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神话记载的吃素者说到人类诞生之初,在面对有荤有素的大自然时,选择吃的第一口食物是什么,世界上两大创世神话的答案体现了惊人的相似:吃素。在古希腊神话中,人类与神的关系一共经历了黄金、白银、青铜、黑铁等五个时代。这些时代讲述了人类逐渐远离神祗、自甘堕落的悲惨过程。人与神关系的疏远也可以从饮食方式的转变反映出来。在人类最美好、没有疾病与死亡的黄金时代,人们吃的是粮食与果实这些清洁食品,到了人类自相残杀的青铜时代,人类开始不爱素食,喜欢吃肉。《圣经》中也明确记载,人类本来是素食者,上帝  相似文献   

2.
美国著名的传播学家托尼·施瓦茨把电视比喻为"第二个上帝",他认为,无所不在的电视电波就像上帝一样,向他的信徒布施感激、知识、情趣和道德观念,从而使人与人之间,人与社会之间的关系发生微妙的变化。自电视娱乐节目诞生以来,这种影响和变化就显得更为明显,《超级女声》的  相似文献   

3.
<正>距今一万多年前的西亚,曾经有一处人间乐土,人们不仅物质生活富足,还修建了宏伟的巨石阵满足自己的精神追求。这些人就是《圣经》中描述的亚当和夏娃吗?伊甸园是基督教经典著作《圣经》描述的一处乐土,人类的始祖从树上摘果子吃,不必为生存劳碌。后来,人类偷吃善恶树上的果子,得罪了上帝,被赶出了伊甸园,从此开始了面朝黄土背朝天  相似文献   

4.
王烁 《发明与创新》2009,(10):54-56
地球上的人到底是怎么来的呢? 佛教说,人是六道轮回转世来的。《圣经》说,世界上的第一个人叫亚当,是上帝用泥土捏出来的,他的妻子夏娃是上帝从他身上取出的一根肋骨造出来的。用现代的话说,夏娃是克隆出来的,只是由男人克隆成了女人。但是,上帝又是从哪里来的呢?  相似文献   

5.
冯越 《百科知识》2011,(12):15-16
大型强子对撞机目前的主要工作就是寻找"上帝粒子"。它是由英国人彼得?希格斯等物理学家在上世纪60年代提出的一种基本粒子,在粒子物理学界被称为"希格斯粒子",因为它被认为是物质的质量之源,所以被称为"上帝粒子”。寻找“上帝粒子”目前已成为整个物理学界研究的中心。科学家为什么要一直寻找它?它的发现对人类有何意义?  相似文献   

6.
孙贺 《中国科技信息》2011,(1):190-191,203
语言是人类进化的产物,作为人与人之间交流的主要工具,语言与社会有着紧密的联系。本文主要以美国黑人作家阿历克斯-哈利的历史记传性长篇小说《根》为依据,着重分析黑人英语与社会阶级之间的关系以及黑人英语的特点,由此看出,在黑人英语的形成及发展过程中,社会阶级起了决定性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圣经》曰:上帝用泥土造人,取名亚当,并以亚当的肋骨造出其妻夏娃,同置于伊甸园中,由于他们的繁衍生息便出现了人类。  相似文献   

8.
库柏的代表作《皮袜子故事集》通过描写白人拓荒者、欧洲殖民者、美洲印第安人和"皮袜子"纳蒂·班波与自然的不同关系,处处闪烁着对人与自然关系的思考和感悟。本文从生态批评的视角分析《皮袜子故事集》中的人与自然,展现了二者既对立冲突又和谐统一的关系,揭示了库柏反对人类中心主义,呼吁人类尊重保护大自然,寻求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生态思想。  相似文献   

9.
殷彩 《科教文汇》2014,(31):115-117
库柏的代表作《皮袜子故事集》通过描写白人拓荒者、欧洲殖民者、美洲印第安人和“皮袜子”纳蒂·班波与自然的不同关系,处处闪烁着对人与自然关系的思考和感悟。本文从生态批评的视角分析《皮袜子故事集》中的人与自然,展现了二者既对立冲突又和谐统一的关系,揭示了库柏反对人类中心主义,呼吁人类尊重保护大自然,寻求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生态思想。  相似文献   

10.
前言哲学是世界观系统化和理论化的体系。它研究了自然界、人类社会和人类思维的最一般的本质和规律。自然辩证法研究的是人与自然界的关系,人们认识自然改造自然的一般规律,以及科学技术发生与发展的一般规律。在这里,我们主要谈的是在比较系统的学习了《自然辩证法》的课程后  相似文献   

11.
在18世纪以前,人类对于雷电的性质还不了解,那些信奉上帝的人,把雷电引起的火灾看作是上帝的惩罚。但一些富有科学精神的人,则已经开始探索雷电的秘密了。  相似文献   

12.
文章系统梳理亚里士多德的《形而上学》中关于理性的论述,并从历史的角度分析亚里士多德的理性观的历史地位,阐明亚里士多德的理性神与上帝的关系.  相似文献   

13.
“上帝死了!”在西方对现代文学进行探讨时,人们经常引用这句话。诺贝尔文学奖得主英国小说家戈尔丁通过神话故事《蝇王》告诉我们一旦上帝神话的消失,会在价值领域里产生极为严重的后果。那时这个世界就会没有怜悯、没有感恩、没有希望,只有冷漠和残酷,人类就会发生异化,到处充满了放纵、丑恶和愚蠢。  相似文献   

14.
在古犹太教的经典教义《旧约全书》中,描写了上帝用6天时间创造出世界和人类的过程。为什么上帝创造世界和人类的全部过程用了6天时间?西方古代著名的哲学家圣·奥古斯丁做了这样的解释,他说:“6本身是一个完全数,并不是因为上帝在6天内创造了万物才如此;倒不如反过来说才对:因为6是完全数,所以上帝在6天内创造了万物。”在这里,著名的经典教义和著名的学者给“6”这个单纯的自然数涂上了十分神秘的色彩。上帝为什么偏爱自然数“6”,这是一个纯宗教问题,但从数学的角度论,自然数“6”的确是个比较神奇的“完全数”。纵观大千世界,我们还会发…  相似文献   

15.
谢春晖 《科教文汇》2007,(6S):151-152
文章系统梳理亚里士多德的《形而上学》中关于理性的论述,并从历史的角度分析亚里士多德的理性观的历史地位.阐明亚里士多德的理性神与上帝的关系。  相似文献   

16.
《黑龙江科技信息》2013,(13):I0010-I0011
有望彻底改变千万名患者的癌症治疗方式科技日报讯即便在物理学家眼里,欧核中心那些“上帝粒子”的研究人员也都是高高在上,但现在,由该研究小组开发出的一项新成果被称为“终于和普通人生活有了关系”。据英国《每日邮报》在线版日前报道,  相似文献   

17.
英国诗人丁尼生勋爵在《追忆故友A.H.H.》(In Memoriam A.H.H.)一诗的结尾,道出了人类追求自然界大统一原理的本质,和上帝造物的宗旨所在:“唯一的上帝,唯一的法则,唯一的要素;一次遥远的神创行动;整个创世过程之目标,尽在于此。”  相似文献   

18.
“上帝死了”在西方对现代文学进行探讨时,人们经常引用这句话,诺贝尔文学奖得主英国小说家戈尔丁通过神话故事《蝇王》告诉我们一旦上帝神话的消失,会在价值领域里产生极为严重的后果。那时这个世界就会没有怜悯,没有感恩,没有希望,只有冷漠和残酷,人类就会发生异化,到处充满了放纵,丑恶和愚蠢。  相似文献   

19.
科幻小说是从文艺的角度解读科技伦理命题的有益补充。《弗兰肯斯坦》、《罗素姆的万能机器人》、《我,机器人》和《两百岁的人》四部不同时期的机器人科幻小说描述了人和机器人关系的不同形态,揭示了人类社会在机器人的社会地位问题上的态度和立场转变历程。  相似文献   

20.
基因技术与伦理关怀:保持必要的张力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基因技术对伦理学的挑战在于它从根本上颠覆了传统伦理价值赖以存在的基础,引发了对人的本质及人类生存的终极目标的深刻反思。实体论者出于"人的自然本质神圣不可侵犯"的主张,强烈反对人类借助基因技术而充当上帝的行为。而主观论者则竭力维护"人的主体地位",把人类利用基因技术对人自身的操纵看作是人的主体性的自我展现。对基因技术的伦理反思关键在于在实体论与主观论、在技术理性与价值理性之间保持必要的张力,以追求优雅生存为指归,不断协调技术与伦理之间的冲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