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试从公共行政的学理基础出发,对政府新闻发言的三个主要概念加以界说,政府新闻发言不是"发言",而是一项公共传播制度;政府新闻发言人不是"人",而是一个公共信息系统;政府新闻发布会不是"会",而是一种公共服务产品.在此基础上对其主要方面进行公共传播意义上的分析阐述.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新闻界出现了一个异常但不为人注意的趋势:新闻人正变身为新闻当事人。越来越多的媒体或者记者进入主流议题,不是以新闻报道本身,而是以新闻主角的身份。这种趋势背后不可避免的话语权滥用现实,同样尚未引起新闻界警惕。最为典型者,就是广东《新快报》那两个著名的头版"请放人"、"再请放人"。当这两个头版刊出之时,我所见到的新闻界,包括我,大为叫好:"养活一团春意思,撑起两根穷骨头",《新快报》的"穷骨头",确实有几分硬气。后来我才意识到,"请放人"其实是对媒体"喉舌"职能的滥用。这不是因为后来  相似文献   

3.
恩格斯指出:"一个伟大的基本思想即认为世界不是一成不变的事物的集合体,而是过程的集合体。"其中,"集合体"就是系统,"过程"就是系统中各个组织部分相互作用和整体发展变化。我国古代《易经》中所谓"保合太和,乃利贞。""和",即要求事物保持和谐协作的状态;"合",即要求事物之间能够形成一个有机整体。此处的"和合"则强调事物和谐协作的状态和互利共生。无论是"集合体"还是"和合"说,强调的都是系统  相似文献   

4.
刘辉 《编辑之友》2011,(2):109-111
《乡土中国生育制度》是费孝通先生促进社会学教学与研究本土化的重要尝试,1998年由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全书分为两个部分,分别包括了十四章和十六章。在编排顺序上,"乡土中国"在前,"生育制度"在后;而按照写作与出版时间则是"生育制度"在前,"乡土中国"在后。因此,依照人们惯常的阅读顺序(也是我初次阅读时的顺序),对于作者主旨的把握可能存在形式上的影响。作为学术著作,笔者以为先读"生育制度",再读"乡土中国",在"生育制度"部分先读潘光旦先生所作的"代序",在"乡土中国"部分先读"后记",可能更能从宏观上,而不是具体描写上把握费先生的主旨与用意。  相似文献   

5.
《人民日报》评论版甫一推出,便引发了较强社会反响,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予以报道,新华网、中新网、光明网以及新浪、网易、腾讯、凤凰等备大门户网站均在首页显著位置发布消息,众多境内外媒体、专家学者及大众也纷纷以各种形式予以报道或评论.有业界人士称:《人民日报》推出评论版,是主流媒体唱响主旋律的积极尝试,它带来的不是"物理反应",而是中国主流媒介的"化学反应".  相似文献   

6.
人情似纸     
据说人情似纸的"纸"现在不是"秀才情纸半张"的那"纸",而是赵公元帅笔下的那"纸",即通货.由"官本位"向"金本位"转化,值得欢迎.但我更渴望"人本位"、"情本位".社会的物质繁荣据说必须付出精神沦丧的代价.又据说落伍者看来是精神沦丧,而先锋眼中却是可喜的精神瓦解,但先锋们犹未能指出旧精神瓦解后应运诞生的新精神究竟是什么,有的先锋中的先锋则说只需瓦解无需重构:"凤凰涅槃"是可笑的,凤凰只应焚毁,何必重生?  相似文献   

7.
对任何一家报纸来说,"负面新闻"都是公认的"敏感区".对此,不少以社会新闻见长的都市类报纸,往往也得三思而后"报",各级党报更是慎之又慎.但一味回避"负面新闻",等于扔掉一个与都市报竞争的"利器",久而久之也会削弱党报在读者心目中的权威,显然不是上策.那么,有没有什么两全之策?  相似文献   

8.
新论速览     
"报业"不是"报纸业"而是"报道业"宋建武、董鸿英在2008年第2期《新闻与写作》撰文称:"报业"不是"报纸业",而是"报道业"。"报业"以纸这种特定介质作为信息显示终端具有一定的偶然性。那么,"报业"的基  相似文献   

9.
这些年来,隔三差五,总会掀起一阵"张爱玲热"。有时,一波未平,一波又起,犹如年三十放焰火,"吱溜"一声,"吱溜"一声,一个追着一个绽放。本人虽不是"张迷",遇上这类文字,也会瞄上一眼,瞧个热闹。不过,这次面对热炒的《小团圆》,不禁满腹狐疑,说句不怕得罪的话,我想到的是本山大叔的"卖拐"。  相似文献   

10.
正《咬文嚼字》每年都会评选"年度十大流行语",在2012年评选中,"丝"一词落选;在2013年评选中"小伙伴都惊呆了"同样落选。这两个词汇的落选,并不是因为它们不够流行,而是因为"不合乎社会道德规范",这些词汇都明指、暗指男人的生殖器,语源不雅。2014年新的不雅词汇"逗逼"流行起来。此外,"碉堡(爆)"等词汇也在一定的范围内流行。"丝"、"小伙伴都惊呆了"、"逗逼""碉堡"等词汇的流行,代表着近些年来  相似文献   

11.
<正>最近有新同事问:我非新闻专业毕业,也不是中文专业毕业,文笔不好,怎么写出好新闻?其实对于新闻来说,精彩的表述固然重要,但最重要的其实是"料"。没有"料",巧妇亦难为无米之炊。有的记者感觉写出来的稿子枯燥乏味,很可能不是文笔的问题,而是采访不够深入,或者"料"本身没有什么看点。与精彩的表述、深入的采访相比,"料"本身的价值是新闻工作者更需把握和追求的。这个"料",我们称之为选题,很多媒体每日谈题,  相似文献   

12.
<正>2013年,中国新闻界"最出名"的记者,莫过于陈永洲。只不过这个"出名",并不是让媒体同行与有荣焉的骄傲,而是给中国记者行业蒙上了一层厚厚的"雾霾"。2014年来了,"雾霾"仍没散去,"陈永洲事件"给媒体从业者带来的警示仍在:坚持新闻真实性原则,遵守法律法规、不搞有偿新闻、新闻敲诈、虚假报道。这是媒体工作者的职业道德底线。另外,该事件也暴露出了一些  相似文献   

13.
说说Money     
前两年网上有个题为"当今中国十大流行恶习排行榜"的帖子,其中第八大恶习是所谓中英文夹杂的"新洋泾浜",说了这样一个例子:前不久,在某"COM公司"举行的新闻酒会上,一位风度翩翩的CEO说:我们所追求的不是"注意力",而是Money……说到这里,他耸耸肩,然后抱歉地解释:"对不起,我不知道这个词该怎么用中文来表达……"  相似文献   

14.
《出版参考》:围绕"过云楼"藏书的竞购已成为公众文化事件,你们对北大的行动事先是否有思想准备?陈海燕:事先完全不知情,感到非常突然.参与竞拍要做大量前期调研论证工作,团队付出了许多辛苦,而且要承担很大的责任风险,因为前无参照,难以证明竞价的合理性.表面看起来是围绕"过云楼"藏书拍卖标的的"国宝之争",但凤凰集团力争不是因为国宝很值钱,而是作为国有骨干文化企业,勇于承担力所能及的社会责任.我想北大也不希望给公众一个"夺宝"的印象,一定也是出于社会责任感.在教育经费普遍不宽裕的情况下,一个教育机构花巨资收购文物,是需要很大决心的.所以,北大就此表现出的强烈社会责任感是令人钦佩的.双方的初衷是一致的,心灵是相通的.因此,我们已主动派两位领导班子成员去北大拜访、沟通.  相似文献   

15.
最近,"张悟本事件"成为媒体关注的焦点.这个曾经红极一时的"养生专家",接连被央视和多家媒体曝光,"张悟本神话"迅速破灭.而就在两个月前,各大媒体还在大肆宣扬张悟本的养生理论,张悟本从一个针织厂的下岗职工,迅速蹿升为"中国食疗第一人",也是由媒体追捧起来的.张悟本食疗神话的产生和破灭,说明了当代社会的一个有趣现象,那就是"成也媒体,败也媒体".  相似文献   

16.
自"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活动在新闻战线启动以来,新闻工作者脚下接地气,心中有底气,笔下添灵气,报道显生气,一时间"走转改"成为当下社会各阶层关注的热点话题。基层是新闻的富矿沃土,"走基层",单纯下去不是目的,而是要从基层获取鲜活的新闻素材,写出有影响力、有震撼力的报道。新闻工作者在"走转改"时,怎样才能  相似文献   

17.
2004年"超级女声"-声炮响带动全民娱乐,全国大大小小的电视台一呼百应,可真是如火如荼、遍地开花.这很有中国人的特点,"跟着下,不害怕",跟风、复制、模仿,正所谓"天下文章一大抄",最后造成广大电视观众手拿遥控器不停地看"孪生兄弟"式的节目.笔者不禁要问,这是什么全民娱乐啊!?湖南电视台台长欧阳常林纵论当前电视节目的娱乐化倾向时说:"目前我们的节目不是娱乐多了,而是娱乐少了,不是娱乐好了,而是娱乐滥了,问题的要害是我们怎样提升有品质的娱乐,所以,娱乐不在于多少,在于品质."  相似文献   

18.
网络流行语"躲猫猫"来自于云南省晋宁县警方一次不成功的危机公关.如果换作10年前,官方拥有最终解释权、调查权和处理权,"躲猫猫"致人死亡的解释说不定就过关了.但是,在目前的舆论环境中,"躲猫猫"实在不是一个好的解释,网民认为是一个"荒谬"的理由.果然,"躲猫猫"根本不是事件的终点,而是重新调查的起点.  相似文献   

19.
三网融合趋势下手机媒体的新机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果 《传媒》2010,(12):12-15
毋庸置疑,我们正处在一个加速发展的时代,每个人的生活节奏在信息科技的引领和推动下逐步加快,"碎片化"成为一种趋势:大众逐步碎片化成为"个众",市场不再是千篇一律的需求叠加,而是千差万别的个性化需求的集合;"个众"需求逐步碎片化,每个人的价值在这个时代被前所未有的突出,个人需求又被打散成为多种多样的需求子集;消费体验逐步碎片化,快节奏的生活使用户很难拿出大段的时间消费产品, "浅尝辄止"、 "多次累加"成为两个明显特征.  相似文献   

20.
书业内外     
《出版参考》2011,(12):7
版权保护与资源共享,如何两全其美?《人民日报》报道:就在作家们和媒体对百度文库侵权行为声讨声浪高涨的时候,也有一些网友表示,"文库式"的集纳提供了一个门槛较低、查阅方便的"网上图书馆",其存在有一定的合理性。这两种声音的碰撞,实际上折射出了两种需求:版权保护、资源共享。要版权还是要共享,这不是一道单选题。如何在各方权利、利益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