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文章从高适、岑参诗坛登台谢幕状况、厚积薄发路数、诗歌情感主流等方面,分析了他们诗歌创作的差异性,力求深化高岑诗歌比较研究.  相似文献   

2.
盛唐时期是我国诗歌发展的黄金时代,其中那些反映边塞军旅生活和边塞风光为主要内容的边塞诗以高昂的格调、强烈的爱国主义激情和新奇独特的艺术形象流传于世,经久不衰。高适和岑参是盛唐边塞诗人的杰出代表,本文就其边塞诗的异同点进行了比较分析。  相似文献   

3.
共同背景和近似经历形成高、岑诗的共同特点 :报国立功的理想抱负 ,爱国主义和英雄主义的献身精神 ,悲壮慷慨的风格。个性、气质、经历和生活体验的差异造成二人诗风的不同特点 :高诗悲壮而沉郁苍凉 ,岑诗悲壮而昂扬豪迈 ;高诗夹叙夹议直抒胸臆 ,岑诗擅长描绘寓情于景 ;高诗语言沉实质朴 ,岑诗用语峻逸奇丽。二人的共性和个性都表现了时代的主旋律 ,具有永久的魅力  相似文献   

4.
高适与岑参     
高适与岑参是唐代极盛时期最具盛名的二位边塞诗人,时代相当,家数相近,并称“高岑”。同时二人的为人性格与诗歌风格又有差异,形成对比。其仕宦经历与创作过程,在盛唐诗人群体中尤其具有代表性的意义。  相似文献   

5.
本文主要从语言风格学的角度探讨形成高适和岑参二人边塞诗语言风格差异的成因系统,这个系统包括制导因素系统和物质因素系统。前者包括主观因素和客观因素两个子系统。主观因素主要指生活经历、思想感情和文化学识,客观因素主要指交际环境、表达对象和接受主体;后者包括语言要素中的风格手段和非语言要素中的风格手段两个子系统,语言要素以语音、词汇为主,非语言要素以修辞格为主。  相似文献   

6.
高适与岑参是盛唐齐名的边塞诗大家,高﹑岑边塞诗有其共同之处,都展现了盛唐气象、主题基本相同和都侧重叙事,但二者更多的是不同之处,如,分别反映了不同的小的时代背景和文学主流风尚;反映了高﹑岑各自仕宦经历和创作心态的不同对诗作的影响等。高﹑岑二人边塞诗,分别体现了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单就艺术成就而言,岑参似乎略胜一筹。  相似文献   

7.
以边塞题材入诗,古已有之.边塞诗的创作形成风尚,达到顶峰,则在盛唐.而盛唐边塞诗人中尤以高适、岑参为代表.二人在诗歌创作与风格上有许多相似之处和各自独有的艺术个性特征.高、岑诗歌的比较研究,对了解盛唐边塞诗概貌颇具意义.  相似文献   

8.
岑参是盛唐时期创作边塞诗数量最多、成绩最突出的一个诗人。其边塞诗语音方面采用洪亮级的韵脚和激越豪壮的韵调;词汇方面采用道劲有力、雄伟阔大的词语;修辞方面采用了奇特的夸张。这些语言风格手段的使用使其边塞诗呈现出豪放的语言风格个性。  相似文献   

9.
岑参边塞诗具有悲壮雄浑的艺术风格。本文从五个方面探寻了岑参边塞诗风格形成的原因。  相似文献   

10.
谈高适、岑参和他们的边塞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适、岑参早期生活贫困,求官不达,仕途失意,但强烈的功业愿望和以身许国的爱国激情,使他们走上了从军之路,在边塞屡立战功,不断升迁。军旅生活、人文景观、大漠风光、官兵疾苦、战争的残酷,使他们受益匪浅,加之他们对其又有深刻体验及细致的观察,使他们写出了大量的高水平的优秀诗篇。如《白雪歌》、《燕歌行》等等,那丰富的内容,完美的艺术,使他们登上了边塞诗的顶峰。  相似文献   

11.
"燕赵自古多慷慨悲歌之士",燕赵特殊的地理位置形成了燕赵极具个性化的民风民俗与地域文化,它表现在诗风上,形成了燕赵以"慷慨悲壮"为主的诗歌风貌。有两次数年边塞之行的高适,就深受此种诗风的影响,并对其个性和诗歌创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高适、岑参是盛唐边塞诗派的杰出代表,两人历来并称。他们生活的年代大致相同,都有多次出塞的经历,并且创作了大量的边塞诗。高适、岑参边塞诗带有鲜明的时代特征,气魄宏伟,激情澎湃,洋溢着强烈的爱国感情和积极进取的精神,具有一种震撼人心的强大力量,形成了悲壮雄放的风格特征。但高、岑二人气质秉赋迥异,青少年时期教养、经历与生活道路各不相同,因此诗的风格也各自具有鲜明的特色。对此从四个方面对高适、岑参诗的风格差异做一辨析。  相似文献   

13.
浅论高适与王昌龄边塞诗的异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适和王昌龄是盛唐边塞诗派的代表作家,他们的边塞诗作代表着当时边塞诗的最高水平。但因为个性、经历、时代等各种主客观因素的存在,二的边塞诗既有相似性,又有差异性。  相似文献   

14.
西晋太康诗人左思不但重视对前代文学遗产的继承,更注重创作上的开拓创新。其《咏史诗》八首创成一体,垂式千秋,尤体现在对传统的突破与艺术的创新方面。文章指出左思这方面的成就具体表现在如下三个方面:全新地审视和观照历史的思维方式与审美取境;往古世界与诗人自身遭际之间的象征关系;熔建安风骨与正始诗风于一炉的风格特征。  相似文献   

15.
儋州时期的苏轼诗作是苏轼创作的另一个高峰,这一时期诗作的特色是道艺合一,真实自然,呈现一种圆熟之美。采用托物言志的写法,新意和妙理迭出。艺术风格上平淡简远,体现了诗人这一时期旷达超然的人生态度。  相似文献   

16.
苏轼兄弟手足情深,成为千古称美的文学佳话。然而,这种深厚的情谊并不是以二人的种种相同特质为表现形式的,在他们性情气质、文学个性、生活态度与生活方式等方面,实际存在着最重要的异质异貌特征,恰是这些“和而不同”的独特风貌,使他们在现实生活与文学生涯中,取得了适合自身个性发展和他人无法取代的成就。  相似文献   

17.
道咸之际,一批亲历战乱却不甘沉寂的诗人涌现诗坛,清末苏州诗人江湜即为典型一位。他一生遭逢离乱,在奇穷中面对出路失落、仕途绝望的二重生存困境,逐渐在内心进行自我价值追问,最终完成"诗人"身份体认,预示出"士"阶层在阴霾末世中对自我价值的找寻。  相似文献   

18.
同一作者在同一书的正文与序文中 ,对同一研究对象若所取的角度有异 ,其价值取向便随之而或有差异。《诗品序》与《诗品》之间的情形即如此。以品文不列而序文及之为非 ,虽极合我们之理 ,却未必符仲伟之“规”。“子卿”之本为“子卿” ,要比原作“少卿”有据可信。“谢客”与“灵运”重出 ,虽不好理解 ,但至少 ,“谢客”之为“谢客” ,比以为这是“谢朓”或“谢庄”或“谢瞻”或别的什么人之误的理由都更为确切可信  相似文献   

19.
岑毓英研究是晚清人物研究的重要选题之一。近一个世纪来学术界对岑毓英军事、政治等方面研究及在论著和资料整理上,均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遗憾的是至今尚未有有关岑毓英研究的综述性文章。本文依据收集到的资料作一浅述,希望有助于了解前人研究岑毓英的成果,为以后岑毓英研究的发展提供一点参考。  相似文献   

20.
苏轼的陶渊明情结及其诗文创作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陶诗经过六百年的流传,而被苏轼视为艺术绝诣而“尽和其诗”。苏轼向往陶渊明之隐,与其希望有用于世是相结合的。在陶醉岭南自然山水风物、吟咏啸歌之际,并不忘情有用于世。在被贬谪蛮荒之地的时候,又常怀渊明的归隐之念,保持自己淡泊的襟怀。苏轼的晚年就这样以陶渊明自比、自励,在他的诗中时时流露出“陶渊明情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