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新闻不能牵强附会,而3月4日本市某报04版新闻:《元宵本是情人节问遍街头无人知》,就有牵强附会之嫌。为了证明"元宵本是情人节",稿子引辛弃疾的词  相似文献   

2.
夜读《北京晚报》,《情人节晚街头侵财案件易发》的新闻让读者深受感动。 原来,北京崇文区警方根据往年情人节当天案发特点,在情人节前一天,通过媒体及时向年轻人发出防范提示。提示说:情人节晚间外出活动人群较多,容易发生盗窃等侵财类案件。失窃案件的发案地点多在公交车、商场和旅游景点。  相似文献   

3.
文章对"天堂应该是图书馆模样"这句名言,从图书馆管理、图书馆建筑、读者、服务、高校图书馆等角度来理解,阐述"天堂"--图书馆模样的深层涵义.  相似文献   

4.
罗超 《声屏世界》2015,(3):120-121
每一年情人节都是商家竞逐主战场,近年来在技术手段和互联网玩家的助推之下玩法更加丰富多彩。今年情人节则会出现前所未有的玩法:据悉分众传媒CEO江南春将投入1亿元打造"全城示爱",玩法很简单,用户关注微信公众账号(qcshiai)提交对TA的表白内容,情人节期间就可在全国分众框架显示屏以弹幕方式显示,并可参与抽奖,支持者包括诺心蛋糕、宝驾租车、携程网、来来惠、奥马冰箱、捷豹、歌诗达  相似文献   

5.
爱情有价     
情人节对于我的尴尬,就是一年中,每当过情人节时,我恰好已无情人。往年的情人节是如何挨过去的,我已了无记忆。今年的情人节,我想也与往年同例:大街上随处可见手捧玫瑰的阳光男孩或者恰逢第二春的大叔,他们在冷风中做着温暖的幸福状,而商厦内ZIPPO火机专柜前,MM们则排成的长龙。情人节让爱情变得昂贵和华美。 对于“情人节经济”,报纸们用“风暴”这个词来形容。而卖玫瑰的奸商,在促销时,则用“爱情无价”来做幌子。其实爱  相似文献   

6.
七夕节当下正经历着从乞巧节到中国情人节的蜕变,这是一种典型的文化重构。它融合本土资源与外来资源、传统资源与现代资源,并具有主动谋求的鲜明特征。这一文化重构具有重要意义:它有效帮助七夕节摆脱生存困境,促进了节日的重振复兴;中国节日体系中从此增加情人节的设置,丰富了社会成员的生活内容;由于多种社会力量共同参与七夕节的重构,客观上促进全社会进行特定的文化反思的。当下七夕节的文化重构不是终点,而只是一个阶段性成果。未来七夕节应该是情人节、乞巧节乃至小人节等更多节日主题在同一时、空间共生共荣。突破单一情人节的遮蔽,实现多种节日主题共生共荣的重要路径是七夕节历史记忆的日常生活化和目前仍然活跃的地方七夕节俗活动一定程度的普遍化。  相似文献   

7.
张勃 《文化遗产》2014,(1):34-40
七夕节当下正经历着从乞巧节到中国情人节的蜕变,这是一种典型的文化重构.它融合本土资源与外来资源、传统资源与现代资源,并具有主动谋求的鲜明特征.这一文化重构具有重要意义:它有效帮助七夕节摆脱生存困境,促进了节日的重振复兴;中国节日体系中从此增加情人节的设置,丰富了社会成员的生活内容;由于多种社会力量共同参与七夕节的重构,客观上促进全社会进行特定的文化反思的.当下七夕节的文化重构不是终点,而只是一个阶段性成果.未来七夕节应该是情人节、乞巧节乃至小人节等更多节日主题在同一时、空间共生共荣.突破单一情人节的遮蔽,实现多种节日主题共生共荣的重要路径是七夕节历史记忆的日常生活化和目前仍然活跃的地方七夕节俗活动一定程度的普遍化.  相似文献   

8.
节日的引进     
春节的长假没过完,传统的上元佳节还没到,中间又夹了一个“洋节”——情人节。情人节是“引进”的,并非中土所有,所以它也具备了一切引进事物共同的遭遇:一是排斥;二是变味儿。排斥者大体是从卫道的角度,以为天下之节早已大备于中华,何必再去引进!引进外国的节日,便会搅乱中国固有的文化。不  相似文献   

9.
画中有话     
《中国新闻周刊》2005,(7):13-13
一位认为西方情人节对印度年轻一代产生了不良影响的印度人说。2月14日,近50名民族主义者在印度首都新德里公开焚毁情人节贺卡和画有情侣形象的海报。  相似文献   

10.
鲜花会凋谢,巧克力会融化,一本书和她诉说的情感却长存于生命的每个瞬间!在情人节到来之际,出版界推出一系列情人节,这些书精美秀气、典雅,握在手中,款款情深,让人手难释卷。  相似文献   

11.
疯狂的大葱     
知道今年情人节最火的短信是什么吗,“因南方大雪玫瑰花非常短缺,今年情人节一律改送女朋友芹菜和大葱”。看报纸,经常看到有的地方大葱卖到了6块钱一斤或15块钱一斤,这些新闻和那些火灾、车祸的消息罗列在一起,看了甚是让人心惊肉跳。  相似文献   

12.
记者部落     
他还在穿着解放牌胶鞋,用着BP机,住在远离城区的村子里:同事们见他文章的次数,远远超过见他本人的次数;农民兄弟和乡镇干部把他当成身边的老朋友;不熟悉的采访对象常把他当成是修电梯的或送报纸的。然而,一份中国新闻界的至高荣誉,就给了这样一个乡村干部模样的人。他就是本期"传媒骄子"--"田坎记者"罗成友。  相似文献   

13.
微博著作权没有免费的午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10年,被新闻传播学界、业界称为"微博元年".微博的兴起,不仅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也对著作权的法律保护提出了新的课题. 微博陷著作权风波 今年情人节前,有网友一时兴起,在微博上写了一篇送给老婆的微小说.仅仅140个字,将过往恋爱的美好瞬间串起,写得情真意切.该网友将小说贴到微博上只是想让老婆看到,没想到第二天就出现在某报刊的情人节微小说专栏里.①  相似文献   

14.
心形茶杯     
《中国新闻周刊》2005,(7):66-66
这是专门为情人节而设计的一份礼品。在情人节的时候.对于正在热恋中的情人们而言,真是希望眼中所见到的一切东西都能有一颗红心的形状,所以,这款名为“快乐之心”的白色瓷杯也不例外。  相似文献   

15.
杯具喜剧     
麻晓钰 《报林求索》2012,(2):128-131
<正>不知道从何时开始,杯具一词开始从网络上逐渐流行开来,而往往在这些杯具中有时候却会隐藏着一些小小的喜剧天地,在西方情人节到来之际,请您跟我一起来看一看这小小杯具中的喜剧天地。  相似文献   

16.
文恬 《声屏世界》2011,(3):190-191
2011年2月14日,在菱角湖万达广场,武汉晚报举办的情人节特别活动"爱在A4时代"浓情上演。活动现场引来众多观众放弃购物、驻足观看,以致活动舞台被人群围得水泄不通,甚至二三楼走廊都挤满了  相似文献   

17.
中新网2月24日转载了南京《现代快报》一则题为《“情人节”惹祸?南京各妇科门诊迎来堕胎高峰》的报道。最初看到这则新闻标题时,着实被它的“新闻性”给冲击了一把。又是“情人节”又是“堕胎”的,想不往下看都难。可读着读着就发现味儿不对了,文章唆唆写了一大通,可就叫你找不到“情人节”跟“堕胎”之间有什么关系。再一想,报道的转载日期是2月24日,而情人节是2月14日,也就是说二者的时间差充其量也就10天左右。即便情人节那天真发生了什么“大规模的、群众性的事件”,10来天的时间就能让“南京各妇科门诊迎来堕胎高峰”?人们常念叨“不…  相似文献   

18.
李琳琳 《新闻传播》2009,(10):20-20
七夕是中国最古老的节日之一,它与春节、中秋、端午一起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共同承载着丰厚的历史文化内涵。但随着我国现代化进程的加快和世界全球化格局进一步完成,传统文化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如七夕节等传统节日也无法逃脱日渐式微的命运。与此同时,包括情人节在内的西方文化传入并风靡。也在西方“情人节”的启发下。七夕节所依附的牛郎织女的故事及其爱情寓意被重新发现,并以“中国情人节”面目被重构.而大众传媒在其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大众传媒对传统文化的挖掘、包装、及再传播成为一种新的趋势。客观看待大众传媒对七夕“中国情人节”的渲染,进而解析背后的原因。  相似文献   

19.
对于“情人节”,本不是我等过气的男人来说的话题,况且今年的情人节也已过去多时。但每当回想起“情人节”前后一些媒体热炒洋节的情景,我还想借此对媒体说几句话,对同行提个醒,虽饶舌,自忖还不算“背  相似文献   

20.
在"清末新政"这一场声势浩大的政治变革中,有一个关键的人物不容我们忽视——张之洞,可以说没有了他,晚清的这场新政又将是另外一番模样,因此,在本篇中笔者将探索张之洞对清末新政的贡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