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女性“读博”是一种人生价值增值过程,但媒体热衷于将其受教育程度和在婚恋市场中的受欢迎程度描绘为倒U型,甚至将其婚恋问题渲染上悲情色彩。通过质性研究发现,女博士并非婚恋“困难户”,她们没有放弃婚姻,只是暂时延迟了婚姻。在建构择偶标准时,女博士秉持“锦上添花”的态度,追求亲密关系、经济独立、彼此尊重、自我实现等高质量的婚姻生活。原生家庭中亲子关系、家长对子女择偶期望和家庭社会经济地位,传统与新兴婚配文化并存,以及女博士独特的群体特质共同形塑了她们的择偶偏好。尽管女博士独特的婚恋标准非主观地延缓了其结婚年龄,但却拉伸了她们觅偶的时间长度,对推动晚婚、提升婚姻质量、促进男女协力承担“婚姻包袱”、实现婚配模式多元化发展具有深远意义。  相似文献   

2.
3.
针对北京市18所中小学四年级至高三2381名学生的“新性别差距”问题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1)数学成绩仅小学五年级学生存在显著性别差异,语文成绩高二和高三学生没有显著性别差异,英语成绩高一和高二学生没有显著性别差异;(2)小学四年级、六年级,初一、初二、高二担任班干部的女生人数显著高于男生,其他年级没有显著差异;(3)教师对学生考试成绩的关注程度在四年级存在显著性别差异,其他年级均没有显著差异.家长对学生考试成绩的关注程度在五年级、初二、高一至高三均没有显著性别差异.  相似文献   

4.
文章以在读女博士的婚恋观和婚恋状况为着眼点,采用问卷调查和现场访谈相结合的方式开展调查,结果显示上海在读女博士婚恋观总体上是健康的、理性的,但仍存在着一定的认知偏差。文章尝试探索在读女博士这一群体的婚恋价值取向,浅析影响因素及策略,完善社会心理学中群体心理的研究领域,为博士生培养教育提供一定的依据和参考,共同构建当代青年人的健康婚恋理念,合理分配教育资源。  相似文献   

5.
“单性别课堂”的教育方式最早起源于加拿大的一场教育实验.目的是为了解决在小学阶段男孩成绩落后于女孩的问题.然而实验的结果却造成了男女成绩差距更加明显以及男孩更具攻击性的新问题.当今世界上多个国家包括我国在内,都曾经或者准备进行“分性别教育”,因此对历史上的这次教育实验进行回顾和反思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通过对我国某科研机构2008~2012年毕业的22405名理工科博士生就业数据进行梳理与分析,结合对博士毕业生的质性访谈结果,重点研究了科研院所理工科博士的就业状况以及性别差异对博士生就业的影响。主要研究发现为:(1)性别差异对年终工作落实率的影响在博士层次上体现得不明显,女博士不存在就业难的问题。(2)科研机构和高等教育单位是博士生主要的就业单位,但是性别差异会导致博士生的就业单位性质呈现出差异。(3)在毕业去向的类型上,超过15.1%的科研院所博士毕业生会继续选择做博士后,性别因素会导致在选择留在国内还是出国做博士后方面存在差异。(4)博士生的求学地域将直接影响就业单位地域的选择,东、中、西部不同地区培养单位的博士在就业地区选择上存在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7.
<正>"沂蒙六姐妹"是革命战争年代在山东沂蒙革命老区涌现出的一个女性英雄群体,她们分别是公方莲、杨桂英、冀贞兰、伊淑英、伊廷珍、张玉梅。在莱芜战役、淮海战役,特别是在著名的孟良崮战役期间,她们组织村里近百名妇女,为子弟兵烙煎饼3000余公斤、筹运草料2500公斤、运送弹药、洗军衣、做军鞋,出色完成了救助伤员、拥军支前等任务,为战役的胜利做出了突出贡献。蒙阴县烟庄村,静静地  相似文献   

8.
大学生就业期望:基于性别比较的实证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理论假设大学生的就业期望存在性别差异,而城镇或农村、父母文化程度、是否独生子女是影响大学生就业期望性别差异的因素,运用t-检验和方差分析方法验证假定命题的真假。研究结果表明,男女大学生的就业期望存在差异,男大学生的就业期望总体上高于女大学生;大学生就业期望的性别差异与生源地以及是否独生子女显著相关。  相似文献   

9.
10.
许骥 《大学生》2012,(7):71
我至今也不知道为什么博士二字可以作为称谓使用,但想必是西方的传统。家里面出个博士,大概是一件挺值得炫耀的事罢?大学时代得知,近代学术大师胡适,除了1927年在哥伦比亚大学获得的博士学位外,一生中还获颁35个(荣誉)博士学位,法学27个,文学7个,人文学1个。所以,胡适一生共有36个博士学位,羡煞读书人。经典美剧《Friends》里有一幕,主人公之一的Ross Galer介绍自己时,他的父亲要求他必须说:Dr.Ross Galer,以显光荣。台湾作家李敖在称呼他女儿李文时,也总喜欢叫她:Dr.Hedy Lee。  相似文献   

11.
性别平等是和谐社会的应有之义,它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基础,是衡量一个社会文明与进步的重要尺度.是推进一个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然而,我国在构建和谐社会过程中,由于历史文化因素、社会公共政策及法律因素、女性自身素质因素、社会环境因素等诸多原因引起了许多性别不平等的现象,因此,我们要加强基本国策的宣传教育,采取一切措施以推进和谐社会的建设。  相似文献   

12.
徐莉  张荣余 《培训与研究》2008,25(11):65-69
性别平等是和谐社会的应有之义,它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基础,是衡量一个社会文明与进步的重要尺度.是推进一个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然而,我国在构建和谐社会过程中,由于历史文化因素、社会公共政策及法律因素、女性自身素质因素、社会环境因素等诸多原因引起了许多性别不平等的现象,因此,我们要加强基本国策的宣传教育,采取一切措施以推进和谐社会的建设。  相似文献   

13.
本文通过对北京某综合性研究型大学2005年-2010年博士毕业生历史数据的梳理,以及对2010届毕业生的问卷调查,比较了男、女博士毕业生的年终落实率和求职过程与结果。研究发现,女博士获得第一个工作机会所需时间长于男博士。但在落实率、获得的工作机会总数、实习期间和实习期后起薪,以及工作满意度方面,均不存在显著的性别差异。基于上述结果,本文讨论了女博士在求职过程和结果上的特殊性,提出了有针对性的辅导建议。  相似文献   

14.
社会性别是西方第二次女权主义浪潮中诞生的作为一种分析差异的方法,社会性别受到了广泛关注和运用,并成为女性主义的主流话语。在教育研究中似乎看不到男性的存在。本文试图找出男性研究的视角,以期对我国的男性研究提供研究思路。  相似文献   

15.
心理变量上的性别差异性研究是多年来广受关注的问题,与以往人们对此的刻板印象不同,近年来多方面的实证研究呈现出心理变量上的性别相似的现象。目前,研究者对这一现象的解释主要有性策略理论(Sexual Strategies Theory)、生物社会理论(Biosocial Theory)、性别相似性假说(Gender Similarities Hypothesis)三种,这些理论假说各具特色并且互为补充。性别相似性实证研究主要包括认知、情绪情感和社会行为三个方面。未来的研究需要从测量方法的改进、背景因素的控制以及交叉法的运用、研究目的的偏移等方面进一步探讨。  相似文献   

16.
风险社会引发的女性面临着家庭与公共领域的多重困境,传统的性别分工观念与现代性别平等的社会价值共同作用于女性的性别意识。2015年中国综合社会调查(CGSS)的数据分析表明,女性年龄、生活地域、教育水平、自我阶层认同是影响女性性别平等意识的因素。  相似文献   

17.
作为当代文坛的一个重要的女性作家,王安忆本人的性别表述和文本中的性别表达以及女性主义者的批评之间存在着断裂与缝隙,而且王安忆的这种女性作家的性别表述在当代女性作家中极具代表性,如何看待这种断裂和缝隙,不仅能加深对作家本人及文本的了解,更能透视中国女性主义批评内在的矛盾和复杂。因此。在既要看到王安忆本人的性别表述的同时,更要注意她如何在女性主义批评者的理论框架和预设中以及在何种现实背景中进行表述。从而观其中间存在的复杂性和矛盾性。  相似文献   

18.
卢红  敬少丽 《教育科学》2007,23(2):52-56
本文试图通过对若干中学教师的个案研究,发现影响教师性别角色意识的因素,了解女教师是如何把自己的性别角色意识渗透到课堂之中,从而对男女学生施加影响,以及她们是如何看待性别意识影响的。  相似文献   

19.
博士研究生,处在象牙塔的顶端,作为社会的高端人才,他们的发展、生活,以至于个人言行,都受到了社会的广泛关注。教育的目的首先在于培养"人",研究生阶段的培养,并非只是专业素养和科研能力的提升,"人"的培养应始终贯穿于教育的各个环节、各个阶段之中。价值观的培养应该是我们人才培养的永恒主题,如何将个人利益与社会利益很好的均衡,这不仅仅是学校教育的责任,更是整个社会的责任。今日,厦大"女博士"的"不下基层"言论引起了社会的各界反响,也让我们再次审视当前的研究生培养教育。  相似文献   

20.
作为对20世纪90年代部分女性写作的一种描述,“私人化”一度成为评论界的热点.时过境迁,冷静观之,“私人化”写作从女性的自觉指向对生命个体与弱势群体的关怀.这种关怀基于性别意识,又超越性别对立,体现了文本的超性别意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