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必然和自由,是两个哲学概念。前者是指客观事物的规律性,后者是指对客观规律的认识。我们知道,无论自然界和社会的各种事物的发展,都是按照它固有的客观规律进行的。这种客观规律,当它没有被人们认识以前,是自发地发生作用的;这时,人们改造客观世界的活动,受着客观规律的支配,也就是“不自由”的。这时,人们处于“必然王国”。(王国,是恩格斯在《反杜林论》一书中用的一个比喻词,是指领域  相似文献   

2.
自由和“自由哲学”毫无共同之处。自由是一个哲学范畴或政治概念。“自由哲学”是存在主义的哲学观点。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自由是对必然的认识和对客观世界的改造。必然是客观事物发展的规律性。人们在尚未认识客观规律、在改造世界的实践活动尚未达到目的之前,是没有自由的。恩格斯指出:“自由不在于幻想中摆脱自然规律而独立,而在于认识这些规律,从而能够有计划地使自然规律为一定的目的服务。”这就是说,只有当人们认识了  相似文献   

3.
本文拟对“自由”定义之演变略作考辩,旨在说明自由应理解为人的活动状态和境界.自由不只是如马列经典作家所言,是“对必然的认识和对客观世界的改造”,而是人的活动的自觉自为自主状态,自由是真善美的统一.自由作为表明人与客观必然性关系的总概念,就其发展趋势和归宿而言,是人类活动的最佳状态和最高境界.  相似文献   

4.
1 .《揠苗新说》唯物主义认为 :规律是事物运动过程中固有的本质的必然的联系。规律是客观的 ,它的存在和发生作用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既不能被创造 ,也不能被消灭。改造 ,具有不可抗拒性。但是不能说人们在客观规律面前无能为力 ,人们可以发挥主观能动性认识规律并能利用规律为人类谋福利。要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 ,就必须尊重客观规律 ,按客观规律办事。尊重客观规律是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基础和前提。漫画“揠苗新说”告诉我们 ,青少年的成长有其自身的发展规律 ,其受教育也有自身的发展规律 ,这是客观的 ,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现代家庭…  相似文献   

5.
人类实践活动既是主体和客体、主观和客观对立的基础,又是使对立双方联系起来的桥梁,是人类为了自己的生存和发展所进行的能动地改造世界的一切社会性的客观物质活动。这就必然要求人们在从事实践活动时必须坚持科学精神与人精神的统一。  相似文献   

6.
苏华 《承德师专学报》2005,25(4):56-56,68
自由是对客观必然性的认识以及对必然性的利用,是主客观统一的过程;而实践也是同样包含着主客观统一的主客体的统一,即人们利用、改造客观必然性的活动:主体性也是在对客观必然性的认识、克服、改造中得以确立起来.自由、实践、主体性三者为同一概念的不同表述形态,各有侧重.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主体性是从自由和实践引发开来的,作为自由和实践的主体在对客观对象的认识、作用和改造中达到的与客体世界的统一.  相似文献   

7.
自由和必然关系问题是人的意志和客观规律性的关系问题。这个问题,恩格斯在《反杜林论》中,在吸取黑格尔自由和必然论述中的辩证思想的基础上,将实践唯物主义观点引入自由观,承认客观必然性是自由的前提,自由是对必然的认识,自由是对客观规律的运用和对世界的支配,自由是历史发展的产物,对自由和必然的关系作了唯物主义和辩证的论证。列宁以此为逻辑起点,在《唯物主义和经验批判主义》中,通过引证恩格斯的观点,论述了自由和必然关系的四个认识论前提,强调辩证唯物论从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出发,承认自然界的必然性,深刻地揭示了自然界必然性与人的意识和意志的辩证关系,指出客观必然性是第一性,自由是第二性的,自由是盲目的必然性转化为已被认识的为我的必然性,实践是实现从必然向自由的转化,使人类成为自然界主人的决定性环节,从而把恩格斯自由和必然思想推向一个新的境界。  相似文献   

8.
人们对客观规律的运用,有种种提法。“利用客观规律”是其中一种。这种提法,自然比“改造客观规律”的提法要好些。所谓“好些”,是指它承认客观规律是不能“改造”的,如可以“改造”,那还算什么“规律”?正象“必然”如果可以“改造”即非“必然”一样,岂不成了“可以依人们意旨为转移”的东西了?但,“利用客观规律”的“利用”二字,对于抵制“主观意志论”  相似文献   

9.
人类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历史,就是不断地从必然王国向自由王国发展的历史。古往今来,一代又一代哲学家、思想家不懈地探讨自由问题,形成了各家各派的观点,留下了丰富的思想资料。19世纪40年代诞生的马克思主义科学世界观为揭示自由的本质和实现的途径提供了世界观、方法论的基础,马克思主义的自由观随之建立起来。毛泽东指出:“自由是对必然的认识和对客观世界的改造。只有在认识必然的基础上,人们才有自由的活动。这是自由和必然的辩证规律。所谓必然,就是客观存在的规律性,在没有认识它以前,我们的行动总是不自觉的,带有盲目性的。”[1]…  相似文献   

10.
任何过程,都有自己运动发展的客观规律。所谓规律,是指事物本身所固有的,或事物之间所具有的本质的、普遍的、必然的、反复出现的联系。它决定事物发展的总趋势和基本过程。人们的意志,不能改变事物的规律,但可以认识规律、驾驭规律。实践证明,在一切实际工作中,能否掌握规律,按照规律办事,关系到工作的成败和效率的高低。因此,在学校里对青少年儿童实施德育,也必须按照人们思想品德形成发展的规律进行工作。  相似文献   

11.
政治上的自由和哲学上的自由是两种不同的自由,政治上的自由是指公民享有的合法的民主权利;哲学上的自由是指对必然的认识和对客观世界的改造。  相似文献   

12.
恩格斯、毛泽东所说的“必然王国和自由王国”与马克思所说的“必然王国和自由王国”含义不同,二者不应混为一谈。恩格斯、毛泽东所说的“必然王国”和“自由王国”是从“必然”和“自由”这两个概念演化来的。必然就是物质运动过程中的必然性,就是物质运动的规律。自由则是人“借助于对事物的认识来做出决定的那种能力”,或者是人认识了客观事物的规律并能够根据这种  相似文献   

13.
深入学习和探讨恩格斯在《反杜林论》中提出的“人类从必然王国进入自由王国的飞跃”的思想,对于我们求得实践活动的自由和社会制度的完善,具有重要意义。 (一)必然王国,自由王国含有认识状态和社会状态双重意义。如果把必然王国、自由壬国同它的社会前提联系起来考虑,我们就会发现恩格斯所论述的社会主义制度下的人与自己生存条件的崭新关系同人们熟练地运用客观规律这两种情况是互为因果的。因此,当必然  相似文献   

14.
关于掌握知识与发展智力的相互关系问题的讨论已有相当长的时间,但是直到今天,人们还在问:究竟掌握知识和发展智力的统一是不是客观规律? 通常所说的掌握知识与发展智力的统一,首先是肯定这两者之间有区别。掌握知识是指学生对客观世界基本事实及其规律性的认识,而智力则是学生在认识  相似文献   

15.
霍布斯继法朗西斯·培根之后,发展了必然与自由的学说.他肯定物质是唯一的实体,物质的生灭变化是哲学与科学研究的前提.物体的运动是受其他物体作用的结果,即使是人有目的的活动,也脱离不开各种利益的支配.所以,物体的生又变化都是外部作用的结果,要认识自然运动的必然性,就必须根据物体的因果联系去逐步探索.人们必须遵循物体运动的必然性,才能控制并利用自然.在人能够认识和控制客观必然性的范围内,才有自由与意志,所以,必然与自由又是可以相容的.霍布斯还将必然与自由的概念,具体应用到国家理论中,创立了国家起源的契约论.  相似文献   

16.
笔者在讲授高二《思想政治》下册第八课“实践的特征”这一内容时,有的学生提出这样的问题:老师,实践的定义是人们改造客观世界的一切活动,强调实践是指人们变革客观事物的活动,它必然引起客观对象的变化。同学们到校外进行社会调查或者野外考察,一般地讲不属于改造客观世界的活动,而是属于认识或探索世界的活动,那么它们算不算社会实践活动?考虑到这个问题具有一定的普遍性,故这里对其作一  相似文献   

17.
自由是人类与社会发展状态紧密相联的一种生存状态,是人的本质力量实现的一种程度标识。自由是指对必然的认识和对客观世界的改造;社会发展状态与人的自由是相辅相成的互动进程;社会的和谐发展促进人的自由全面发展,每一个人自由全面发展推动社会更快速的发展和进步,实现人的自由全面发展与社会和谐发展的统一。  相似文献   

18.
斯宾诺莎把自由与必然统一起来,区分了“强制的必然”(外在的必然)和“自由的必然”(内在的必然),自由就是一种必然,是“自由的必然”。人具有自我保存的本性,每个人都应该保持自己的存在,这是人的自然权利,这种自我保存的力量是人获得自由的基础。人们要成为自由人,就必须依据理性的指导而生活。  相似文献   

19.
实行思维方式的改变是实现四个现代化宏伟目标的一个必要条件,也是现阶段我国改革工作的一项重要任务。本文试图在阐明思维方式的实质和特征的基础上,对作为重要思维方式的纵向比较和横向比较作进一步的分析,然后论述把二者紧密地结合起来综合运用的必要性和重要性,为我国当前思维方式的研究和改变提供一孔之见。思维方式是人们在思维活动过程中主观反映客观、认识事物及其本质、把握真理的程序和手段。它既是思维内容和思维形式的统一,也是思维规律和思维方法的统一。思维规律是客观的,是不受人们的主观意志支配的。而思维方法则是从人们的经验中产生的,最初好像是人们主观上具有的一种“技巧”,但从根本上来看它仍然受思维规律的制约,凡符合思维客观规律的就被人们以确定的模式固定下来,形成这样或那样的思维方式。列宁认为,人的思维活动客观上存在着三个要素:(1)认识主体(即人脑);(2)认识对象(即外部世界),(3)认识的工具(即思维方式)。对于人的思维活动来说,这三个要素是缺一不可的。其中,思想方式是联结主体和客体的桥梁,它在很大程度上规定着人们的思维方向和过程.思维方式根据不同的标准可以分为各种不同的种类,但都具有下列的基本特征:第一,既具有稳定性又具有变动性。思维方  相似文献   

20.
以往,人们不是把马克思主义的自由观局限于认识论的范畴(所谓“自由是对必然的认识”),就是把马克思主义的自由观视为本体论的范畴(所谓“自由是人的类特性”).这种缺乏历史与逻辑相统一的“理解”,有碍于揭示马克思主义自由观的真蒂.本文将从本体论、实践论、创造论、认识论、历史论等诸多方面揭示马克思主义自由观的丰富内涵,以求弄清马克思主义自由观的本相.一、人类的本质与自由基元的特性(一)自由是人的本质与人类社会的最高境界.自由是人的本质或历史构成与展开的前提,也是人类社会发展的最高表现形式和共同追求的美好境界.马克思说:“有意识的生命活动直接把人跟动物的生命区别开来”,“自由自觉的活动恰恰就是人类的特性”人类社会历史的构成与发展是人的本质(“自由”)力量对象化的结果.但是,自由不是一个抽象的独立于人群的抽象物,而是一个属于人的社会的感情标志.因为“人的本质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个人是社会的存在物”,“他的生命表现……是社会生活的表现和确证,”“人类的历史,就是一个不断从必然王国向自由王国发展的历史”.而代表历史进步和社会发展趋势的无产阶级革命及其共产主义运动的实践活动.将最终构成一个“以每个人自由发展为一切人自由发展的条件的联合体”.到那时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