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我校生物课外活动小组采用比较简便的方法,试制了各种小型脊椎动物骨胳透明标本。这类标本比干制标本具有更明显的直观性。同时,还试制了植物输导组织透明标本和人的胚胎骨胳透明标本。1985年参加省、地、市的评比活动中,这些标本获得一等奖。  相似文献   

2.
在春天只要准备一个鉄皮盒子,把一具青蛙的屍体安放其中,就可制成骨胳标本了。先在铁盒上用小洋釘开一个或几个孔(作为螞蟻的通路),而后到阳光较充足的林边,树旁或路旁去找一个大蚁塚,把这个鉄盒放在蟻塚里。到夏天取出鉄盒,就可以从盒内获得一付已被螞蟻啃光了肉的青蛙骨胳。这个方法的缺点在于制作时間太長;为了克服这个缺点,我們作了改进。先把青蛙的皮和內脏除尽,而后很小心地尽量除去附着在骨胳上的肌肉(应特别注意胸部,不妨就多留一些肌肉)。因这里是胸骨,前胸骨,和  相似文献   

3.
鲫鱼骨胳标本制作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鱼骨骼标本的制作取材方便,用具和药品也少,可自行制作。但是,由于鱼骨骼较多且细小,特别是头骨,不但数目多,骨骼之间的连接也不紧密,因此.标本制作难度较大,不易掌握。如果在标本制作过程中能够准确把握每个环节的处理程度,还是可以制作出高质量的标本的。1选材制作骨骼标本的鲫鱼应尽量选取年龄大,骨骼硬化好且新鲜的。腐烂的鱼由于骨骼之间,特别是肋骨与脊椎之间的韧带常常已被破坏,制作标本时容易散落,散落下来的骨骼组装非常麻烦,并且做出的标本效果也差,利用价值小,因此,应避免使用不新鲜的鱼作材料来制作骨骼标本…  相似文献   

4.
第一步,致死.先用空气针往家兔耳部静脉管注射空气,使家兔致死.然后测量它的体重及身、尾、四肢的长度,并作记录.第二步,剥皮.剥皮处理是制作剥制标本过程中量多而又难度较大的工作,需要十分细心和耐心地进行.剥制前,先用水把家兔腹面的毛濡湿,以免在剥制过程中兔毛飞扬.剥制时,将免体仰卧在解剖盘內(或桌面上),先从肛门处下剪(勿剪开肛门),沿着腹部中线由身体后端剪向前端,将外皮切开.再由切口处向两侧小心地将皮与肌肉割离.先剥免体的后半部(包括尾部),然后把毛皮翻转过去,继续剥开兔体的前半部.要特别注意的是:兔尾、头部的毛皮很薄,易破裂,所以要十分小心地撕剥;后腿骨及头骨仍需留附在毛皮上,但骨上的肌肉务需刮削干净.  相似文献   

5.
生物学是一门实验性很强的学科,观察和实验是生物学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提高生物教学质量的有效手段。我在多年的教学实践中指导学生动手制作些小型的生物标本,如:蝶类、蛾类、家鸽等生态标本,既可锻炼和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又可改善教学条件,有助于激发学生学习生物课的兴趣和提高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6.
《骨胳》     
一、教学目的 1.要求学生知道人体骨胳的结构及其作用,并能在自己的身上指出部分骨的位置。 2.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及思维能力。 3.向学生进行有关骨胳的卫生保健教育。 二、教学重点 指导学生认识人体骨胳的结构和作用。并进行相关的卫生保健教育。  相似文献   

7.
8.
全日制十年制学校中学生理卫生课本第二章运动系统,第:二节骨胳肌,根据大纲规定要做肌肉收缩的演示实验.演示实验是在课内由教师做,学生看.这就要求一、实验过程每个学生都看得清楚.二、要节省时间.以往演示肌肉收缩的传统做法是:用探针刺入蛙枕骨大孔,先向前刺入颅腔,破坏脑组织,再向后刺入樵管破坏脊髓,之后撕去蛙皮,摘除内脏,分离出带有坐骨神经的腓肠  相似文献   

9.
一般的脊椎动物骨骼标本制作过程主要有,处死动物、剔除肌肉、腐蚀脱脂、漂白骨骼以及整形装架等几个步骤。而个体较小的动物(如小鱼、蛙等)和幼体,它们的骨骼软弱纤细或尚未完全骨化,无法将它们处理制成一般的骨籍标本,我们可以将之制成透明骨路标本。现将具体制作过程介绍如下:l、取材选用体形完整、材料新鲜的小型脊椎动物。如鱼类、两栖类,以Ic厘米内为宜;蛇类长度在50厘米以内;鸟类以麻雀或出壳20天左右的雏鸡为宜;哺乳类以小白鼠大小为宜;人体船儿以3~5个月内为直。动物体形小.其体壁相对就薄,染色、透明效果亦佳。2…  相似文献   

10.
<正> 《生理卫生》教材第31页写道:“骨胳肌里分布着许多血管和神经。肌肉受到刺激,能够收缩。在人体内,骨胳肌所受的刺激,来自神经传来的兴奋。肌肉受刺激后,牵动所固着的骨,产生动作。”《生理卫生教学参考》书中通过介绍蛙的坐骨神经——腓肠肌收缩实验得到证明:肌肉无论受到哪种直接刺激、都有收缩反应,在受到间接刺激(电流刺激神经)时、同样产生  相似文献   

11.
鸟类能在空中飞翔是由于它的外部形态和内部结构有与其空中飞翔生活相适应的特点。我在讲解鸟类骨胳的结构特点时,在课堂上边讲课,边做这样一个小实验:取一个小型透明的玻璃水槽(或杯子),内盛装2/3的饱和食盐水溶液(溶解度达36.5%以上),监置于化学实物投影仪上(即幻灯机上),接着用镊子挟起鱼、青蛙、蛇、鸡和家鸽等动物的部分脊椎骨和肋骨投入食盐水中。实验现象可在银幕  相似文献   

12.
九年义务教育三年制初级中学教科书(生物)第一册吓)和第二册,以及现行高级中学课本(生物)(全一册)(必修)中,将“骨路”、“骨路肌”写成“骨胳”、“骨胳肌”。一些生物学杂志上也这样写。笔者认为这样写是不妥当的。查1998年1月语文出版社出版的(现代汉语规范字典)。胳:骨的统称,而“胳”是用于胳膊、胳臂等词组中。1955年(第一批异体字整理表)中将“胳”作为“胳”的异体字,予以淘汰。1988年(现代汉语通用字表)确认“胳”为规范字。由此可见,自1955年后“骨骼”和”骨胳”已不能混为一谈了。1988年后再将“骨骼”、…  相似文献   

13.
标本制作     
一、青蛙的一生青蛙生活在水田、水沟、水坑边,有水的地方都能发现它的踪迹.我区一般在五月初就要注意观察青蛙的活动情况,及时收集卵和各个不同生长发育阶段的幼体,以便制作整套标本.1.蛙卵的采集制作(1)掌握产卵时间.要采集新鲜卵,最好在早晨.注意区别新卵群和旧卵群:刚产的卵群,清新透明,黑白分明,旧卵群常常蒙上尘土.(2)注意区别蟾蜍卵和蛙卵.蟾蜍和青蛙常在同一水域产卵.青蛙卵群呈块状或单一片状,卵球较大,直径2毫米左右.蟾蜍卵群呈条状(图一).  相似文献   

14.
教学“人体骨胳”的体会襄阳县朱集镇旺午小学谢建林(441100)我在上自然课时,尽量使教学直观、通俗。并围绕“观──思──实──形”这一顺序完成掌握知识、形成体系的目标。在教学“人体骨胳”这一课时,首先让学生观察人体骨胳的模型,整体感知人体结构展示人...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利用局解废弃材料快速制作骨质好,结构完整,数目成套齐全的足骨标本。方法:将取下的足标本放入32mm高压锅内加清水没至标本25mm水位,盖好锅盖并放上限压阀,放置2500w电炉上通电加热,待限压阀排气后,继续蒸煮15min。随后将上述处理好的足骨按套(每套分别用1个小铁丝篓)放入CS101-3型电热鼓风干燥箱内(温度调至110℃)进行烘烤,在温度达到110℃时,继续烘烤15min即可切断电源,将足骨倒入加有洗衣粉50℃温度热水中浸泡,搓洗10min,用同样方法进行两次处理即可。结果:按传统方法用有机溶剂浸泡脱脂处理,时间需1-2个月,而经电热鼓风干燥箱烘烤处理过的足骨进行有机溶剂浸泡脱脂处理,可缩短2/3时间。结论:该方法改进之处在于,将足骨在脱脂之前经过了电热鼓风干燥箱多次烘烤处理,使骨髓腔内的脂肪大部分逐被蒸发去除,缩短了标本的脱脂时间,也解决了标本处理阶段需晾晒等问题。  相似文献   

16.
初二《生物》“骨路肌收缩特性”首先设计了一个演示实验,用蛙胀肠肌──神经离体标本,说明骨胳肌不论受到何种刺激,包括电刺激、机械刺激以及神经传来的兴奋的刺激,都会发生收缩.从而说明骨胳肌具有收缩的特性。接着课文说明,人体内骨胳肌受到的刺激,是神经传来的兴奋,从而使人体产生各种动作。在讲述上述内容中,我援引了生活中的两个人体实例,大大激发了学生的兴趣。第一个例子很有趣:小时候,小伙伴之间经常闹这样的恶作剧——用手欢别人上臂肽二头肌,肽二头肌发会生收缩,砍得越猛,收缩得越厉害,越是痛。当肽二头肌收缩时…  相似文献   

17.
在“骨胳及骨胳肌群”一节教学中 ,骨胳与直立行走相适应的特点是重点难点。按照常规教学方法 ,学生在学习中处于被动接受的地位 ,并对这一部分内容难以透彻理解。为了改变这种状况 ,更容易突破重难点 ,我在这部分教学中应用了简笔画 ,让学生直观地观察分析骨骼与直立行走相适应的特点。它不仅形象生动 ,而且锻炼了学生的分析能力 ,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1 引出直立行走回忆明确人是一种哺乳动物之后 ,通过问题 :“人在行走时 ,与其他哺乳动物 ,如人类的近亲猴子、猩猩等最主要的区别是什么 ?”引出直立行走。2 简笔画的具体运用2 .1 用简…  相似文献   

18.
暑假的一天,云南大理市一所小学夏令营生物兴趣小组的三位同学,高高兴兴地来到大理市郊区的蝴蝶泉采集生物标本。蝴蝶泉的蝴蝶真多。他们用网兜不一会就捕捉到了制作标本的蝴蝶,便回到学校野生动物展览室做蝴蝶标本。  相似文献   

19.
齐静 《科学课》2008,(12):56-56
教学分析 《研究磁铁》一课编排了四个教学活动。活动一是认识不同形状的磁铁,激发学生探究的兴趣。活动二是研究磁铁的性质。包括:磁铁能吸铁;磁力有大小;磁极可以指示方向;同极相斥,异极相吸等。活动三是制作活动,自制指南针,自制磁铁玩具。括动四是引导学生调查磁铁在我们生活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20.
荸荠,莎草科,多年生水生草本,细长的葡匐根状茎和球茎(即荸荠)。做荸荠浸制标本虽然封严即可长期保存,但其明显的缺点是过一段时间便失去原来的色彩。学生在观察过程中难免会有无谓的猜测。由于荸荠风干后,极易收缩变形,如果将内部水分多的肉质挖去后风干,就可防止收缩。除肉时,可在一边或底部开一小孔,先用小刀挖去白色肉质,再用小铲细心地逐渐刮去靠近皮部的肉质,将挖空的外壳浸在70%,85%,95%酒精中各一日,使荸荠消毒、定形、并脱水。取出后,将碾碎的樟脑丸连同药棉团塞进去,然后风干(药棉有吸水和保持原形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