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面粉涨了一毛二!面条也涨了!油条、馒头、食用油都涨了! 2003年10月1 6日早上7点,北京市价格监测系统监测员张晋打开电脑,进入监测系统了解了一圈市场价格后,发现面粉价格比前一天上涨了一毛钱左右,并带动了面条、油条等其他食品价格不同程度的上扬,张晋当即把情况报告给了北京市发改委价格监测中心.  相似文献   

2.
鲁迅笔下的衍太太,把自己和男人嘻嘻哈哈地看着的一本书,塞给一个好奇的孩子看。“那书上画着房屋,有两个人光着身子仿佛在打架,但又不很像。”(《朝花夕拾·琐记》)而孩子持图迟疑、尴尬异常之际,也正是衍太太和她的男人哄然大笑、十分得意之时。自然,衍太太塞给孩子看的正是《红楼梦》中傻大姐拾到的绣春囊之类的东西。鲁迅之所以把童年所见的衍太太的言行示之于众,显然是为了说明成年人不应教唆青少年干坏事,而  相似文献   

3.
偶翻一本杂志,见有一文,题目是《康有为的“黄昏恋”》。带着好奇心读下去,原来是讲康有为晚年先后娶华侨少女、日本女佣和西湖浣纱女为三太太、四太太、六太太的故事。文章写得很诱人,老康有为的每次娶妾都是因为一次浪漫的艳遇。作者在文章一开头就带着艳羡的口气说:“尤其在晚年,他与几位中外妙龄女郎谱写了一曲曲浪漫的黄昏恋。”文章结束时,作者又一  相似文献   

4.
脑袋胀得像南瓜 有5年时间,直到波拿巴路那次炸弹案为止,我们两周一次在星期日十七点三十分聚集开会。萨特、杂志的九位编委、科和我。在曼西太太公寓所在的五层楼上往下看是圣日耳曼广场和雷恩路的远景。萨特在办公桌前跟我们面对面。  相似文献   

5.
生活在扬州,进入盛夏,若问我理想的生活状态是什么,说来惭愧,竟然很简单——只是鹅头、生啤。傍晚时分,于干净的盐水鹅摊点剁得鹅头一根,也可带些爪翅,浇些老卤,用袋子扎了,然后再在隔壁厢卖生啤的老婆婆处称些生啤酒,故意先问她一下:“是今天的新鲜生啤吗?”那老婆婆便如赌咒发誓一般说:“怎么不是?!是刚刚才从厂里来的呐,喝了就知道的。”  相似文献   

6.
太太生病     
太太经常突如其来地“生病”,是“病来如山倒”的忠诚实践者。白天,太太生不生病,取决于我下班回家的早晚。如果我比她下班早,将饭菜做好端上桌,太太回来后会精神百倍地坐到桌前吃饭,谈笑风生地讲这天的轶闻趣事。如果我下班比她晚,我十有八九会接到她  相似文献   

7.
一年冬天,我在上海的弄堂里随性拍照。走到一处弄堂的门口,一位老伯伯用抖动的双手在给一位老婆婆拍照。而老婆婆戴着眼镜坐在椅子上,自得其乐的打着毛线。当我从老伯伯的身边经过的时候,他报我一笑,然后递给我相机,躏跚地坐到老婆婆的身边,挽起了她的胳膊。老婆婆放下手中的毛线,摘下眼镜,微笑的看着镜头。瞬间的桔色温馨就这样永远锁在了我们三个人心中。  相似文献   

8.
饿其体肤,其味无穷 延安伙食的基调是:小米饭加山药蛋(土豆)。伙食的标准是:每日0.5公斤小米、0.5公斤蔬菜、3钱盐、3钱油,每周一顿白面馒头或面条,每月吃一顿肉。在冬天,蔬菜老是干豆角、山药蛋,春天有菠菜、白菜、红萝卜、白萝卜,自己做的豆腐、发的豆芽。一天3顿,倒也温饱。  相似文献   

9.
看张丹丹讲晚间新闻,感觉她就像一位热情、贤慧的家庭少妇,正操持着一桌颇俱特色的美味佳肴,津津有味地介绍这道菜有什么特点,怎样的好吃,那道菜吃到嘴里又是一个什么样的感觉,直讲得客人们口舌生津,从肚子里伸出筷子来,这菜夹一点点尝尝,那样菜也非吃一些到口里,……反正看她讲新闻,观众都顾不得自己的形象了,似乎面对一桌披她讲得口水直流的美味,狼吞虎咽着。 "吃吧吃吧,张丹丹说好吃得不得了!" 这也就是湖南卫视晚间新闻创办近5年来收视率一直居高不下的重要原因之一。张丹丹和李锐把晚间新闻讲活了,活得观众欲罢不能,晚间新闻对于很多观众,可能是一  相似文献   

10.
我对老北京文化历来没什么兴趣,原因是总有那么一批人对此津津乐道,矫情得过了头。就拿炸酱面来说,本来确实挺好吃,但从有的人嘴里出来就邪了,简直可以写一本面条方面的百科全书,那黄酱那肉丁那大蒜那醋那煮黄豆那箩卜丝儿,其实不就是一碗面条嘛。论好吃论营养,  相似文献   

11.
面条是北方人的传统饮食,菜面谐调,制作简单,历史悠久,品种有阳春面、油泼面、炸酱面、哈拉面、刀削面、蒸面、烩面、拉面等等。人们借它的细长体型,用来寓意长寿,赋予联系的象征。今天  相似文献   

12.
王婕 《报林求索》2012,(5):144-147
<正>外企白领是令人羡慕的高收入一族,然而能挣还得会打理。理财是一种习惯,建立恰当的理财方式,才能使得生活更加美好。刘先生现年40岁、已婚,刘太太35岁,两人皆有留美硕士学位,都在上海外资企业工作,儿子今年10岁、上小学四年级。  相似文献   

13.
正农历新年是中国人一年中最庄重的仪式,它饱含着希望。每逢此时,日常的每一幕都会显得格外令人感怀,杜甫曾沉吟:"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看着官方数据里十年来略有回落、却依然超标的基尼系数,怀古如观今日,俗谚常言,"富人过年,穷人过关"。阔太太的新发明,穷学徒的老黄历1941年《申报》载钟子芒的文富:节日是属于阔人的,像黄经理、潘买办,过了圣诞过冬至,过了冬至还过阳历年,阳历年三天玩尽,黄太太、潘太太又去买年  相似文献   

14.
我是个容易急躁的人,婚后在许多琐事上,我都习惯与林锱铢计较,争吵不休. 一天下班回到家,我打电话让林在下班的路上捎几个馒头.他回电话说没问题.天渐渐地黑下来,我把粥和菜都已经做好了,可是他还没有回来.  相似文献   

15.
说“美”     
究竟什么才算美,自古以来有各种各样的说法。到了现代,有一种新说法,美包括外表美和心灵美。苏联诗人马雅柯夫斯基曾有一句名言:“一个人的美不在外表,而在才华、气质和品格。”的确,假如没有内在的美,任何外表的美都不可能是完备的、长久的。而心灵美的人,不管外表是否美丽,总是受人欢迎的。像《巴黎圣母院》中的卡西摩多,尽管相貌丑陋,但他的善良心地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人们都会喜欢他。在今天,大家都认为“心灵美比外表美更重要”。不过,我觉得现代社会,外表美与心灵美一样重要。打个比方,外表美像鲜花,心灵美如果实。只关心自己外表…  相似文献   

16.
在现代信息社会中,视频应用正变得越来越普及,数字视频技术也发展得越来越成熟。在个人计算机上处理视频图像开始流行起来,并出现了像 Premiere和 After Effects这样的视频非线性编辑软件,他们与专业非线性编辑系统的区别仅在于不能实时生成编辑结果,但产生的最终结果却可以与专业级的非线性编辑软件比美。可以预计,电视节目的制作将不再是少数  相似文献   

17.
遆艳 《新闻爱好者》2006,(3S):38-39
电视像一本百科书,告诉我们许多知识;也像一个令大家快乐的小丑,送给人们笑声与欢乐;它更像一个身世凄凉的小孩儿,用感人至深的故事情节赚取大家的热泪。电视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同时也如同镜子一般把社会和人类生活的真、善、美反映得淋漓尽致。  相似文献   

18.
杂感二则     
○个性记得儿时故乡小城,大街小巷都有卖木履的。木履分两种,一种极简单,几百双堆在一块,都是一个面孔。男孩子倒也罢了,女孩子可不喜欢;另一种就讲究得多,刨得细,光滑,上面还绘了五彩的花鸟虫鱼,老婆婆、小丫头都爱穿。新闻不是木履。此话不假。没有人会说新闻不需要记者的个性和独创性。但事实上我们报纸上的消息、文章,电台、电视台的节目,大都是缺乏个性的。一样的面孔——板着的,一样的腔调——一本正经的,连谋篇布局、遣词造句也几乎是似曾相识,相去不远。难怪读者对我们这个现状不满意。不可思议、无法理解的是,文如其人一说在新闻王国里竟然行不  相似文献   

19.
当我们学会让思维朝着多个不同的方向去探索的时候,面对同一件事,我们会因为得到多种答案,掌握了主动而做得比只朝一个方向考虑要好得多。对于编辑寻找选题和做书的灵感而言,只要让思维飞扬起来,不囿于一端,我们也完全可以做得像玩具商、像儿童食品商一样好。从宽泛意义上来说,这样的思维下做出来的书其实已不完全是书,而是一种生活、一种情趣了!  相似文献   

20.
出版春节特刊,就像中央电视台举办春节联欢晚会,除夕夜神州百姓吃团圆饭一样,成了年末岁终各家新闻媒体必配的一道例菜。例牌菜的生命力来源于两个方面:一是继承传统,二是创新发展。盘点《战士报》2007年策划推出的6个具有浓郁部队气息的春节特刊,笔者惊喜地看到,这道例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