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62 毫秒
1.
粟年丰 《图书馆》1995,(4):56-57
谈中专图书馆计算机管理的若干问题粟年丰由于主管部门领导对中专学校图书馆建设的重视,使很多中专图书馆配备了计算机。我们铁路中专学校图书馆80%以上配备了计算机,有的已实现单项或多项业务的微机管理,在中专图书馆自动化建设上迈开了可喜的步伐。但是有的中专图...  相似文献   

2.
张廷广  何潺 《河北科技图苑》2001,14(1):12-13,22
简述了我国中专图书馆目前的状况,并阐述了它的职能,进而讨论了中专图书馆自动化建设的模式,指出网络化是中专图书馆的最终选择。  相似文献   

3.
中专学生的阅读现状与图书馆导读策略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导读直接关系到读者工作乃至整个图书馆工作的效果,是图书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中专图书馆做好导读工作,不但有利于中专学生的素质教育和健康成长,而且是图书馆建设和发展的动力。本文根据中专学生的阅读现状,分析了他们的阅读特点,提出了中专图书馆的导读策略。  相似文献   

4.
1981~1990年,我国中专图书馆事业进入了一个新时代,广大中专图书馆工作者从实践中总结经验,并注重理论研究,撰写了不少论文,使中专图书馆工作研究领域得到长足的发展。有一支素质较高,不断发展壮大且相对稳定的论文作者群,是搞好中专图书馆工作研究的基本保证。通过对我国中专图书馆工作研究论文作者群的分析,可以了解到中专图书馆工作论文作者群及其论文的时间、空间和内容的分布情况。从而分析出他们研究活动的规律,为我国中专图书馆工作学术研究的发展提供事实依据。  相似文献   

5.
近几年。在经历了高校扩召带来的生存压力和升格高职带来的中专数量的大量减少,中专图书馆的发展遭到大的挫折。本文对新世纪图书馆的发展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梳理,希望为新世纪中专图书馆的发展找到一些对策。  相似文献   

6.
浅谈21世纪中专图书馆的发展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胡爱玲 《图书馆》2001,(4):76-77
本文从建立中专图书馆信息网,提高馆员素质、深化信息服务水平,建立图书馆特色,发挥图书馆在素质教育中的作用等方面,论述了21世纪中专图书馆的发展。  相似文献   

7.
本刊自刊出今年笔会选题后,得到广大读者的响应,我们收到大量关于加强中专图书馆建设的文章,本期先刊出一组,以后还将陆续刊出一些,以期引起对中专图书馆工作的重视  相似文献   

8.
东北地区中专图书馆发展现状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东北地区三省提供调查资料较齐全的55年中专图书馆情况和90年代前期中专图书馆工 研究论文发表情况,从六个方面统计分析了东北地区中专图书馆的发展现状。  相似文献   

9.
新的社会形势对中专图书馆工作提出的新要求,据此,本文分析了中专图书馆目前存在的不足,指出了中专图书馆的努力方向。  相似文献   

10.
迎接中专图书馆发展的新时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从《中等专业学校图书馆规程》颁布,中专馆步入法制化发展轨道;全国中专图书馆工作研究会成立,中专馆进入协作发展时期;重点中专学校计算机建设加快,中专馆驶入现代化之路三方面,讨论了中专馆面临的良好机遇,迎接中专馆发展的新时期问题.  相似文献   

11.
图书馆的价值体系及其价值服务战略思考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图书馆的价值是读者价值、社会价值、资金提供者价值、馆员价值的动态有机综合。资金提供者价值是图书馆价值存在的前提和保证,读者价值是图书馆价值的核心和最直接体现,馆员价值是创造图书馆价值的基础,社会价值又是形成图书馆价值的基本资源和环境条件,并全面影响着资金提供者、读者、馆员价值的形成和提高。这四种价值相互促进又相互制约,构成了图书馆的基本价值体系。价值服务战略的核心就是如何围绕这四梦够值誓价值体系采取服务战略,来努力实现图书馆价值的最大化。  相似文献   

12.
陈锴 《档案学研究》2022,36(2):128-134
随着科举制度的发展,作为贡举人名单的贡籍在唐代产生,但它成为一件科举档案则始于宋代,主要记载贡举人的个人资料与考试情况,是贡举人地位得到提升的反映。为了更好地管理和安抚贡举人,宋代政府编制贡籍,并在此基础上叙理举数,推行免解和特奏名制度,同时殿举、除名等惩罚之制以及贡举人经济、法律等特权的获得亦依托于贡籍。但在明清时代,随着“科举必由学校”逐渐成为现实,政府加强对基层士人的管理,贡籍进一步下移,学籍得到扩展,政府所掌握档案由得解举人扩展为广大生员。这一定程度上削弱了举人贡籍的独立性,但礼部仍然通过贡籍的替代品保留对举人的有效管辖。  相似文献   

13.
[目的/意义] 靖继鹏先生是我国情报学界最早从事信息经济学研究的代表性学者之一,探究其信息经济学学术思想的发展脉络与内容体系,有助于启发后辈研究学者,推动信息经济学学科的创新与发展。[方法/过程] 首先结合先生个人经历与时代发展因素分析先生信息经济学思想的形成背景,然后通过研读先生信息经济学领域成果概括其信息经济学学术思想的内容体系,在此基础上总结先生信息经济学学术思想的特征及贡献,最后提出研究展望。[结果/结论] 先生构建了信息经济学学科体系,凝练了信息经济学理论体系,拓展了信息经济学应用领域,他的信息经济学学术思想具有前瞻引领性、系统全局性、应用实践性3个典型特征。结合先生信息经济学思想与现实发展,从创新理论基础、拓展应用实践、追踪发展前沿3个方面提出研究展望。  相似文献   

14.
[目的/意义] 裂变型创业企业是区域创新系统中的重要企业形态和新生创新力量。以促进区域创新系统的协同创新发展为目标导向,基于系统协同理论和知识整合理论,探究裂变型创业企业知识整合特征和模式选择,对于其提升知识整合水平、在区域创新系统中形成核心竞争力具有理论和实践意义。[方法/过程]基于企业创业生存-快速发展-成熟蜕变三阶段生命周期视角,解析区域创新系统内裂变型创业企业的知识整合特征,构建生命周期视角下的裂变型创业企业的知识整合模式。[结果/结论]在区域创新系统中,裂变型创业企业知识域的形成需经历知识吸取、知识共享和知识转化3个过程,由于生命周期阶段所呈现的知识特点的迥异,创业成长期裂变企业宜采用继承式模式,快速发展期企业宜采用渐续式模式,成熟蜕变期裂变企业宜采用跳跃式模式。细化研究裂变型创业企业基于生命周期阶段适宜的知识整合模式,有利于强化其高效整合知识资源的能力,提升了企业在区域创新系统中的知识协同管理水平。  相似文献   

15.
多年来,中国图书馆事业不断发展,但对于图书馆史的研究却相当薄弱,河南师范大学图书馆馆史馆志的著述则在这方面做了有益的尝试,其显著特点为:以编年体制呈现了河南师范大学图书馆60年的峥嵘岁月;以口述实录充实编年框架;以描绘平凡中真实的个体彰显图书馆人主体精神;以灰色文献汇编还原多彩工作画卷。这种以编年为基础、以书人书事为经纬的图书馆馆史著述,不仅会推动高校图书馆史的研究,而且也将推动图书馆文化研究在全国业界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
特藏资源是图书馆最可珍视的资源。特藏推广的独特价值在于,以"有形"资源之推广,促"无形"文化之传播。以特藏推广为载体,不仅可以促进特藏资源的利用,而且有利于图书馆服务品牌的塑造和文化价值的传播,特藏推广可以成为带动图书馆全局工作的战略。特藏推广要以高质量的资源建设为基础,通过制定完善的推广计划,辅以专业的服务以及多样化的推广方式,并以制度作保障,将深度整合图书馆的资源,带动图书馆整体服务水平的发展,而实现特藏资源的共建共享则是特藏推广的终极目标。  相似文献   

17.
The library of Heythrop College, University of London, has a number of unusual features which influence the management of the collection. To date, however, it has operated without a formal collection management policy. As a contribution to the process of producing such a policy, the study described asked key questions about the role of the Library and the resources available to through interviews with the most influential stakeholders, the academic staff.

On the basis of interviews with the twenty‐nine permanent staff and seven other key stakeholders, expectations about the role of the Library were considered and the fitness of the collection for the purposes required of it are assessed. Some specific issues raised by the interviews, affecting the Library's collection management, are considered. In particular the provision of multiple copies, electronic resources and the ‘explosion’ of publishing are discussed. The usefulness of the staff interview as a collection management tool is also examined.  相似文献   

18.
References formulate the foundation and endorsements of scientific research. Using articles published in 2005 covered by Microsoft Academic Graph, the current paper defines and calculates five indicators of references, i.e., the number of references, the number of citations of references, the age of references, the number of nodes in a reference cascade (a multi-generation reference network), and the density of bibliographic coupling networks by references, and investigates their relations with the citation impact of the focal publication. A non-linear relationship is shown in all the five indicators; specifically, we observe two types of patterns, namely inverted-L and -U relations, both presenting the existence of critical points. We further explore the discipline-level differences of such a relationship and how it relates to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discipline itself. Among all five indicators, the effect of disciplinary academic “environments” is universally identified. We believe that the current paper provides insightful views to the discussion regarding the significance of a reference list.  相似文献   

19.
在人类历史长河中,人类群体的出现孕育了服务理念的萌芽。随着时代的变迁。服务的表现形式在不断演变,但服务宗旨没有发生改变。信息时代的到来对图书馆的社会地位带来了巨大的冲击。如何面对并适应环境的变化,维持图书馆的可持续发展,需要图书馆人共同努力去解决。适应读者需求、适时改善服务模式、促进社会发展是图书馆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前提。  相似文献   

20.
The founders and early practitioners of government in the United States inaugurated publication of the statutes and publication practices for the Federal legislative, executive, and judicial branches. Largely perfected during the nineteenth century, they became a norm of government. The rise of the administrative state during the early years of the twentieth century produced a flood of new law that became fugitive because of the lack of appropriate publication arrangements. This deficiency was corrected with the creation of the Federal Register system. With the subsequent arrival of the national security state and its penchant for secrecy, publication of the law has become impaired as a consequence of concealment by design. Examined here, against the background of the public law tradition, is the coming of secret law.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