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背景分析:本课是苏教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下册)《固体和液体》单元中的第一课。本单元是以生活中常见的固体和液体为切人点,进一步研究物质世界..在本册第二单元《土壤与生命》的教学中.学生已经初步学习了对一个事物进行多种感官、多种方法、多种角度认识和描述,本单元将进一步培养学生多种感官、多种方法、多种角度全面地认识事物的能力。本课围绕“认识固体的常见性质”展开,安排两课时教学。第一课时通过给物体分类,研究固体性质,引导学生探索固体在颜色、形状、轻重、软硬等方面的性质。第二课时研究固体的混合与分离,引导学生探索固体混合前后重量、体积的变化(略)。  相似文献   

2.
教材分析 本课是三年级《科学》教材(下册)《固体和液体》单元中的第一课。本单元将生活中常见的固体和液体作为切入点,进一步研究物质世界,引导学生用多个感官和多种方法认识并描述一个具体事物,从而发展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科学探究能力,提高学生的认知水平,培养学生勤于思考的习惯。本课围绕“认识固体的常见性质”展开,通过给物体分类,观察固体性质,研究固体的混合与分离等活动,引导学  相似文献   

3.
教学内容分析《固体混合以后》是苏教版《科学》教材三年级下册第四单元《固体和液体》中《认识固体》的第二课时,我把此课取名为《固体混合以后》。《认识固体》一课教学的活动围绕“认识固体的常见性质”展开。通过给物体分类、观察固体的性质、研究固体的混合与分离等活动,教师引导学生探究固体在颜色、形状、轻重、软硬等方面的性质变化及固体混合前后重量、体积的变化,从而提高学生运用多种感官观察物体的能力。第一课时,教师安排了把生活中的物体按固体、液体分类及用多种方法和多种感官认识固体的性质等活动。第二课时的教学内容包括…  相似文献   

4.
刘烁 《贵州教育》2012,(18):32-33
《认识角》是苏教版《数学》第四册第七单元内容,本单元的内容可分为2课时进行教学,本课时为第1课时。本课是在学生已经直观认识长方形、正方形、圆、三角形、平行四边形以及一些常见多边形的基础上教学角的初步认识,引导学生直观地比较角的大小;其主要目的是为学生三年级进一步认识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以及探索长方形、正方形周长和面积的计算方法作准备;同时,也为学生以后进一步认识角、三角形等平面图形积累感性经验。  相似文献   

5.
1教材依据本课是鄂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科学实验教材3年级下册《我们的衣服》单元的第1课时。2设计思想本单元以学生最熟悉的家庭生活物品"我们的衣服"为线索,分别从衣服的面料、衣服的吸水性、衣服上水的蒸发以及衣服的保温等方面,引导学生开展相应的科学探索活动。"认识衣服面料"是本单元的第1课时,本课时通过实地考查、搜集材料、实验活动、设计衣服等活动使学生能够全面认识衣料的多种特点,运用适当的工具对材料进行深入探究,达到课标中制定的运用多种感官和方法认识材  相似文献   

6.
教学分析 《大气压力》是《常见的力》单元的第三课。本课旨在通过学生对日常生活中一些大气压力应用实例的观察,发现大气压力的存在。再在了解其存在的基础上,了解更多的大气压力在生活中的应用,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和实验操作能力,让学生乐于用学到的科学知识解决问题。由于时间原因,我把大气压力的存在和应用分为两个课时分别研究(第一课时了解大气压力的存在,第二课时认识大气压力的应用,本设计为第一课时)。  相似文献   

7.
概述本节课是《水与生命》的第一课时,以学生熟悉的水为探究对象。引导学生在各自对水已有认识的基础上,通过自主探究,将已有的认识做较为科学的梳理。通过“玩水”的活动,让学生能够时刻感受到学习中的宽松和愉悦。通过让学生无拘无束地发表自己的发现和见解,为学生的自主发展培植适宜的土壤。引导学生知道水是什么样的,用什么方法能够知道这些问题的答案等。从而培养学生用感官认识事物的能力,以及选择问题、搜集整理信息等方面的能力。教学目标1.能具体说出水是什么样的物体,知道水是一种液体。2.能用多种感官感知事物的性质。3.能对感知…  相似文献   

8.
【教材分析】《认识水》一课是青岛版科学三年级上册第三单元水的科学中的第一课。本课是探究水的起始课。学生对水都不陌生,但水的性质,他们大部分都没有认真观察过,本课通过各种观察活动,让学生进一步体验利用感官认识事物的重要性,并合理利用感官观察水,让学生认识水的特点,初步掌握科学实验的基本方法和过程。【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知道水在自然界中的分布情况以及水的基本性质。  相似文献   

9.
教学分析 《电铃响丁当》是四年级《磁铁的性质》一课的延伸。根据学生实际,我们把《电铃响丁当》分为两课时:第一课时着重指导学生认识电磁铁的构造和性质;第二课时着重指导学生探究电磁铁磁力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及了解电磁铁在生活和生产实际中的应用。本课为第二课时。  相似文献   

10.
一、教学分析 本课是粤教科技版《科学》教材四年级《热》单元的内容,前三课分别是《冷与热》、《温度计》、《热往哪里传》,本课以这三课为基础,旨在让学生通过探究证明固体、液体、气体都能热胀冷缩,进而认识物体具有热胀冷缩的性质。  相似文献   

11.
王晖 《科学课》2008,(10):14-15
本课教学重点是让学生通过用鼻子闻、用眼睛看、用舌头尝、用手摸等多种方式认识水,并能使用多种方式表达自己的发现,知道水是一种无色、无味、透明的液体。本课主要分成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主要是让学生从四杯不同的液体中找出哪一杯是水,强化学生对水的基本性质的认识(无色、无味、透明等),从而归纳认识物体特征的一般方法。第二阶段主要是引导学生认识液体的一般特征,  相似文献   

12.
飞呀飞     
教材分析:本教学单元为人民音乐出版社小学二年级《音乐》第九单元《飞呀飞》,包括学唱歌曲《小蜜蜂》、《小乌鸦找妈妈》,欣赏器乐作品《蜜蜂》、《蝴蝶》等教学内容。编者试图引导学生通过聆听和表演,感受音乐所表现的“飞”的形象。本课为本单元的第一课时,主要内容为欣赏器  相似文献   

13.
苏教版《科学》三年级下册第四单元是《固体和液体》。由于本单元涉及到的知识比较多,都是围绕固体和液体多方面的特点以及它们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展开的。与其将固体和液体分散教学,还不如将两者整合起来进行比较学习。如把《认识固体》、《认识液体》整合在一起,变成《认识固体和液体》,这样学生在本单元学习的开始阶段,  相似文献   

14.
教学分析本课为湘版《科学》教材六年级《宇宙探索》单元中的第一课。本单元由《太阳与太阳系》《浩瀚宇宙》《灿烂星空》和《宇宙畅想曲》四课组成。从知识层次上看,是从太阳到太阳系再到宇宙,引导学生由近及远地认识;从学生思维的发展来看,是从具体到抽象;从学生探究的难度来看,从观察太阳、金星,  相似文献   

15.
1教学内容冀人版三年级下册第14课"磁铁的力量"第一课时。2教材分析本课是本册教材中"磁"教学单元的第一课时。本课时重点研究磁铁能够吸引铁的性质,并认识磁力的大小随距离的变化而变化。  相似文献   

16.
《从因特网获取信息》是江苏省初中信息技术教材(上册)第一单元第二节第三课时的教学内容。通过本课时的教学,应使学生认识几个常见的特色网站,掌握搜索引擎的使用技巧,能够辨别、筛选信息,并增强信息意识,全面提升综合素养。  相似文献   

17.
《从因特网获取信息》是江苏省初中信息技术教材(上册)第一单元第二节第三课时的教学内容。通过本课时的教学,应使学生认识几个常见的特色网站,掌握搜索引擎的使用技巧,能够辨别、筛选信息,并增强信息意识,全面提升综合素养。  相似文献   

18.
一、教材简析 本课是教科版科学六年级下册《宇宙》单元的第六课时,从本课开始,学生将展开对星座的认识。涉及星座的教学内容分为五个部分,第一部分了解星座,第二部分建一个"星座"模型,第三部分认识夏季主要星座,第四部分开个观察交流会,第五部分制作活动星图。本课时主要是开展前两部分的教学。  相似文献   

19.
正《七颗钻石》这篇童话故事情节比较简单,但内涵丰富。教学本课,在第一课时学生初读课文、掌握字词、把握大意的基础上,第二课时应通过引导学生细读文本,深切感悟爱的神奇力  相似文献   

20.
《七颗钻石》这篇童话故事情节比较简单,但内涵丰富。教学本课,在第一课时学生初读课文、掌握字词、把握大意的基础上,第二课时应通过引导学生细读文本,深切感悟爱的神奇力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