环境,发挥课程育人功能。以拉萨师专公共教育学课程为例,采用问卷调查法和访谈法从任课教师和师范生两方面了解公共教育学课程思政建设现状,分析公共教育学课程思政建设存在的问题,并结合实际问题提出相应对策。  相似文献   

7.
教育的根本任务是立德树人。为落实这一任务,必须将传授知识、培养能力和价值引领三者融为一体。教育学作为教育学相关专业所开设的一门必修课程,也是取得教师资格证书的必考课程,其中蕴含着大量的思政教育元素。通过从确立课程思政目标和挖掘课程思政元素两方面来探讨如何将教育学课程与思政教育相融合,并以“人的身心发展”一课为例,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习总书记教育论述、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职业道德等思政元素融入课程设计中,最终实现课程教学与思政教育融会贯通。  相似文献   

8.
课程思政理念的提出,体现了高职院校全员育人、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的任务.根据在高职电类专业基础课程的教学实践经验,从高职电类专业基础课融入思政元素的教育意义、高职电类专业基础课课程思政的做法、电类专业基础课程融入课程思政的案例、课程思政目前存在的困难及解决方法四方面不断创新,勇于实践,积极挖掘电类专业基础课课程的思...  相似文献   

9.
林任风 《广西教育》2023,(12):53-56
本文分析当前师范院校教育学类专业课程教学融入思政元素普遍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常态化开展教育培训活动提高专业课教师的课程思政育人能力、根据教育学类专业课程思政育人目标深挖思政元素、建立适合教育学类专业课程的思政教育资源库、通过情境创设在教育学类专业课程中自然融入思政元素。  相似文献   

10.
11.
以民族师范院校公共教育学课程为研究对象,在分析公共教育学课程思政建设的时代背景的基础上,提出公共教育学课程思政建设的总体思路和目标,并从提升公共教育学教师课程思政建设的意识和能力、结合专业特点挖掘公共教育学课程思政资源、改革公共教育学课程教学方法和手段、建立多元化考核评价体系四个方面论述公共教育学课程思政建设的内容重点...  相似文献   

12.
立德树人是教育之根本,引导学生铸就坚定崇高的理想信念、锤炼高尚过硬的道德品格,需要将专业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教育同向同行,贯穿人才培养的全方位全过程。为树立课程思政意识,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本文从地质学类专业背景和课程特点出发,以政治认同、家国情怀、国际视野、科学精神、文化素养、法治意识、道德修养、生态文明等方面为出发点,挖掘并探讨地质学类专业课程思政的元素及其内涵。基于此,提出了地质学类课程思政实施的基本路径。  相似文献   

13.
“教育学”既是师范专业的公共必修课程,也是形塑师范生职业理想、教育情怀和培育教师专业素养的重要课程。基于泰勒原理的四个基本问题建立了“价值”“内容”“方法”“结果”等四重维度,分析了教育学课程思政建设的逻辑框架和思路。在价值维度上,课程目标的拟定要围绕“四个参考点”形成“三大目标”;在内容维度上,课程思政素材的发掘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文脉根基,以“四个聚焦”为途径导向;在方法维度上,素材的组织遵循“三个标准”,着力建构“点—线—面—体”的基本架构;在结果维度上,秉持分类、分层、形成性评价理念,建立多元评价体系。文章丰富了课程思政相关研究成果,为高校教师教育课程思政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4.
随着课程思政建设的不断深入,面对高职院校艺体类专业这一特殊学生群体,落实思想政治理论课程与艺体类专业“课程思政”协同育人体系建设,构建高职全员、全方位、全课程、全过程的育人格局,必须以主题教育、社会实践、技能竞赛、党团活动等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抓手,在高职艺体类专业大学生中创新性地展开思政理论课程教学,为高职院校培育具备坚定的政治认同、爱国主义、工匠精神、创新精神的高素质艺体类人才。  相似文献   

15.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导下的课程思政,要求围绕立德树人中心环节,实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加强课程思政育人效果是当前专业课程改革的重要环节。结合材料类专业学科特点,以“金属热处理”课程为例,从课程教学内容、教学形式设计与实施、课程考核方式、教学质量评价等方面的思考,围绕全面服务于课程思政建设目标,探讨构建基于专业认证模式的材料类专业课程思政教学体系,形成“专业思想政治培养目标—课程体系思想政治目标达成—课程的思想政治教学目标—课程分教学内容目标达成”整体性的课程思政实施路径,旨在培养具备专业知识能力与新时代价值观、情感认同和责任意识全面贯通的“三位一体”的时代新人。  相似文献   

16.
“立德树人”是高校教育的根基,将思想政治教育渗透到计算机专业基础课程的教学过程中,对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提高职业道德素养具有深远的意义。以C语言程序设计、工程导论、工程实践1(编码训练)三门课程为例,探索了如何将思政因素有机融入计算机类专业基础课程及具体实施途径。  相似文献   

17.
课程思政是对思政课程的丰富,是贯彻“全课程、全员育人”理念,实现立德树人教育目标的重要举措。文章以工科专业基础课程材料科学基础为例,对如何明确课程思政教育目标,如何将思政元素有机融入专业课程中进行了探索,并阐述了“大思政”育人新格局下开展课程思政教学的“听、看、查、论、评”五个实施路径。  相似文献   

18.
李忠友 《教师》2021,(11):9-10
文章作者围绕主体性教育思想,运用教育学理论对课程思政教育的内涵及其现实价值进行分析发现,从课程思政教育的核心理念、目标、育人模式等维度来理解其丰富内涵,领会其积极影响,可以实现课程思政的目标,促进受教育者的全面发展以及树立新型教育观.  相似文献   

19.
全面推进课程思政建设是目前我国高校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战略举措。“地质认识实习”是地质学类专业本科生大学期间开设的第一门野外专业实践课程,其教学效果事关大一新生专业思想的稳定及后续课程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在开展“地质认识实习”实践课程教学、完成专业教学任务的同时,通过挖掘野外实习路线中的思政元素,围绕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开展思政教学改革探索,可以激发大学生的家国情怀,稳定专业思想,培养地学思维能力,增强团队意识,树立集体主义观念,从而全方位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相似文献   

20.
刘双泽 《成才之路》2023,(14):17-20
在课程思政教学理念下,新一轮教学改革已然展开。大学语文课程应乘着教学改革的东风,激活课程的生命力,助力于立德树人的教育任务。大学语文课程本身与思政教育有着天然的联系,应充分展现其学科优势,结合教学对象的专业特征,挖掘富有专业特色的思政元素,重归文以载道的传统。文章立足于高职高专教育类专业,对大学语文教学践行课程思政的现状进行调查分析,并提出提升教师的思政素养、确定课程思政建设目标、重构教学内容、建设立体化资源库、创新教学方法、健全评价体系等系统的实践策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