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近年来,随着高校毕业生的增多,就业难、择业难问题日益突出,而政府、高校、社会各界都更加重视高校毕业生的就业问题。为此,政府提出“双创”发展模式,期望缓解高校毕业生就业难问题。地方应用型高校作为我国人才输出的重要基地,担负着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的重担。这些高校在落实创新创业教育时,存在创业教育和专业课程教育脱轨、师资水平不高、“双创”教育流于形式等诸多问题。对此,地方应用型高校应当充分把握“双创”教育的本质,整合各类教育教学资源,打造高水平“双创”师资队伍,深化实践课程“双创”教育改革的模式与机制。文章着重探讨深化地方应用型高校实践课程“双创”教育的路径研究,助力高校打造“双创”升级版提供实践指导。  相似文献   

2.
新时代背景下,无论是开展“一带一路”建设、“人才强区”建设,还是促进新疆经济发展,都需要具有创新精神及创新能力的创新创业人才(以下简称“双创”人才)。高校作为培养人才的重要基地,肩负着立德树人的重任。高校开设与创新创业有关的课程和构建创新创业培养模式是培养“双创”人才的重要途径。文章以新疆财经类、农业类、艺术类、师范类、医学类、综合类高校为研究对象,初步梳理各高校“双创”人才培养模式和创新创业教育体系中存在的问题,并指出当前新疆高校“双创”人才培养模式进行改革的重要性及具体的改革措施。  相似文献   

3.
我国社会和经济的快速发展促使创业成为了一种重要的现代经济活动形式,同时也是缓解我国就业压力的重要途径之一。在校大学生在进行创业活动方面具备较多的优势,可以通过对高校创新创业孵化基地的充分利用,实现自己的创业项目,并带动他人共同就业。因此,高校创新创业孵化基地的建设具有重大的意义。基于此,分析高校创新创业孵化基地的主要功能以及对其建设的必要性,并对高校创新创业孵化基地的建设内容进行研究和总结。  相似文献   

4.
在就业压力和创业热潮的席卷下,越来越多的青年投身创业实践.高校创业孵化基地作为一种新兴的创业教育实训平台,是新时期培育创新型人才、实现以创业带动就业、推动区域经济发展的有效尝试.目前,我国很多高校也纷纷建立起大学生创业孵化基地.但由于在入孵管理体制、创业孵化基金、创业师资队伍等方面建设的不足,致使多数地方高校创业孵化基地都走入"瓶颈期".沈阳师范大学创业孵化园以"团聚资源,共创共享"的核心理念和"54321"创享发展思路为依托,构建科学的管理模式和创新的运行机制,打造多元的融资渠道和优秀的师资力量,为创新地方高校创业孵化基地建设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5.
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既是“双创”人才培养的主要渠道,也是激发社会创新发展活力的关键环节。创新创业教育评价体系作为规范高校“双创”教育发展、提升“双创”教育质量的重要前提,对促进高校“双创”教育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应在对国内外高校“双创”教育发展研究的基础上,依据OBE目标导向教育理念,围绕教学目标、课程体系、师资队伍和教学效果四个方面,以应用型本科高校“双创”教育为切入点,构建基于OBE理念的应用型本科高校创新创业教育评价体系。应用型本科高校创新创业发展应建立多元化“双创”教育师资队伍;构建“双创”教育链式课程教学体系;明确“双创”教育培养目标,强化教育质量评价环节;建立多层次的“双创”教育实践平台。  相似文献   

6.
构建符合新时代发展要求的创新创业课程体系是现阶段高校双创教育改革的关键任务。本文系统梳理了我国高校创新创业教育课程建设及发展现状,遵循四创融合、价值引领、注重创新、强化实践的基本原则,践行分阶段、分层次、分类型建设思想,实施“必修+选修+专修”模块设计,构建出有序衔接、互为支撑、立体多元的创新创业课程体系,并提出建立组织机构保障机制、双创教师培养机制、教学信息共享机制、实践教学服务机制等针对性措施,为我国高校建设创新创业课程体系提供可借鉴范式。  相似文献   

7.
从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工作高质量发展的工作目标出发,创建了健康服务类高职院校学生与专业高度融合的课程、讲堂、训练、竞赛和成果孵化“五位一体”的双创教育教学体系;搭建创新、创意、创造、创业“四创融合”的双创支撑平台;构建了校校协同、校地协同、校企协同“三个协同”双创育人机制。把高职院校“五四三”创新创业教育体系构建范式纳入人才培养方案、“双创”大赛育人成绩在省内高职院校有效示范与引领的佳绩进行实证研究,以期给同类学校做实践参考与模式复制。  相似文献   

8.
本文以广西职业技术学院为例,阐明涉农高职院校产教融合创业孵化基地建设情况、涉农高职院校“二主体、三融入、四递进”创业孵化基地建设模型,提出构建涉农高职院校产教融合孵化基地创新创业教育生态体系、搭建多元共建和管理的涉农创新创业孵化平台、共建政府主导的涉农特色众创空间型涉农创业孵化基地、构建“四递进”的涉农创新创业人才培养路径、构建创新创业融入专业教育的课程体系、形成“双项目+双导师”制创业孵化模式等策略,并总结产教融合创新创业孵化基地建设的成效。  相似文献   

9.
加强大学生创新创业孵化基地建设是我国高等教育培养高素质人才的一种全新的教育模式和培养体系,需要企业、科研机构、高校和政府共同参与完成。政府在引领发展方向、协调网络体系、服务基地建设、支持创新发展和监督与评价等方面对大学生创新创业孵化基地建设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大学生毕业就业难、创业难的问题极为突出,体现大学生在校期间的就业和创业培训的重要性。为了解云南农业大学生物技术专业的就业创业情况,对生物技术专业2016—2021年的毕业生就业创业情况和趋势进行调查和分析,重点对专业教育教学情况进行梳理和总结。从创新创业教育的价值和新农科形势下“双创”教育的尝试出发,提出一些可行建议。首先,加强“双创”教育课程的开设;其次,对学生的就业创业予以个性化引导;再次,加入创业孵化环节,培养学生的创新创业实践能力;最后,要构建好创新创业指导服务体系。旨在全面培养生物技术专业学生的创新创业就业能力,为新农科建设下培养创新型人才、促进国家“双一流”生物技术专业创业就业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以应用型本科高校为依托实体,阐述创新创业教育内涵,从三个维度、三个角色、三个形式来论述创新创业教育目标,分析创新创业教育本质,总结创新创业教育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并对问题进行详细剖析,进而提出转变“双创”教育观念、效仿产教融合模式、多方参与孵化基地的建设等对策。  相似文献   

12.
随着中国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向纵深推进,创新创业学院的建设已经成为许多高校的共同选择。地方应用型高校双创学院在建设过程中主要面临组织定位不明晰、师资配置错位、内部资源未有效整合、实践性创新创业教育链条的行业性缺失等制约因素。因此,应通过构建双链条、双循环的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模式,建设独立设置、运转有序的实体机构,打造校地共生、内外循环的生态系统,形成引领示范、影响广泛的双创品牌,构建地方应用型高校建设创新创业学院的独特模式。  相似文献   

13.
当前,我国高职英语教学对“双创”认识不足,课程设置不适应“双创”要求,师资队伍缺乏“双创”素质,英语专业毕业生创业就业素质和能力不高。高职英语教学应适应“双创”要求进行改革。要强化创业就业理念教育,开发以培养创新思维为目标的“双创”课程,构建具备扎实“双创”经验和能力的专业师资队伍,提升英语就业创业教学项目的科学性,提高英语专业毕业生就业创业能力。  相似文献   

14.
基于新时代背景下对艺术类高校“双创”教育实践基地未来发展的思考,通过研究与总结以实践基地为载体的艺术类高校“双创”教育模式的价值与意义,在分析与归纳艺术类高校“双创”教育实践基地建设现状的基础上,力求探索出新时代构建艺术类高校“双创”教育实践基地生态链的发展路径。  相似文献   

15.
“一带一路”倡议下,交通运输行业发展面临新的机遇与挑战,交通运输行业人才需求也出现了新变化。C高校作为开展交通强国建设试点工作的“双一流”院校,需要充分考虑行业发展趋势,深化“双创”教育改革。文章探讨了“一带一路”倡议下交通运输类专业“双创”教育质量提升的必要性,进而以C高校为例,阐述了交通运输类专业“双创”教育面临的问题,并提出积极构建创新创业全程育人体系、积极营造良好创新创业校园环境、健全学校创新创业课程体系等相关举措。  相似文献   

16.
高校毕业生是国家宝贵的人才资源,是建设创新型社会的主力军和人才保障。高校毕业生就业与创业工作事关建设创新型社会和振兴辽宁老工业基地战略的实施;事关产业结构的升级和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事关高层次人才资源的合理配置。建设省级大学生创业孵化基地,构建规范有效的孵化机制,是大学生创业教育和创业活动的基础工程,意义重大。本文重点研究建设省级高校毕业生创业孵化基地的必要性、主要功能、运行模式、工作机制以及建设有效孵化机制的意义。  相似文献   

17.
高职院校开展“双创教育”是提升技术技能人才培育质量的有效途径。对27所广东省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示范高职院校开展“双创教育”情况进行调研发现,这些院校形成了成立专门机构、设立专项资金、定期开展教师培训、创业类课程体系相对完善、建立校内外基地平台等主要做法和特点,但也还存在学生层面创新创业意识不强、课程设置不合理、专业数量相对较少、平台配套不全、整体投入不足等问题。为此,各高职院校需要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双创”理念、加强“双创教育”课程体系建设、提升“双创教育”教师整体素质、打造具有全链条孵化功能的校内外实践平台。  相似文献   

18.
创新创业基础类课程作为高职院校公共通识课程之一,已成为当前高职“双创”教育的必修课程,将学校特色文化融入课程也是课程改革的一种方式。“行知文化”的核心内涵与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育人目标高度一致。基于此,分析了高职“双创”基础类课程建设现状,论述了将“行知文化”融入“双创”课程的改革与实践,阐述了“行知文化”融入“双创”课程的成效,旨在倡导将陶行知文化融入“双创”教育课程,对课程内容、授课模式等进行改革,以形成特色鲜明的以“行知文化”为引领的“双创”课程体系,实现文化传承与创新发展同步的育人模式。  相似文献   

19.
我国高校形成的以中国人民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上海交通大学为代表的三种典型创新创业教育模式,主要基于实力雄厚的院校而构建。对这些模式的借鉴和推广,地方应用型本科院校表现出明显的不适应性。地方应用型本科院校创新创业教育面临着现实困境,包括创新创业教育运行不畅,缺乏有效协调机制;创新创业课程供给不足,与项目“孵化”不匹配;创新创业空间建设不足,育人场景缺乏联动;创新创业教育评价缺失,改革缺乏有效针对性等问题。以上述问题的解决为导向,以“创新创业教育与人才培养一体化”教育理念为指导,基于地方应用型本科院校定位和人才培养目标,以成都大学为代表的地方应用型本科院校经过十多年的探索与实践,建立双创教育与人才培养“一体”的运行机制,建设“一干多层”课程“孵化链”,构建“一核三圈”实践平台,实施“一测双评”全过程评价,实现双创教育与人才培养在教育过程、教育场景、教育评价“三贯通”,形成了“一体三贯通”的创新创业教育模式。该模式通过多年实践检验,较好解决了地方应用型本科院校创新创业教育存在的问题,在实践推广中表现出良好的适应性和可复制性,形成地方应用型本科院校双创教育新范式,双创育人成效明显,促进了学校综合实力显著提升。  相似文献   

20.
高校作为培养创新精神和创业能力人才的摇篮,在高校创建大学生创业孵化基地是鼓励大学生创新创业的有效平台。本文将分析乐山市大学生创业孵化基地的实际运行情况,研究高校大学生创业孵化基地存在的问题,探讨有利于高校、政府、企业共同发展的大学生创业孵化基地发展策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