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教学技术是教学科学和教学艺术的中端或中介、桥梁。历经十年多项相关课题的研究.我们从中外古典和现当代经典教学理论以及前沿科学理论中发现了共同含有的“点一结构”特质,结合各级各类各科教学的实际教学行为,提炼出了具有普适通用性的“视点结构教学”理论.并对这一理论的教学行为亦即教学技术转化,以及“视点结构教学技术系统”的构成进而“审美化视点结构教学”等,进行了精心研究。对于各级各类各科教学设计和教学操作常态模式的建立.在追求教学基本效率之上实现教学创新,教师教学行为的系统诊断、评价、指导、培训等等方面.都具有切实可行的价值。  相似文献   

2.
生物学图解教学有多方面的作用,下面结合教学实践,谈谈它的作用。一、图解方法是结构方法的重要组成部分 结构方法是认识心理学派倡导的方法.是现代系统科学方法之一.能较好地揭示“对象”(某一系统)的结构——其内部诸要素的相互联系、相互作用方式.最终以结构图解比较全方位地反映出来.有利于学生正确理解生命的各个方面的关系.认识生命的本质.并将学到的知识结构化。  相似文献   

3.
教学要素与教学系统最优化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教学要素是教学系统的要素,离开了系统理论就不能把握教学要素的整体性。教学要素与教学系统的运作存在着多种联系,运用系统理论可以揭示教学系统的整体特征、等级层次、结构、功能、环境与要素的联系。教学要素与教学系统的优化密切相关,但要素的优化必须服从于系统整体的优化。  相似文献   

4.
8—432人才素质结构体系及其要素结构形成机制,是各级各类学校教育全面贯彻教育方针,深化优化素质教育,实现人才培养目标,造就现代新型人才的一个带有方向性、先导性、基础性和全局性的大问题,也是一个深入研发的重大课题和系统工程。其各种层次和要素,既是相互区别、相互制约,又是相互依存、相互转化的,是一个有机联系的统一整体。通过对其纵向8个层次之间的相互区别及其逻辑关系和横向32个要素的内涵外延及其相互关系以及应用价值及其研发趋向作出解读说明,其目的在于揭示教学规律和认知规律,深刻认识其素质结构形成的生理基础、心理基础、环境基础和实践基础。进而促进教育教学的深化改革,整合优化知识结构、认知结构、教学结构和教学模式,实现素质教育新的突破,提高教育质量、人才素质和办学效益。  相似文献   

5.
视点结构教学技术是指确立一个清晰的点(知识点、技能点等),从此点沿着一定的逻辑联系轨道或结构展开知识和思维视野的适用于各级、各类教学的教学技术或教学技术性行为系统。“视点结构教学技术”被称为“通用教学技术”,当然也适合语文作文教学。尤其是在作文的专题讲解中,  相似文献   

6.
课堂有效教学:评价的视点及其建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如何突出中小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问题,一直是深化课堂教学改革、规范办学行为减负增效、提升课堂教学质态必须着重研究的命题.本文分别从课堂有效教学评价的视点定位及其要素建构两个方面,进行了一些理性指向与操作行为结合的探索,旨在进一步明确"教为学服务,学为生发展"的课堂有效教学评价视点,积极建构有利于促进学生发展的课堂有效教学评价要素结构.  相似文献   

7.
马丽娟  周清 《考试周刊》2013,(3):172-174
在实现军校教育信息化的过程中军校教员是处在核心位置的,是所有教学要素相互联系并发生作用的纽带和润滑剂;军校教员的教学行为直接与教学效果相连,也直接影响着信息化的进程。本文从教育技术视角,对军校教员信息化教学行为从宏观、中观和微观三个层面进行探索分析。  相似文献   

8.
教学结构是指在一定的教育思想、教学理论和学习理论指导下的在一定环境中展开的教学活动进程的稳定结构形式,是教学系统四个组成要素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具体体现。基于网络的协作学习系统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有助于构建远程开放教育理想的教学结构和与之对应教学模式。  相似文献   

9.
整合就是指一个系统内各要素的整体协调、相互渗透,使系统各个要素发挥最大效益。课程整合是使分化了的教学系统中的各要素及其各成分形成有机联系并成为整体的过程,其实各学科是一个相互联系的整体,而现在的课程结构过于强调学科本位,割裂了各学科的知识、技能等之间的联系,课程整合就是要克服这种弊病,从而建立学科之间的有机联系。在教学中将多学科的文化知识进行整合,运用其他的学科  相似文献   

10.
一、优化课堂教学结构。促进知识由抽象向直观转化 组成课堂教学过程结构的基本要素有学生、教师、媒体、学习内容。而现代教育技术在教学过程中可以改变这些要素,构成一个新的“系统科学层次”.使课堂教学收到理想的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