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张广友 《传媒》2000,(8):23-25
在我30多年记者生涯里,所采访的重大事件中最使我难忘的就是1976年发生的震惊中外的唐山大地震。 当时,我在新华社总社当机动记者。地震发生后,我是首批于当天到达唐山地震现场的记者之一。第二次地震(7.1级)发生时,我就在唐山市内。从那以后,直到毛泽东主席逝世前夕(9月8日)的50多天中,我一直是在  相似文献   

2.
7月4日11时56分,河北文安发生5.1级地震,京、津等地普遍都有震感。12时16分,地震发生后20分钟,新华社以快讯形式,报道了这一突发性的自然灾害。事件消息随即被各大网站转载,置于首页头条位置,央视《新闻30分》亦在第一时间,播报了文安地震的消息。媒体及时迅捷的报道,使灾害引起的社会震荡很快趋于平静。时间倒退30年,1976年7月28日,唐山地震发生后的第一篇消息是新华社记者3天后发出的,从3天到20分钟,中国媒体对突发事件报道迈出了跨越性的一步。  相似文献   

3.
2005年12月30日至31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总理温家宝来到江两几江市地震灾区检查灾后重建工作,代表党中央和国务院,看望和慰问广大干部群众。按照常规,这么高层次的领导活动,有中央和省里的新闻记者随行采访,我们地市级的新闻单位记者是不安排采访的。  相似文献   

4.
汶川地震报道特点及对传媒未来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1966年3月8日邢台地震时,“文革”尚未爆发,报纸和广播电台的及时报道和周总理三赴现场的新闻照片形象,给人留下了深刻印象,当时传媒的报道起到了较大的社会动员作用,一时全国支援邢台灾区蔚然成风。“文革”后期,1976年7月28日唐山地震,由于“文革”前的大部分报纸停刊,中央只有“两报一刊”,  相似文献   

5.
在唐山纪念抗震30周年之际.从中央到地方。各路记者蜂拥而至,一时间,唐山成了新闻记者的“角斗场”。从新闻学的角度来讲.纪念唐山地震30周年的报道属于同源新闻。因为它是多家媒体的多名记者面对同一新闻资源的采访所产生的新闻,很容易出现千人一面、报道雷同的现象。因此,我们努力在“同源”新闻中挖掘出不同的内涵,使每一块版面、每一篇稿件都具有与众不同的“含金量”,概括起来讲,就是做到“同中求异.异中求活”。  相似文献   

6.
刘翠红 《中国档案》2007,(11):48-49
1976年7月28日凌晨3点42分,一场罕见的7.8级大地震,把唐山夷为平地,给世人尤其是唐山人留下了难以泯灭的记忆。地震30年来,唐山人以"特别能战斗的精神"和勇往直前的"抗震精神",在一片废墟上重  相似文献   

7.
随着新闻改革的发展,新闻介入社会生活的深度和广度,较之从前有了极大的提高,但目前规范新闻活动的法律,尚属欠缺,日益活跃的新闻活动运行于—个相关法律并不完备的社会空间,必然产生某些介乎合法与非法,守法与违法之间的边缘法律问题。本文拟对此问题作一初步探讨,以期就教于同仁。 一、新闻活动对隐私权的“准侵犯”以及报道手段的合法问题。 在不久前纪念唐山地震20周年的采访活动中,曾发生这样一件事:一记者去采访地震中幸存的孤儿。被采访者在20年  相似文献   

8.
No.1唐山大地震专题档案收集工作正式启动新华社7月29日消息:7月28日是唐山抗震30周年纪念日,上午,河北各界干部群众1000多人集会隆重纪念这一特殊的日子。据唐山市档案局官员介绍,我国将着手收集整理关于唐山大地震的专题档案,其中包括24万多名遇难者的系统资料。目前唐山地震档案虽然已保存了一些,但还没有形成较系统完整的专题档案。根据国家档案局和河北省档案局的安排,目前唐山市档案局已开始唐山地震专题档案的收集工作。征集内容将包括唐山地震预报、震前自然情况、伤亡损失、抗震救灾、恢复重建等情况,每个主题、每个阶段都将有完…  相似文献   

9.
随着信息社会的日趋完善,电视、广播、报刊、网络等媒体竞相发展,各种媒体记者的人数逐渐增加,与此同时,有关记者挨打的事件却频频发生。例如,2010年3月23日,贵州省贵阳市一名女司机因为无牌照轿车逆行接受民警的处理,在处理过程中,贵州电视台一位女记者上前采访,但该司机多次示意不接受采访,当记者依然问你觉不觉得你的行为给贵阳丢脸了后,女司机突然扇了记者几个耳光。事件发生后,社会舆论由最初否定女司机的打人行为,转变成了记者挨打是因为提问不当,到最后,竟有极端者认为记者该打。  相似文献   

10.
《全国新书目》2008,(12):13-13
1976年,唐山的一场地震惊动了全世界,而32年后的今年5月12日,比唐山大地震还猛烈的地震灾害出现在四川。"我们没有忘记全国人民在唐山最需要帮助时伸出的援手。"一名来自唐山的志愿者檀立这样说道。  相似文献   

11.
1976年7月28日凌晨3点42分53.8秒,唐山发生了历史上罕见的大地震。新华社记者汪才誉在1986年第七期《新闻业务》上著文,记述他在地震中向总社发拍电讯的经历,摘录如下:  相似文献   

12.
这是平常的一天——2009年7月15日,对于每天面对大量或好或坏或悲或喜新闻的《京华时报》的编辑们来说,并没有多么的不同。只是当天北京周边的津晋高速公路发生桥梁垮塌事故造成车辆和人员伤亡的消息得到证实后,围绕派什么样的记者去采访,引起了一番争议。图片部门首先提出了采访建议,但流媒体记者去不去?最后,一辆采访车载着一名摄影记者、一名流媒体记者以及两名文字记者,迅速赶往出事地点,从各自需要出发进行不同角度的采访,最终在报纸和网站上发出静态照片、视频新闻以及文字报道。  相似文献   

13.
1998年1月10日,张北、尚义两县发生强烈地震。当夜,我们河北日报记者部《特别报道》栏目的记者就赶赴灾区,一直到1月29日(农历大年初二)坚持在灾区采访20天。这是我们终生难忘的20天,是我们在江泽民同志题写的“公而忘私、患难与共、百折不挠、勇往直前”唐山抗震精神鼓舞和指引下英勇奋战、忘我奉献的20天。  相似文献   

14.
本刊乌鲁木齐讯中国记协采访团应新疆军区邀请,从7月28日起对天山南北军营进行了近40天的采访。这是建国以来全国性的记者团第一次采访新疆边防部队。采访团由中央报刊电台的7名编辑记者组成,抵乌鲁木齐后分为两个组奔赴南北疆,先后采访了  相似文献   

15.
据《蜀报》7月30日报道,简阳市人民法院已正式起诉成都某电视台。事情的起因缘于成都某电视台一次涉及简阳市法院执行庭在执行一起经济合同纠纷案的采访报道。 简阳市法院认为:“成都某电视台记者到法院采访时采取了一系列不法行为,即未经有关部门批准,采取了偷拍镜头、编造事实、无中生有的手段,严重丑化和毁损了简阳市法院的形象。” 但记者认为,从中央到地方,新闻媒体采用暗访的  相似文献   

16.
地震遗址实物档案的保护与利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76年7月28日凌晨3点42分,河北唐山丰南一带发生了举世罕见的7、8级地震,这座拥有百万人口的重工业城市顷刻间化作一片废墟。1985年经国务院批准,唐山共有七处地震遗址被永久保存,成为地震历史文物和世人瞩目的地震灾害档案。  相似文献   

17.
从1980年算起,笔者从事记者采访工作快30年了。近30年来,采访过多少人已无法统计,上至中央领导,下至平民百姓,其采访心得也不少,这里我想着重谈谈记者情感在采访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18.
《北京档案》2008,(6):54
内容提要:1976年7月28日凌晨,河北唐山发生7.8级强烈地震,波及北京、天津等地,共造成24.2万余人死亡,16.4万余人重伤。在中央抗震救灾指挥部的统一领导下,中共北京市委员会、北京市革命委员会迅速成立了北京市抗震救灾指挥部,市委财贸组、市建委等系统成立分指挥部,领导全市的抗震救灾工作。史料内容涉及地震发生后,  相似文献   

19.
学艺札记     
记者的采访本每个记者都有一本采访本。一位做过多年记者工作的同志对我说:“我们记者的采访本,可是一样好东西;简直可以这样说:采访本是我们记者认识社会生活的‘万宝全书’!”他说:“作为一个记者,需要有丰富的社会知识和社会经验。但是,这些知识和经验,常常是很难从书本上学到的。要熟悉社会情况,根本的办法就是向社会作调查,向一切具有丰富的社会知识的人请教。”  相似文献   

20.
说起我与记者打交道的故事, 那真是很多很多的,十七年来,从中央新闻单位到地方新闻单位,从电视台、电台到报社,我结交了很多记者朋友。应该这么说,我一直是他们追踪报道的对象,有时甚至被“追”得很辛苦,但是从他们身上,我也学到了很多“记者精神”,使我常常思考:作为一名党和国家给予荣誉的劳模,该更多地回报什么给社会。 十几年了,记者们见到我都习惯叫我“徐虎师傅”,感觉很亲切。记得当初接受记者采访时,我很紧张,是单位里的领导、师傅给我很大的鼓励和帮助。时间长了,我和一些经常来采访的记者交上了朋友,自然也就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