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教学设想:本课选自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下册第五单元21课,本单元是文言文,题材多样,内容丰富。教学时应从多角度、多层次阅读入手,欣赏文笔精华,感悟作品的思想内容,激发学习情趣。  相似文献   

2.
《与朱元思书》是一篇情词兼美的山水小品,它以简练隽永的笔墨描绘了一幅充满生机的大自然画卷,使人读后确有悠然神往之感,故而被视为骈文中写景的精品。吟诵此文,只觉得景美,情美,词美。但传统教学巾我们常把文言文的教学重点定位在“字字落实、句句翻译”上,将教学目标仅仅停留在“懂”的层面上,于是文言文教学便成了字句翻译课、古汉语知识课。  相似文献   

3.
【设计思想】《与朱元思书》是一篇情词兼美的山水小品.它以简练隽永的笔墨描绘了一幅充满生机的大自然画卷,使人读后确有悠然神往之感,故而被视为骈文中写景的精品。吟诵此文,只觉得景美、情美,词美。但传统中我们常把文言文的教学重  相似文献   

4.
孙丹 《黑河教育》2014,(8):24-24
正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本文的基本内容,并掌握常用的文言词汇;理解文章景物描写的特点;体会作者追求自由的情怀和寄情山水的情趣,把握文章主旨2.过程与方法:通过反复诵读,体会文章的声韵美、风景美和志趣美。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欣赏富春江上雄奇秀丽的景色领会作者厌弃尘俗和寄情山水的思想感情。教学重点:品味写景佳词妙句,把握课文的写景方法。教学难点:理解作者所创设的意境,把握文章的主旨。教学过程:一、古诗导入,激发兴趣  相似文献   

5.
【设计理念】《与朱元思书》是一篇情辞并美的精悍之作,全文像一幅萧疏淡远的水墨画,文辞峻洁而又富于情思。教学中,指导学生以多种形式反复朗读,在朗读中体会文章的意境和作者的思想感情,最后达到熟读成诵。  相似文献   

6.
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183;语文》八年级下册的第五单元第21课《与朱元思书》是一篇以书信形式描绘富春江山水的美文。它以清丽的文字,明快的节奏,错落的韵致,隽永的意境成为山水小品文中的佳作,历久不衰。作为教材来学习,就是要让学生读懂它,品味文章佳处,激发学生对优秀传统文化的热爱,增强对文言文的语言感受能力,积累文言语汇,这正是语文课程标准所要求达到的目的。  相似文献   

7.
<正>《与朱元思书》一课的教学重点放在哪里?是让学生能够熟练地解释文中的文言字词,还是学习描写景物的多种方法?是引导学生体会作者对世俗官场和追求名利的藐视之情,还是感受作者含蓄地流露出爱慕美好的大自然及避世退隐的高洁志趣?如果是前者,这样的文言文学习太简单了。如果是后者,对于一名中学生来说,又谈何容易?笔者在执教《与朱元思书》时,设计了"诵读""亲睹""发现"三个环节,将教学重点放在文言语感的积累上。  相似文献   

8.
吴均以文名世,名在山水散文,而多以书札的形式出之。而《与朱元思书》就是他的优秀代表作。我们读到的是《书》的节文,但就其描山绘水而言,它浑然独立,自成整体。全文仅寥寥一百四十二字,着墨不多,却以“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的山水景色,概括了富春江的美景,写得有声有色,生动逼真,颇具清新俊逸的特色,使人读来悠然神往,宛如置身于那异水奇山之间,具有极大的艺术魅力。全文共分三段。  相似文献   

9.
比较法教学,是一种颇受欢迎的教学方法,几年来笔者进行了一定的探索,特别是在比较的途径上勇于开拓,取得了较好的成绩.如《与朱元思书》一文的教学,比较的途径就有十二、三种之多.一、方言语音比较."自富阳至桐庐"一句中的"自"和"至"以及"望峰息心"中的"峰"与"在昼犹昏"中的"昏",由于方言所致,学生容易读错.他们往往把"自"与"至"都读成"zì",不能区别前者是舌尖前音,后者是舌尖后音;把"峰"读成"hēng",不习惯发唇齿音"f".对于这些语音,用比较法去纠正,让学生辨别、区分,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10.
11.
师:请一位同学把课题写在黑板上。(生纷纷举手。) 师:我找一位没有举手的。(指一位同学)就是你吧。你为什么没有举手? 生:我字写得不好。 师:没关系。没有谁不练习就能把字写好的。练习练习吧。(生上台板书。) 师:字写得蛮可以嘛,虽然不能说漂亮,但是笔顺都对,间架结构  相似文献   

12.
师:请一位同学把课题写在黑板上。(生纷纷举手)师:我找一位没有举手的。(指一位同学)就是你吧。你为什么没有举手?生:我字写得不好。师:没关系。没有谁不练习就把字写好的。练习练习吧。(生上台板书)师:字写得蛮可以嘛,虽然不能说漂亮,但是笔顺都对,间架结构都合理。要努力,大胆些,敢于表现,才有成功。(生欲回去)师:先不要走。当老师还没有当完呢,给大家解释一下课题呀。生:和……朱元思写信。师:“与”有“和”的意思,但这里应解释为“给”;“书”解释得很好,在这里是名词,“信”的意思。生:给朱元思的信。师:非常棒!你再看看书,会知道,这…  相似文献   

13.
14.
15.
六朝时的山水画家宋炳说 ,观山水的目的在于“澄怀观道”。读一向沉缅于山水的吴均之作《与朱元思书》,也当由此悟入。言为心声。吴均借富阳至桐庐一带百余里间富春江边秀丽的山光水色 ,在他心弦上弹奏出的清音 ,在他心镜上折射出的自然中内含的情韵 ,需要我们仔细聆听 ,细心玩味。一向沉缅于山水的吴均 ,在“风烟俱净”之日 ,于“天山共色”之中 ,泛舟于浙江西富春江上。他乘一叶小舟东西飘荡 ,而只“从流”,而只“任意”,既无任何挂碍 ,也无一定去向 ,恰如苏轼《前赤壁赋》中所云 :“纵一苇之所如 ,凌万顷之茫然。浩浩乎如冯虚御风 ,而不…  相似文献   

16.
这篇文章选自《艺文类聚》(据中华书局影宋本卷七)。朱元思这个人不甚有名,乃至有些选本选这篇文章,把朱元思的“朱”误为“宋”。黎经诰《六朝文絜笺注》还说:“‘宋’,一作‘朱’,非。案宋元思,字玉山。刘峻有《与宋玉山元思书》。” 作者吴均,字叔庠,梁朝吴兴故鄣(今浙江安吉县西北)人。生于公元469年(宋明帝泰始五年),卒于公元520年(梁武帝普通元年)。出身贫寒,自幼聪慧好学,官至奉朝请。他曾因私撰《齐春秋》免官;后奉诏撰通史,未成而死。他的诗歌、散文多描绘山水景物,风格清新挺拔,曾得到当时有名的文学家沈约的称赏,时人仿效他的文体,号为“吴均体”。至今有《吴朝请集》和小说《续齐谐记》流传。  相似文献   

17.
江山多娇,引得墨客折腰,吟诗作文,为我们流下了众多脍炙人口的山水美文。《与朱元思书》即为佳作中的精品。其清丽之文气,隽永之韵味,令人读后齿颊留香,美景美情溢满心中不吐不快。  相似文献   

18.
<正>吴均的《与朱元思书》,是东晋南朝山水散文中的优秀代表作品,最近被选入中学语文教材。不论从备山水散文之一体,还是从东晋南朝文学的代表作的角度看,它的入选都值得欢迎。  相似文献   

19.
《与朱元思书》是一篇用骈体写就的书信体的写景小品文。虽仅有一百四十字,却把富春江山水的奇丽多姿描绘得生动逼真。如何把这类短文教得生动活泼,又富有实效,学而有得,是一个值得探讨的课题。 叶圣陶先生说:“阅读方法不仅是机械地解释字义、记诵文句、研究文法修辞的法则,最紧要的还在多比较、多归纳、多揣摩、多体会,一字一句都不放过,务必发现它的特征。”按照这个观点,要增大《与朱元思书》的教学容量,突出本文的教学重点,在分析课文时就应注意前后勾连,比较归纳,浅文深教。 《与朱元思书》一文编排在高一册第七单元,根据其在本册中的位置,其教学重点应是:学习抓住景物特征、多角度写景及即景抒情的写法;了解本文骈  相似文献   

20.
《与朱元思书》还是《与宋元思书》马东震选人中学语文教材的《与朱元思书》是篇除炙人口的山水小品,为历代传诵:作者吴均通过书信形式,给他的朋友朱(?)元思描绘了富阳至桐庐(现在均属于杭州市)沿途的秀丽景色,仅以一百几十字,就将富春江的景色写全、写活、写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