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中医文化源远流长,博物馆的作用之一就是为大众科普中医药知识。”北京中医药大学中医药博物馆(以下简称“北中医博物馆”),坐落在北京中医药大学和平街校区内,是北京历史较为悠久的中医药博物馆。该博物馆于1990年9月建成,现收藏有历代医史文物2000余件,善本医籍200多种,各类中药标本2800多种,包括植物药浸渍标本、矿物药标本在内有5000余份。  相似文献   

2.
关于提高中医药期刊影响力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苏萍  黄丰  陈成东 《编辑学报》2009,21(2):141-143
就提高中医药期刊影响力作了如下思考:突出中医特色,拓展中医优势;举办高层论坛,发挥名人效应;依托中医药学会,扩大期刊影响;利用大众媒体,宣传中医药期刊;增加英文信息,扩大国际影响。  相似文献   

3.
中医药文化的发展为科普图书出版带来新的契机,纵观近十年中医药科普类图书的装帧设计,存在总体装帧设计意识薄弱、目标设计定位粗略、图文元素解析模糊等多方面问题.文章通过对国家的文化发展战略及大众普及的文化需求的分析,梳理出针对顶层交流需求的政务级别设计、针对高端文化需求的复刻新收藏设计、针对大众科学知识普及设计三大策略,并在此基础上形成文博古籍的高端艺术复刻,大众科普的图像、图符、图例设计,印刷工艺与科普延展设计的实操思路,最后提出培养复合型装帧设计人才,以期实现中医药科普图书的意义与价值.  相似文献   

4.
胡瑾 《新闻前哨》2023,(2):68-69
网络信息时代,大量移动阅读应用进入内容付费市场。然而,虽然大众的付费阅读意识正逐渐提升,但整体来看付费率不高,对于移动阅读应用平台方来说,使“免费用户”成为付费阅读模式下的“忠实消费者”是亟需解决的问题。本文从移动阅读应用的发展现状出发,提出其存在的问题并分析成因,并试图以微信读书APP为例提供具体的营销策略。  相似文献   

5.
<正>习近平总书记曾说“中医药是中华民族的瑰宝,一定要保护好、发掘好、发展好、传承好”。作为中医药院校,传播中医文化更是义不容辞的责任,全校师生都应是中医药文化的传承者。开展中医经典阅读推广活动能够增加学生的中医药知识储备、提高中医药技能,促进中医传承发展和中医经典文化传播,为同学们表达对中医药文化的热情、展现中国传统文化风采提供舞台。1 案例背景河北省是中医药资源大省,也是中医药的重要发祥地和发展地。  相似文献   

6.
张海洋  胡树毅  赵阳 《传媒》2021,(13):38-40
如今,中医药科技期刊正在以学术质量、学术交流和双效探索的办刊特色,应对大众阅读方式的改变、纸质出版的滞后性和内容形式单一性带来的挑战.笔者通过对新媒体时代中医药科技期刊数字化转型的研究,总结出我国中医药科技期刊融合发展之路.  相似文献   

7.
“娱乐记者”职业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娱记”本是娱乐记者的简称,但现实工作中,“娱记”已不仅仅是单纯意义上的娱乐文化工作者,甚至被戏谑“狗仔队”、”追星族”……从新闻界内环境来讲,娱记很难代表主流的新闻范畴,但通过娱记的报道,带给大众的却是生活中不可或缺的文娱休闲的精神食粮。娱记的职业定位应是宣传健康有益、轻松活泼的文化休闲形式,以陶冶大众情操,提升文化品格, 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文化娱乐需求为职业目标的记者。  相似文献   

8.
蒋丽  沙莎 《编辑学报》2022,(5):488-493
中医药文化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瑰宝之一。作为弘扬发展中医药文化的重要载体,中医药期刊的地位和作用亟待加强。本文结合文化自信的战略视角,从3个方面分析了中医药期刊的价值作用和时代使命:助力新冠肺炎疫情防控,传递科学理念;弘扬传承中医药文化,增强文化自信;发挥中医药特色优势,助力健康中国。提出了在建设世界一流科技期刊背景下中医药期刊的发展路径:以文化自信为内核,引领世界一流中医药科技期刊建设;以特色优势为抓手,推动中医药文化理念有效传播;以人才培养为保障,强基固本增强期刊核心竞争力;以创新评价体系为突破口,推动中医药期刊良性发展。  相似文献   

9.
我国中医药期刊的诞生发展时间比较短,从我国最早的中医杂志《吴医汇讲》(创刊于1792年)到现在,也不过百余年的历史,大多数还是在现代。由于受当代中医药的多元发展、互联网的冲击和中医药期刊对自身认识的不足等众多元素的影响,中医药期刊正从新世纪初期的辉煌走向发展瓶颈。目前我国已步入世界期刊大国的行列,期刊的学术影响也在加大,但与国际优秀期刊相比,学术指标偏低,文献的引用数也较少,自引率偏高。自1908年至1949年,我国创办的中医药期刊目前尚存260余种1,且大部分都保存不完整。目前全国有中医药期刊100多种。中医药期刊的数量虽然比较多,但也仅占国内医学期刊总数的1/7,进入重要数据库及评价体系的中医药期刊极少,发行量低,学术水平参差不齐,中医药期刊还有巨大的发展空间。本课题拟就国内中医药期刊的集群化发展作深入的研究,从中医药期刊的分布、结构、学术水平、人才、发展模式、网络出版及管理等方面分析探讨国内中医药期刊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10.
<正>民生新闻以社会大众为视觉,从社会大众的需求出发,把社会大众的身边事作为报道的支点,以"平民化、主人翁、贴近性、服务性、低视觉、广参与"的方式走进千家万户,采用  相似文献   

11.
《出版参考》2012,(18):18
正本刊讯(记者韩阳)作为国内最大的基础教育教科书和各类教材、教育图书的出版基地的人民教育出版社正式进军大众出版领域。6月1日,人民教育出版社携大众出版处女作——倪萍的新书《倪萍画日子》亮相书博会。对于涉足大众出版,人教社社长殷忠民表示,虽然在所有出版领域里,教育出版领域的资源和前景无疑是最好的。但人教社长期更多专注  相似文献   

12.
<正>电视作为信息容量大、传播快、影响力大的大众主流媒体,对于推动和谐文化建设具有重要的阵地功能作用。但我们还应清醒地看到,随着大众媒体竞争日益剧烈,电视节目形态愈益多样化、大众化,部分电视媒体时有出现更多考虑经济效益和运作商业价值而相对弱化社会效  相似文献   

13.
杨驰原  高方 《传媒》2014,(11):8-11
正近年来随着大众报业集团的崛起,其掌门人傅绍万声名鹊起,虽然他一向内敛低调,但也还是不可避免地成了业界名人。为挖掘大众报业崛起的奥秘,本刊记者采访了傅绍万。这是在一年多的时间里,记者第三次见到他,前两次是听他演讲,这次是对他进行专访。专访时,傅绍万没看任何资料,侃侃而谈,把大众报业的发展历程、发展成就、实践中的思考以及未来的发展蓝图,缓缓地展现在我们面前,给我们的印象是"如数家珍"和"了然于心",展现了他从大众报业的一名普通编辑到掌门人一步一个脚印的辛勤积累和不懈追求。三次见面,他三次提到了"坚定不移干报业,风吹浪打不  相似文献   

14.
互联网传播的发展使大众具备接收者、传播者、创造者多重身份,网络空间给予了大众自由讨论的平台,但大众在其中真正可以进行理性讨论却多遇困境:参与讨论存在多重门槛;接收信息虽多量但却不一定多样;讨论深度也难以把控等。这些大众参与讨论所遇的困境都需注意并思考,以期望净化网络讨论空间,实现更多理性讨论,形成正确舆论导向。  相似文献   

15.
随着移动互联网技术的普遍运用,在突发新闻现场,普通大众拍摄的突发事件图片,越来越多的见之于媒体。但由于我国媒体素养教育的滞后,手机新闻摄影正不断挑战人们的心理道德底线,考验着大众对媒体尤其是新媒体传播目的的认识。本文针对此类现象进行分析,并给出规避视觉暴力的策略。  相似文献   

16.
科技期刊与大众媒体虽然同为出版行业,但在实际运营中却有很多的不同。大众媒体更加偏重于事件的社会价值;而科技期刊更加偏重于事件的本身,即事件(研究)的学术价值。然而大众媒体与社会联系紧密,社会大众对它也更加关注。而科技期刊的读者主要是科学研究人员。如两者融合发展,优势互补,将提高传播的效率。  相似文献   

17.
《今传媒》2002,(4)
《大众商务》是一份以传播商务知识、经验为宗旨的综合月刊,虽然创刊不久,但已显露出一些个性,这里略举二、三:读者定位上的大众性。《大众商务》是办给谁看的?当然是大众商务者。而该刊却是把大众的“大”,锁定在“小”字上,即以中小企业主、个体经营者、小生意人、小创业者和欲想经商者为主要受众,体现《大众商务》的大众化。  相似文献   

18.
从地缘关系与大众媒介作用出发,以福建长汀为研究区,结合调查问卷与网络爬虫两种方法,以文化认同度与文化参与度为评价指标,对本地人、非本地人、大众媒介受众三类群体的文化认同内容差异与文化认同接纳、认可程度差异进行探讨。研究发现本地人与非本地人文化认同差异不大,而大众媒体受众与其它两类群体的文化认同差异较大;虽然社会是文化认同的影响因素,但它不一定是关键因素;大众媒体受众对具有实用性的器物文化较为认可,而对更深层次的精神文化较为漠视。  相似文献   

19.
<正>两会,被视为新闻富矿,更是检阅媒体融合发展实力的竞技场。2024年山东省两会期间,恰逢大众报业集团打造的“大众”新媒体平台——大众新闻客户端试运行,这为创新地方两会时政报道提供了契机和载体。据统计,大众日报及大众新闻客户端共推出2024年山东两会相关报道374条,被人民日报、新华网、学习强国等媒体转载86篇次,全网传播数近3.3亿。  相似文献   

20.
"坚持中西医并重是我国卫生工作一直长期坚持的基本方针,但基层仍然是中医药服务相对薄弱的环节。必须让这一方针在基层得到贯彻落实。"2020年政府工作报告中,"促进中医药振兴发展,加强中西医结合"被明确为当年重点工作,强调了中医药对于民生的重要地位。2021年政府工作报告进一步明确,"坚持中西医并重,实施中医药发展振兴重大工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