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张帮群 《教师博览》2012,(12):12-13
不久前,笔者在对城乡3000名教师的读书状况调查中发现,教师不读书现象十分普遍,一年能够阅读5本书以上的教师占1.2%,阅读3本书的教师占2.4%,阅读2本书的教师占4.2%,一年没读一本书的教师竟占92.2%。我曾多次为本地教师培训班讲课,内容主要是教师如何读书。我深深感到,教师只有亲近读书,走进读书,热爱读书,  相似文献   

2.
现如今,很多的园所或是教师培训,都会向教师推荐一些书籍或组织教师共同阅读一本书,写下自己的读书心得,并集体交流。一个人读一本书略显孤独.少了可以交流的书友。大家齐读书,不仅可以相互交流.更增加了自己读书的动力和学习意识。“阅读”栏目将设立“共读一本书”子栏目.分享大家集体阅读的心得和快乐,并向广大园所征集教师的读书心得。本期向大家推荐的书籍是《与幼儿教师对话》。  相似文献   

3.
不久前,笔者在对城乡3000名教师的读书状况调查中发现,教师不读书现象十分普遍,一年能够阅读5本书以上的教师占1.2%,阅读本书的教师占2.4%,阅读2本书的教师占4.2%,一年没读一本书的教师竟占92.2%。我曾多次为本地教师培训班讲课,内容主要是教师如何读书。近些年,我已先后作了23场有关读书交流的专题讲座,如《欲求教好书,先做读书人》《教师读书与教书》《做职业的读书人》《教师应为尊严而读书》《不读书何以为师》等。  相似文献   

4.
一个人的阅历是非常有限的,但通过读书,就能让我们真正有感于外面世界的精彩、人类历史的厚重、生命涵义的丰富。我是一名教师,一名平凡而又普通的语文教师。我知道要想成为一名优秀的语文教师,必须首先成为一个爱读书的、专心读书的人,因此每次外出我唯一不会少的收获是书柜中又多了两本新书,每晚睡前固定的夜宵是品味案头那几本书,  相似文献   

5.
如今的教师还读书吗?这个问题似乎提得有点多余,甚至有点幼稚。一个整天拿着书本的人,一种与书籍距离最近的职业,一种以要求学生读书为毕生使命的行业,从教者怎么会不读书呢?然而,依笔者在教育上工作了半辈子所了解的情况和所见到的情形,相当一部分教师是不读书的或者并非是真正意义上读书的。读书,对相当一部分教师来说早已是“梦里依稀昔日事”了。尽管有一部分教师还是依然故我,勤勤勉勉,苦读不辍,但这毕竟只是其中的少数人,毕竟只是教师队伍中有志趣、有追求、有事业心者;也有一部分教师闲暇之际,还能蜻蜓点水般翻那么几本书,读那么几页…  相似文献   

6.
<正>曾经有媒体报道,重庆市某校推行"手拿一本书"工程,要求全校教师每天上学、放学必须手拿一本书,并作为工作纪律进行考核,目的是营造校园的读书氛围,给学生做出表率。表面上看,这似乎就是手不释卷了,但从本质上说,两者相去甚远。手不释卷是形容一个人爱读书的情形或境界,有人提出读书是教师最重要的事,那么怎样才能让教师的手不释  相似文献   

7.
一位在中学任教的朋友告诉笔者,为了督促教师读书,他们学校要求每位教师每学期必须读3本教育理论书籍,每本书写出不少于5000字的读书笔记,每周四晚上都要举行读书会,大家共同交流读书心得和感受。很多教师对于学校的这种做法十分反感,多数人选择从网上直接抄袭读书笔记以应付差事。笔者把这种学校强制教师参加读书会、上交读书笔记的现象称为教师"被动读书"。这种教师被动读书现象在各地各校还真不少见。  相似文献   

8.
我自从几个月前参与了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群组织的读书活动,"聆听"了全国信息技术同行对同一本书的不同声音,深受启发,于是决定在自己的"地盘"上也组织信息技术教师共读一本书。信息技术教师中保持阅读习惯的人并不多,因此,我把第一次共读一本书的对象确定为参与我主持的省级课题研究的主要成员,  相似文献   

9.
每个受过一定教育的人都有过读书的经历,读书是我们生活的一部分。就一个作家而言,读书不仅是生活的重要内容也是工作的需要。每个人都会因为读书或多或少地改变自己的命运。我读的第一本书现在已经记不清了,但印象深刻的一本书仍记得的,那就是《水浒传》。那时我小学还没有毕业。当时毛主席  相似文献   

10.
书里的眼睛     
每一本书里,都有一双眼睛。打开一本书的时候,一双眼睛也就睁开了,默默地看着读书的人。一个朋友。就是一本书。这种书,指的是朋友送的,不是自己花钱买的。读这种书,自然就会想到送书的人,读起来也就多点认真,多点温暖。要不,对不起送书的人。  相似文献   

11.
法国书梦     
问一个问题,估计能够准确回答上来的人不多:中国每人每年平均读几本书?法国人一年又读几本书呢?在法国,地铁里、公园中、马路边、公车上,随处都能看到人们读书的身影。法国读书群体比较宽泛,有老人,有孩子,有妇女,有青年,囊括了社会的各个职业和阶层。法国人为什么喜欢读书?法国人把读书看作提高个人素质和综合修  相似文献   

12.
近日看到一篇报道,某县教育局为让教师们度过一个充实的暑假,激发广大教师的读书热情,给他们布置了“暑假作业”,即每人读2至3本书。为使活动开展得有声有色、有效果,有的学校还对教师的读书情况进行定期检查,并纳入到教师个人量化考评中。  相似文献   

13.
作家寄语     
丹菲 《大中专文苑》2011,(4):M0002-M0002
读书,就是练瑜伽。一个常读书的人,会形成一种场,即便不说话,别人也可察觉到。如果再从实用讲,读一本书,犹如进一次美容院,它能让你由内而外地发出荣光。  相似文献   

14.
刘克宇 《甘肃教育》2014,(14):88-88
正读书决定一个人的修养和品质,也决定一个民族的素质,影响一个国家的走向。教师作为文化传承的主体人群,不爱读书的倾向也越来越明显,值得我们深思。一、当下教师不愿读书的原因分析一是没有读书环境。当今社会,没有一种良好的读书风气,相当一部分人都将空闲的时间消遣在牌桌麻将、喝酒应酬上,社会风气变得越来越浮躁。另  相似文献   

15.
趣在书中     
有人不喜欢读书,有人喜欢读书。不喜欢读书的人说:无趣;喜欢读书的人说:有趣。趣之有无,仿佛因人而异,其实,趣在书中,是一种客观的存在,就看你愿不愿找,或者说,你能否找到一种通往趣之所在的途径。我自称是一条书虫,一天到晚以淘书、读书、编书、写书为业。为此,我想以一种书虫的身份,和诸位聊聊怎么样培养自己读书的兴趣。干任何事情都一样,如果没有兴趣,那就难以持久,自然也就不能有什么大的成就。当然,我说的读书,并非为了什么大的成就而读,但一个人若想要在社会上有所作为,而对读书又没有一点兴趣,估计那作为是要大打折扣的。一本书摆在…  相似文献   

16.
读一本书,认识一个作者,就好像邂逅一个人,结一段尘缘。有些人天天见、时时见,也未必能生出一些感情或者让人产生联想;而有些人也许只有一次倾心的交谈,却能让人回味一生。读书的经验也大抵如此。  相似文献   

17.
正我是用一天的时间读完由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的台湾教育人林文虎著《好教师在这里》的。其实,我平常读书绝没有这么快的,而读这本书我是废寝忘食地在读。我在读的过程中,曾随手在空白处写下:"我作为一个工作30年的老教师,读此,也是怦然心动!"而且,我的脑子里总是闪过这样的想法:我一定要把这本书推荐给我的同事读,给我熟悉的年轻教师读。作者林文虎曾多年担任台北市优良教师评选委员,  相似文献   

18.
说一本书能影响一个人的一生,或者改变一个人性格和生活,那大概有些夸张。不过在人生的旅途中,确实会有一本或者几本书,可能在你的心灵中刻下美丽的烙印,留下悠长的回声。对一个喜欢读书的人来说,有什么回忆能比这样的经历更为美妙呢!  相似文献   

19.
爱迪生说:"读书之于思想犹如运动之于身体,运动使人健康,读书使人贤达。"余秋雨先生认为,学生幼小的心灵纯净空阔,由经典奠基可以激发他们一生的文化向往。因此,小学语文教师重要的任务之一就是引导学生爱上读书。学生有良好的阅读习惯,能够坚持每日读古今中外优秀诗篇,体验读书的乐趣,健康快乐地成长,这是我们每个教育工作者及家长都期望的结果。笔者认为,在教学中开展各种各样的活动能促使学生爱上读书。开展同读一本书活动语言在于积累,读书在于坚持。小学生最难做到的是不能坚持读书,为此,我提倡让父母与孩子同读一本书,从而对孩子起到一定的引导和激励作用。  相似文献   

20.
版本与读书     
版本与读书是一个很有意思的话题。章太炎曾说:"所谓经书只是一种线装书罢了。"线装书乃属于版本书中的一种。我想,凡是接触过书籍,自己也读过几本书的人,原本就应该把版本和读书联系起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