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4 毫秒
1.
黄生的唐诗品鉴不只是一般的诗歌鉴赏,而是他研究唐诗的基点,在品鉴中,表现了黄生诗人的品格、文字学家的学术取向,也投射了黄生的人生际遇、人生态度,为研究黄生的审美思想提供了一种视角。  相似文献   

2.
本通过对黄生《字诂》、《义府》的具体训诂实践的考察。以方法为纲。兼及训诂材料。归纳和总结了其训诂学方面的成就与贡献。认为。黄生在以形索义、因声求义、比较互证等三种传统训诂方法的运用。以及相关材料的选择上。都显示了不同凡响的远见卓识。确实不愧为清代训诂学大盛的先声。  相似文献   

3.
唐诗是中国古诗中最具代表性的诗歌典范。为贯彻《新课标》倡导的全面发展的素质教育目标,文章从中小学教材选文出发,探寻义务教育阶段诗歌教学尤其是唐诗的审美价值,从唐诗的音韵、语言、绘画、意境、真情、哲理等美点入手,挖掘其中最符合学生认知水平和情感体验的因子,以便找到适宜的教学方法,有效开展教学活动。力求从课堂教学的角度,以唐诗为范式,加强诗歌的"美育"功能,以有效提高学生的审美素养,塑造完美人性并完善健全人格。  相似文献   

4.
针对南宋词坛大力提倡复雅的词论,王灼与沈义父也都在各自的词论中提出了求雅的审美标准,标举出各自的审美取向:《碧鸡漫志》将以苏门为首的豪放词派追求情性、自然作为自己的审美创作追求,而《乐府指迷》则是以清真词为首的婉约词派含蓄柔婉作为其审美标准。  相似文献   

5.
“比”是诗歌最重要的艺术表现手法之一,唐诗也不例外。唐诗中千姿百态、情趣盎然的比喻,展现了唐诗独特的情感取向:观照自然,生动形象;索物托情,具体可感;典型比喻,新奇浪漫。  相似文献   

6.
陈桂霞 《英语广场》2020,(26):32-35
《边城》不仅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而且在世界文坛上也有很强的影响力。本文从生态叙事视角分析《边城》中作者对自然山水、人物以及故事的浓淡着墨及其所表达的审美取向。  相似文献   

7.
宋元易代之际,沈义父《乐府指迷》、张炎《词源》、陆行直《词旨》三部词学专著对宋代词学作理论性质的总结,建立起初步的词学体系。周密编选《绝妙好词》于宋亡之后,摘选精粹,体例完备,风格一致,颇具流派意识,以选本形式参与促成宋末以来关于词体理论的建设。其选摘标准及审美取向集中于复雅审音、寄托隐微和力主清空。《绝妙好词》对清代词学思想也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唐诗代表着我国诗歌的最高成就,在唐诗这篇中华民族辉煌的乐章中,体现了强烈的人文性,并且蕴涵着思想美、情感美和意境美。对唐诗鉴赏的本身就是在进行审美。所以,我们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提高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发展健康个性,更要挖掘唐诗中的美,提高学生审美素质。  相似文献   

9.
唐诗与和歌作为中日文化的精髓,表现出了较高的艺术创作水准与较高的审美价值。从其发展来看,和歌受到唐诗的影响,在创作手法与意境构造上与唐诗有许多相似之处。但和歌绝不仅仅是对唐诗的模仿,其在修辞手法、创作理念上都有自己独特的认识。因而,我们在研究和歌时,要辩证地看待其与唐诗的传承关系,关注其自身发展的脉络与情感表达,注重其审美取向的转变。  相似文献   

10.
梁红 《学语文》2012,(4):54-55
美学是一个广义的概念,它涉及生活、艺术、哲学等领域。在中国美学发展的几个重要时期中.唐代是中国美学理论形态质的完成时期.以意境理论的出现和司空图的《诗品》为标志。诗歌与美学关系密切,相互融合,而二者的发展状态又与一个时代的审美观念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相似文献   

11.
本文旨在探讨唐诗在音乐美的创造中所采取的句法修辞策略。分别考察了唐代近体诗、古体诗的局部音乐美建构、整体音乐美建构与句法修辞手段运用的密切关系。唐诗句法修辞在服务于诗歌的音乐功能方面,占据着重要地位,既有直接作用,也有通过语音修辞的间接影响。  相似文献   

12.
古诗词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特色。传统教学方式挫伤了学生的积极性。学习纪连海老师的做法,确立普遍联系的观点,更新教法,丰富内容,激发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是语文教研的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13.
歌曲,作为一种可以传唱的艺术,拥有广泛的受众,每个时代都有广为传唱的流行歌曲,人们在歌声的回忆中感受社会的生活气息.古代的歌与诗的关系非常密切,而现代歌与诗却渐渐分离,成为两种不同的文体,尤其是现代新诗越来越脱离大众,如何加强现代诗歌的传播是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音乐与诗歌的结合(歌曲)在诗歌传播中的作用显著,理应受到重视.  相似文献   

14.
马克思关于人的发展的思想,有一条重要的线索,这就是人的劳动实践活动的审美意义和人的审美本质在人的发展中的地位与作用。按照马克思的观点,审美是人类劳动实践活动的本质属性,人的发展就是恢复劳动实践活动的这一属性,使人的审美素质和能力得到解放与发展。这一发展的途径是通过无产阶级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消灭阶级,消除“异化劳动”,消除人的分工差别,实现共产主义。马克思的这条思想线索是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出发点。理清这样一条线索,对于完整而深入理解马克思关于人的发展的思想以及从新的角度理解科学社会主义学说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5.
"审美"是"审美关系系统"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一种文学批评理论。学者博克、布莱希特、布洛和布斯等都对它做出了深刻的理论研究。许多作家也自主地运用各种手法以求产生距离的效果。但是距离也要有尺度,把握良好的尺度是关键。  相似文献   

16.
萨拉.悌斯黛尔,美国20世纪初期最具迷人魅力的抒情诗人之一,但国内对她的诗歌研究却非常的匮乏。本文回顾了萨拉.悌斯黛尔的诗歌生涯,简要分析了她在人生不同阶段的主要诗歌作品,诗歌技巧,语言风格。  相似文献   

17.
王夫之注重诗人的艺术灵性,讲求实际审验,反对成法,并不意味着他对艺术构思的忽视,恰恰相反,他对艺术创作的匠心独运特别重视,提出了以意为主、运势其中的艺术思维方法,并运用于唐诗评论,在清初唐诗学中有突出贡献。  相似文献   

18.
关于诗歌的教学目标,语文新课标有这样的规定:"诵读古代诗歌,有意识地在积累、感悟和运用中,提高自己的欣赏品位和审美情趣。"语文新课标还规定:"欣赏文学作品,能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初步领悟作品的内涵,从中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有益启示。"品味作品中富于表现力的语言。"叶圣陶先生说过:"凡为教,目的在于达到不需要教。""善教善导,主动发展。"这些话告诉我们,教师除了要交给学生知识技能,还应该交给学生独立获取知识的方法和能力。  相似文献   

19.
从审美角度探讨学校德育,教师应是美好情境的设计者;应力求德育内容的生动性;应给学生自主选择、自我发展的机会等。  相似文献   

20.
《人间词话》中,国学大师王国维在说:"有境界自成高格。"诗词整体的美学价值在于意境。意境美是诗词美的最高体现,是鉴定一首诗好坏的关键因素。美国意象派诗歌深受中国古典诗歌的影响,在意象创造上有共同之处,如对情景交融与精炼简介的语言的强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