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1923年1月《孙文越飞联合宣言》发表,标志着孙中山确立了与社会主义国家苏俄结盟的政策,但孙中山在确立了联俄政策后继续期望英美日等列强支持中国革命,尤其对日本的期望更为强烈,并且为之进行了积极的努力。  相似文献   

2.
孙中山实行联俄政策 ,不但是因为共产国际和中国共产党的帮助 ,更主要是自身有着深刻的内在原因 ,即孙中山对欧美资本主义的批判 ,对社会主义的向往 ,奠定了联俄的思想基础 ;五四运动后孙中山对帝国主义本质认识的加深 ,奠定了联俄的外交政策基础 ;孙中山实行联俄政策还出于现实斗争的需要 ,促使孙中山最后下决心走联俄道路的是陈炯明的叛变  相似文献   

3.
孙中山晚年确立了联俄政策,这是推动中国革命发展的重大步骤。但孙中山的联俄与师俄是有限度的,他并未认同苏维埃制度和主义。他与苏俄联合,是想以苏俄为外援,改组国民党采取的"三民主义为体,俄共组织体制为用"的模式,重点在借鉴党军制度。由于当时孙中山对苏俄缺乏深入了解,国民党上层又深受西方思想影响,这些主客观原因造成了孙中山联俄与师俄的限度。尽管如此,孙中山的联俄政策仍旧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奠定了重要基础。  相似文献   

4.
本文认为,孙中山在晚年提出实行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三大政策是中国革命史上的飞跃,是他革命学说的发展高峰。对此理论,社会科学界持一致看法,但在分析这一革命方略及其思想转变时则稍有分歧。本文提出,这是孙中山领导的中国革命实践及其思想发展的必然结果。主客观因素兼而有之,其根本基于社会实践。  相似文献   

5.
孙中山生产得到的苏俄(联)援助可说既迟又少。原因-是苏俄(联)为解决中东铁路和蒙古问题急于先同北京政府建立邦交;二是孙中山联合张作霖反对吴佩孚,刚好与苏俄(联)联吴反张的策略相左;三是俄共(布)、共产国际和中共内部对援孙有不同意见。此外,土耳其民族运动的阴影使俄共(布)对援孙心存犹疑。文章进而指出,俄共(布)在实施对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的援助时,既体现出追求本国利益与“世界革命”理想的矛盾,也反映出  相似文献   

6.
本文对蒋介石在联俄政策上由拥护转变为敌视的演变过程作了历史的考察,回答了蒋介石在何时开始反对联俄政策、在哪些方面、在什么程度上反对联俄政策等学术界存在歧见的问题,从一个侧面说明了孙中山逝世以后,蒋介石抛弃三大政策、背叛国民革命的必然性。  相似文献   

7.
孙中山在 1 92 1 -1 92 4年间决定与中共合作 ,其外部原因是当时的国内国际局势的影响 ,内因则是他对社会主义的认识和理解。由于其社会主义观与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之间存在相当大的距离 ,孙中山在具体决策时 ,在涉及诸如中国经济发展方向、中俄关系、特别是革命领导权等问题方面对苏俄和中共的提议都未如以往所认为的那样采取完全和无条件接受的态度 ,这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国共合作的形式与结局  相似文献   

8.
孙中山“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三大政策的新三民主义是社会主义中国化的最早形态,联俄,走社会主义道路;联共,干社会主义事业,扶助农工,唤醒社会主义的力量,三大政策导致了孙中山革命实践与理论的三大转折;把学习榜样从西方资本主义转向了东方的苏俄社会主义,把革命联合力量由大军阀,大资本家转向了中国共产党,把革命基本动力由资产阶级转向了工农民众。三大根本性转变使得孙中山的社会主义由主观变成现实。中国的具体国情与发展阶段的历史定位是孙中山三大政策的民生主义成为现实的客观基础与理论依据,只有从孙中山三大政策的民生主义的时代特征与中国特点去理解与认识其社会主义,对孙中山晚年的评价才可能是客观和公允的。  相似文献   

9.
20世纪初期,日本对俄政策经历了由"联英(美)抗俄"向"联俄抗美"的转变,其基本目标是力图巩固扩大日本在朝鲜和中国东北的侵略权益,进而确立其在远东和太平洋地区的霸权。  相似文献   

10.
20世纪初期,日本对俄政策经历了由“联英(美)抗俄”向“联俄抗美”的转变,其基本目标是力图巩固扩大日本在朝鲜和中国东北的侵略权益,进而确立其在远东和太平洋地区的霸权。  相似文献   

11.
第一次国共合作是在苏俄与共产国际的大力推动和指导下实现的,同时也是苏俄政府对华政策的产物,体现了苏俄与共产国际推动世界革命的意识形态追求和维护国家利益的现实主义考虑的矛盾与交织。苏俄对华政策的矛盾性使得其与孙中山国民党的联合确立经历了一个复杂、曲折的过程,并在合作的过程中由于各自意识形态与民族利益的不同,不可避免地产生分歧与矛盾,这种分歧与矛盾又加剧了民主革命阵线内部的斗争,并最终导致了第一次国共合作的破裂。  相似文献   

12.
孙中山将世界理念作为他进行共和革命"建设新中国"思想的一个重要理论支柱。他主张"吸收世界文化","兼取众长,益以创新";他倡导驰骤"世界经济之场",振兴实业,又力戒"以欧美为鉴",谋求社会"均等发展",表现出一种具有世界眼光和时代意识的文化整合思想。孙中山的世界理念,对当今中国"和平崛起",完成祖国统一大业,无疑是一笔重要的精神财富。  相似文献   

13.
作为辛亥革命时期的领袖,孙中山的思想在辛亥革命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本文着重分析了孙中山各种场合的言论中反映的民族思想及其转变历程,从而更加细致地说明了辛亥革命时期革命派的民族认同情况。  相似文献   

14.
孙中山建设现代中国的理论由两个部分组成。其中第一个重要部分是关于怎样救中国的理论——三民主义,其目标是要通过对西方先进国家的学习,使中国从一个落后低下的简单社会和中世纪国家变成一个兴旺强大的现代社会和现代国家。这一理论的另一重要部分,是关于怎样建设中国的系统理论,在一系列论著中,孙中山从精神文明、物质文明和制度文明三方面,为现代中国的建设规划了基本的蓝图和轨迹。在这一理论指导下,从1911—1937年,中国现代国家架构基本成型,国家实力提升、现代化步伐加速。  相似文献   

15.
孙中山的《实业计划》完成于第一次世界大战之后,是一个实现中国工业化的大规模建设方案,它体现了中国人民改变自己国家贫弱状况的决心,自立于世界先进民族之林的宏伟气魄和远大理想。《实业计划》中有许多值得研究和珍视的先进思想,它是近代中国经济思想史的一份重要遗产。  相似文献   

16.
孙中山在其武装斗争实践中对战争的起源、战争的性质、战争的目的和战争与经济的关系几个方面进行了深入的论述,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战争观,这是其军事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孙中山战争观的研究,有助于科学客观地评价孙中山的军事思想。  相似文献   

17.
丁健 《哈尔滨学院学报》2007,28(12):111-116
民元孙中山让位,是多种社会力量博弈的结果,既不是革命党人的完全失败,也不是袁世凯的大获全胜,又不是帝国主义、立宪派的无利可图,而是一个共赢的结果。这表现在:清王室退位,享有优待条件;袁世凯费心机获大总统席位;孙中山让位得民主共和;帝国主义、立宪派调停盼到稳定统一。  相似文献   

18.
法律思想在孙中山的思想中占有突出的位置。孙中山对法律问题提出了许多重要见解 ,他的法律思想具有民主性 ,在中国法律思想史上具有划时代的意义。  相似文献   

19.
近代中国自然灾害频发,灾荒与贫困加剧了各种社会矛盾。孙中山认为,反帝反封、建立贤良政府是救治灾荒的根本出路,并提出政府主导、振兴实业、发展交通、革新技术等具体措施。孙中山社会救助的思想及实践,体现了他作为民主革命先行者的远见卓识和责任意识。  相似文献   

20.
进化论从西方传入中国之后,成为中国19世纪末20世纪初影响最大的社会思潮。康有为和孙中山都把进化论作为他们社会政治纲领的理论基础,二者有相同的地方,也有相异的地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