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通识教育是现代人们普遍关心的问题,而通识教育的实现更是关心的焦点所在。通识教育到目前为止,主要采用了自由选修课程型、分布必修课程型、经典名著型以及核心课程型这四种类型,它们相应地都有自己的哲学基础。我国高校实施通识教育应该坚持“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和而不同”的思想。  相似文献   

2.
赵玉峰 《文教资料》2014,(19):179-180
大学英语课程资源的开发与通识教育的理念存在巨大的合作空间,通识教育跨越了学科界限,以知识的传播和接受为最终目的。在英语课程教学中,让学生接触更多的他们所不了解的知识,不仅能提高学生的语言能力,而且对于学生的全面发展更是意义重大。为此,本文对通识教育的含义,及其在大学英语课程中的地位和作用做了深入的分析研究。  相似文献   

3.
本文通过界定通识教育的目的、意义和结构,来探讨哲学与通识教育的内在联系。并以此为前提,来指证哲学在通识教育中的基础地位与核心作用。通识教育的目的之一就是打破各种知识的壁垒,使其能够融会贯通,从而引导到积极的综合与创新上去。同时,通识教育的目的不仅是知识及其贯通,而且还是育人,是使学生能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有真正的安身立命之所。就此而言,哲学是使各种知识的内容和意义综合起来、使教书和育人统一起来的交汇点,理应在通识教育中起关键的引领作用。  相似文献   

4.
哲学的内在品格与通识教育具有内在一致性。哲学教育必须面向通识教育,在注重哲学知识讲授与接受同时,更注重人的道德教育、思维能力与理想人格的培育。  相似文献   

5.
针对我国大学生英语学习的现状,指出大学英语教学中实施通识教育的必要性,并从大学英语教学目标和通识教育目标的契合、大学英语教学中开展通识教育的建议和途径等方面阐述其可行性.  相似文献   

6.
针对新时期国内高校通识教育的迅速兴起,全面分析通识教育的内涵、本质和基本特征,结合基础力学课程的改革与建设,探讨和揭示通识教育背景下教学实践活动中的哲学关系和一般规律。  相似文献   

7.
大学英语是高校课程思政教学体系中的重要一环。在以跨文化教学为主要内容和特征的大学英语通识教育中,应加强教师的主导地位,引导学生反思与批判西方文化中消极的一面,有意识地发扬与传承优秀的中国文化。同时,通过教学满足学生的现实需求,解决学生的实际问题,提高学生的道德修养和人文素质,更好地实现立德树人的目标。  相似文献   

8.
大学英语教学与通识教育的关系密切。大学英语教学的目标是培养学生英语综合应用能力和提高学生的综合文化素养,这与通识教育的目标是一致的;同时大学英语课程具有人文性的特点,对于实施通识教育意义重大。因此,在大学英语教学中引入新的教学方式,即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策略学习和探究学习来实施通识教育,从而促进学生的语言和综合素质得到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9.
通识教育自20世纪40年代引入我国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和重视。目前我国各高校的通识教育仍存在很多问题,主要表现在:目标不明确,课程设置不合理,理念上有误区等。要改变这种现状,应该是通识教育与专业教育相整合,充分挖掘隐性课程,打造一流的师资队伍,设立专门的通识教育管理机构。  相似文献   

10.
通识教育与大学教育精神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通识教育是带有普遍性意义的人生教育,目的是使学生得到健康发展。它与专业教育相对而言。香港中文大学指出:“通识教育课程旨在推行均衡教育,以扩展学生之视野,培养其抽象与综合思考之能力,使其在瞬息变化之现代社会中,能内省外顾,高瞻远瞩。通识教育为大学整体教育之重要部分。”本文主要以香港推行的通识教育为基础,讨论通识教育对模塑大学教育精神的作用。一、通识教育的源起与大学教育的历史使命通识教育源于西方大学的博雅教育(Liberalartseducation),注重人文精神熏陶,强化人文社会科学在高等教育中…  相似文献   

11.
在大学通识教育模式下,各学科均面临调整之必要,历史教育也是如此。文章从通识历史教育的中国传统和欧美与中国港台各地实施的现状入手,讨论历史教学在通识教育体系中的必要地位与通行做法,并结合暨南大学四海书院人才培养之实际,提供必要的启示与借鉴:坚持以中国本位历史教学为中心,加强世界史和区域文明史的教学,注重历史与现实会通问题的教学。  相似文献   

12.
大阪大学以"本土生长,全球成长"为主导性教育理念,专门设置大学教育实践中心作为通识教育实施机构,为全校本科生提供为期一年半的通识教育。大阪大学的通识教育课程内容包括教养教育、言语信息教育、基础研讨课和健康运动教育四部分。大阪大学通识教育任课教师来自全校所有学部,重视师生之间的实质性对话,兼取传统和现代的教学方法与手段,着重培育学生准确的社会判断力、自由的想象力、立体的网络构筑力及同异文化背景者沟通交流的能力。  相似文献   

13.
今日大学教育最让人忧心忡忡的是商品化倾向,大多通识课程无法培育业界所需要的能力。未来的大学要聚焦于培育具有创意、沟通、批判、独立思考和团队精神的人才。通识教育所提供的课程,不仅是知识性的,还应该是生命性、生活性的。与传统经典的对话,艺术美感的熏陶,媒介素养的提升,都是通识课程建构的核心要项。  相似文献   

14.
通识教育的力量来自历久弥新的人文精神。文学经典凝聚了一个时代最为优秀的人物对于社会、人生的思考。文学经典进入通识教育是以感性直观的形式让学生与文学大师进行思想对话。文学经典进入大学通识课堂是必要的,也是可行的,能够在传承文化、塑造人格、涵养智慧等方面为大学通识教育提供有力的支撑。  相似文献   

15.
16.
中国教育界先后引入了素质教育和通识教育的理念。通识教育可以分为高标准和低标准两重含义。高标准的通识教育概念以培养学术专家和大师为目标,低标准的通识教育培养学生的一般常识和价值观。哲学精品课教育应该满足通识教育的内在要求,并依此进行教学改革,确立教学改革的基本方向。  相似文献   

17.
18.
大学通识教育若干问题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讨论了大学通识教育应具备的基本特征、通识教育课程的目标和性质、大学实施通识教育的实践模式及其不足,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加强大学通识教育和通识教育课程建设的一些思考。  相似文献   

19.
通识教育的内涵是融会贯通,即不同学科知识之间能够相互贯通,并使受教育者获得"人之为人"所应具备的价值理念、理性知识、传统文化,以及寻求有意义生活的能力和智慧。当前我国大学通识教育存在片面化、庸俗化、形式化和技术化等许多问题,需要通过价值核心培养、讲授方式变革、评价方式革新、内容模式更新等方法和措施,改进当前大学通识教育的现状,提升通识教育的教学效果,推动大学教育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20.
李伟 《考试周刊》2013,(35):94-95
基于大学英语教学现状及所存在的问题,文章分析了在大学英语教学中加强通识教育的必要性,并对如何进行通识教育进行了论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