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早教在线     
Q圆圆1岁3个月了,以前很喜欢将自己的东西拿出来与人分享,大家都夸她大方。可是最近,我发现圆圆没那么大方了,不让人碰她的童车;对“给我吃一口”的要求也充耳不闻;小朋友到家里玩,她总是很警惕地看着对方,不让人家动自己的玩具,但她动别人的玩具倒是毫不客气。怎么越大越抠门啊? A宝宝的物我关系在不断地完善,渐渐地了解哪些东西是自己的,哪些是别人的。其实宝宝并没有抠门,只是她以为自己的玩具给别人玩以后就不再是自己的,所以才有了保护和警惕。在这个过程中家长可以多多引导圆圆感受与小朋友一起玩玩具的快乐,淡化圆圆的抠门表现,以表扬和鼓励的方式提醒她主动分享。  相似文献   

2.
宝宝与小伙伴发生冲突时应针对宝宝的性格来选择解决冲突的办法。忍让的宝宝有的宝宝非常忍让,对人特别友好,从不抢别人的玩具,别人一抢他的东西,他就让给别人,自己去玩别的。对于这样的宝宝,家长要注意观察他的情感反应,引导他表达自己的意愿。如果宝宝觉得把东西给其他小朋友无所谓,那就由他去;如果宝宝是不情愿的,家长就可以鼓励宝宝保护自己的玩具。同时要逐渐教会宝宝一些社会交往的技巧,例如,可以和小朋友交换玩具,小朋友抢自己的玩具时给他一个替代品等。“霸道”的宝宝父母要帮助“霸道”宝宝发现玩其中某一件玩具的乐趣,把宝宝的注…  相似文献   

3.
<正>人们常说:"一个快乐,与人分享会成为两个快乐;一个痛苦,与人分享就成为半个痛苦。"与人分享是一种优秀的品质。随着学前教育的不断规范与持续深入发展,幼儿的分享行为日渐凸显,在幼儿的一日活动过程中具有重要的作用,是人生道路成长的基石。如今的孩子在家人的精心呵护和百般疼爱下,在生活上他们什么都不缺,可是却越来越小气,越来越自私。大多幼儿易于接受别人的东西,却不愿意把自己的东西与他人分享。家庭拥有独生  相似文献   

4.
正我们常听人劝别人:"你要把心打开。"却从来没听过有人劝别人:"你要把心关上。"这不合理,门要是随便打开,岂不是什么乱七八糟的东西都可以跑进来?别忘了有时要选择把内心的门关上,这是一种能力,说穿了,就是跟自己相处的能力。独处的能力,是使我们与别人不一样的关键能力。跟别人相处时,别人会带来各种随机的刺激,迫使我们用各种情绪去反应。不管是在咖啡厅听  相似文献   

5.
正一、问题与发现开学后,初一班里的一个女孩引起我的注意:她腼腆得出奇,每天总是低着头,基本上没有什么话说,上课也不敢回答问题,觉得事事不如人;发现被损坏的东西总露出一副无辜的样子,怕别人认为是她干的;别人谈论什么事情,总怀疑是在说自己;对方的要求即使不太合理,也觉得自己没有资格去拒绝……看到她的样子,我不禁为她着  相似文献   

6.
吴禹 《动漫界》2022,(13):54-55
每一样东西都有其独特之处,人也是一样,有长处也有短处.宝宝,也许你觉得自己长得不够漂亮,或者觉得自己不够聪明,这些都没有关系.相信自己,你一定有别人没有的亮点.这个周末,和小伙伴聚会时,不妨聊一聊你喜欢什么样的自己、喜欢什么样的好朋友吧!  相似文献   

7.
快乐是什么?快乐就是自己觉得满足与幸福.既然快乐是"自己"觉得满足与幸福,那么,快不快乐是你自己的事,与别人无关.然而,一些白领却总是在等待别人给自己施舍快乐.  相似文献   

8.
<正>如果你有一个苹果,跟别人交换,那你还是拥有一个苹果;如果你有一份快乐,与别人交换,那你就拥有两份快乐。——题记我们不过只是普通人而已,但有时候改变人一生的往往不是什么豪言壮语,而仅仅是一声呵护,一种关怀,一点引导,一点分享。与别人分享自己的喜悦,正是为别人的生命增添了一种色彩,犹如一片彩云散入人们心田,化成种子,生长出一棵茁壮的大树,树上的每一片叶子上都写着两个字:"希望"。分享正是给人以  相似文献   

9.
傅悦同现在三岁半,但在“四海”学习四个多月却已能背诵很多大部头的古文经典,其表现让我们成年人都觉得不可思议。她从一个只知道满足自我的孩子学会了关爱他人。原来她有什么好吃的从来不让别人吃,别人硬要吃她就发脾气,跟她讲道理她不听,还说:“谁买的谁吃。”现在她已经完全变了,总是主动把自己的好东西拿出来与别人分享,而且从中也感受到了快乐。妈妈生病了,她主动帮助妈妈端药,还诵读《弟子规》中“亲有疾药先尝……”的词句,把药送到妈妈嘴边。仅仅三岁的孩子能有这样的举动让我们很受震动。她总是主动帮家里做家务,而且把此事已当作…  相似文献   

10.
晓倩 《小火炬》2012,(7):76-77
亲爱的同学们,我们往往会羡慕别人拥有的东西,总觉得属于自己的东西不好, 我们常常会想如果我像谁一样有什么就好了。可是,真的是这样吗?有一只狐狸总是嫌西己的腿短站得不够高看得不够远,希望自己获得像麋鹿郭样的一双长腿.  相似文献   

11.
<正>你有没有想过,跟人相处的时候,你能为别人的生命带来一点儿什么东西?不一定是实质的东西,但可能别人跟你在一起的时候,会觉得很舒服。或是跟你谈一谈心,心结就解开了,或是在你身上看到一些他没有的特质,能够鼓舞他。这些就是我说的"做别人生命中的加号"。我一直认为,人与人交往是有所图的,那人家图你什么?比如说我们家阿姨,她来我家工作,我除了付她薪水之外,还能给她带来什么东西?因为我付这份薪水,别人也可以付同样多,为什么她会选择我而不是别人?我为她的生命中加了什么东西?从这个观点看,每一个跟我来往的人,我都希望,我是他们生命中的一个加号,  相似文献   

12.
常听说产前忧郁,产后忧郁,忧郁似乎都是大人的事。怎知道,宝宝也会忧郁……"宝宝,今天在幼儿园开心吗?""今天在幼儿园都吃什么了?"连着问了几句话,旁边的小家伙好像没听到似的,闷闷不乐地低着头,摆弄着自己的东西。以前活泼可爱的宝宝,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变得很自闭,不愿和别人交流,难道宝宝也患上了忧郁症?  相似文献   

13.
脑筋急转弯     
<正>一、大家都念错的字,是什么字?二、什么东西属于你,别人却用它比你多?三、摘一半,拿一半是几?四、做什么总是一人独干,不要别人帮助?五、小和大,有什么共同之处?  相似文献   

14.
亲爱的小读者,下面这些话值得你反复琢磨和理解。请记住以下忠告:不要拒绝学习,知识是可以随身携带的无价之宝。不要总是看轻自己,我们大家都是不同的,每个人都有他的优点。不要总是根据别人的看法确定自己的目标。只有你自己才对选择什么目标最有发言权。把爱作为生命的一部分  相似文献   

15.
正很多妈妈吃惊地发现,自家的宝宝原来特别"自私"!自己心爱的玩具、好吃的东西,从来都看得紧紧的,对分享十分抗拒,从内心讨厌。这让不少妈妈非常担心,小不点这么"自私",将来会不会没朋友?乐乐妈:一次闺蜜带孩子来玩,女儿什么玩具都不给别人,用手拦着,我拿起一只她很久都没玩过的洋娃娃递给小伙伴,没想到她直接冲过来夺了过去,我瞬间石化了,这是我家孩子吗?晓晓妈:有次姑姑给儿子带酸奶过来,他明明一个人吃不了,可也决不分给别人,我忍不住说了他两句,没想到他直接把酸奶扔  相似文献   

16.
文学存在的价值是什么?就是表明人类还有做梦的权利。因为有了这个梦,单调的生活将变得复杂,窄小的心灵将变得广阔。文学鼓励我们用别人的故事来补充自己的生活经历,也鼓励我们用别人的体验来扩展自己的精神边界——每一次阅读,我们仿佛都是在造访自己的另一种人生,甚至,阅读还可以使我们经历别人的人生,分享别人的伤感。  相似文献   

17.
爱是给予,爱是分享。 2008年的5&#183;12大地震,让我们付出了很多的代价,但是学会了什么呢?就是学会了分担痛苦和分享爱的快乐。一场苦难让人觉得爱不是索取,而是给予。当他能给别人爱的时候,他就长大了。其实我们今天都在说,人人都是喜欢被爱的,人人都是渴望被人爱的。但是,爱是给予,爱是分享,当我们能去爱别人的时候,我们的生命就有了力量。  相似文献   

18.
育儿金点子     
思弦:我家宝宝有什么好吃的东西总要一个人独享,除非那东西她不喜欢吃了,才给别人吃。我想问有什么好办法让孩子学会与别人分享食物和玩具?东西是大家一起吃的孩子每次吃东西的时候,我们都会让他给爷爷送一点,给奶奶送一点,给妈妈送一点,给爸爸送一点,每个人拿到孩子送来的食物都会对他说声:“谢谢,真能干。”得到鼓励后他都会很高兴.记得有一段时间,孩子突然有些“小气”了,好吃的东西不肯送了,我们也不强求她,但每次都会对那她说:“东西是大家一起吃的,你不应该一个人吃,快去给爷爷送一点,给奶奶送一点......”,一段时间后,现在孩子又像以…  相似文献   

19.
晓倩 《小火炬》2012,(Z2):76-77
亲爱的同学们,我们往往会羡慕别人拥有的东西,总觉得属于自己的东西不好,我们常常会想如果我像谁一样有什么就好了。可是,真的是这样吗?有一只狐狸总是嫌自己的腿短站得不够高看得不够远,希望自己获得像麋鹿那样的一双长腿,而正好有一只麋鹿嫌自己腿长走路会被树枝绊到,希望获得像狐狸那样小巧的短腿,于是他们彼此交换了腿,结果怎么样呢?  相似文献   

20.
郭莉 《考试周刊》2009,(46):233-233
幼儿园里常常能看到这样的情景:两个孩子为了同一件玩具发生争抢甚至打斗:有的孩子宁愿自己拿着玩具不玩,也不愿把它让给别人玩。幼儿的这些行为是自我中心化的外在表现。如今,幼儿园的孩子绝大多数都是独生子女,是家里的小皇帝、小公主,无论什么要求,大人们总是尽可能地满足,从而促使他们形成了自私,不愿将自己的东西与别人分享的行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