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在目前依然流行的教育观念中,中小学教育只是人生的一个准备阶段,人的幸福与否,取决于成年后事业是否成功:而接受教育的目的,就是为将来的事业成功做好准备,打下基础。在这种教育观中,儿童阶段的快乐与幸福并不重要,它只是人生的一个起步阶段。为了将来的成功与幸福,我们有权利剥夺,也完全可以剥夺孩子们今天的快乐。  相似文献   

2.
在目前依然流行的教育观念中,中小学教育只是人生的一个准备阶段,人的幸福与否,取决于成年后事业是否成功;而接受教育的目的,就是为了将来的事业成功作好准备,打下基础。在这种教育观中,儿童阶段的快乐与幸福并不重要,它只是正式人生的一个起步阶段。为了将来的成功与幸福,我们有权利剥夺,  相似文献   

3.
在目前依然流行的教育观念中.中小学教育只是人生的一个准备阶段,人的幸福与否,取决于成年后事业是否成功:而接受教育的目的,就是为了将来的事业成功做好准备.打下基础。在这种教育观中.儿童阶段的快乐与幸福并不重要.它只是人生的一个起步阶段。  相似文献   

4.
孔庆河 《中国教师》2008,(22):55-57
<正>各位老师:大家好!在我看来,为人,感到快乐方为成功的人生;为师,感到幸福方为成功的教师。希望大家都能够在工作中感受到教育的快乐和幸福,做一个幸福的教师!那么,什么是教师的幸福感呢?  相似文献   

5.
培养人是教育的出发点和归宿。培养幸福的公民,应该是教育崇尚、追求的目标。学生时代是人生的一个重要阶段,在这个阶段体会到幸福与为将来幸福奠基同样重要。从这个意义上说,基础教育的内容和过程要能够激起  相似文献   

6.
有一首歌唱得好:“让我们手牵着手,去寻找幸福,你幸福我才幸福……”伫立于三尺讲台,有了学生的幸福,才有教师的幸福.教育家朱永新在他的《新教育理论》中说过:“儿童的学习不应该只是‘为将来的工作与生活做准备’,教育本该是生活的基本方式,儿童今天在学校里所接受的教育,在为长远的人生与社会理想服务的同时,本身就应该是幸福的生活.”  相似文献   

7.
教育的真谛是让每一个学生都体验成功的快乐,教师要让这种快乐充盈在教育的每一寸空间,惠泽到每一个学生的心灵,不抛弃不放弃每一个学生。教师要关心品学兼优的学生,更要关注、关爱潜能生,让潜能生在不断进步中体验成功的快乐。教育是为了人的幸福,教师关注、转化潜能生,不仅能帮助、提高一个学生,也能影响、改变一个家庭,更能让自己体验教书育人的快乐和幸福!  相似文献   

8.
论教育与幸福人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纵观历史。人人生活劳作为了什么?为了追求幸福的人生。幸福的人生仅仅是获得快乐吗?不是的。只有对人的生存发展有利的、持续长久的快乐才是幸福的。根据人的不同层次的需求,幸福也可以分为三种:物质生活的幸福、人际交往的幸福和精神生活的幸福。教育则可在不同程度上帮助人实现这三种幸福。  相似文献   

9.
李珂 《培训与研究》2008,25(9):104-106
纵观历史。人人生活劳作为了什么?为了追求幸福的人生。幸福的人生仅仅是获得快乐吗?不是的。只有对人的生存发展有利的、持续长久的快乐才是幸福的。根据人的不同层次的需求,幸福也可以分为三种:物质生活的幸福、人际交往的幸福和精神生活的幸福。教育则可在不同程度上帮助人实现这三种幸福。  相似文献   

10.
为幸福人生奠定基石是教育的终极价值诉求。从积极心理学的视野来看,幸福既来自主观体验又来自客观实在,既包含快乐又蕴含意义,既是享受的又是发展的,既是个人的又是社会的,是主观与客观、快乐与意义、享受与发展、个人与社会维度上的和谐与统一。幸福的教育也在于让受教育个体在主观感受与客观实践中知觉幸福,在快乐体验与意义实现中悟出幸福,在愉悦享受与人生发展中提升幸福,在个人付出与社会奉献中追求幸福。  相似文献   

11.
"快乐的人生是幸福的人生。一个人,不管他贫穷还是富裕,快乐才是最重要的。如果我们的教育为孩子培养了一种乐观、积极的心态,如果我们的教育教给了孩子快乐、进取的方法,如果我们的教育让孩子养成了获取快乐的习惯,那么,我们的教育就是非常成功的。"——褚俪华  相似文献   

12.
“一个人的人生观,形成于初中阶段,巩固于高中阶段。一个学生在初中阶段受到良好的教育,他将来会善待人生、善待社会。一个学生如果在初中阶段遭到不公平的对待,他将来会对社会发泄、报复。”——希望真正热衷于教育事业的老师们耐心而认真地读完这一系列文章,但愿能给您一些启迪,这也是我们每位老师肩上所担负的责任——让学生们养成良好的习惯。[第一段]  相似文献   

13.
我梦想,在新的世纪里,每个孩子都能生长出一对翅膀,一只是自由的翅膀,另一只是快乐的翅膀。什么是自由?自由就是身与心的解放,而教育的真正本质恰恰是人的解放,不是人的枷锁。冰心先生告诉我,让孩子像野花一样自然生长。我想,这正是成长的真谛,即依照人的身心发展规律,在自然的阳光与空气中自由生长。什么是快乐?快乐就是心灵的舒畅,而舒畅与幸福一样,是一种真实的个性化的体验。快乐是人生的目标,更是人生的动力。新的世纪应当是快乐的世纪,每个快乐的孩子就是一粒快乐的种子,就像天使一样,让快乐之花在世界的每个角落绽放。我深深地知道,自由往往来自束缚,快乐往往来自痛苦。今天,有太多太多的孩子在束缚与痛苦中挣扎,甚至成为应试教育的祭品。九年义务教育本是国民素质教育,是合格教育,是成功教育,却被应试教育异化为选拔教育、淘汰教育,让大多数学生成为失败者。这是20世纪中国教育的最大悲剧。21世纪的父母与教师也许要问问自己:我有教育孩子的执照吗?当一个人  相似文献   

14.
应试教育压抑了学生的天性,异化了学生的幸福感。追求幸福是每个学生不可剥夺的权利。教育不仅要使学生在学习生活中获得幸福感,而且要为学生的一生幸福奠定基础。日本和中国的“巴学园”为实施幸福教育提供了鲜活的样板。然而,幸福教育又与快乐教育迥然相异,幸福不应仅停留在追求快乐的肤浅层次。幸福教育植根于温馨和谐的校园和学生的日常生活世界而不是工厂式的校园与无生命的书本世界。为学生的一生幸福奠基是幸福教育的理论使命与实践旨归。  相似文献   

15.
爱情和婚姻对人生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青春期实际上是爱情的准备期间,学该教育青年学生树立正确的婚恋观。为了一个成功的婚姻,青年人应该做好以下准备:①建立友谊为将来的爱情做准备;②努力培养自己爱的能力;③努力保持婚前的纯洁;④确立正确的择偶观。⑤学习一些基本的性生理和性心理知识。  相似文献   

16.
快乐经济学研究告诉我们,人生幸福不能仅仅与财富联系在一起,社会群体的幸福感来自一种快乐的心理感受.而当我们沿着快乐经济学的视角去思考幸福教育问题时,我们必须重新定位教育目的观,教育的最终目的是使人具有感知幸福、获取幸福、创造睾福的能力.因此教育必须努力让学生体验和感知幸福;让教师学会实践幸福.  相似文献   

17.
关于幸福教育的思考与实践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情感,是学生学习与学校发展的基础.而今天我们学校把一些用来达到目的的手段本身变成了目的来追求.理想的教育是:培养真正的人,让每一个人都能幸福地度过一生,这就是教育应该追求的恒久性、终级性价值.建构"幸福教育"的两个体系是:其一,让教师拥有一种物质、精神和心灵的幸福生活.因为孩子的幸福观、幸福品质和幸福能力主要从教师那里获得.教师的最高境界是把教育当作幸福的活动.其二,不仅让孩子拥有一个幸福童年,还要拥有一个幸福人生.所谓幸福童年,指快乐的校园生活;所谓幸福人生,是为孩子今后人生走向构成完整而和谐、可持续发展的人生基础.幸福既是一种教育理想,也是一种教育实践.在这种体验过程与追求的过程中,除了需要学生对幸福拥有正确的认识和态度外,还需要他们具有感知幸福和创造幸福的能力以及享用幸福的能力.  相似文献   

18.
正在传统而普遍的成人视野中,儿童无非只是"成年人的预备",而童年只是"为了将来作准备"。这种根深蒂固的观念不仅轻而易举地消解了我们对童年重要性的认识,而且导致成人一厢情愿地以未来的名义剥夺儿童的快乐与自由。胡适曾经说:"你要看一个国家的文明,只消考察三件事:第一,  相似文献   

19.
在英国小学教育中,很少使用“ pupil” (小学生 )这个词,而频繁使用“ children” (儿童 )这个词,这不是一个词语使用习惯的问题,而是贯注了一种教育理念。   儿童,是人生的初始阶段,是生命过程中一个自然的阶段,人生的“儿童”定位是自然的定位,是人本的定位;学生则是一个社会角色的定位,带有某种强制性的社会功能性定位。教育之于“学生”是要最大限度地使其在将来发挥社会功能;而教育之于“儿童”是要最大限度地使其幸福、愉快地度过人生的初始阶段,教育的人本意义就在于此。教育的最终目的是什么 ?过去我们的一些做法过分…  相似文献   

20.
单志艳 《中国德育》2013,(10):35-37
家庭教育在孩子成长过程中非常重要。经常有人说"不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从起点就得成功。这里所说的成功只是外在的成功,无外乎是读名校、有份好工作、赚很多钱等。人生的成功是不能用这些外在的东西来衡量的。成功是内在的,是自己感受到的快乐和幸福,是作为一个完整的、自主发展的人所完成的幸福人生。每个人的成长之路必须自己来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