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知行合一”是王阳明哲学体系的核心和纲领,是王阳明的哲学本体论,认识论、人性论、道德论观点的集中概括和反映,是王阳明哲学思想的一大特色。重新认识和理解这一哲学命题,对于我们正确把握王阳明哲学体系的结构、形态并作出全面、正确的评价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2.
正是王阳明蕴含智慧的哲学思想及其重要的现代价值,使王阳明历经五百年仍备受关注。"心即理""良知与致良知"是阳明学的主要哲学命题,"知行合一"则是其哲学思想的重要特色。王阳明哲学的现代价值也充分体现在其注重实践的哲学精神、自我超越的生命境界以及"万物一体"的普世价值中。本文阐述了王阳明哲学思想,并对其现代价值进行探讨,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王阳明教育哲学思想的主要内容包括“心即理”“致良知”“知行合一”。在道德教育效率低下的今天,重读王阳明的教育思想,仍带给我们以深刻有益的启示。  相似文献   

4.
从阳明学到新心学的思想轨迹——论贺麟知行观的新开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贺麟认为,王阳明提出的知行合一说具有很重要的理论价值。他把王阳明的"率真的知行合一说"发展为"自然的知行合一说"。新心学继承了陆王心学的主体性原则,并自觉地从现代哲学的角度加以论证;继承了王阳明的知行合一论,并且从生理学和心理学的角度加以发挥,赋予其现代性的内涵。  相似文献   

5.
<正>王阳明被认为是自明代以来的"圣人",一个做到"三不朽"的人,即"立德、立功、立言"。虽然过去了五百多年,但王阳明知行合一、致良知等哲学思想并未过时。在人心浮躁的时代,需要有东西让人能静下心来,王阳明心学无疑是非常好的选择。今天笔者只想谈谈王阳明心学对教育的有益启示。教育应该教人保持做人良知王阳明说知善知恶是良知,为善去  相似文献   

6.
<正>王阳明是我国明代著名的思想家、文学家、哲学家和军事家,他的心学是"中华文明史上的一朵奇葩"。他宣扬"知行合一"的哲学观,强调躬行实践的重要,更提出"致良知"学说,强调人的主观能动性,提倡独立思考具有深刻的意义。习近平主席曾经在公开场合多次提到王阳明的"知行合一"思想,提到"中国人讲‘知行合一’,法国人讲‘打铁方能成铁匠’,都强调要把思想转化成为行动。"。今天,研究王阳明"知行合一"思  相似文献   

7.
王阳明(1472—1528)是我国宋明时期主观唯心主义“心学”的集大成者。在他的著作中,有关知行关系问题的论述占有相当大的份量。他的“知行合一”说在中国哲学史上独树一帜,影响深远,占有十分突出的地位。从王阳明哲学思想的总体上来看,是主观唯心主义的,但对于他的“知行合一”说要辩证地看待,决不能全盘否定。我们应该用实事求是的态度吸取它的合理成分,抛掉它的糟粕。因此,如何正确分析和评价“知行合一”说,以及它  相似文献   

8.
贺麟是中国著名的哲学家、教育家和翻译家,他继承和发展了王阳明的"知行合一"思想,提出了"知行不分先后"、"知行永远在一起"、"知行平行"等观点.贺麟的新"知行合一"观,对当前人们的社会生活和科学研究仍然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9.
《柳州师专学报》2019,(5):93-96
王阳明心学区别于程朱理学的主要地方,在于王阳明倡导"心即理",将代表主体意识的"心"等同于宇宙本体,与此呼应,他还提出"致良知"及"知行合一"的哲学思想。王阳明的德育思想是他系统性哲学思想的体现,他提出"心即理"实则表明德育应高扬人的主体性;他指出"学莫先于立志",实则表明理想信念教育对于德育的重要意义;他的"致良知"说,实则意味着德育贵在"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相似文献   

10.
王阳明的"知行合一"说是在特定的时代背景下产生的.王阳明通过对"知行合一"的论证,强调了知与行要相互渗透,不能分离开来,道德实践与道德认识要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知行合一的观点不仅对当时人们的道德实践有指导作用,而且对现代社会人们提高道德修养也有着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1.
王阳明的"致良知"教育哲学思想影响深远,不仅在古代,而且在当今社会仍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首先对王阳明的致良知本义进行阐释,然后对"致良知"的哲学思想和教育学思想进行重点分析阐述,最后对王阳明"致良知"的教育哲学思想的当代价值进行论述,以期使人们能够进一步地认识王阳明"致良知"的教育哲学思想。  相似文献   

12.
王阳明的"知行合一"学说蕴含着丰富的哲学智慧和教育思想,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独树一帜且影响深远,对后世道德教育实践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在思想政治课教学中,教师应充分发掘王阳明"知行合一"学说"内化于心、外化于行"的精神内涵,实现传统文化的时代转化和创新发展,提高课堂实效。  相似文献   

13.
王吉平 《文教资料》2014,(32):75-76
"知行合一"是王阳明心学的一个基本命题,"知行合一"论具有内在的德育意蕴,对于提升人们的道德水平,增强当代学校德育的实效性,具有独特的价值。  相似文献   

14.
王阳明心学理论的形成和对社会现实问题的思考,共同促进了其思想的产生发展和成熟。其在庐陵和南赣任职期间的作为,更是被后世奉为地方乡村治理的典范。无讼思想作为王阳明哲学思想转化为地方治理实践的纽带,发挥着承上启下的作用。建设文化强国,坚定文化自信,我们更需要充分挖掘王阳明的无讼思想,发挥其价值,为法治建设所用。  相似文献   

15.
王阳明不仅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哲学家,也是著名的教育家,他将兴办教育看成是转变风气和立政治民的根本。王阳明的德育思想是他系统性哲学思想的体现,包含着“致良知”的德育宗旨,协调统一的德育理念。这些思想值得我们继承和发扬。阳明德育思想中,“立志”是德育的根本,“知行合一”是德育的原则,启发式教育是德育须遵循的规律,情理交融、寓教于乐是德育的有效方式,对我们今天的学校德育有着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6.
王守仁(1472—1523)因曾在绍兴城外的阳明洞读书、讲学,世称“阳明”先生。他一生经明代朱见深、祐樘至原熜四帝。历任刑部主事、庐陵知县、左佥都御使、南京兵部尚书,两广总督巡抚等职。在为官期间,他大力提倡办学,热心教育。从三十四岁开始,到五十七岁病死,执教二十多年。在我国古代教育史上,他堪称为一位独树一帜的教育家。本文仅想就他语文教学思想作一粗略探讨。一、王阳明语文教学思想的哲学基础王阳明是主观唯心主义者,他的哲学思包托“心即理”说、“知行合一”说和“致良知”说三个部分,在明中叶风靡一时,对我国古代哲学思想的发展产生过较大影响。他的哲学思想是语文教学思想的基础,而语文教学思想是其哲学思想的具体表现。王阳明的“心即理”说是南宋陆象山“宇宙便是吾心,吾心便是宇宙”哲学观点的发展,即所谓  相似文献   

17.
在对王阳明教育思想的哲学基础阐述的基础上,对其教育思想进行了较为全面的论述。认为“致良知”是王阳明教育思想的核心和目标;“明伦”、“德教”是王阳明教育思想的根本内容;“立志”、“勤学”、“改过”、“责善”是王阳明实践教育教学的基本原则;“知行合一”是王阳明实践教育教学的根本方法;“趋向鼓舞,中心喜悦”是王阳明儿童教育思想的具体体现;“礼乐教化”、“敦厚风俗”是王阳明社会教育思想途径与目的。继而文章在肯定王阳明教育思想的实践绩效和历史影响的同时,认为其教育思想对于当今的人与自然和谐、社会建设、教育文化发展等都有积极的借鉴意义和价值。  相似文献   

18.
正教育的目的不仅在于传道授业解惑,而且更在于培育符合心性发展的思维模式和观念。在悠久的中华传统文明中,具有哲学思维的教育家,有两个人值得一提,一是至圣先师孔子,还有一位就是王阳明先生。说到王阳明的教育思想,就不能不说到其哲学思考——心学。正是基于心学的钻研,才使得王阳明的教育思想和实践显得灿烂夺目。要了解王阳明的教育思想,首先要了解其哲学思想,也就是其心学。他求学悟道开始时也是  相似文献   

19.
习近平总书记历来重视"知行合一"的实践思想,曾经多次强调学以致用和崇尚实践的"知行合一",注重研究王阳明"知行合一"的实践精神、思想价值与现实意义。王阳明"知行合一"的实践观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实践的思想精华,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实践的历史逻辑与现实需要,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道路实践的价值诉求。  相似文献   

20.
王阳明以其“心学”思想为哲学基础,继承和发展了儒家先圣的教育思想,创立了以其“致良知”的哲学思想为核心的教育思想,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体悟与提升出以“知行合一”为特征的教育思想体系,在教育内容上主张以德教为先,重视受教育者思想人格和道德修养的培养和发展,在教育方法上注重“因材施教”和“教学相长”,倡导学生善于“独立思考”,这对于后世教育的发展具有积极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