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在新工科背景下,基于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对检测技术与自动化仪表课程进行了“金课”建设探索。分析了检测类课程教学现状,从教学内容设计、教学策略设计、教学评价等方面进行了教学改革与探索。丰富线上学习资源,线下课堂主动参与,课程思政有机融入,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生对学科新技术的了解,提高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打造课程的高阶性、创新性和挑战度。  相似文献   

2.
陈芸 《教师》2023,(6):6-8
使用混合式教学模式旨在提高学生的学习成效,而课程思政旨在育人,两者虽然目的不同,但具有互补性。文章阐述了混合式教学模式下课程思政教学的现状,并针对目前混合式教学模式下高校课程思政教学的困境的成因进行了分析。同时文章作者以高校“资产评估学”课程为例,从混合式教学模式下课程思政教学目标的确立、课程思政内容的开发、课程思政教学资源库的建设、课程思政教学活动的组织和课程思政教学评价体系的构建等方面探讨混合式教学模式下的课程思政教学实践,以期为各大高校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3.
思政课混合式教学改革是顺应时代发展要求和学生学习方式转变的应然趋势.当前,高校思政课混合式教学模式存在着教学体系不成熟、网络平台建设和管理不完善、教师应用混合式教学模式的技术水平不够、学生在混合式教学模式下自主学习的积极性不高等问题.以"概论"课为例,高校思政课混合式教学应从树立以学生为主、注重教学策略的混合式教学理念...  相似文献   

4.
高校专业课的课程思政不仅是教学的有机组成部分,也是培养学生专业素养的重要渠道。本课程组在讲授"基因工程"的过程中充分挖掘其思政元素,以混合式教学为手段,设计适合本课程的"混合式教学+课程思政"教学方案,实现专业课隐性思政的教学目标,践行立德树人的培养思想。本研究对混合式教学在"基因工程"课程思政中的教学设计内容和实践效果做了较为详细的阐述,为之后进一步提升课程教学品质做出探索。  相似文献   

5.
课程思政教学改革是“大思政”格局的重要组成部分,而混合式教学是融合互联网等信息技术的教学方式,两者一个引领思想,一个提供技术支撑。开展基于混合式教学的课程思政教学改革顺应了时代的要求。基于混合式教学的工程力学课程思政设计具体教学实践措施包括:通过“线上+课前”的案例故事唤醒学生、“线下+课中”的情境案例打动学生、“线下+课后+课中”的实践活动激活学生,并将课程思政评价贯穿教学全过程。  相似文献   

6.
针对计算机基础课程,以学习金字塔与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为指导,以建设混合式金课为目标,对课程教学内容、教学设计、教学方法等加以改进。尤其在课堂教学方面,针对不同教学内容设计多样的互动教学策略,以达到更好的学习效果。实践证明,以增强互动为核心的混合式教学改革符合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可较好地完成教学目标,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和自主学习能力。  相似文献   

7.
混合式学习模式在电大教学中得到广泛应用,对保障电大教学质量、提高学生学习效果起到了积极作用。但也存在课程学习资源不能有效支撑混合式学习开展的现象。学习资源成为应用混合式学习模式的制约因素。以《建筑制图基础》课程为例,为适应混合式学习的开展需对学习资源的形式、内容进行模块化设计,在资源建设中要特别关注教师如何引导学生使用资源。  相似文献   

8.
为了提高课程教学效率,文章以天津医科大学为例,首先阐述了基于课程思政的医学免疫学混合式教学设计,然后论述了基于课程思政的医学免疫学混合式教学实践,最后说明了基于课程思政的医学免疫学混合式教学成效。  相似文献   

9.
一致性建构原则是成果为本教育在教育领域的进一步发展,不仅能够保持学习成果、教学过程、评估任务的一致性,还能引导学生主动学习和意义建构,促进学生获取丰富的学习体验。在一致性建构原则的指导下设计了混合式教学融入课程思政的模式框架,选取高等教育工科院校必修的一门专业基础课程“数字电子技术”作为研究案例进行教学实施。从专业知识实践效果、课程思政效果、学生满意度调查、实践创新竞赛参与度等四个方面对于案例实施效果的有效性进行验证。研究结果表明,该模式框架能够有效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有效提升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有效培养学生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和科技报国的使命担当,为高等教育混合式教学融入课程思政提供一种切实可行的方案。  相似文献   

10.
高校课程肩负着夯实通识教育基础和推进思想政治教育的双重使命。通过修订课程目标、开发可视化教学资源、重构课程思政内容体系,对高职数学课程思政设计进行探索和实践。以“导数与微分”教学单元为例,从生活线和专业线出发,设计了课程思政教学方案;在教学中采用“三化五步”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借助“双课堂”探索了“筑基、强能、践行”三位一体教学策略,实现文化育人和实践育人的有机统一。  相似文献   

11.
思想政治理论课(简称思政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疫情期间,实践教学不能按照传统形式开展,这就要求思政课教师要利用网络学习平台,因事而化、因时而进、因势而新地开展实践教学活动。思政课教师要总结和概括实践教学中存在的问题,积极迎接挑战,探索线上和线下混合式实践教学模式,针对实践教学开展系统化设计,从而更好地增强思政课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12.
混合式教学通过在线教学和课堂教学的融合实现教学目标.合理的在线教学设计能促进学生开展有序的在线学习,有利于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提高和课程思政的实施.基于课程思政视角进行在线教学设计,教师需要综合考虑技能培养和德育渗透的需求,设计分层的学习目标、多元化的学习任务、形成性的评价方式和个性化的学习指导.  相似文献   

13.
将经济学课程进行统合形成课程群,能够帮助学生建构经济学知识体系,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和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本文基于OBE理念,将知识、能力和情感产出作为学习成果,重设课程群目标,重组课程群内容,设计相应的混合式教学策略,调整考核方式,评价学生学习成果达成度来改进原有的教学设计和修正预期学习成果,以期探索经济学课程群混合式教学新模式。  相似文献   

14.
"三全育人"的基本理念是把思想价值引领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混合教学"模式融合线上教学和传统教学,通过重构学习流程,可以有效提升学生学习的深度.文章从课程思政整体构建融合障碍、课程思政资源整合来源障碍以及课程思政规律把握的能力障碍入手,从课程大纲重构、课程资源重组和教学模式创新三方面对课程思政混合式教学实践路径进行研究...  相似文献   

15.
袁芳 《文教资料》2020,(6):178-180
本文以"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为例,结合高职学生学习特点,从课程总体设计思路、教学过程设计入手,论说思政课混合式教学改革.依据教学效果,分析反思适合思政课教学的混合式教学改革模式,为打造思政课有效课堂提供意见.  相似文献   

16.
地方高校思政课大班教学普遍存在着学生差异大、学习兴趣难以激发、教学实效性难以提高的困境。为了提高教学质量,更好地因材施教,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日渐成为地方高校思政课教师教学改革新的突破口。混合式教学模式对地方高校思政课教学效果的积极影响是显著的,但是,在实践运用中存在的问题也不容忽视。混合式教学的优势能否真正发挥出来,关键在教师。要充分发挥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中思政课教师的主导作用,积极推动互联网技术与思政课程深度融合,利用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的优势克服大班授课的弊端,让思政课成为学生喜欢的优质课程。  相似文献   

17.
王敏 《教书育人》2022,(5):81-84
大学英语课程作为高校通识教育的重要课程,因其具有隐性的课程育人功能和人文英语的课程属性,是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阵地.基于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的大学英语课程改革,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理念与课程思政高度契合,是落实大学英语课程思政建设的重要举措.本文以超星学习通为实践教学平台,从不同阶段探究大学英语混合式教学的实践路径,并以...  相似文献   

18.
李海波  张慧 《职业技术》2024,(3):103-108
针对信息技术课程学科核心素养不明确、教学体系与思政教育融入不深等问题,基于OBE教育理念,以最终学习成果为导向,通过反向设计,深入挖掘课程所蕴含的思政教育元素和功能,构建“以教学内容为基础、以教学方法为依托、以学习活动为中心、以教学评价为保障”的课程思政教学模式,并采用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实施教学,为高职信息技术课程深入开展课程思政建设提供了设计思路和实践方案。  相似文献   

19.
围绕一流本科课程建设要求,在材料科学基础课程中开展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构建与实施研究。以“两个混合”为理念,构建了“教师主导、学生主体”的混合式课程。对课程的前端设计、资源设计、教学组织实施、教学评价以及课程思政实施途径进行了研究和实践,提出了“以学生为中心”的“五位一体”混合式课程教学模式。  相似文献   

20.
混合式教学真正为学生创造了一种高度参与性的学习体验,利于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针对课程内容对教学方法和教学策略的“再设计”是混合式教学的关键,但是目前混合式教学的实证研究较少。“细胞生物学”是生物学和医学专业的重要专业基础课,因此进行了混合式教学在“细胞生物学”教学中的设计与实践研究,在分析“细胞生物学”课程特点与学生学情的基础上,构建了“课前在线预习—课上传授与互动交流—课后归纳总结”的混合式教学,并以第五章《物质的跨膜运输》为例进行混合式教学实施过程的详细介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