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素质教育在现实中遭遇的种种难题常常让人欲罢不能却又欲说还休。当你要认真思索原因时,往往如同进入了“无敌之阵”,不知道谁是“敌人”。高考吗?高考喊冤,目前中国除了高考还有什么更有信度和效度的选拔方法;政府吗?政府说我积极倡导素质教育20年;学校吗?学校说离开了升学率,我就先死在高考上了,活不下去还谈什么推广;家长吗?家长说只要你能保证我孩子进名牌大学怎么搞都支持,否则甭提;教师吗?教师说生活在应试“炼狱”中,我比谁都知道素质教育好,但你们可知道我的学生考试成绩差时的“不好”!  相似文献   

2.
素质教育在现实中遭遇的种种难题常常让人欲罢不能却又欲说还休。当你要认真思索原因时,往往如同进入了“无敌之阵”,不知道谁是“敌人”。高考吗?高考喊冤,目前中国除了高考还有什么更有信度和效度的选拔方法:政府吗?政府说我积极倡导素质教育20年;学校吗?学校说离开了升学率,我就先死在高考上了,活不下去还谈什么推广:家长吗?家长说只要你能保证我孩子进名牌大学怎么搞都支持,否则甭提;教师吗?教师说生活在应试“炼狱”中,我比谁都知道素质教育的好,但你们可知道我的学生考试成绩差时的“不好”!  相似文献   

3.
滕瑾 《学前教育》2007,(3):35-37
孩子们在沙坑玩时,发现脚印有大有小。就议论起“谁的脚印大”。有的说谁的年龄大谁的脚印就大。有的说谁的个子高谁的脚印就大。还有的孩子说:“不对。有的人个子很高但脚很小。”我说:“说得好像都有道理,那到底是谁的脚印大呢?”他们一听又争论起来,还不时地用脚踩沙来比较脚印的大小。但还是得不到一致认可的答案。最后,有一个孩子说:“要不,我们回去量量脚印。不就知道谁说得对了吗?”看到孩子们对这个话题这么感兴趣。我决定顺着这个话题展开主题活动。  相似文献   

4.
开心豆豆     
谁最懒 父亲:豆豆,我问你,你们班上谁最懒? 豆豆:我不知道。 父亲:噢,你知道!你想想,当全班同学都在课堂专心念书或写字时,是谁坐在那儿望着别人学习? 豆豆:老师。 诚实的孩子 老师:你要做个诚实的孩子,豆豆,究竟是谁替你做的功课? 豆豆:我不知道,真的,我睡得很早。 没全抄 老师:豆豆,你的试卷是抄别人的吧? 豆豆:是抄了些,但并不全是。 老师:哪些地方不是抄的呢? 豆豆:我的名字不是抄的。 老师:有一物,浑身都是漂亮的羽毛,每天早晨它能叫你起床。是什么东西? 豆豆:鸡毛掸子,爸爸每天早晨都用它叫我起床。…  相似文献   

5.
仰视孩子     
“顽皮”“无知”“贪玩”“不听话”……不知有多少词汇在描述着人之初的孩子。成人总觉得孩子需要无微不致的关心、教诲,去教他们知识,教他们做人的道理,因为成人是理智的,有经验的,而孩子永远是教会的,果真如此吗?如果我们蹲下来听听孩子的想法,认真地理解孩子,透视他们,你会发现自己错了。八年前从职业中学调回县城教幼儿园,别人也曾告诉我,孩子懂什么,还不好教。我也自以为大材小用,可一次在课堂上孩子们促使我纠正了自己的偏见。“”像什么?成人能有几个答案?可孩子们给了我不小的惊奇:像小草;象大山;像唐僧的帽子…  相似文献   

6.
在一间铺满花布的灿烂的房子里,年轻的妇幼中心的阿姨正在向幼儿园的孩子们讲述“妈妈的子宫”。孩子们席地而坐,坐在花布上的孩子和他们倾听的神情组成了这个世界上最美的爱情。“妈妈的子宫”被画在一张硕大的白纸上(还同时画有卵巢),呈粉红色,白纸用支架撑展着,挂在孩子们的正前方。阿姨问:“你们知道这是什么吗?”孩子们回答:“这是喇叭花!”孩子们嬉笑着,东倒西歪,奶声拖的很长。阿姨纠正:“这是妈妈的子宫。你们回答的很好,它长得像一朵喇叭花。你们知道子宫是做什么的吗?”“不知道”“它是你们来到这个世界之前睡觉…  相似文献   

7.
我是一个明星!知道吗,我是他们的偶像,成名的速度远远高过那些娱乐明星,大家都想知道“他们”是谁吗?呵呵,他们就是和我朝夕相处的孩子们!有的小朋友叫我帅哥,有的小朋友叫我阿舅,还有的小朋友叫我老汪,我就像他们的老朋友。每当我推开班里的大门,安静的教室里便会猛然喧哗起来——“汪老师今天上体育课吗?”“上体育课吧!”“我们快走吧!”这些孩子显然已经变成了小兔子,心儿早就穿过墙壁飞到操场上了。  相似文献   

8.
阅读对人成长的影响是巨大的,一本好书往往能改变一个人的一生。在今天这个高度知识化和信息化的时代,我们的孩子除了课堂内的读书学习,课外他们仍在读书吗?他们都喜欢读什么类型的书?他们应该读些什么书?家长,你是否明白,你给孩子买回的书他喜欢吗?老师,你是否想过,你给孩子们布置的大量“课外读物”,他们感兴趣吗?  相似文献   

9.
经典笑话     
课堂问答 “孩子们,谁知道骆驼不同于其他动物的特点?” 一片沉默。 老师略做沉思,进一步解释说:“骆驼的什么东西是其他动物所没有的呢?”  相似文献   

10.
雪莱尔 《家长》2009,(2):7-9
写在前面的话: 你知道自己的孩子喜欢什么吗?他爱玩哪款游戏?那款游戏哪个关卡最刺激?他是谁的“粉丝”?他都“稀饭”她(他)哪些地方?他每天除了写作业,还愿意做点什么?他的爱好是始终如一,还是“朝三暮四”?除了说“多吃点儿饭,快写作业,早点儿睡觉”,你和孩子还能聊些什么呢?  相似文献   

11.
最近有几位家长问了我一个相同的问题,就是当他们问自己孩子问题时,总是问不出什么答案,不知道孩子在想什么,也不知道他们在幼儿园学会了什么。我通过观察了解,发现这几位家长大致有一个相同的地方,就是经常问孩子一些相同的问题。如:“今天在幼儿园表现怎么样?”“上课发言了没有?”“今天学了什么?”……经常是这样,孩子当然没有与你交谈的兴趣。这里提供几种有利于与孩子交谈的方法,供大家参考。一是做谈话的发起者。要引导孩子们说话,成人得有想像力。比如问“告诉我,你今天最高兴的一件事是什么,最不高兴的一件事是什么…  相似文献   

12.
任何一名幼儿教师都知道:我们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让孩子快乐。我经常在一天学习活动结束的时候问孩子们:“今天你快乐吗?”在工作一天结束后,我能感受到孩子们的快乐是无所不在的。我感触颇深的就是幼儿在角色游戏的角色扮演中所获得的快乐简单、单纯,让我觉得他们的快乐很简单。  相似文献   

13.
热点     
孩子眼里的“猥琐”打哪儿来?
  --黄齐超撰文指出:孩子的青春期教育很重要,若太迟,则容易在心理上造成困惑和苦恼。儿童节到来,不少家长会给孩子购买各种礼物,武汉市三医院一名女护士周莉却与一般家长不同,她给11岁的儿子送了一份特殊礼物--青春期性教育手册,可是儿子却认为:“妈妈好猥琐”。都说儿童的心灵是一张白纸,你涂什么就留下什么印记,周莉的儿子才11岁,却认为性是肮脏的,纯洁的心灵过早地被污染,不能不令人遗憾。好在周莉没有退缩,她巧妙地把性知识制作成PPT课件,图文并茂,吸引了孩子的注意,最终得到了认可。事情有了圆满的结局,然而,把性教育视为“猥琐”者绝非周莉儿子一人,谁给孩子的青春期性教育投下“猥琐”的印记呢?在笔者看来,是一些做父母的没有摆正性教育的位置,谈性色变,视性为洪水猛兽,对早期的性教育遮遮掩掩,简单粗暴地回应孩子的好奇。正是我们做父母的给孩子的青春期性教育投下了“猥琐”的印记,这值得反思。  相似文献   

14.
小时候父亲常在周末带我去山上,在漫步丛林的时候给我讲好多关于树林里动植物的新鲜事儿。其他孩子的父亲也带着他们的小孩去山里玩。当孩子们又聚在一起时,一个小朋友问我:“你瞧见那只鸟儿了吗?你知道它是什么鸟吗?”  相似文献   

15.
最近,我担任一个班的语文课。在作文课上,我发现孩子们对文学经典接触太少,为激发他们对文学的兴趣,我特意安排了一节“经典欣赏”。课堂上,我问: “谁能描述一下晚霞的样子?把你看到的说出来就行!” 孩子们都摇摇头。我很意外,问: “都没有见过晚霞吗?”  相似文献   

16.
周健美 《山东教育》2002,(36):37-37
每天离园前五分钟,我总要对孩子们说:“请大家看看自己的衣服和鞋子穿整齐了吗?内衣塞到裤子里了?”孩子们会七嘴八舌地说:“我里面的衣服露出来了”“我的裤子快要掉下来了”“我的鞋带松了”……我一边帮孩子们整理一边说:“老师看谁的小手会把自己打扮得整整齐齐、漂漂亮亮的。”接着我带领孩子念儿歌:“快把衣服拉拉好,裤腰提提高,鞋带系系牢,爸爸妈妈笑哈哈,夸我是个好宝宝。”这时孩子们的积极性很高,努力按照儿歌里的要求去做。穿戴整齐的孩子主动帮助动作慢的孩子,个别自理能力较差的孩子,我就手把手地教他们,并逐一…  相似文献   

17.
都说:“天下父母爱孩子是一样的。”经过接触外国家长和幼儿,我发现:在不同文化背景下生活的外国人,他们爱孩子和对爱孩子的理解,还真和我们有点不同。也许有的家长会说:“我比谁都更爱我的孩子啊!”但是你每天给他一个拥抱了吗?你每天都亲吻他了吗?你每天都让他知道你的爱了吗?  相似文献   

18.
一群天真烂漫的中国孩子,席地而坐,“洋博士”则手舞足蹈、神采飞扬地为他们做着实验,讲着道理。从孩子们的表情可以看出,他们是心悦诚服的,他们得到了极大的满足。这就是中央电视台《科技博览》节目为我们展现的精彩的一幕。它虽然只有几分钟,却在我们心里引起了极大的震动,使我们陷入了深深的思考之中。你看,“洋博士”手里拿着两个充满气、但大小不一样的气球,孩子们一看,太熟悉了,谁没玩过?当“洋博士”提出:如果把这两个气球连在一起,它会是什么样子呢?孩子们感到茫然,因为他们谁也没有试过。但他那亲切自然、平易近人…  相似文献   

19.
白艳 《早期教育》2006,(2):18-18
孩子们对迎春花的兴趣源于玲玲制作的那朵迎春花,这朵在玲玲手中忽开忽合的迎春花,一下子就把孩子吸引住了。有的说:“玲玲,这是什么花啊?你是怎么制成的啊?”有的说:“玲玲,能让我玩一会儿吗?我想看看它是怎么开的?”有的说:“玲玲,你教我制作一朵好吗?”……(孩子对新鲜事物总是很感兴趣,教师要善于抓住孩子的兴趣,借以激发孩子的探究欲。)  相似文献   

20.
情满课堂     
吴开金 《青海师专学报》2005,25(Z1):154-155
每学期一次的社会开放活动如期而至。那天清晨,很多同学的爸爸妈妈走进了课堂,和孩子们一起学习。第二节是我的语文课,我与孩子们一起分享《袋鼠与金子》这篇课文。这是一则童话,讲的是一只袋鼠妈妈在带着孩子出远门的路上,放下孩子休息时,发现了一堆金子。袋鼠妈妈以崇高的母爱战胜了金子的诱惑,拒绝了小草的建议,坚持把孩子放进袋里走了。课堂上,我引导学生通过联系生活实际去感悟母爱的纯洁与伟大。我请他们谈谈:你知道你的妈妈每天都要为你做些什么吗?学生们个个都有话可说,兴致勃勃地举起了小手,有的说“:我的妈妈每天都要上班,晚上还要为我检查作业。”有的说“:我的妈妈要为我洗衣服。”有的说“:我的妈妈每天都要为我买菜,做饭,辅导我功课。”……“那袋鼠妈妈照顾自己的孩子需要做些什么呢?”孩子们继续思考,有的学生说“:袋鼠妈妈要为孩子摘果子吃。“”袋鼠妈妈在跳的时候,她还要看着自己的孩子,别把它甩出袋子。“”袋鼠妈妈还要带自己的孩子出去玩。“”袋鼠妈妈还要保护她的孩子,不让她的孩子受欺侮。”……“妈妈照顾自己的孩子是多么的辛苦啊!那袋鼠妈妈为什么还要选择自己的孩子呢?”孩子们思考片刻,一个男孩站了起来“,袋鼠妈妈如果不要孩子,她就没有快...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