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校本课程的开发和设置“人为”还是“为人”?课程是一切教育活动的中心,任何课程的设置其基本原则应是“坚持以学生发展为本”,即促进学生最大限度地发展,体现“人本主义”的精髓。校本课程的开发就是要使课程发挥出最大的育人功能,让每一个学生的潜能都获得充分和谐发展。校本课程的设置不应是行政命令,不应有“一刀切”的固定模式;不应跟随潮流,“人有我也有”,而应该具有地方或学校特色,根据学生的需要和兴趣设置;设置的目标不应是随意地上几节课、开设几次讲座,而应是对学生学习实际的具有实效性、针对性的程序严密的过程。校本课程的实…  相似文献   

2.
林胜前 《山东教育》2005,(32):35-36
地理新教材从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育思想出发,在培养目标、课程设置、教育过程、现代教育技术应用等方面都有了新的内容和新的变化。就其内容而言,其中一个重要的变化就是在每课后面都安排了一个“活动”。新教材分“正文”“阅读材料”和“活动”三大板块,而且“活动”板块的分量很大,以七年级上册为例,全书共92页,其中“活动”板块竞占了40页。  相似文献   

3.
“以人为本”就是一切依靠人、一切为了人,“以人为本”的课程设置理念是以学生发展为核心、为社会培养高素质高水平的创新人才课程设置理念。目前我国高校课程设置中存在着与人本相违的地方,要改变这种现状,高校课程设置应该:宽口径开设基础课;增加选修课的比例,扩大选修课的范围;开发特色课程;注重实践性课程;根据社会发展需要调整和设置课程。  相似文献   

4.
朱景忠 《云南教育》2004,(13):20-21
在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体系中,“综合实践活动”是综合程度最高的一个全新的课程领域。它是由国家设置,地方和学校根据实际开发的全新的课程形态,是教育部规定的3—9年级学生的一门必修课程,是新的课程体系中最富有挑战性的一大板块。被誉为本次课改中“最亮的亮点,最难的难点,  相似文献   

5.
上海市课程教材改革方案构建了以社会需求、学科体系、学生发展为基点,以提高学生素质为核心的课程新体制和新结构,它由必修课、选修课、活动课3个“板块”组成。考虑到小学生的身心特点,小学阶段由必修课和活动课两个板块组成。传统的单一学科课程过分强调“共性”“全优”,用固定的尺度、框框去要求不同质的每个学生,而忽视了人的发展的不可避免的不平衡性,忽视了学生个性爱好的发展。活动课程的设置恰恰弥补了单一  相似文献   

6.
课标在“课程的基本理念”中说“: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2005年各地中考语文试题很好地渗透了《语文课程标准》中的这一要求,出现了许多语文综合实践活动类的好试题。从一些中考试卷板块的设置上,我们也看到了这种可喜的变化。前几年的试卷,大部分以“积累与应用”、“阅读”、“写作”三大板块为主。今年湖北黄石市试卷中把“语文实践”单列为一个板块,河南省试卷中把“综合性学习”单列为一个板块,等等。这些都体现了命题者对综合性学习的一种重视。一、得过去的语文考试的弊端突出表现在过于关注孤立…  相似文献   

7.
学生的知识面各不相同,掌握深度也千差万别,给教学带来了困难。对于地质构造类课程,尝试在教学过程中设计实施一种“板块-金字塔式”教学模型,再结合对学生学习状况的精准管理,以期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本文以构造地质学教学为例,将整个课程分割成四个板块,再将各个板块按不同深度层次以“金字塔式”加以开发,从而满足不同基础的同学学习需要。不断完善“板块-金字塔式”教学模型,对于开展精准教学活动和提高教学效果十分有利。模型具有可塑性,可随科技发展而更新。  相似文献   

8.
“个性化教育”是小班化教育的核心价值理念,也是小班化教育乃至一切教育的内在的、本质的、终极的追求。我校围绕“生本教育”这一主题,确立了“为每一位学生设置课程”的校本课程开发理念,开发和深入实施校本课程,设置了以“中华经典文化”为核心的环境课程;以自主创编教材、拓展学科教学为目标的“天天微型课”和以彰显学校艺术教育特色,促进学生个性发展的“周末课程超市”和“五小”特色活动课程.不断追求“小班化”的课程理想.让校本课程建设和实施的教学实践.推动师生多元发展、自主发展和学校特色发展。  相似文献   

9.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在课程设置上开创了“必修+选修”的模式,打破了以往“必修包打天下”的格局。必修强化“共同基础”,选修则注重了“多元”与“选择”。选修课程的设置,可以充分挖掘和发挥学生的潜力,让不同学生脱颖而出,使所有学生能够各得其所地发展。从某种意义上来说,选修应该是必修的延伸、拓展、补充、巩固、  相似文献   

10.
《黑龙江教育》2004,(1):33-33
清滨小学以“课程设置来源于学生的需要,课程选择来源于学生的兴趣,课程内容来源于身边的生活,课程开发为了学生的发展”为校本课程开发的指导思想,以“形象教育”整体改革课题为载体,以“回归自然,回归生活”为课程开发的主题,以学校多年来形成的“传统项目——速度滑冰”为校本课程开发的主要内容,  相似文献   

11.
随着社会的发展,职业教育越来越受到社会的认可,保证学生培养质量成为每个高职院校高度重视的核心问题,而高职学生可持续发展能力相对较差,也成为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这给职业院校提出了新的要求。本文通过对自修课的研究,提出了应改革课程设置和课程教学模式,构建自主学习的有效氛围和机制,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让学生学会学习,培养学生可持续发展能力,从而达到提高学生培养质量的目的。  相似文献   

12.
自修课要学生一律端坐教室,静心做作业,或者读文吟诗,书声琅琅,好象已经成了定规。谁不这样做,就要受到批评教育,屡“犯”者还要受纪律处分。这种“一刀切”的自修课模式,不适合青少年的特点,不利于他们生动活泼地、主动地学习。学生对此意见很大。在教育改革中,有的学校,开始“放宽政策”,不搞“一刀切”。自修课可以在教室内安静地自学,或看书,或作业;也可以根据自己的情况另作安排,或进阅览室,或去音乐教室、琴室,或绘画,或参加其它学习活动。从改革以来的情况看,学生  相似文献   

13.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逐步完善,作为服务于社会的教育和教育产业,应该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一部分或者大部分中学课程。学生应该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特长、理想和预估的发展方向进行自主选择,高校也可以根据自己的专业设置和培养目标来选择有特长有潜质的学生。教育要适应社会发展,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中学以必修课、选修课、活动课三大板块为中学课程的基本结构,是合理的,也是科学的。  相似文献   

14.
博采     
上海中小学教改的趋势上海市从1993年开始,将在中小学全面铺开教改,并将向全国经济发达地区推广。新的教改方案主要内容是: 一、课程的设置。新的课程设置将打破现有教学的单一模式,形成必修课、选修课和课外活动“三大板块”,并淡化小学、初中的界限,形成九年义务教育一贯制。课程中,必修课教学时间和课外活动时间大约分别占学生在校时间的2/3和1/3,选修课只在8~9年级开设,每周2~3  相似文献   

15.
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是与九年义务教育阶段化学或科学相衔接的基础教育课程。课程强调学生的主体性,在保证基础的前提下为学生提供多样的、可供选择的课程模块,为学生未来的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新课程的一个基本理念是“设置多样化的化学课程模块,努力开发课程资源,拓展学生选择的空间,以适应学生个性发展的需要。”从这一理念出发,高中化学新课程设置了2个必修课程模块、6个选修课程模块。作为新课程实施者,在教学实践中,笔者深切地体会到模块设置下的高中化学教学带来的诸多问题与困惑,本文拟就其中的一些主要问题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6.
随着特殊教育学校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智障孩子应该学习什么知识,具备怎样的能力,如何适应社会生活”,成为培智学校课程设置需要解决的首要问题。2007年2月,教育部颁布了《培智学校义务教育课程设置实验方案》,这一方案彰显着“让生活走进培智教育,让教育改变学生生活”的理念和精神。新的课程设置实验方案在培养目标、课程设置原则、课程内容等方面给培智教育提出了明确的任务和要求。  相似文献   

17.
教育部颁布的《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第一次从小学三年级起设置“综合实践活动”板块。该板块的设置旨在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进一步深化和推进素质教育。在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涵盖的四部分内容中,研究性学习是一种全新的课程形态和学习方式,引起了广大教育工作者的极大关注。  相似文献   

18.
上海市中学课程教材改革为适应当前社会发展和面向新世纪的需要,以全面提高学生素质为目标,建立了必修课、选修课和活动课的三个板块的课程结构,使学生通过必修课程的学习获得共同的学力,通过选修和活动课程的学习发展个性特长。显而易见,活动课程是课程教材改革中最富有突破性的课程。活动课程重在激发学生兴趣爱好,培养学生动手动脑习惯,形成并发展学生的个性特长,最大限度地开发学生的潜在能力。活动课程的设置无疑是转变传统教育观念,构建素质教育模式的重要举措。如果说必修课是课程改革的重点,那么,活动课则是难点。因为活…  相似文献   

19.
“以学生为本”、“以学生的发展为本”是新一轮课程改革的一个重要理念。《语文课程标准》也指出,“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在努力实践课程标准的今天,我们常常在问自己,作为教学中的另一个主体———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究竟应该担当一个怎样的角色?在观摩了窦桂梅老师的《朋友》一课后,我们有了一些新的认识。一、教师首先是课程资源的开发者、利用者第八次课程改革改变了国家课程“一统天下”的局面,实行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管理。作为教师,有了开发和选择课程资源的权利。但如何用好这权利,许多教师感到茫然。…  相似文献   

20.
新课程改革提出:“以人的发展为核心”应该成为课程发展的一个重要理念.检验课程的设计是否合理,最终必须由学生的发展状况来衡量,由此可见,一切课程资源都应该为广大学生服务.所以,教师在开发课程资源的时候必须确立“以生为本”的思想,要以学生各方面的素质现状为依据,了解学生的学习需要,把握学生的认识和理解能力,研究学生的学习兴趣,关注学生的社会生活经验,开发出学生喜闻乐见的具有适宜的深度和广度的优质课程资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