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信息网络传播权,是在网络技术与数字化技术迅速发展的背景下,为更好地保护著作权人的利益而产生的著作权方面的拓展性权利。该权利的设置,在全面保护著作权人利益、鼓励创作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同时也产生了许多不利影响,特别是对著作权人作品的过度保护不利于作品的流通,进而损害了社会公共利益。从某种意义上说,任何权利设置的最终目的都并非单纯保护某一群体的利益,而是实现利益分配的平衡。信息网络传播权制度的设计应统筹考虑著作权人、网络发展、社会利益等多方因素,具体措施包括对权利的客体作准确具体的分类,设计全方位、多层次的权利限制制度以及建立保护著作权的集体管理制度。  相似文献   

2.
多数信息网络传播权规制的交互式网络传播行为都涉及复制,即将作品上传至网络服务器。但仍有部分交互式网络传播行为无须传播者首先复制作品,因此交互式网络传播行为与复制行为并不重合。作品一经上传,复制行为即告结束,无所谓停止侵权。通过上传侵害复制权造成的损失仅为制作一份复制件应支付的许可费,与网络传播的范围与时间无关,因此仅凭借复制权不足以在网络环境中保护权利人的利益。版式设计权仅包含复制权,不包含信息网络传播权,法院不应对未经许可扫描并上传图书、期刊的行为适用版式设计权。信息网络传播权的许可合同即使不包含对复制权的许可,也应根据合同的目的进行合理解释。  相似文献   

3.
信息网络传播权的著作权法保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信息网络传播权的保护,一方面是从正面规定权利人享有的这项专有权利的内容:另一方面是通过对侵权行为的制裁来实现。应扩大我国著作权法中关于信息网络传播权主体范围的规定,将广播组织纳入其中,充分保护权利人的利益。同时,信息网络环境的复杂性要求在分析具体侵权行为时,应注意区分直接侵权和间接侵权,对它们适用不同的归责原则,平衡各方当事人的利益。  相似文献   

4.
郭林将  王君 《文教资料》2006,1(22):61-62
网络技术、计算机技术的发展为作品传播开创了一个前所未有的新局面,加速了知识文化的传播,但同时也增加了网络作品被侵权的危险。在信息网络时代背景下,合理使用制度依然在网络著作权制度领域中发挥至关重要的作用,是实现私人利益与社会公共利益的平衡器。本文对信息网络传播权基本问题的研究,希望对实现著作权法的立法宗旨、完善我国的信息网络传播权制度以及司法实践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5.
介绍了国内外信息网络传播权的设定情况,从法律条文和权属性质方面对网络传播权进行丫释义,分析了信息网络传播权对数字图书馆建设的冲突,并提出相应的整合对策。  相似文献   

6.
信息网络传播权控制互联网中作品传播行为。在网络环境下侵犯著作权的案件中,搜索引擎没有直接提供内容,所以不构成直接侵权,但有可能符合"帮助侵权"的构成要件。"帮助侵权"具有"明知"的主观心态,后者通常适用"通知移除"的规则来加以认定。该规则使得搜索引擎避免陷入侵权之诉的汪洋大海,有利于这一新兴技术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7.
P2P技术的发展为文化的传播及创作提供了便利,但这一技术引发的信息网络传播权侵权问题也日益突出。世界各国对于这一问题的态度也各有不同,本文对中国和美国在该方面的立法及司法现状进行比较,分析它们的差异,并总结产生此差异的原因。  相似文献   

8.
新技术的发展对于广播组织权利保护提出了新的要求。国际上提出了《WJPO保护广播组织条约草案》,国内很多学者也纷纷呼吁对其赋予“提供已录制的广播节目的权利”,但考虑到广播组织的公共利益的性质和作为国家推行政策的工具。以及目前我国发展水平,暂时不易给予高水平的保护。  相似文献   

9.
网络作品传播权的法律保护问题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由于计算机技术的广泛应用和迅速发展,网络技术在很大程度上消除了人们在信息沟通方面的障碍,人们在快捷方便获得知识和信息的同时,却使得网络作品传播权的保护问题日益突出。本文针对网络作品的合理使用、网络作品传播权及其侵权归责进行了探讨,并对网络作品传播权的保护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10.
随着信息技术的高度发展和网络应用的普及,以《罗马公约》为蓝本的我国现行《著作权法》已表现出明显的滞后性,新的问题不断出现。世界知识产权组织出台了《保护广播组织条约(草案)》,虽然最终未能通过,但它体现出了当今关于广播组织权保护的国际趋势。我国可以此为借鉴,密切关注关于广播组织权的最新国际动向,结合国情对现行《著作权法》进行完善,保护广播组织的合法权利的同时兼顾公众利益,促进广播事业的规范和发展。  相似文献   

11.
广播夜间谈话节目由"泛大众"走向"精小众"是发展的态势之一,作为未来社会脊梁的大学生将成为广播夜间谈话节目面向的"精小众"。文章结合大学生听众群体的收听行为特征和收听动因,提出开办专门针对大学生群体的广播夜间谈话节目,提高节目针对性;加强主持人的专业性,提高节目的引导力;拓展传受双方的沟通方式,提高节目的吸引力,可促进广播夜间谈话节目的有效传播。  相似文献   

12.
近年来,涉及网吧传播影视作品著作权的案件日益增多,给司法带来了一些新问题,导致在司法实践中出现了诸多争议。基于此,通过分析网吧传播影视作品的行为模式、行为性质及行为侵权认定,来进一步探讨其法律性质,以期对大家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13.
实现传播的有效性要从以下入手:1.传者要树立正确的受众意识,2.传者要丰富文化素养,3.传者忌有先入为主的理念,4.传者要树立主动意识。  相似文献   

14.
2020年《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在采用立法技术中立原则的基础上,对作者和广播组织者的转播权进行了修改。虽然新《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仍然未对广播及转播进行定义,但在国际公约发展和法律体系解释的基础上,能够认定修改后的转播权能规制网络转播行为及未来数字化时代的诸多问题。基于信号数字化不影响广播组织权者权利的行使,广播组织者的转播权可以控制网络转播行为,但网络延时转播现象目前还只能由作者的兜底性权利解决,广播组织者并无此权利。  相似文献   

15.
在众多的广告媒介中,广播广告有自己的优势和特点,但也存在着不足,笔者在大量调查的基础上,建议广告主应充分开发并科学利用广播广告这一大众媒介来开展广告宣传,针对广播广告存在的不足,笔者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16.
随着网络技术的不断发展,人们可以越来越便捷地获取信息。网络传播扩展了公众的知晓权,并且维护着公众的知晓权。但网络传播对公众知晓权的影响是双面的,我们需要辩证地看待。  相似文献   

17.
粟利 《教师》2012,(20):120-122
未来的媒介有从分离走向融合的态势,传统媒体正纷纷向新媒体靠拢。处在媒介生态弱势地位的广播,更是力争上游。广东广播作为全国广播的前沿阵地,探究广东广播媒体微博的传播力,对把握全国广播在融媒时代中的走向,以及未来振兴之路,有着一定的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18.
新形势下对台广播的传播策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台广播是特定历史条件下出现的一种特殊的广播形式,在两岸对峙的年代里,曾是台湾受众了解大陆信息的唯一渠道。随着20世纪80年代末期两岸关系进入缓和开放阶段,对台广播面临新的机遇与挑战。只有具体研究对台广播的目标受众,顺应时势,更新观念,准确定位,改进传播手段,才能使对台广播收到应有的效果。  相似文献   

19.
扩大行政诉讼司法变更权适用范围必要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行政诉讼司法变更权的行使涉及到司法权对行政权真正意义上的监督,在目前司法权对行政权维护有余而监督不足的大环境下,急需扩大其适用范围。扩大行政诉讼适用范围也是《行政诉讼法》护权价值的要求,并且有一定的理论依据,因此扩大行政诉讼司法变更权的适用范围势在必行。  相似文献   

20.
网络传播权和图书馆数字信息服务中的版权问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网络传播权是新的国际版权条约赋予权利人的一项新的权利 ,其对图书馆服务的制约涉及公共传播权和公共提供权两个方面。这在很大程度上阻碍了数字图书馆建设 ,使图书馆无法充分利用新技术为读者开展更新更高层次的服务。数字技术环境中 ,技术与法律似乎都在创造和演绎着悖论 ,而没有网络传播权方面的豁免权利与例外待遇 ,就不可能有真正意义上的数字图书馆 ,法律必须就此问题作出新的调整使之完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